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86|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圣殿十日——《我的大海》在中国美术馆散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14 14:26: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圣殿十日——《我的大海》在中国美术馆散记
2010年12月23日  来源: 新华副刊




    《圣殿十日》目录


    第一日 我的大海不是梦
    第二日 猛士如云唱大海
    第三日 2号厅:渔木失海后的精神风景
    第四日 3号厅:冰滩与海礁的交响
    第五日 从爱琴海驾船而来的艺术家
    第六日 音乐点燃影像
    第七日 光圈里的“诗想”
    第八日 摄影与美术一起拥抱
    第九日 咖啡座上的快门哲学
    第十日 写给艺术圣殿的情书

    精神的化境
    ——读张弘《圣殿十日》感想
    文/于云天

    记得两年前,我应中国摄影家协会之邀参加在浙江玉环举办的摄影赛事评选,其中有几幅拍摄礁石及船骸碎片的获奖作品引起我的注意。作者营造画面的独特视角,与众不同的迥异风格,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在玉环停留期间,经当地主办方负责人引见,认识了这位个头不高、充满活力的获奖作者张弘。他为人热情,豪爽好客,转天清晨在濛濛细雨中就陪同我们上岛拍摄迷人的海浪礁石。
    去年初夏,他出版了画册《失海的渔木》,专程来京赴会,就在位居首都机场辅路我以前的工作室,拜读他设计精美、亦诗亦图、很有艺术格调的摄影画册,才知张弘不仅仅热爱摄影艺术,而且还是位文气十足情感丰富的诗人。之后,翻阅周老(周巍峙,时任文化部代部长、中国文联主席)所写的序,序文中对张弘的散文诗歌以及摄影艺术作品的评价:“生命和精神的风景是视觉艺术的最高境界”,字里行间都透着周老那惜才爱才的由衷之情。张弘有着如此挖掘影像的观察力和独具慧眼的创作心智,也就不难理解作者何以拍出这本品味极佳的摄影艺术画册了。
    年初,张弘来京筹备中国美术馆办展事宜,当他再次找到我,让我挑选《我的大海》三部曲展览系列作品。面对那一幅幅曝光准确、素质极高、色彩丰富的4X5反转页片时,说实话,片子的确让我感到惊讶和意外。短短时间,他竟能拍摄出几乎挑不出毛病瑕疵的专业反转片,用大画幅毫发毕现地表现微观世界中具象影像的抽象形式美,可见张弘对影像的领悟以及对技术的掌控,已绝非一般。
    后来张弘《我的大海》摄影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成功举办,广受社会好评,名声打到国外(他的作品不但被国外艺术机构收藏,而且就在我远行路上断断续续写这篇稿子时,张弘曾来电告诉我,意大利的艺术机构已和他谈定,全额出资邀请他赴意拍摄艺术项目)。张弘这次在中国美术馆的影像艺术展出,更是证实技术和艺术完美的结合,才能展现出摄影作品的完美境界。为此,张弘写下了满怀感恩之情的《圣殿十日》随想录。并且第—时间从遥远的家乡速递北京,与我共同分享他获得成功后的喜悦。同时也发出邀请:希望我再有机会来玉环岛摄影创作。为此,我欣然应允,皆因他对传统影像的彻底颠覆,更为他在中国美术馆所构建《我的大海》三部曲,那别样风景的精神内涵所触动,为张弘孜孜不倦地追求探索摄影艺术写点东西。但当我在神闲气定落座时却感到一筹莫展无从下手。评论他的作品风格,美术馆的专家研讨会已有定论,剖析他拍摄秘笈创作方法,而我却一无所知。思忖良久,莫不如就应张弘之邀,赴岛创作,或许能从零距离的接触中,窥见他“深度摄影”的拍摄绝活。
    到了玉环大鹿岛三日,张弘为了陪同我拍摄创作,没能大展身手,总是谦逊地执意帮我背着沉重的“8X10”大画幅相机,不辞劳苦,早出晚归,环岛拍摄。当我们小憩于林间石阶,与张弘交流他丰富的人生经历(他出版过散文诗集、学过画、作过曲、担任过越剧团司鼓指挥),或伫立亭台凭栏听雨,谈论他为《我的大海》三部曲在拍摄现场录制并创作的影像配乐,或我们二人蒙着“冠布”在黑暗中共同切磋大画幅取景屏中的影像时,我豁然知晓,张弘何以获得成功?何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实现摄影艺术创作质的飞跃,今天看来,乃是他吃苦耐劳的坚韧品质、执著追求的认真精神、自然秉成的艺术才华,成就了这一个永不满足的“精神化境”摄影艺术的探寻者。
    “我喜欢播种生命,我喜欢把思想埋进礁石,我喜欢用镜头倾听礁石裂缝中那奇妙的生命潮音”(张弘语),这诗意般的情怀,不正是道出了作者对大海生命风景的哲思么!而在那扬帆远行的航程中,张弘终于领悟出“用一根线条去散步”的艺术真谛。
    在我看来,艺术最可怕的是故做深沉,艺术最难得的是浅淡背后的深刻。张弘不惑的年华充满着对摄影艺术几近疯狂的痴迷,他极为巧妙地将那无生命的渔木残骸冰滩海礁化为一种精神象征,一种微茫山水间的大美境界。而唯有对生他养他的海岛无尽的爱恋,对大海如梦似幻的心游缠绵,才会有张弘镜头中那极富哲理的风景。他用照相机说出了画家们用画笔想说的话,用镜头道出了影像艺术中“再生繁花”的超越,用灵魂创作出那些能够引起人们思索,并且产生共鸣的摄影艺术佳作。
    我能够分享张弘《圣殿十日》中的激动和快乐,也能够想象他拍摄创作《我的大海》三部曲时的艰辛和不易,然而我不知作者在深悟其道时,怎样褪去世俗之衣裳,泳入苍茫之大海,去与“失海”后的裂岩礁石渔木残骸滩涂冰魂相伴,这是何等的聪慧和天性,又是何等的脱俗和大智!
    智者尼采在读过德.梅伊斯特的著作《我的卧室之旅》之后,曾大加赞赏,为作者的奇思妙想和对身边视而不见的事物有着深厚而具有暗示性的洞察力而折服,由此发表如下感想:“有些人知道如何利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平淡无奇的经验,使自己成为沃土,在这片沃土上每年结出三次果实(亦如张弘《我的大海》三部曲),……当我们观察到这一切后,我们会把人分为两类:一种人以化腐朽为神奇,另一种人则化神奇为腐朽……”而张弘无疑是腐朽化神奇影像艺术的先验者,一个追随缪斯巡礼的跋涉者。
    “走到人生的中途,我走进一片树林”。这是但丁在三部曲中(《地狱篇》、《炼狱篇》、《天国篇》)心路之旅的诘问,这正是张弘怀揣《神曲》走过漫长的海岸线,寻求精神漫游的原因所在。
    我深信张弘的影像艺术探索将永无止境,他追寻潮起潮落海之精灵的脚步永不会停歇。而张弘对精神和生命风景的叩问将会带给我们一次又一次怎样的惊喜,我们期待着……

2#
 楼主| 发表于 2012-1-14 14:27:45 | 只看该作者
圣 殿 十 日    ——《我的大海》在中国美术馆散记
    文/张 弘



    第一日 我的大海不是梦

    2010年3月4日 多云 星期四

    一条从东海边泥涂捞上来支离破碎的旧渔船,载着《我的大海》三部曲开进了中国美术馆。
    —— 一个记者的手记
    2010年春天,我象做梦一样,被《我的大海》送进了中国美术馆。
    大海你为什么送我到中国最高的艺术圣殿?我知道你想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的大海,了解你的美丽,了解你的痛苦。
    大海你的未来,是人类共同的未来。
    大海你的命运,是人类共同的命运。
    谁都能感觉到:大海你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后的疆界。
    但是,我们在忙忙碌碌中往往忽视了你失海的痛与呐喊。
    三年前,我从故乡的东海角玉环岛出发,沿着中国的海岸线去远行。
    我去远行是因为我收到了大海捎来的三张请柬。
    渔木说很想念我,让我用镜头听听她那失海的绝唱;
    海滩说很牵挂我,让我用相机抚摸她那冰化的灵魂;
    礁石说很思恋我,让我用胶片体悟她那裂变的精神。
    于是,我开始去寻找,去拍摄——
    我喜欢灵魂的攀山越水,喜欢打开西方圣者与东方贤达的大门,喜欢双手拥抱大海浩浩的风骨,灵魂拥抱大浪滚滚的精神,去作一场既是艺术,又是文学,既是具象,又是抽象,既是感性,又是理性的视觉对话。
    我热爱摄影艺术,但摄影也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产物,我不愿意让它反过来束缚自己。同时,在掌握它的基本技术规范之后,我总是努力超越它的非理性模式,尽可能地扩大思想容量和审美容量。我不甘心摄影只配做纪录的小摆设地位,永远登不上象牙塔的峰层,我坚信摄影也可以成为巨浪摧不垮的艺术大坝,也可以成为心灵化的社会史和诗化的情感史。
    我的拍摄,我的寻找,尽管是大海的邀请,但寻找之门是我自己打开的。不信,请问我诚实而仁慈的大海母亲。在混沌未凿的世界里,我就开始追寻。
    那年夏天,母亲乘一条乌浪鼓的渔船逆流而上,船过家乡的漩门湾时,漩涡盘流,浪吼涛鸣,摇橹的父亲吼粗了脖子。渔船随浪左右摇摆,把我从一个混沌的世界惊醒过来,我极不安分,在母腹中拳打脚踢,仁慈的母亲忍受不住阵阵绞痛,诞生了我这个顽皮的精灵……
    我在浪与岸的撞击声中呱呱坠地,阵阵海风是母亲的催眠曲,滔滔海水是母亲甘甜的乳汁。我仰躺在大海母亲的胸脯,聚涌的浪头是我母亲高耸的乳峰,我幼小的瞳仁,映照着大海的形象,伟岸而神圣。
    因为在我不到三岁时,我的母亲就离开了人世。
    是大海,我的另一个母亲抚育我成长。
    大海,我的母亲!
    你教我熟读片片白帆的书页,教我学会各种海浪的语言,教我展开海鸥的翅膀。
    你扶我骑上鲸鲨的脊背,培养我潇洒的骑士风度,劈风斩浪,铸造出一副不畏风暴、不怕困难、剽悍骁勇的性格。
    因此,美丽的大海无疑属于我。我生命之梦的大海,总有一根亲情的缆绳系在我的心头,它的颤动,就是我心的颤动。
    只要大海发出邀请,无论我在天涯,无论我在高原,我都将义无反顾地扑回大海母亲的怀抱!
    我一个人匹马孤帆,背负着相机,游走在海岸线上。当我看见一条条破旧废弃的渔船在仰啸,一块块裂色蜕变的礁石在呻吟,一片片冰冻的海滩在长叹,还有一张张失海渔民无奈而忧愁的面孔在流泪……我的眼睛湿润了。我的身子顿时一阵麻酥酥的奇痒。痛苦的大潮淹没了我的心,淹没了我的梦,淹没了我的镜头。
    我的耳边不停回响着著名海洋研究专家伦纳德恩格尔的声音:“人类有史以来对待海洋从来就没有责任感,就像当年游牧民族对待土地一样。但当面对失去食物的威胁时,人类才知道要保护土地了。今天人类对待海洋也可作如是观。”
    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后的疆界;
    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能够在这片蓝色的土地上繁衍;
    为了我们的繁荣和民族的康健;
    ……
    请我们以最大的爱心去保护大海吧!
    于是,我的镜头在哭泣,对着大海的寒风在哭泣。我的哭泣是我的宣言,我拍摄的《我的大海》三部曲(“失海的渔木”、“冰化的滩魂”、“裂变的海礁”)并非是悲壮的哭泣,而是一种美丽的哭泣。
    于是,我不停地去拍摄……
    面对失海的渔木、冰化的滩魂、裂变的海礁,我震惊,我感动!
    原始的生命野性在撞击着我的心。它们虽然饱经风浪锤炼雕琢,但经过大海的洗礼,瑕不掩瑜,却始终坚守寂寞,生命不息,精神永在,蕴藏着开拓不尽的灵魂,感应着思想大潮的律动。
    于是,我继续寻找,寻找到失去大海后高挂在后院的渔网,寻找到浸泡进海腥味有点破碎的浮球,寻找到沾满渔民兄弟血汗的缆绳,寻找到失海后锈迹斑斑的铁锚,寻找到一条深埋在泥涂象恐龙化石般的破旧老渔船,连同《我的大海》三部曲一起驶进了中国美术馆2号厅和3号厅。
    我永远会记住一生最难忘的日子——2010年3月4日。
    仅仅只有一天的布展时间,朋友们忙忙碌碌紧紧张张齐心协力地在苦干,在坚持。当我把白色的贝壳撒落在老渔船的周围时,才渐渐松了一口气,总算顺利地挂好了《我的大海》三部曲的全部作品,还有复杂的渔具装置。短短的一天,把美术馆的两个厅全部布满,洋溢着浓烈的海洋气息,简直是个奇迹。奇迹是人创造的,艺术由人不由天,这都是同样的真理。
    我疲惫地仰躺在美术馆的地板上,倾听着影像配乐的浪潮声,环望着圣殿四周墙壁上悬挂着《我的大海》三部曲的照片,还有宗红的渔网,破碎的渔船,白色的贝壳,那里残留着我的血、我的泪和我儿时的梦涛声里还有母亲的呼唤……
    美丽的大海需要呵护,需要爱。
3#
 楼主| 发表于 2012-1-14 14:28:13 | 只看该作者
第二日 猛士如云唱大海
    2010年3月5日 晴天 星期五

    这是一次具象与抽象的碰撞,这是一次纪实与艺术的碰撞,这是一次黑白与彩色的碰撞,这是一次实境与虚境的碰撞,这是一次精神与思想的碰撞。
    —— 一个艺术评论家的宣言
    今天春光明媚,晴空万里。在一片温柔的嫩黄阳光下,空气中仿佛总是弥漫着一种海腥味的撩人心弦的气息。在中国美术馆的大门前醒目地出现“我的大海MYSEA:张弘摄影艺术展”的大幅宣传海报,此时此刻,我的心情有点紧张,因为我的影展开幕式马上就要开始了。许许多多的来宾川流不息地向美术馆的大厅走去……
    中国文联名誉主席周巍峙来了,原中国摄影家协会党组书记吕厚民来了,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朱宪民、王文澜来了,中国摄影家协会顾问袁毅平来了,著名摄影家陈长芬、于云天来了,著名画家田黎明、陈家泠来了,著名理论家邓福星、陈小波、韩子善等来了……
    还有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文联主席孙家正、浙江省政协副主席盛昌黎、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从“两会”现场赶来参加我的影展开幕式……
    还有一路鼓励我坚持在艺术道路上奋斗的著名歌唱家、歌剧表演艺术家、教育家王昆坐着轮椅来了……
    还有我故乡的父母官——台州市市长吴蔚荣赶来了……
    还有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摄影报、中国艺术报、中国文化报等五十多家媒体都来了……
    此时此刻,我的心忐忑不安,我难以承受那么多领导,那么多摄影前辈,那么多艺术家,那么多记者,那么多朋友赶来对《我的大海》影展的支持和鼓励……
    至今我深感内疚的是没有在开幕式上用感激的言辞和崇高的敬意答谢他们,而是用带有地方海岛口味的普通话朗诵了一首我的诗歌《拍大海》:

    别人唱大海,我不会唱只会写,写不出来,我就拍,拍我的大海。我的大海在心中。
    我对着大海拍,用魂拍,用心拍,用我的相机拍。只有拍出情,拍出泪,拍出血,大海才能听见我颤抖的声音。
    看见白帆,我对着白帆拍;看见渔火,我对着渔火拍。
    我想,只要拍出失海的渔木, 就能拍出大海的精神;只要拍出冰化的滩魂, 就能拍出大海的灵魂; 只要拍出裂变的海礁,就能拍出大海的思想。
    看见了海浪、海鸥、海螺和铁锚,我更要大胆地拍。
    风吹我,也拍;浪打我,也拍,站在更高处拍。
    让那些浪花、渔网以及爱情,化成生命的风景。

    也许从海边来的人,内心的激动已经无法用言语来表达感恩,实际上已经把他们的支持铭刻在心,只是用我的摄影与诗歌说话,来报答他们的厚爱。同样我感谢《我的大海》主办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邀请了很多很好的著名艺术家、摄影家、理论家,让他们看看《我的大海》是怎样的一片海,还组织在中国美术馆的七楼学术报告厅举办了一场认真而又与众不同的学术研讨。
    无论在开幕式,无论在研讨会,每一个人的演讲,每一个人的交流,或激情奔腾,或铿锵有力,或语重心长,或诙谐机智,或神情凝重……他们分开,每一个人都是一支优美无比的弦管独奏;他们聚拢,则是一曲大江东去的交响乐诗。
    周巍峙——文化艺术的大家。你是中国文联的名誉主席。你当过文化部代部长,中国文联主席。更重要的你是文化艺术界的行家权威,我们这一代人都是听你谱写的“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这首歌长大的。你说我的作品我的执著打动了你的心,年过九五,老马奋蹄,还给我的影集作序,挑灯苦写中国美术馆《我的大海》展览前言,观众看了很感动、很贴切,媒体在铺天盖地传播着你的评语:“张弘有一双能够发现美的眼睛,能够在大自然的领域里寻找到那些常常被我们忽略但有极具生命美感的影像。”
    范迪安——豁达的主人。你不但是中国美术馆的馆长,还是一个著名的学者。你们能让《我的大海》一个摄影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2号厅和3号厅举办需要魄力和勇气,感谢你及中国美术馆对我作品的肯定。你是一个策展大家,面对一个陌生的我,豁达大度,百忙之中,倾心倾力,时刻提醒我摄影作品的布展难度,对影展效果图亲自把关,几易其稿,这种对中国最高艺术殿堂负责的精神让我压力倍增终生难忘。更令人感动的是,你是全国政协委员,刚好参加“两会”,从现场匆匆赶来参加“我的大海”开幕式。我无言以谢,努力创造出更好的艺术作品,不辜负你和中国最高的艺术圣殿。
    朱宪民——你不知道我的追求有你的鼓励。你是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请允许我叫你一声“朱公”,这是我们摄影人对你的尊称。我读过你的《百姓》摄影集,很感人。你出席《我的大海》开幕式是对我的支持,但你不知道我在摄影艺术道路上的探索和追求曾有你的鼓励。2009年,我对摄影有点迷惘时,很少比赛的我试试参加了中国摄影家协会举办的“魅力中国岛”摄影大赛,我的摄影作品《魅力玉环岛》获得了全国大赛二级收藏(银奖)。因为你是大赛的评委,我的获奖路上有你的一票,让我重树起对摄影艺术探索的信心,你真的不知道。
    王文澜——影像传播世界。我想不到你也能来参加《我的大海》开幕式和研讨会。我经常在国外周游时读到你的名字,你的作品。今天第一次见到了温文儒雅的著名摄影家。你也是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你来自于中国日报。本来很想听听你从国际视觉对我作品的评论,后来听说美术馆的另一个展览又把你拉去,你的职务让你身不由己忙忙碌碌。但你出席我的开幕式,又来到研讨会的现场,就是对《我的大海》最大的支持、最好的评价。
    吕厚民——我们曾经同期而遇。你现在是中国文联荣誉委员,曾是原中国摄影家协会党组书记。你过去是毛泽东主席的随身摄影师,你在拍摄毛主席畅游长江的那张名作,我从学生时代到现在都还记得住。吕老,你还记得吗?尽管我们不相识,但我们的作品曾经在2009年2月《中国摄影家》第二期杂志上同期相遇。我拜读过你的风光新作,敬佩你老当益壮,依然活跃在光影世界。你为《我的大海》而来,我向你致敬。
    袁毅平——“两个新的转变”的肯定。你曾是中国摄影家协会的副主席,曾是中国摄影杂志主编。中国摄影史上气势磅礴、意象万千的经典影像《东方红》就是你的代表作。你的“意境”理论和创作实践,促进了中国“意境”流派的形成和发展。你百忙中出席开幕式,你在研讨会上提交的文章对我的作品“两个新的摄影方向转变”的肯定,令在座的同行惊叹你宝刀不老的学术理论。
    田黎明——我们的作品在圣殿。感谢你从国家画院的副院长调任到中国艺术研究院的副院长,就匆匆赶到中国美术馆为《我的大海》喝彩!饶我冒昧,我不知道同在美术馆《庚寅水墨——原创与前瞻》的画展中,其中著名画家之一田黎明就是你。我拜读你的画作《在都市中行走》,用传统的水墨演绎现代的都市,体现的是“语言的转换”和“价值的重构”。你人到中年仍然大胆地对艺术的实验探索令人敬佩。
    邓福星——绘画中的抽象和抽象中的绘画。感谢你直言喜欢我的作品,你说我的影像作品很贴近绘画,同时有条不紊地阐述我影像作品的艺术性,而且坚定地鼓励我坚持走自己摄影艺术之路,用照相机绘画下去。当我收到你递给我的名片时,受惊若宠,你就是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美术研究所名誉所长、博士生导师邓福星。你是著名的美术史论家、艺术评论家,我拜读过你的“绘画中的抽象”和“中西比较艺术”。可叹摄影艺术理论固步自封,我心狂妄横向移植你美术界理论果实,在此谢恩表歉!
    韩子善——影像的艺术创造。你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教授,也是中国著名摄影评论家。你带领几多清华学子和神州影友“叩开摄影美的大门,揭开摄影美的面纱,畅饮摄影美的甘泉,充实摄影美的人生”。你说手持《我的大海》邀请函,走进中国美术馆,本以为尽享海景的“大餐”,但全不见大海的辽阔、浪潮的澎湃、飞翔的海燕,只有渔木的精神、冰滩的灵魂和礁石的思想,那是作者心灵中的一片海。韩教授,你对《我的大海》的解读——“影像的艺术创造”和我心连心。
    解海龙——版权的管家。你拍摄的那双西部小姑娘渴望上学的大眼睛唤起多少中国人的爱心,建起多少座希望小学。你不仅是一个著名摄影家,还是我们作品的管家——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总干事。尽管许多的观众很喜欢《我的大海》,在我的作品前举起相机拍摄留念,但因为我们摄影人的大管家来了,我们就放心自己的作品版权,没有去挡住观众高举相机的兴奋,因为观众是我们的上帝。
    于云天——你的激励烙印我的心底。你是中国风光摄影艺术的大家。感谢你给我寄来你再版的摄影文集《我思故我行》。读你的作品,我是在读你的“心史”,读你的“离骚”,读你的“人生风景”。我想起我们的第一次相识是在一个摄影比赛上你看到了我获奖的礁石,相约第二天凌晨四点起床我陪你和著名摄影家杨大洲、吴品禾四人一起坐渔船赶往我拍摄礁石的那个美丽的小岛。我想起我在中国美术馆办影展之前,找你看看我的大画幅底片,你是那么热情,那么认真。我想起你在北京电影学院上课后中途赶到中国美术馆参加《我的大海》开幕式又匆匆返回,还在课堂上讲解我展览现场的作品。你的大家风范已深深烙印在我的心底。
    陈长芬——站在长城的高度。你是因拍摄长城而登上美国《时代》杂志封面的第一个华人。听说我影展的主办单位邀请你时,你认真地提出要看作品。当研讨会结束时,你走过来递给我一张名片,尽管我们不认识,但我感到很亲切、很温暖,也许你对我们这一代摄影人的关心和支持,永远做勇于探索摄影艺术的人的长城。你在研讨会上的发言我已记录我的心灵。
    陈家泠——从灵变到化境。你是海派画坛的领军人物。你是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的教授。你专程从上海赶到北京参加“我的大海”,我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感谢你!陈老,你来,我激情就来。一个月前偶然的认识,你送我你的《从灵变到化境》。读你灵变的荷花,就像读你的“思想史”;读你化境的荷影,就像读你的“灵魂史”。你知道吗?读你千遍也不厌倦。也许缪斯让我认识你这样的大画家,我的工作室高高地悬挂着你厚爱我的摄影艺术激情挥毫的两个大字“炫影”。
    王昆——不是母亲胜似母亲。你是一个著名歌唱家、歌剧表演艺术家、教育家。我们相识于中央电视台第五届军旅歌曲音乐电视大赛,于是我与音乐结上了缘,与你结上了缘。在人生的道路上,当我有困难的时候,总是有你的身影站出来,为我挡风遮雨,给我力量,给我温暖,给我鼓励。每一次与你的交谈,你的淳淳教诲,都仿佛给我上了一堂人生的课。你让我抵挡住当今社会人欲横流、精神沦丧的逆流,希望我坚守自己的精神家园。我没有辜负你的期望,一步步登上中国最高的艺术圣殿。你为我高兴,尽管自己身背疼痛,躺床一月有余,但仍然坚持坐着轮椅出席我的开幕式,我心感恩流泪而谢之!
    贺延光——我的相机我作主。你曾是中国摄影艺术学会的副会长,也是一个著名摄影家。你的那张“小平,您好”的照片记录了中国一个新的时代。你提出一个摄影家应该把相机玩成自己风格的相机,你夸我在《我的大海》三部曲系列里做到了。实际上,我一直在追寻创建自己的艺术符号,这次展览在中国最高的艺术圣殿得到了验证。谢谢你给我出了个艺术产业化的好主意,把我的照片印在T恤衫上会很美很好看。是的,意大利的一个名牌看上了我的作品,但艺术不能被金钱迷惑,我会永远提醒自己。
    刘铁生——拍大海是最难的。你不但是一个摄影理论家,还是一个用生命去远行拍过大海的军旅摄影家。我拍摄《我的大海》三部曲时,事先就聆读过你的《蓝色诱惑——刘铁生远洋航行拍摄记》。从你的书中看出你对大海怀有深厚的感情,你对大海最有发言权。你说我拍的渔木、滩魂、礁石三部曲对大海敲了一个边鼓,就是用无海的物象去表现大海。你说,大海是最难拍的,因为你有亲身体悟。你赞《我的大海》为中国摄影吹来一股清鲜空气。
    李树峰——失海的思索。你是中国艺术研究院摄影艺术研究所所长,也是《中国摄影家》杂志社总编。你的学术理论影响了很多摄影人。你对我的作品进行失海后的思索,阐述作品表现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失海渔民的精神历程。从学术中解析我的摄影是到现实中去寻找、发掘那些形式感强的元素,割裂其与周围事物的联系,从具象中抽象出艺术的格式塔。你还说我的作品完成了化腐朽为神奇的飞跃过程。你在研讨会说,“我的大海”对中国摄影艺术的走向扔下了一颗炸弹,将会记载在2010年中国摄影艺术界的重要事件中。
    曾星明——永远是朋友。你是中国摄影报的总编。你还记得吗?2009年6月29日那个深夜,你为了能赶到参加我在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的“失海的渔木”摄影艺术作品展,因杭州机场倾盆大雨,雷电交加,你几经周折转飞上海,赶到杭州已凌晨五点。紧接着就参加早上8点的开幕式。你说这么好的作品应该让读者让观众见面享受,自己辛苦没什么。今天你又在百忙中赶到《我的大海》现场助威。我心铭谢。
    唐东平——半抽象的理论。你是北京电影学院的教授,感谢你认真地为我的作品写了很长很长的论文,并在研讨会上做了详细的论述,用学术的理论把我的作品定性为“半抽象摄影”。你的抛砖引玉,引起专家们的热烈讨论。感谢专家们的认真,无论你们定论我的作品是抽象派、印象派、意象派、具象派,或定论为超现实主义、象征主义。而我拍摄的影像没有局限性,我追求的艺术是突破、突破、再突破!
    黑明——伸过你的杯子来。著名摄影评论家陈小波说:“黑明是一个话题,更是一个传奇。”你已经拍摄了100个知青,100个右派、100个和尚、100个藏民、100个农民、100个在天安门广场照过相的人、100个……我和你相识于一场影友聚会,你酒胆过人,有大侠风度,并为我的展览呕心沥血,跑前跑后,真朋友也!你是一个著名摄影家,又是《中国摄影家》杂志社社长,当你醉意朦胧中在《我的大海》留言簿上写下“向张弘同志学习”时,我羞愧难当。朋友,我也是一个好酒好摄之徒,“酒逢知己千杯少”。伸过你的杯子来!

    大海跫跫,跫跫大海。今天在中国美术馆云集了中国文化界、艺术界、美术界、摄影界老中青顶尖的学术高层,还有著名评论家陈小波、鲍昆、吴鹏、藏策,文化学者方宁等等都来了。
    真是猛士如云唱大海。
4#
 楼主| 发表于 2012-1-14 14:28:57 | 只看该作者
第三日 2号厅:渔木失海后的精神风景
    2010年3月6日 晴转多云 星期六

    那思想与灵魂,风与水,死亡与生命,老与新,红与黑,这一切都在不平凡的一张张照片里永不停息地舞动。
    ——萨巴蒂尼(意大利艺术评论家)

    我欣赏着中国摄影家张弘先生的作品,就像是在探索和体悟第二次生命。他的照片是这个大千世界上已经死亡的物体和静态自然物的复生。
    他以一个艺术家的心灵和眼睛,通过照相机的镜头把那些残缺的物象细部凸现放大出来,让人们默感一个全新的、巨大的、呼吸着的生命在颤动。
    乍一看,有的象沙漠、有的象海洋、有的象天空,更有的似在变幻无穷的落日余辉的色彩作用下有了新的生命。
    同时,让人也会梦想自己被一撮尘土送到了茫茫的戈壁沙漠,又飞越一个个沙丘不停地滑翔;忽而又看到了幻灭的火山;还看到了斑斓的溪流与峡谷之间的通道;或让人梦见在一个月光皎洁的夜晚,跳进中国的东海,遇见了长江的白豚。
    再仔细品看,仅仅地让人叩开意识的大门。实际上,这是一些已被遗弃的旧渔木的精致特写,无情的岁月在它们的身上雕刻着火、风、雨等元素的烙印。
    这些照片足以与中国杰出国画家们的巨作相媲美,让灵魂得到了涅磐。
    那蓝色、秋葵色、橙色和红色等各种色彩组合在一起,产生了极富艺术的效果,构成了一幅幅令人赏心悦目的图画。
    那渔木天然纹理的灵动,汲取了艺术家的灵感,使他们的思想便随之产生了升华,触动着欣赏者的情绪。
    张弘先生是一位温文尔雅的中国摄影家,他的作品却犹如削蚀岩石的劲风和凿穿云石与山脉的顽强水滴,给我们带来大自然的勃勃生气和神力。
    那思想与灵魂,风与水,死亡与生命,老与新,红与黑,这一切都在不平凡的一张张照片里永不停息地舞动。

    这是一个意大利艺术评论家萨巴蒂尼博士看了2号厅《我的大海》三部曲之一“失海的渔木”所发出的感叹。
    我至今仍清晰地记得第一次在意大利驻上海总领馆见面时的情境。他当时见到我的摄影作品时惊讶得张开了嘴,表情十分夸张,其实他是一个十分儒雅好客的人,在与我们的交谈中,我发现他的艺术功力十分深厚,并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也有很深的研究。
    过去我曾在北京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意大利语中国教学中心学了三个月,那一点点口语无法与他聊很深的意大利艺术和中国的文化。
    而我们的心灵是相通的。当他不停地边看边谈我的摄影作品时,我发现他的眼眶中情不自禁地闪着泪花。他告诉我,看了我的作品,想起了但丁《神曲》。二十几年前他来到中国,就去北京大学找翻译但丁《神曲》的田德望教授。他感动,田教授早期尽管被打成“牛鬼蛇神”扫厕所,仍然偷偷地坚持在研究但丁及《神曲》。他是中国最著名的但丁研究专家。田教授倾其一生集中精力翻译但丁的《神曲》,并在临终前几个星期完成了《神曲》的最后一部《天国篇》的定稿,历时18年译出了但丁用15年写成的《神曲》,堪称但丁的知音。田德望教授翻译的《神曲》不仅是一部真正做到“信、达、雅”的杰出中文译本,而且也是一部有独到见解的高水平的学术专著。正因为此,田德望翻译的《神曲》不仅获得了中国的“彩虹”翻译奖,而且获得了意大利文学遗产部的国家翻译奖。为了表彰他在但丁研究中的杰出成就,意大利总统于1999年接见了田德望,并授予他意大利“总统一级骑士勋章”。
    我想起在大学求学期间,读过但丁,读过《神曲》,读过田德望教授研究但丁的专著……
    读过但丁迷路时的彷徨。
    《神曲》中讲述主人公但丁本人在三十五岁那年突然迷失了正路,仿徨了一夜之后,来到一座曙光笼罩的小山脚下,刚欲登山,却被三只野兽(豹、狮、狼)挡住去路。危急之中,古罗马诗人维吉尔受贝雅特丽齐嘱托,前来搭救他,并引导他去游历了地狱和炼狱,后贝雅特丽齐又亲自引导他游历天国。《地狱篇》、《炼狱篇》和《天国篇》三部曲是但丁游历过程和见闻的记载。《神曲》广泛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现实,给了中古文化以艺术性的总结,并显现出了文艺复兴时代人文主义思想的曙光。
    是的,我在拍摄“失海的渔木”中,也曾几度风雨,几度彷徨,在探索摄影艺术的道路上,角逐日月,锤炼成败,八千里路云和月,从尼康D300到禄莱6008,从仙娜数码后背到骑士大画幅相机,不知浪费了多少胶卷,多少底片。在横贯闽粤拍摄最困难的那些日子里,我怀揣着就是一部但丁的《神曲》,象一颗永远最温暖的心,陪伴着我走过很远很远的海岸线。
    难忘的是那一个孤独的傍晚,太阳刚刚西下,我寻找到了夕阳下被泥涂覆盖着残破的渔木,当我用镜头慢慢地贴近渔木那裸露的脸庞,我领略到美丽的色彩、美丽的伤疤,这是生命突变后美丽的绝唱。
    我按下快门的一瞬间,猛然发现失海的渔木就是一位断臂的女神。
    断臂的维纳斯与我狭路相逢。
    你很痛苦吗?
    是的。
    你有幸福吗?
    有的。
    你的幸福就是在痛苦的失海中寻找。
    请不要抛弃有缺陷的姐妹,请不要忘记有缺陷的灵魂里也埋藏着真善美。
    眼前失去大海的渔木,让我确信断裂的美,还可以复活,一切都可以重生。
    于是,我迅速在包扎胶卷的纸片上挥写下了一首诗:

    当黄昏泛金的海
    默默退潮
    即将死亡的渔木
    在朦胧的超感中
    瞬间复活
    生命渐渐地
    变成五颜六色的神话
    永恒而神圣

    我庆幸自己从渔木中找到《神曲》的哲理思想,经过失海的地狱和炼狱,带我遨游艺术的天堂。
    我感谢意大利的文化使者萨巴蒂尼先生品读出我作品中的《神曲》之光。
    就在《我的大海》三部曲之一“失海的渔木”在中国美术馆2号厅奏响的那一天,突然来自西班牙巴塞罗那的一个艺术家朋友MR.PARIS的电话劝我:张先生,你的照片还是到我们欧洲展览吧,因为你的FANS在西方。
    不是的。朋友,在美术馆2号厅的留言本上,国内观众解读我作品的留言同样让人感动:
    失海的渔木,勇气和时光的舞蹈(杨观众)
    灵魂在这里物化了色彩(黄欢晨观众)
    枯木逢春,再现了生命奇迹(张一夫观众)
    精神之海(陈为松观众)
    具象变抽象腐朽化神奇(卢刚观众)
    ……
    这一句句观众的留言就能汇聚成另一部不朽的《神曲》,在我心中的那一片海,激荡不已,激荡不已!
5#
 楼主| 发表于 2012-1-14 14:29:30 | 只看该作者
第四日 3号厅:冰滩与海礁的交响
    2010年3月7日 多云 星期日

    我用心灵去聆听你的大海,你那“冰化的滩魂”是散文在流水,你那“裂变的海礁”是小说在流血,你那“失海的渔木”是诗歌在流泪。
    ——一个作家的留言

    我一大早匆匆赶到中国美术馆的3号厅,来自中国作家协会的一位老作家在等我,他见了我激动地说:“我原来以为你已逃离我们作家的队伍,想不到你的照片还是充满文学的思想。”
    朋友,我始终坚守着自己的追求:用文学的思想去拍摄精神的风景。
    冰化的海滩也许是一篇可以回想的散文。因为她的美丽将随着潮涨潮落而消失。难怪有人说我拍摄的海滩是冰融后流水的散文。
    古希腊的哲人说:“一切皆如流。”
    中国的孔老夫子瞩目大川叹曰:“逝者如斯夫。”
    最古老的哲学、音乐、诗歌无不从冰到水的神韵中得到启示。
    一个现代的摄影人带着古老的启示沿着海岸线继续寻找。
    当我在围垦的内海寻找到结冰的海滩时,我发现这是一部天然的书,深邃的书,也是忧伤的书。结冰的海,环境演变的天然史书。
    那冰的海滩,袒露着海的灵魂。
    整整一个世纪前后,中外生态学家在全球生态环境变化的困境中,把智慧的目光投向了充满神秘的大海和北极冰川的融化。
    我眼前海洋的冻结,就是生命的冻结。
    生命是什么?
    我站在镜头的背后思考着。
    结冰后的海滩是静谧的,散落在海滩的贝壳和鹅卵石在冰梦中沉睡。但我的思想没有沉醉,我不喜欢这种寂静。当无数柔和的目光都在读着它的美时,我一直等待寻找美的背后的故事。
    我爱海,但海更爱我。她赋予我人世间无与伦比的最珍贵的一切。
    我给大海一份光影,大海却给我一片温情。
    此刻,经过大海的洗礼,就在结冰的海滩开始融化的那一瞬间,我匆忙地按下了相机的快门,我寻找到了冰滩融化后的生命在奔流。
    我是幸运的。但我没有满足而停止寻找。我在生命之舟上架着相机,正在劈风斩浪穿越着深广的精神之海。呵,在冰化的滩魂里,寻找着李白的豪放之光,杜甫的沉郁之波,塞尚的浪漫之色,卡夫卡的绝望之情,韦斯顿的青椒之影……
    朋友,你见到我的寻找了吗?你见到我的穿越了吗?
    当严寒季节,海水结冰,暂时的凝固是对源头冰川的思念,谁能看透高原冰川与大海之间的声气相通呢?
    于是,我又从东部结冰的海滩溯源而上到西部高原的冰川。有位老人告诉我过去传说那里曾经就是一片沧海。从冰川融化成水又流回到大海,我不停地拍摄,寻找着生命的轮回。就是今年初黄海和渤海的冰冻,让我义无反顾地背起相机去追寻冰冻的大海。
    站在厚厚的冰滩上,我一次又一次地用镜头聆听与没有飘散的海魂对话,冥冥中,海风习习,腥味袅袅,仿佛在读一部世界的海洋史,读一部世界的环境史。我心苍茫啊!我看见了冰冻在海中的渔船在挣扎,在抽泣。
    我的心灵的镜头已经湿漉漉了。
    每一次失海后的冰冻海滩,都蕴含着惊天地泣鬼魂的精神。为了不落于实象,不溺于虚象,我寻找发掘那些形式感强的元素,从具体中抽象出艺术的图像,同时我也探索寻找准抽象的意蕴,努力接近最有穿透力、最有通感的近于化为色块、线条、符号、感觉的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形式,让图像艺术地再现作品的野性、力度、美感,给人以灵魂的洗礼。
    中午,送走了那位作家朋友,我一直呆在3号厅。
    当我还沉浸在冰化的滩魂里不能自拔时,忽然一声大叫惊醒了我:
    “大海在哪里?大海在哪里?”
    是的,我的大海是看不见的大海。
    朋友,你看不见就听吧,听海比看海更好!
    这不是玩笑,是另一位观众告诉我的。
    蓦回首,圣殿3号厅中出现一位长发飘飘的古国风范,我仔细定睛一看,心里长叹一声,真真京城之艺术高人也!
    他看上去,一派铮铮的铁骨,站在我的面前,似乎他的双脚插在失去大海的滩涂上,说不定立刻长成一株生机勃勃普济天下的菩提树。他的眼睛热辣辣的、深沉沉的,又有空濛、淡泊,近乎于痴的感觉。
    他告诉我,他姓安,来自于中央美术学院。他参与集体创作的大型壁画作品刚刚获得了第11届全国美展的银奖。
    他说从2号厅没看见海,但找到3号厅又没有海。但他从失海的渔木中看到了一种精神,在冰化的海滩中看到了一种灵魂,在裂变的礁石中看到了一种思想。
    在《我的大海》三部曲中,他喜欢第一部和第二部,但他最爱的是第三部“裂变的海礁”。
    圣殿里,灯悄悄,脚步悄悄。
    之后的悄悄交谈,让我们一见如故。
    我们从西方哲学的星空谈到东方佛学的心论,从道家祈求的道境谈到艺术追求的意境,从宗教心灵谈到艺术巧思的融合……
    临别时,他激情高昂地在3号厅的留言本上写上“自然为道,天然大器”八个大字。
    他的龙飞凤舞的题词,让我回忆起在漫漫艺术路上的无穷求索。
    走了很远很远的路,我又开始另一种新的寻找。
    我驾木帆船往来于东海诸岛,我不是去寻找海上的日出,也不是寻找天外的海市蜃楼,我的寻找是探究大海灵魂无止境的航程。
    感谢哲学之神和美学之神,感谢他们升起诗影的桅杆,常常伴随着我的寻找。
    朦胧中,我猛然听到一位长者的声音:

    一个浪
    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
    象刀砍过的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这不是伟大的诗人艾青的《礁石》吗?
    我想起2003年6月艾青的夫人高瑛送我一本她写的《我与艾青的故事》文集,让我进一步了解仰望的诗人艾青和他们坚贞不渝的爱情。
    我的耳畔仿佛又响起老人的教诲之声:不知满足的寻找者,请在这里停留吧。礁石就是你的归宿,你的彼岸,你的乐土。生命之舟,请停泊在这永恒的海礁。
    哲学之神和美学之神也告诉我:摆脱咏海式的拍摄框套,与礁石探讨大海的哲思吧。
    于是,我拿出相机对着礁石在拍摄,在寻找。
    也许朋友拍摄到大海与礁石的拥抱,拍摄到夕阳与礁石的亲吻,拍摄到浪花与礁石的缠绵……我不会嫉妒,也不会自暴,更不会自弃。我为朋友高兴,我为朋友骄傲。我不执著收获,我爱寻找的过程。我喜欢播种生命,喜欢把思想埋进礁石,然后用镜头倾听礁石裂缝中那些奇妙的生命的潮音。
    感谢艾青,感谢哲学之神和美学之神,让我寻找到了礁石的裂缝。
    礁石的裂缝就是大海的裂痕,给人以思想的启迪。
    裂变的海礁,那是无法想象、不可言喻的美,我也只能重复哲人说:“美,是神在大地的投影。”
    我用镜头在裂缝中捕捉高尔基和泰戈尔的海,捕捉梵高和毕加索的海,捕捉莎士比亚和亚当斯的海,捕捉尼采和鲁迅的海……
    我发现我采集的智慧之光都被礁石的裂缝吞没,也许是大海母亲留给我的天然的深沟,也许是渔民兄弟嵌入我心灵的缆绳。
    德国艺术家保罗克利有句名言:“用一根线条去散步”,道出了我拍摄裂缝线条的本质,同样也表达我们摄影人寻找精微感觉和细腻的情绪。
    尽管我寻找到礁石的裂缝很细很细,但,于细微处显大美,这是我矢志不渝的摄影艺术追求。什么是大美?我认为,大美的最高境界就是用细节的力量来表现大视野、大思维、大格局、大气象的精神风景,是一种超视觉的艺术观。我拍摄失海后的礁石,仿佛遇到了彻夜不眠的一个个诗人,在冥想中将失去大海后最腐朽的东西变成诗的影像。我的创作就是将纯精神挤压出来,凝聚在一点一线之上,使之成像。通过镜头将这些残缺的物象细部凸现放大,让人们默感一个全新的、巨大的、呼吸着的生命和灵魂在颤动,这就是凤凰涅磐的精神化境。当精神的化境在我的脑海和镜头前浮现时,那瞬间的图像就是物我对应的意象合一。如果没有这种精神的化境,不可能产生有生命力的大美创造。
    如果说,布置在3号厅里“冰化的滩魂”是一部流水的散文,“裂变的海礁”是一部血写的小说,那血水是不会干枯的,它会深深地渗透进我们的心灵,在那儿开出希望的海之花。
6#
 楼主| 发表于 2012-1-14 14:29:57 | 只看该作者
第五日 从爱琴海驾船而来的艺术家
    2010年3月8日 多云转晴 星期一

    (用希腊艺术家的留言翻译后作题记)


    一对孪生姊妹,相隔千里万里,相似的掌纹在手心,不同的道路在脚下。
    月光下无数次梦中相识,从未在阳光中真实相遇。
    母亲说:“让你们相异,是为了将来的相互寻找、相互映照;让你们相似,是为了日后的相互认出、相互拥抱。”
    每一条船,都不是一天造成的,每一条船,都知道属于自己的那条命定的道路。
    金、木、水、火、土凝聚成的船,凝结着无数的时间:有树木生长的年轮,祖先血液的喧哗,有工匠心跳的节奏;有盲人眼里的光,哑人心里的话,有孩子的微笑,天使的羽毛。
    每一条船都是一个词语,一句话。一段一块陆地说向另一块陆地的蜜语,一句一个小女孩掬手说向另一个小女孩的悄悄话。这样的悄声蜜语,需要大海的日夜不停地沉吟、翻译,需要航程日久缓慢地咀嚼、稀释。
    阳光下的港湾,百舸收羽,千帆歇息。
    阳光下的港湾,是词语密集的地方,是乡音集散的地方。
    阳光下的港湾,是大海边苦涩腥咸的老书摊,是波光粼粼的图书馆。它收藏着海底的奥妙,凉晒着航程的记忆。读懂一个港湾的羽帆书页,需要神灵照耀下一个人一生的美好时光。
    两个小女孩之间的这条船,微微起伏着胸膛,缓缓吐着丝帛般的悄语,卸下词语的船儿,重又回复成丰富的虚空……
    此刻是到达,也是出发。
    这就是小女孩儿中国和小女孩儿希腊的梦之舟,她们在今天的阳光下真实相遇,在此刻的大海上一起奋桨前行。大海母亲拥抱着这橄榄树身体制成的船儿,这样的一叶扁舟,是大海上的一件乐器。
    从雅典到北京,飞行行程11个小时。这条从毕达哥拉斯的故乡萨莫斯岛出发的船,走了十万年。
    这样的航程,这样的音乐,还要持续十万年。

    这些文字是中国美术馆7号厅里印刻在一条象橄榄叶的木船上的童话故事。这是来自希腊的一位画家名叫瓦盖利斯瑞格斯,为了这次在中国举办《无尽的航程》的画展,他专门制作了刻有中国童话故事的这条船,不远万里今天也驶进了中国美术馆。
    由于“我的大海”的展厅在美术馆进门大厅的两侧,是希腊画家瓦盖利斯瑞格斯首先发现我布置在2号展厅的那条破旧的老渔船,顿时很惊讶,马上把他们的希腊艺术家团队叫过来围着我的旧渔船转,竖起大拇指直夸我的照片。后来他们的翻译告诉我,希腊的艺术家们太喜欢我的老渔船和我的照片了。
    他们饶有兴趣地观看了我的作品后,又把我拽到他的7号展厅,发现他的展厅中间同样也有一条木制的船,终于让我明白为什么希腊艺术家们如此激动的原由。
    别样的船,别样的海,别样的都是展现大海的艺术,如此巧遇简直太令人难以置信。
    希腊当代优秀画家瓦盖利斯瑞格斯是爱琴海上的著名海岛萨莫斯岛人,那里有天后赫拉的神庙,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毕达哥拉斯的故乡。
    在他的作品里,有莫测的大海、有神秘的海船,还有静穆厮守的美丽“女神”,从他的画中,可以聆听到大海的澎湃,闻到可嗅的湿度。我敬佩他的技能和想象力,将油画、水彩、版画、木雕融会在一起,营造出无边时空和深邃的意象空间。
    但他看了我的作品,同样触动他的神经,问我是否生长在大海的灵魂里。
    是的,我是中国东海的儿子,他是希腊爱琴海的儿子。尽管我们来自不同的国度,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化熏陶,但我们都是生于大海,长于大海,创作于大海,都是通过自己的艺术符号去表达对自己生活的大海的热爱和礼赞。
    这样的天作之合也许是东西方艺术的一次对话。
    我们一起在中国美术馆的展出,彼此的心灵都烙印上了深深的友谊。
    在他赠送我的画册中,我从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刘大为的序言中得知瓦盖利斯瑞格斯是2009年深秋第一次来到中国北京,感受到的是坐船回家的温暖。
    中国不是他身体的故乡,但却奇怪地好似他灵魂的故乡。
    他的梦想就是带着自己的画到东方最高的艺术殿堂中国美术馆展览。
    因此,在他打造的船上有中国的童话故事。
    从画册中,我还了解到瓦盖利斯瑞格斯儿时曾做过一个噩梦:大海没有了水,大海枯干了。这天才的可怖梦魇只是在他的梦中出现过一次,这样的事情不会在世间经常发生,当大海枯干的一天真正到来时,一切都将消失,或者将重新开始。
    难怪乎,瓦盖利斯瑞格斯会对“我的大海”作品如此震惊,因为我的大海三部曲之一“失海的渔木”就是表现一种渔船失去大海后的精神风景,在他儿时的梦中就有同样失去大海的精神历险,一个用灵魂作画的艺术家面对“失海的渔木”怎不感动?
    同样感动的不仅仅是希腊画家瓦盖利斯瑞格斯,还有他的随行摄影师德米特里斯拉扎鲁先生对我的大海三部曲作品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只要他一有空,就跑到2号厅或3号厅来找我。也许我们是同行的关系,我们聊得更多的是关于东西方摄影艺术的话题,他还认真而热情地在留言簿上写下了他对《我的大海》作品的感受。他留言时的认真同样感动了在旁边阅看我作品的另一个中国女画家,不经意间将德米特里斯拉扎鲁先生此时此刻的形象速写在我的留言本上。
    这次的巧遇真正体现了艺术是无国界的。
7#
 楼主| 发表于 2012-1-14 14:30:26 | 只看该作者
第六日 音乐点燃影像
    2010年3月9日 下雪 星期二

    参观这样的展览真是一种别样的享受,从展厅的整体布局,展板的设计到装置、配乐非常新颖到位,不管是视觉还是听觉都让人们更关心大海,向往大海,应让更多的人来关心今天的大海,永远关心大海,关心大自然。
    —— 一位文艺工作者的留言

    北京的天气说变就变,昨夜下了一场很大的雪,我以为今天的观众会少一些。当我一踏进展厅,出乎意料的是参观的人群还是不少。今天的观众对“我的大海”的背景音乐留言较多。有一个DJW的观众写道:“作者很用心,配乐效果很好,疑似梦中”,还有一位观众留了一首很长很长的诗:“静静地 / 走在地板上 / 耳膜接受着音乐的洗礼 / 视觉充斥着五彩斑斓 / 然而 / 脑海 / 却放映着旧时的照片 / 一张/ 一张 / 细数曾经的过往记录 / 那不被记住的时刻 / 悄悄的 / 感悟生命的真谛 / 原来 / 那句人数不变的话语 / 人生如戏 / 竟是不需任何条件来 / 肯定的事实 / 原来 /生活果然是 / 一部不经过彩排的电影戏剧 / 那海风北吹了吗 / 那蓝天云聚了吗 / 那海浪敲击礁石了吗 / 那鸥鸟展翅高飞了吗 / 那轮船扬帆起航了吗 / 就这样那时间流逝了吧 / 然而 / 那照片的美丽却永存了吧”。
    我感谢观众。我感谢音乐。
    在拍摄《我的大海》三部曲的征途中,是音乐一路陪伴我寻找梦中的那一片精神之海。陷入拍摄的苦恼时,没有一次不是音乐把我从迷茫中唤醒。
    音乐是我灵魂上的朋友。
    假如没有音乐相伴,难以想象我能否坚持拍摄完成《我的大海》三部曲这浩大的艺术工程,因为在无尽的海岸线上孤独的行走将是何等的乏味和枯燥,是灵性的音乐指引我前进,早已成了我生命中不熄的明灯。
    至今,我清晰地记得三年前的一个冬天,我就是独自一人带着相机和舒曼的《梦幻曲》上路。
    “我抛弃了所有的忧伤和疑虑,去追逐那无家的潮水,因为那永恒的异乡人在召唤我,他正沿着这条路走来。”(泰戈尔)
    我不是想当摄影家而去远行,摄影是我的第二生命。也许是前定的宿命,连我自己都震惊,我居然扔掉了相伴多年的一切,却最终移情别恋去走上摄影艺术之路,就是因为我心中的那一片海。
    一次又一次的挫折,我没有拍摄到令人振奋的精神风景,使我生命的一半已经在寻找精神之海的途中被烧焦了。
    不知不觉间,我被漂泊到了东海一个无名的小岛。
    此时此刻,我在悲伤的大潮声中坐在小岛上憩息,我的心在哭泣,何处是我灵魂的归处?
    我是大海的儿子,难以驯服的弄潮儿。
    不是我所追恋的,哪怕是名海大江,我不愿意拍。
    不是我所仰慕的,哪怕是海市蜃楼,我不愿意拍。
    不是我所求索的,哪怕是渔舟醉晚,我不愿意拍。
    我寻找的另一片精神之海,这一片海前人没有发现,也许发现过,但已被记忆的大潮所淹没。
    在轰鸣的涛声中,我一遍又一遍醉听着舒曼的梦幻曲。
    “这曲似乎在诉说过去的悲欢与憧憬,委屈与缠绵,甘美无伦,送尽了半生哀乐的漂泊者,在旅寓的静夜中梦见儿时光景的时候,其心弦正可与这般旋律相共鸣……”丰子忔先生曾经这样诗意地描绘过这支梦幻曲,他最后的结语似乎无法用文字来描述这凄美的音乐:“一言以蔽之吧,曰‘SweetSorrow’”。
    我一直在想舒曼是怎样写出如此伟大的乐曲?
    我想起六年前,我去德国的埃森访问,飞机降落在杜塞尔多夫机场。这座城市是诗人海涅的诞生地,也是舒曼晚年生活的地方。我怀着一颗虔诚的心,造访了舒曼的故居,他坎坷而痛苦的短暂一生,让我的心里隐隐有些伤感。
    “或许可以说,没有痛苦,便没有音乐,没有艺术。个人痛苦酿造出音乐与艺术便不再仅仅是痛苦,而是滋润人心灵的甘霖,犹如咀嚼杂草苦艾之后挤出的是奶汁,犹如吞进枯枝败叶之后造出的能够画出美丽图画的洁白纸张,犹如雷电袭击之后,呈现出的是明丽而湿润的彩虹。”
    我信奉一个作家对一位音乐大师的理解。
    是舒曼的音乐激励我孤独一人,浪迹在大海的怀抱中继续寻找,将精神之海拍摄到底,使我在原始的野性中摄取失海的精神风景。
    行进路上,我不仅带上舒曼的梦幻曲,我还尤其喜欢听德彪西的音乐。
    我永远忘不了在有一个叫北玑岛上拍摄时,德彪西的无标题音乐启发我寻找到音与色的拍摄结合。
    德彪西的音乐拒绝描绘,从不拘泥现实中的各种具象外表。
    罗曼罗兰称德彪西是一个伟大的“梦幻画家”。
    我特别喜欢听德彪西的三幅交响素描《海》。他的音乐中的海比真实的海感觉更富有想象力。
    因为他把在音乐中的和声从逻辑关系中解放出来,从而产生了瞬间变幻的和声色彩。他完全是一个印象派的画家,把每一个音阶的跳跃节奏都符合自己心灵瞬间的感悟。
    同时,我又从德彪西的音乐中,寻找到旋律、和声、节奏的各种色彩,融进我的影像。
    我还在他的《月光》曲调中,从它那纯净而优美的音色中似乎感到呈现出蔚蓝色的幽静而怡人的意境……怀想中的月亮又在海底微笑,霓霞在前方招手。我沉浸在音乐的海洋中,摆好机位,调好光圈,在灵感顿现的那一刻迅速果断地按下快门,于是拍下了一组《生命的色彩》。
    艺术是相通的。我寻找的心灵对于捕捉音符的色彩有着敏感的悟性。每一个节拍都感应着生命的音色,每一丝旋律中都跳动着思想的光影。
    我的心,随着音乐的节奏在飞翔。
    我的魂,随着相机的快门在跃动。
    我不但是音乐的贪食者,也是音乐制作的爱好者。
    我像热爱摄影一样热爱音乐。
    我学过二胡,学过笛子,学过小提琴,学过作曲,我曾担任过当地越剧团的司鼓指挥。
    我策划举办过第五届中央电视台军旅歌曲音乐电视大赛。
    我策划举办过第七届中央电视台音乐电视大赛暨颁奖盛典。
    我一生与音乐有说不尽的难解之缘。
    音乐大师德彪西不相信19世纪的程式化和声程序,融合绘画与诗歌,设计了一种具有高度独创性的“21音音阶”来“淹没”调性意识。
    摄影大师亚当斯少年学习音乐,一直梦想当钢琴家,后来改弦易辙当了摄影家。他发明创造的“区域曝光法”,使强光和阴影之间的过渡,像音调变化一样富有节奏感,将黑白摄影推向顶峰。
    在拍摄《我的大海》过程中,我尝试将大海原生态的音乐融进诗一般的影像。
    于是,我情不自禁地利用相机同步录下了海浪、海鸥的叫声和机帆船的轰鸣声等大海中各种生命的原声,最后呈现在圣殿的是以摄影作品为主体,辅以大海拍摄现场的声音和音乐诗歌相结合的多媒体艺术空间。
    刚才很多远方的朋友发信息打电话给我道贺,网上已经对《我的大海》的评价和赞叹,一浪高过一浪。于是,我坐在美术馆的渔木凳子上打开手提电脑搜索。新闻媒体和专业摄影网站铺天盖地的传播着《我的大海》。当一位“@一代”的学生的博客网语出现在我的眼前时,让我十分惊讶。我从网上摘录如下:

    今天上午参观了张弘老师的摄影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的。
    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有两点。第一是里面的音乐,让人感觉和作品很和谐。第二是他的作品都是局部拍摄,但是每张都和哲学有联系。
    ……
    “生命和精神的风景是视觉艺术的最高境界”
    我很稀饭这句。。。狠稀饭。。。
    总感觉艺术和哲学永远是无法分离的,艺术和人生也是无法分离的。。总是要通过艺术的眼光去看待哲学思想,就像韩子善老师说一样。艺术就是对有缺陷世界的补充。
    但是这段课程。估摸着全班半成以上的学生都没怎么听。。因为听不懂因为根本不想懂。。。
    如果连这点都不想理解的话,那么你做艺术又是在干什么呢?仅仅是为了赚钱?那样的人生毫无价值可言。
    用心去看照片。去读照片。。。
    这是我今天学到最大的知识。
    夏桀,真的。我真想对你说,
    做你自己吧。按照你的思想来。。
    真的,这是一件很伟大的事情。。
    像白炽灯一样散发顽强的生命!!!
    伟大的摄影师!!

    上帝是公平的。
    当今浮躁的时代,如果用浮躁的心去看我的作品,只能看到我影像中一层薄薄的、外表的美。
    但一个在新网络技术包围中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能够静下心来,品味出《我的大海》的音乐美和哲学美,触及灵魂的深处,怎不令人感叹!
    我心鼓舞,我心飞翔。
    今后的中国摄影艺术将大有希望。
    我不知道他是清华大学的学生还是别的大学,因为他提到了他的老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韩子善教授。
    夏桀,你在哪里?
    你的坚持,你的努力,
    你会成为一个伟大的摄影师!
    让我们以音乐为帆,哲学为舵,驰骋在无尽的艺术风景线!
8#
 楼主| 发表于 2012-1-14 14:30:53 | 只看该作者
第七日 光圈里的“诗想”
    2010年3月10日 晴天 星期三

    我象只蚂蚁爬行在你的海画中
    我象只小鸟飞翔在你的诗境里
    我和你一样无奈
    总走不到海的尽头
    ——左炳元(观众留言)

    今天我一走进展厅,被眼前的场面感动,十几个人在悄悄地抄写墙壁照片旁标贴上我配图写的诗歌,还有二个金发碧眼的留学生也在抄翻译成英文的诗,后来在交流中得知她们是一群来自北京大学的学生,是北大一位教授看了《我的大海》觉得音诗画配合得很好,告诉学生们过来观赏感受。本来在中国美术馆《我的大海》开幕式结束的当天,我们计划在北京大学百年讲堂举办一场《我的大海》摄影交响诗会,由于场地、时间等多方面的原因,遗憾地不能如期举办这场摄影诗会,但我仍然感谢朋友们的努力。尤其感谢中央电视台的一位朋友从图像到文字,从文字到艺术形象花了很大的功夫,我将他最完整的构思和艺术表现力献给热爱摄影艺术事业的人。

    片头诗
    我一直
    锯着灵魂
    在寻找
    在拍摄
    我的大海

    (主题音乐声起,一群穿着白衣的小天使,手牵着手,簇拥着主持人缓缓地走上舞台)

    轻轻地我来了,我与摄影有个约会;
    悄悄地我来了,我与诗歌有个约会。
    今天我们的主题是——《我的大海》。
    面对一张张《我的大海》三部曲的照片,我感动!让我们领略“失海的渔木”,“冰化的滩魂”,“裂变的海礁”那美丽的色彩、美丽的伤疤,这是生命突变后美丽的绝唱。
    品读一首首《我的大海》诗歌,我震惊!让我们默感原始的生命野性撞击着我的心,象深沉的渔鼓一样,一声一声地敲打,节奏刚强有力。
    在这春暖花开的时节,《我的大海》仿佛送来一阵阵清凉的春风,洗涤着我们的灵魂。
    让我们沉醉在诗的影像里,激赏精神的风景,
    让我们共同放飞思想!去追随一个摄影人的足迹……

    第一乐章 渔木:精神之象

    由虚画面拉出,一个人肩上扛着三脚架,背着沉重的绿色挎包,从海岸线上缓缓向镜头走来……
    特写镜头:一张被风吹浪打后黝黑的摄影人的脸
    全景:大浪滚滚中隐隐约约地出现那个摄影家拍摄失去大海后废弃的渔船场景。

    (画外音)
    他是大海的儿子。他叫张弘。他从小在海边长大,海,是他生命和艺术的支柱。当他发现失海的渔木躺在大海的角落仍然顽强地露出美丽的笑容,他震惊!他打破摄影人惯常的世俗逻辑,用失海的渔木即无海的具象来抽象地表现海的感觉、海的气象、海的精神。因此,他的作品里没有出现船、帆、楫、桨等海洋的直接参照物,也没有出现滚滚海浪的波峰浪谷等直接物象,他力求用摄影的艺术去缔造一个超物质的精神之象,即精神之海。

    (每一首朗诵的诗歌配相对应每一幅渔木的图片)


    朗诵:失海的渔木
    为了美丽
    你用思想的头颅
    去撞击那满身的鳞片
    在痛苦的磨擦中
    把生命点爆

    朗诵:我看见过
    渔木在流泪
    太阳躲进了云层
    从此我的心
    盛满你美丽的哭泣

    朗诵:破碎的船板上
    种植的潮声
    已吐出鲜嫩的绿光
    你告诉人们
    生命之梦已开始苏醒

    朗诵:你用飞舞的草情篆意
    书写雄性之魂
    奏出宇宙万形里的
    诗境和乐章
    浇铸生命的辉煌

    朗诵:你是诗的骨络
    你是梦的光影
    让诗启程
    让梦启程
    去追逐
    精神的风景

    (专家上台解读“失海的渔木”,主持人访谈对话)
9#
 楼主| 发表于 2012-1-14 14:31:20 | 只看该作者
第二乐章 冰滩:灵魂涅磐
    大全景:从一片茫茫的结冰的大海到白雪皑皑的冰川,冰的天地,袒露着冰的灵魂,
    抠象:当春日来临,潮起潮落,冰化的海滩融化后都感动得泪流满面。

    一个意大利的艺术学博士萨巴蒂尼说,品看张弘的摄影作品,像是在探索和体悟第二次生命。他的照片犹如削浊岩石的劲风和凿穿云石和山脉的顽强水滴,给我们带来大自然的勃勃生气和神力……让灵魂得到了涅磐。
    曾任文化部代部长、中国文联主席,现任中国文联名誉主席周巍峙老先生说:张弘有一双能够发现美的眼睛,能够在大自然的领域里寻找到那些常常被我们忽略但又极具生命美感的影像。张弘镜头中的渔木不仅呈现出他独特个性面貌和真实的生命风景,而且散发出一种纯正清新的精神力量,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感动。

    (每一首朗诵的诗歌配相对应每一幅滩魂的图片)



    朗诵:一位朦胧派诗人说
    你让生命沿着笔杆
    进入那片
    颜色的沼泽
    在里面扭动呼叫

    朗诵:一位现代舞者说
    你那不带影子的舞蹈
    自由而不规则的旋律
    陶醉在
    迷人的幻想宫中
    狂舞

    朗诵:一位风景画家说
    你把色彩的灵魂
    成群赶到废船板上
    在光和思想的阴影交叉中
    凝神谛听

    朗诵:潮起潮落
    你的身躯
    雕刻着
    神奇的生命线谱
    凝聚着
    深遂莫测的大美


    朗诵:生存的本能
    使你学会承受苦难
    你失海的心田
    长出了绿草
    摇曳低吟着
    生命的旋律
    这不是最后的挽歌
    这就是美丽的颂唱

    (专家上台解读“冰化的滩魂”,主持人访谈对话)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1-14 14:31:54 | 只看该作者
第三乐章 海礁:思想无疆
    中景,摇拍:一个摄影人从渔船上跳上海岩
    切:坐在礁石上思索
    特写:一条条礁石的裂缝(由快到慢,由慢到快)吞没罗丹的思想者,补天的女娲,李白、鲁迅、尼采、马克思等头像
    裂变后五彩斑斓的海礁将会给中国的摄影带来革新的曙光,移植西方抽象的色彩形式也是给中国摄影的思想造血。在他拍摄的“裂变的海礁”系列作品里,浓烈的重彩则成了影像艺术的主要语素,使画面增强了造型力度和视觉张力,让人们看到生命的崇高,是一种大博的思想。同时这些色彩对不屈精神的激赏,就是着力表现裂变的海礁化腐朽为神奇的精神力量,从而实现摄影语言的超越。这种影像实验的探索颠覆了挽歌总是悲悯的传统思想,营造了积极向上的美丽绝唱。

    (每一首朗诵的诗歌配相对应每一幅礁石的图片)


    朗诵:思想
    掠过心头
    熊熊燃烧
    这是
    你
    飘逝的绝唱

    朗诵:当恶浪咬破了
    你的肌肤
    你的贡献
    绝不是一个伤口
    而是一个符号

    朗诵:你沉思什么
    身上泪迹斑斑
    那是你
    在哭泣
    海殇的爱恋吗

    朗诵:你那美丽的靓影
    使我的思想
    变得成熟
    重新燃烧起
    执著的希望和追求

    朗诵:野性的海
    把你折磨得遍体鳞伤
    但你仍顽强地
    在裂缝隙间呐喊出
    蓝色的生命宣言


    朗诵:那绵绵不绝的延伸
    是群山之骨
    是群鱼之脊
    升腾又起伏


    (专家上台解读“裂变的海礁”,主持人访谈对话)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5 07:23 , Processed in 0.087036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