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1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思想有多远 路就能走多远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16 19:17: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思想有多远 路就能走多远
2004年11月19日    杭州网

编者按:在近几年的市级、省级乃至全国的新闻奖或是各类专项奖的评比中,都市快报摄影记者频频获奖,傅拥军是其中的代表。一个记者的成长,既是个人努力的结果,也有团队影响的因素。这里刊发的两篇文章,对于我们如何培养和打造名记者、名编辑有一定的启发。

近几年来,中国新闻奖、浙江新闻奖、杭州新闻奖及全国性的摄影奖榜单上,都有《都市快报》摄影部记者的名字。快报摄影部因此被同仁戏称为“拿相机的兄弟连”和“快报的阿尔法(俄罗斯特种部队)”。
这除了记者们本身的努力之外,都市快报及快报摄影部思想一致、追求至上的精神风貌和清新和谐、互帮互学的工作氛围,也为记者们提供了良好的土壤和养料。
一、“魔鬼训练”让记者进入角色
每一位进入快报摄影部的同志,无论是摄影高手还是应届毕业生,都要经过三至六个月的思想整肃和技能强化训练。有记者把它称作为“魔鬼训练”。
“魔鬼训练”的第一项就是“扫马路”———每天走街串巷,用眼睛去发现,用头脑去思考,晚上5点前回来交稿。这既是一种新闻速成训练,也是一种常项———摄影记者的基本功。因为没有那么多的指派任务让你去指定拍摄,但是当天的版面在等着照片。
第二项是言行举止———温良恭俭让,绅士风度与平民心态。第三项是技术闯关———不同天气(阴晴雨雾)、不同时段(白昼黑夜)、不同环境、不同拍摄对象下的相机操控能力。等等。
快报摄影部的工作思路其实很平常,那就是让每个同志明白,今天的辛苦就是为了明天能过上好日子;今天也许是你的起点,但不应该是你的终点;独往独来不是真英雄,携手共创明天才是真豪杰;还有:大处着眼,小处入手;脚踏泥泞谨慎向前,眼望蓝天追逐朝阳。
常言道,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思想有多远,路就能走多远。
快报摄影部的每一位同志的每一个行为,都必然会有一个清晰的思想基础和明确的思维方向,大家在日常的操行中观照自我,提升境界,在理想的追求中成就自己,推动他人。
二、“财富论坛”让记者少走弯路
所谓“财富论坛”,是摄影记者对本部门“学习资料”和学习方法的戏称。
快报摄影部的学习资料品种多样,有每一届的荷赛奖和中国新闻奖作品精选,有中国几大媒体招聘摄影记者的应聘试卷和摄影记者培训资料等。值得一提的是,每一位离开快报摄影部的同志,我们都会给他们做一套个人作品专集,让他们带走一套作纪念,再留下一套作为后来人学习借鉴之用。
快报摄影部自建立到现在已经历了第三代人,前辈所创造的业绩和优良风尚,是一笔宝贵财富。他们的每一张照片背后,都包含着他们的新闻理想和实践中的经验与教训,他们的作品集,就是快报摄影记者成长的缩影,它能让后来者汲取精华,少走弯路。
前辈的作品集就在公共库里放着,每个人随时都可以翻阅。由此而形成的学习、借鉴风尚,为摄影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打下良好基础。在快报摄影部,任何一位同志都可以面对面地对另一位记者的照片评头论足,这几乎成了大家每天收工后的一堂必修课。
三、改变“快门师傅”的历史偏见
有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人们对摄影记者的认识是有偏差的。认为它在媒体中是一个配角,照片也只是版面中的一个花饰,不能担当起“重大题材”的报道任务,直到现在,还有“文不够图来凑”的现象和文字记者采访“带一个摄影去”的观念。
当然,从现实情况看,以往的摄影记者的确有学历低、文字基础差,甚至粗鲁、散漫的弱点。但新一代摄影记者已不同往日,学历高、思想新,而且大多温文尔雅,唯一欠缺的是社会认识较浅,责任感不强,有大勇而无大智。
但是,这并不能成为把摄影记者看作“快门师傅”的理由。
“快门师傅”的偏见是历史原因造成的,它很普遍,根深蒂固,尽管我们从形态上正在改变摄影记者的形象,但要彻底粉碎“快门师傅”的历史偏见,还要从本质上另起炉灶。
于是,我们提出了新时期摄影记者的塑造标准———摄影记者首先是记者,其次才是摄影的记者,他必须具备一个新闻记者的所有素质,他是用相机作为工具记录新闻、表达新闻。他应该首先知道拍什么,其次才是怎么拍。知道了拍什么,就知道了新闻的亮点在哪里,知道亮点在哪里,就不难解决怎么拍的问题。
于此同时,我们还从具体的新闻拍摄入手,解决独立新闻摄影与图文合作报道的关系问题。
摄影记者要有独立的新闻意识,独立的新闻摄影报道不必赘言。与文字记者合作的报道,当然更要有自觉的、强烈的独立意识。要让图片在文字报道中成为“必要”,而不是“点缀”,它应该与文字形成相互扩展、相互延伸的关系。这就要求记者从摄影的特性出发,与文字记者有分有合,寻找文字难以表达的瞬间或画面,完成自己的采访。
如果不是这样,而是跟着文字记者的手指哪拍哪,甚至连这件新闻的来龙去脉都没搞清楚,那他就是个“快门师傅”,他就是个“配角”。
当一张照片成为“必要”,当一张照片有说不尽的故事和技巧而成为当天版面上的不可或缺,那么,它就是一种思想,一种力量,也是对隐含着的“快门师傅”的偏见一次有力粉碎。
四、快乐研讨轻松快跑
“少谈点工分,多研究些问题”。这是快报摄影部经常听到的一句话。
快报摄影部每周都有一次班会,着重对一周来的见报照片进行评点,同时,还就一个时期来较为普遍的、经常困扰摄影记者的某一个问题,从正面进行专题研讨。
如对类似展览会、城市一般事故等“常规新闻”的拍摄,有《常态新闻下的“另类”眼光》;对照片的信息含量以及信息之间的关系与作用的分析,有《照片里的关系学》;对财经新闻的新角度有《店面新闻的图象表达》;评判灾难与事故的报道尺度,有《触目惊心与惨不忍睹之界限》;阐述照片、标题、文字三者关系的,有《照片里面掺观点》,以及分析摄影记者化被动为主动的《没有第一现场的现场摄影态度》。等等。
有了一定的思想基础,人就像是加注了润滑剂,可以轻松快跑了。但是,快跑还得要一个既定的方向和具体的目标,这才不会“又陷迷茫”。
于是,我们借搬迁新大楼之际,对“摄影记者的理想与目标”作了定位,并把它贴在墙上。
综合各位的追求与志向,我们用三句话来概括摄影记者每天要去实践的三个目标:代表摄影记者的个人风格,代表都市快报的市场追求,代表中国新闻摄影乃至世界新闻摄影的主流方向。
五、成就了你也陶冶了我
快报摄影部现有13人,记者10人,编辑1人,资料管理员1人,主任1人。每个人的经历不同,从事新闻工作的时间有长短,且性格各异,情趣多样。大家走到一起,正如俗话说“十年修得同船渡”,也是一种缘分。每个人都带着憧憬来,拖着疲惫的双脚睡下,又迎着清晨的太阳出门,期望在快报、在摄影部能够有所发展,心里生出依赖情结,在异乡寻找到归属感。
但是,日常的生活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有时甚至看似有过不去的坎,如摄影技术难关、采访屡遭失败、夫妻分居、户口不能进杭,老婆找工作难、孩子入托难、恋人闹分手等等沮丧的事情。
所有的这些,我们都把它看作是大家分内的事,一起出主意想办法,谁的技术难关过不去,就会有高手主动站出来指点迷津,甚至带出去现场操练;谁的采访失败了,就会有同志主动去教导,以各自的经验,从不同的角度去帮扶;谁闷闷不乐了,叹息了,沮丧了,就会有人去询问(也可以去询问,没有顾忌)、去关心(指导思想是:授人玫瑰手有余香)。为了一个同志的户口入杭,大家凑分子在高档宾馆宴请关键人物;为了给远方来杭团聚的同事妻子一个踏实,摄影部出动三辆车去接站,并打出几块牌子:小别如新婚、扎根杭州繁衍子孙……
摄影部无论谁获得了荣誉,大家都会同喜。每一次摄影作品评奖揭晓,榜上有名无论是谁,那一天就是大家的节日,在分享快乐的同时,落榜的同志又会暗暗对照自己的不足,鼓起劲,下次再冲。
常挂在摄影部同志嘴边的一句顺口溜是:“成就了你,也陶冶了我。”
每当有人遇到困难时,我们就会重提“不让一个同志掉队”的口号,每当有人阔步前进,成为领衔人物时,我们也重提“不让一个同志掉队”的口号。我们试图以整体的力量、自我完善的方式、日积月累,着力打造一支思想成熟,技术过硬,能够跻身中国新闻摄影前沿阵地的新军。
(作者单位:《都市快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5 06:31 , Processed in 0.066964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