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圣殿十日——《我的大海》在中国美术馆散记
| 2010年12月23日 来源: 新华副刊 | ![]() | ![]() |
| |
《圣殿十日》目录
第一日 我的大海不是梦
第二日 猛士如云唱大海
第三日 2号厅:渔木失海后的精神风景
第四日 3号厅:冰滩与海礁的交响
第五日 从爱琴海驾船而来的艺术家
第六日 音乐点燃影像
第七日 光圈里的“诗想”
第八日 摄影与美术一起拥抱
第九日 咖啡座上的快门哲学
第十日 写给艺术圣殿的情书
精神的化境
——读张弘《圣殿十日》感想
文/于云天
记得两年前,我应中国摄影家协会之邀参加在浙江玉环举办的摄影赛事评选,其中有几幅拍摄礁石及船骸碎片的获奖作品引起我的注意。作者营造画面的独特视角,与众不同的迥异风格,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在玉环停留期间,经当地主办方负责人引见,认识了这位个头不高、充满活力的获奖作者张弘。他为人热情,豪爽好客,转天清晨在濛濛细雨中就陪同我们上岛拍摄迷人的海浪礁石。
去年初夏,他出版了画册《失海的渔木》,专程来京赴会,就在位居首都机场辅路我以前的工作室,拜读他设计精美、亦诗亦图、很有艺术格调的摄影画册,才知张弘不仅仅热爱摄影艺术,而且还是位文气十足情感丰富的诗人。之后,翻阅周老(周巍峙,时任文化部代部长、中国文联主席)所写的序,序文中对张弘的散文诗歌以及摄影艺术作品的评价:“生命和精神的风景是视觉艺术的最高境界”,字里行间都透着周老那惜才爱才的由衷之情。张弘有着如此挖掘影像的观察力和独具慧眼的创作心智,也就不难理解作者何以拍出这本品味极佳的摄影艺术画册了。
年初,张弘来京筹备中国美术馆办展事宜,当他再次找到我,让我挑选《我的大海》三部曲展览系列作品。面对那一幅幅曝光准确、素质极高、色彩丰富的4X5反转页片时,说实话,片子的确让我感到惊讶和意外。短短时间,他竟能拍摄出几乎挑不出毛病瑕疵的专业反转片,用大画幅毫发毕现地表现微观世界中具象影像的抽象形式美,可见张弘对影像的领悟以及对技术的掌控,已绝非一般。
后来张弘《我的大海》摄影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成功举办,广受社会好评,名声打到国外(他的作品不但被国外艺术机构收藏,而且就在我远行路上断断续续写这篇稿子时,张弘曾来电告诉我,意大利的艺术机构已和他谈定,全额出资邀请他赴意拍摄艺术项目)。张弘这次在中国美术馆的影像艺术展出,更是证实技术和艺术完美的结合,才能展现出摄影作品的完美境界。为此,张弘写下了满怀感恩之情的《圣殿十日》随想录。并且第—时间从遥远的家乡速递北京,与我共同分享他获得成功后的喜悦。同时也发出邀请:希望我再有机会来玉环岛摄影创作。为此,我欣然应允,皆因他对传统影像的彻底颠覆,更为他在中国美术馆所构建《我的大海》三部曲,那别样风景的精神内涵所触动,为张弘孜孜不倦地追求探索摄影艺术写点东西。但当我在神闲气定落座时却感到一筹莫展无从下手。评论他的作品风格,美术馆的专家研讨会已有定论,剖析他拍摄秘笈创作方法,而我却一无所知。思忖良久,莫不如就应张弘之邀,赴岛创作,或许能从零距离的接触中,窥见他“深度摄影”的拍摄绝活。
到了玉环大鹿岛三日,张弘为了陪同我拍摄创作,没能大展身手,总是谦逊地执意帮我背着沉重的“8X10”大画幅相机,不辞劳苦,早出晚归,环岛拍摄。当我们小憩于林间石阶,与张弘交流他丰富的人生经历(他出版过散文诗集、学过画、作过曲、担任过越剧团司鼓指挥),或伫立亭台凭栏听雨,谈论他为《我的大海》三部曲在拍摄现场录制并创作的影像配乐,或我们二人蒙着“冠布”在黑暗中共同切磋大画幅取景屏中的影像时,我豁然知晓,张弘何以获得成功?何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实现摄影艺术创作质的飞跃,今天看来,乃是他吃苦耐劳的坚韧品质、执著追求的认真精神、自然秉成的艺术才华,成就了这一个永不满足的“精神化境”摄影艺术的探寻者。
“我喜欢播种生命,我喜欢把思想埋进礁石,我喜欢用镜头倾听礁石裂缝中那奇妙的生命潮音”(张弘语),这诗意般的情怀,不正是道出了作者对大海生命风景的哲思么!而在那扬帆远行的航程中,张弘终于领悟出“用一根线条去散步”的艺术真谛。
在我看来,艺术最可怕的是故做深沉,艺术最难得的是浅淡背后的深刻。张弘不惑的年华充满着对摄影艺术几近疯狂的痴迷,他极为巧妙地将那无生命的渔木残骸冰滩海礁化为一种精神象征,一种微茫山水间的大美境界。而唯有对生他养他的海岛无尽的爱恋,对大海如梦似幻的心游缠绵,才会有张弘镜头中那极富哲理的风景。他用照相机说出了画家们用画笔想说的话,用镜头道出了影像艺术中“再生繁花”的超越,用灵魂创作出那些能够引起人们思索,并且产生共鸣的摄影艺术佳作。
我能够分享张弘《圣殿十日》中的激动和快乐,也能够想象他拍摄创作《我的大海》三部曲时的艰辛和不易,然而我不知作者在深悟其道时,怎样褪去世俗之衣裳,泳入苍茫之大海,去与“失海”后的裂岩礁石渔木残骸滩涂冰魂相伴,这是何等的聪慧和天性,又是何等的脱俗和大智!
智者尼采在读过德.梅伊斯特的著作《我的卧室之旅》之后,曾大加赞赏,为作者的奇思妙想和对身边视而不见的事物有着深厚而具有暗示性的洞察力而折服,由此发表如下感想:“有些人知道如何利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平淡无奇的经验,使自己成为沃土,在这片沃土上每年结出三次果实(亦如张弘《我的大海》三部曲),……当我们观察到这一切后,我们会把人分为两类:一种人以化腐朽为神奇,另一种人则化神奇为腐朽……”而张弘无疑是腐朽化神奇影像艺术的先验者,一个追随缪斯巡礼的跋涉者。
“走到人生的中途,我走进一片树林”。这是但丁在三部曲中(《地狱篇》、《炼狱篇》、《天国篇》)心路之旅的诘问,这正是张弘怀揣《神曲》走过漫长的海岸线,寻求精神漫游的原因所在。
我深信张弘的影像艺术探索将永无止境,他追寻潮起潮落海之精灵的脚步永不会停歇。而张弘对精神和生命风景的叩问将会带给我们一次又一次怎样的惊喜,我们期待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