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知渊《上海面目》
作者自述:
这个系列作品是以我个人的视角对上海这座城市的观察与感受。上海这些年在经济开放的口号下,在物质至上的理论下,城市建设如吞噬了兴奋剂似地的超速发展。城市规模正变得越来越庞大,也使城市的内在结构变得越来越繁杂。城市中各个层面各种意识正不断交织在一起。他们一个个发出自己的声音,充满张力,伸张着自己的个性。他们是如此强大,任性,甚至附有侵略性。他们各自为政又相互粘连,相互僵持。他们在并置,在集中,在拥挤中分散,在分散中聚集,凝聚成一股神秘而恒久的力量。这股力量即塑造着坚不可摧,密不透风如堡垒一般的城市空间,又形成了毫无深度如万花筒般碎裂缤纷的城市环境。难道这就是当代城市的本真面目吗?对于这样形成的城市空间的现象我产生了好奇与疑问。我希望这个作品系列是一面镜子,探索与分析的不仅是我个人视角下的城市表象,更能够映射出城市人内心的精神本相。同时我更希望这个作品系列是一座桥梁,在其中尝试着搭建起一条通往人与现象背后那个本真世界的通道。
作品欣赏:
上海长安路 2008
上海长宁支路 2009
上海长寿路 2010
上海长寿路 2011
上海川公路 2008
上海福建北路 2008
上海福建北路 2009
上海共和新路 2008
上海罗山路 2011
上海南车站路 2009
上海曲阜西路 2010
上海十六铺 2010
上海塘沽路 2008
上海天钥桥路 2009
上海外马路 2010
上海外滩 2008
上海武昌路 2008
上海武昌路 2010
上海武宁路 2009
上海徐家汇 2009
上海徐家汇 2010
上海宜昌路 2010
上海中山东二路 2009
上海长寿路 2009
上海西藏北路 2011
推委推语:
郑知渊的照片,是华丽与细微、丰富与森严、理性与感性的精妙对位和平衡。我们只需要把他的照片想象成中国的传统戏剧,舞台或许并不很大,然而却是某种更宏大秩序的一部分。戏无限地红火、繁杂、喧闹,甚至五彩纷呈,但同时也无比简明、无比地冷。
知渊尝试从复杂的城市景致里提炼纯粹的感受,以审慎但又直觉的检视来回应这些复杂的场景,引发观众的凝视与冥想。这是非常个人化的摄影实践:在开放的、充沛的结构里,没有充足的理由可把任何东西从照片中剔除出去。照片就像舞台场面,有利于营造外在的、间离的视角,以便更好地述说作者内在的感受,让我们不只是关注拍摄主题,也留意主题究竟以怎样的摄影类型或模式来呈现。对我们而言,这几乎是一种不可多得的视觉体验。(姜纬)
评委评语:
我们无法把郑知渊的图像放在形式主义的框架中加以论述。也许这是比较方便的论法,但似乎无从探测到更为深潜于这些图像表面之下的意识与观念。这是一种压迫了他也压迫了我们的风景。所谓煞风景者,也许就如郑知渊的照片所带给我们的这般景象。这是他眼中的上海,却决然不同于人们所期待、所习惯的整饬亮丽的街头风景。在这些照片,各种事物在都市空间里冲撞无间,泛滥于画面的是漫无头绪的各种物质线索,它们在此交汇聚散。乱象,丛生于时空中,错乱与匆忙,也在在定义都市的不安定感与紧张感。他的满满当当的影像所传递给我们的不是都市的愉悦,而是都市的负荷、超载、满载以及深重的喘息。奇怪的是,都市的生机与活力居然也同时孕育其中。这是有体量、有重量、有力量的图像,诉说的是现代都市中的无法言说的压抑与沉闷,然而,他却找到了恰当的语言形式来将其视觉化。显然,是一种都市无意识在引导他走向这煞风景的世界。依靠一种直觉与对于都市生活的深切感受,他完成了对于都市的视觉控诉,也以图像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对于形下都市的形上超越。(顾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