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1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苏东坡的明星范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7 20:17: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苏东坡的明星范儿
丁启阵

毫无疑问,苏东坡是中国历史星空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星。但是,他不同于其他一些明星的“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杜甫诗句),即生前寂寞,死后荣耀;苏东坡无论死后还是生前,都是广受欢迎的文化巨星。
关于苏轼诗文受到欢迎的情况,屡见文献记载。例如:
朋九万《东坡乌台诗案》记载,苏东坡宦游各地期间,“文字传于人者甚众”,每一落笔,“流俗翕然争相传诵”。
曾敏行《独行杂志》卷三记载,苏轼在徐州期间,登楼作《永遇乐》词,脱稿不久,即“哄传于城中”。
《宋诗纪事》卷二十一记载,黄州歌伎李宜未能得到苏轼的赠诗,长期抱憾。苏轼得知后,立即赋诗一首,其中有“浓淡芳春满蜀乡,半随风雨断莺肠。浣花溪上堪惆怅,子美无心为发扬“东坡居士文名久,何事无言及李宜?”
朱弁《风月堂诗话》记载,崇宁(11021106)、大观(11071110)年间,苏轼作于海南儋州时期的海外诗盛行,当时的年轻人不再有提欧阳修的。尽管朝廷曾经想禁止苏轼诗文的流传,而且赏钱一增再增,直增至八十万,但还是有一大批人以谈苏轼诗文为荣。“士大夫不能诵坡诗者,自觉气索,而人或谓之不类。”
陆游《老学庵笔记》记载,北宋中叶以后,苏轼诗文受到举子们的追捧,生员中流传着“苏文熟,吃羊肉;苏文生,吃菜羹”的谣谚。
虽然是广播影视、网络微博均未发明的宋朝,但苏轼还是像当今的演艺明星一样,所到之处,出现围观场面。《东坡志林》卷一《记游庐山》载,苏轼初游庐山,因为山谷奇秀,应接不暇,暗下决心只赏景,不做诗。但是很快发现,专心赏景的愿望是无法实现的。因为,当时庐山上的僧俗,在那里奔走相告:“苏子瞻来矣!”结果,激发了苏轼的诗兴,他于是立即赋诗数首,其中一首有“可怪深山里,人人识故侯”两句。
事实上,苏轼不但其诗文其人受到欢迎、追捧,就是他身上的装束,也成为人们仿效的时尚。谪居海南期间,苏轼《次韵子由三首》之三“椰子冠”:“更著短檐高屋顶,东坡何事不违时。”苏轼自己觉得是不合时宜的帽子,却很快成为流行款式。李《师友谈记》云:“士大夫今年仿东坡桶高短檐帽,名曰子瞻样。”这种苏式帽子,不但中国流行,甚至流传到外国。例如韩国,直至今天,仍见有人在戴这种帽子。影响之大之远,可见一斑。
当然,对自己的影响力,苏轼本人也是清楚的。他在《吾谪海南,子由雷州,被命即行,了不相知……》诗中,称自己被谪居海南,“天其以我为箕子,要使此意留要荒。”

要想了解一个时代的价值观念和文化品位,有一个最简单的方法,那就是:看那个时代什么行业的明星最耀眼,最受追捧。苏轼其人其文的星光璀璨,说明宋代及其稍后朝代都是尊重、赞赏文化艺术及其创造者的,不同于今天的娱乐化、愚乐化——娱乐明星泛滥成灾。不时传来名牌大学成立国学研究机构、一些地方从娃娃抓起弘扬国学的消息,最近又看到中央做出了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策。激动之余,我觉得,想要重光国学,繁荣文化,发掘、推出、维护像苏东坡那样的文艺创作明星,是一个事半功倍的好办法。
                                                     2011-10-3
2#
 楼主| 发表于 2012-1-7 20:27:20 | 只看该作者
推荐一本既能提高思想境界又能提高文学修养的书
丁启阵

几天前,有一位网友给我留言,希望我给他推荐一本“既能提高思想境界又能提高文学修养”的书。
当时我几乎是不假思索,便作了如下回复:“屈原、陶渊明、李白或杜甫的诗集。”
几天过去,也曾稍微冷静地考虑过网友的要求,对自己当时的回复基本上还是满意的——倘若此刻回复,我会加上:苏轼诗集。
华夏四五千年文明史,经史子集,总集别集,岂止汗牛充栋,简直是浩如烟海。其中,可以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助人提高鉴赏能力的优秀著作,不胜枚举。嘉惠过前人的著作,往往亦能继续嘉惠今人,嘉惠后学。
我之所以推荐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苏轼等著名诗人的诗集,主要原因有三个:其一,这几位诗人都对祖国、人民、山水一往情深,具有高尚的思想,纯洁的情操;其二,他们的诗歌都不是朝夕之间完成的,而往往是一生心血的结晶,记录了他们毕生的思索和感慨,内容十分丰富;其三,他们的诗歌,代表了中国文学史语言艺术的最高水平,读懂他们的诗歌,相当于登上泰山之巅,可以一览众山小。简而言之,其人、其诗、其艺,都值得我们学习。倘能认真学习,仔细体会,善于汲取,必将受益无穷。
古往今来,曾经有不少名流郑重其事地向他人、门下弟子或族中子弟推荐据说可以使人受益终身的著作。《颜氏家训》、《世说新语》、《红楼梦》、《曾国藩家书》、《鲁迅全集》、《傅雷家书》等等,都在里边。也许有人认为,《诗经》、《论语》、《老子》、《文选》等等,也可以列入推荐书单。
不错,这些著作,都是前贤智慧的结晶,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开卷有益。但是,我认为,从参照人生、培养人性、提高文学修养等角度说,这些著作,都有不及上述诗人诗集之处。具体地说,《颜氏家训》《曾国藩家书》《傅雷家书》等著作,教训意味过于浓厚,文学色彩略显不足。《诗经》、《文选》之类总集,作者、作品不免庞杂,容易使人无所适从。《论语》、《老子》等哲学著作,因为文字过于简练,正确理解殊为不易。《红楼梦》,毫无疑问是我国最优秀的长篇小说。但是,因为人物众多,读者往往囿于各自的现实生活经验,出现理解上的严重偏差——有好几位自称酷爱《红楼梦》并曾通读过很多遍的朋友熟人,都表示最喜欢的人物是薛宝钗。她们竟然不认为,《红楼梦》中思想境界最高的女性人物是林黛玉!我很赞同一位文学史专家的说法,读《红楼梦》而不能欣赏林黛玉这个人物的,都是没有读懂这本文学名著的。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最具影响力的作家,小说、散文均为所其擅长。但是,由于时代的原因,鲁迅先生的文章,主要特点是讽刺与批判。封建礼教、文化传统、国民劣性、专制强权,都是他讽刺批判的对象。想要通过阅读鲁迅先生的文章,建立一个平和优雅的精神世界,有点困难。至于《世说新语》,那是凶险时代人们的生存之道,充其量,能够使人读后身上多一点名士气质。
在阅读上,我不是一本书主义者,我主张学习蜜蜂采百花酿成蜜,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决不囿于任何一家的著作和学说,要尽量地广泛阅读,转益多师,博采众长。
但是,倘若想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所收获。那么,细读、精读一本书,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阅读方法。中国是诗歌的国度,这不是文学史家的一句空话,而是一种客观存在的文化现象。身为中国人,认真阅读一本一流诗人的诗集,是很有必要,大有好处的。
                                                    2012-1-7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3 22:03 , Processed in 0.093737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