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939|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摄影与诗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20 13:31: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
 楼主| 发表于 2012-1-20 13:32:05 | 只看该作者
    摄影与诗歌
        我喜欢摄影,也喜欢诗歌。

        摄影不只是一对一的拷贝影像,你可以通过想象力来表达你的思想,去思考一幅作品的构图、内容和表现方法。诗歌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它也会点燃你的想象力,通过语句来表达你的感受。一幅好的作品需要你细细的品味;一幅好的作品能够触摸到作者的内心,是作者灵魂的表现和艺术的积淀;一幅好的作品能够启发、迷惑、质疑,能够让人喜悦、恼怒,也能治愈心灵的伤痛。你想要拍出令人惊叹的照片,你会在诗歌中获得启发,没有被激发的想象力就不会拍出好的照片。用更少的元素来表达更深刻的涵义,诗歌能,摄影也能。

        摄影和诗歌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简练,点到为止。小说家需要用万字来写成一个故事,而诗人只需要十几个字;电影和电视需要若干连续的画面来讲述一个故事,而照片只需一幅或几幅就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收获更多的体验。摄影和诗歌是有限的,简短的。但绝不是简单的复制和表达,需要作者用心灵去提炼,将创作意图按照一定规则和逻辑去缩减、浓缩和挖掘,强化其效果,传达甚为深远的含义。

        诗人最懂得挑选最适当的词语,并把它按正确的顺序和韵律排列,诗歌最能引起读者的共鸣。摄影人也会用适当的视觉语言,将被拍摄的对象的碎片拉拢拼凑进一幅图片里。所以说,摄影和诗歌更能表达作者的意图,棒的照片,好的诗歌都具有艺术的神秘性和真实性的兼备。英国诗人布莱克的《天真的预示》,可以看出,在诗人的心里,世界总是那样的美妙,总是有那么深的感情和那样的敬仰和尊崇。“一花一世界”。

       “一颗沙里看出一个世界,
         一朵花里一座天堂,
         把无限放在你的手上,
         永恒在那一刹那里收藏。”
         
        摄影、诗歌与禅宗的三个境界更是不谋而合:“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其“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是艺术的高境界,也是摄影人和诗人所要追求的艺术境界。只有不断地努力,以心去领悟,方能进入第三个境界。

        摄影和诗歌都有很强的技术性和技艺性,但它们都是一门易学难精的艺术类型。摄影技术要求是用光、构图、焦点、质感等。诗歌的语言要考虑意象、情景、主观情绪和思维跳跃等因素,讲究韵律美、语调抑扬顿挫、舒缓有致,中国古典诗歌又讲究平仄,欧美诗歌要讲究音节交错等等。

        但是学习摄影和诗歌的功夫不仅在技术、技艺,不在于摄影表现形式和诗歌体裁的本身,真正要出一个好作品,有思想的作品,更在于每一个人的自身修养和文化底蕴的深浅。“摄影和诗歌是我两心相印的爱人。”我们掌握摄影技术和诗歌技艺的所有目的,就在于如何更好地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技术和技艺的本质是来自作者内心对真诚、完美、精确的要求。离开真实的生命体验,摄影和诗歌将无处寄身。文之华采,随缘而发;笔之功力,由神而定。这里的神便是作者的精神、思想的内核。作品的灵魂便是作品的内核,是作品的立意、思想的最精炼的表达。摄影也是一样,摄影的英文字义就是“用光影进行写作”。出色的摄影家就像出色的作家一样,其作品是鲜活摄影者的“神”。只有灵魂才能歌咏,而肉体却只能呻吟。获得国际摄影大奖的照片,除了让我们得到视觉上的冲击外,更多传递出来的是照片的的内涵,就是它的主题。构图个用光只是一个基本的技能,它只能拍出漂亮的照片,而难以拍出有内涵的作品。好相机,好镜头是出好片子的基础,但如果没有积累和良好摄影感觉做支撑,再好的相机和镜头永远也拍不出好片子。摄影人不能变成摄影匠人,不是只会比设备,或者只会比光影、构图,摄影最终还是会回归社会,反映摄影人对生活,对时代变迁的内心世界。还有,摄影艺术是一种将客观和主观完美结合的艺术形式,为了艺术表现,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打破技术上的限制的,诸如拍虚,表现了一种动感等。

        学会抛弃,也是摄影和诗歌的共同特点。诗歌大多在语言上细心地斟字酌句,好的诗人认为“淘汰”是写诗的动力。他不会依恋在沙滩已经找到的“贝壳”,他会把不需要的“贝壳”放回沙滩。摄影也是这样,既要擅长收集,擅长扑捉,好要懂得抛弃。电影剪辑就是这个道理,一般拍摄长度的三分之二都要“无情地剪辑”。要学会要什么,抛弃什么。摄影是对自然环境的局部提取和展现,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将我们目力看到的东西全部予以表现,那么这里就有一个选择的问题,凡是有选择就必定有价值判断,必定有判断标准来决定取舍,这就取决于摄影者的主观判断水平的高低。对自己的片子都要经常性地按照平面构图的要求进行裁剪,找出最能表现主体和主题的画面构成,将画面中多余的部分内容去除,使画面内容越简洁越好,越简洁,意思表达越清楚。裁剪就是一个使画面不断提纯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提高自己用图像说话水平的过程,是一个培养视觉语言表达能力的过程。要学会慢慢地品味,着迷于语言和视觉元素的精炼。所以说,诗人和摄影人都在“大地寻宝”,享受一个内心交替的过程。

        好的诗歌和摄影,都会用其自己的语言来营造一种独一无二的背景,用其技巧,将读者或观赏者的思维和目光指引到一个特定的地方,让他们去联想。一首好的诗歌会在人们的脑海中回荡,一张真正的照片会在人们的记忆中永不磨灭。

        我觉得摄影者要学会写诗,因为诗歌能重新点燃起你的想象力,你会从诗歌中汲取精神的力量,来不断地充实自己、丰富自己。诗句可以使你脑海中浮现出朦胧的画面,影像会将三维空间扁平化为两维的画面是你产生联想和内心的呼应。

        其实摄影和诗歌也是一种生活,你要去看、去听,将其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所谓独特的作品个性,就是在生活中不断学习的过程中逐渐获得的。现在社会经济发展给摄影提供了更加广泛的题材,技术的进步使摄影更加普及和提供了便利,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和融合使摄影的思想性得到深化。我觉得我们需努力,需追求,在诗歌的伴随下,磨练我们的作品。

       “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

        (作者:王富春,转自《中国摄影家协会网》)
3#
 楼主| 发表于 2012-1-20 13:40:51 | 只看该作者
4#
 楼主| 发表于 2012-1-20 13:41:52 | 只看该作者
云南大学美术馆举办默默撒娇摄影展
作者:光华 发布时间:2009-11-29

最新诗歌理论
论坛精华



  著名诗人、当代诗坛撒娇派盟主默默的“撒娇摄影”摄影展近日在云南大学美术馆开幕,该展由著名诗人李森、照定策划,文化部艺术品鉴定专家、诗人海波学术主持,著名诗人李亚伟、胡晓波、冰释之、苏苏,云南起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九九起艺画廊董事长李志铭、中国“小菜大王”胡小平等作为特邀嘉宾出席展览。当晚云南各界艺术名流云集云大美术馆,展览由著名诗人李亚伟宣布开始。
  默默是个时代的艺术叛逆(撒娇者),无论摄影创作还是诗歌创作,默默都深受当代艺术思想锐利锋芒的刺痛。他不相信模仿说,不相信视觉和镜头的稳定性可以获得事物的真实,而是相信镜头和人眼的视觉都无法准确地概括事物及其世界,也无法有效而真实地对世界进行抽象化处理——在艺术中,本来就没有真实和抽象这两种不同范畴的区分。所有范畴的区分都是言说或表现的欣快,为人的心灵(灵魂)参与艺术世界、艺术形式的构造留下了空间,这是默默摄影艺术中隐含的思想。
  默默是在用灵魂对焦距。他的镜头不相信看似真实的世界景象和美仑美奂的海市蜃楼,在他看来,我们天天面对的真实是虚无的,而时刻隐藏在我们心灵深处的虚无是真实的。他采用慢门摇拍的方法,创作的“光点抽象”或“光影抽象”作品,为光和影对世界的虚构性、虚无性找到了又一个理由。正如文化部艺术品鉴定专家海波所言,默默的作品“对我们的眼睛发动了一场战争”。艺术评论家朱其说:“这是一个诗人首创的诗学摄影。” 著名诗人照定有感而发道:“妙有灵光,默默思想,第三只眼,奇异现象”。模仿说和反映论在默默的作品中失效了,人眼和镜头视觉经验中的世界、传统摄影艺术的隐喻系统和摄影视觉文化的审美疲劳在他的作品中全面崩溃,与此同时,默默的艺术创造了不可重复和替代的纯粹形式,不可重复和替代的纯粹直观,是艺术隐喻被消解,艺术的欣快精神被激活的一个前提。





默默摄影作品:我们在去往天堂的路上渐渐变黑


默默摄影作品:献给施耐庵:天雄星·豹子头林冲
5#
 楼主| 发表于 2012-1-20 13:43:14 | 只看该作者
对话默默:诗歌与摄影的联姻
昆明信息港发布时间:2009-11-25



默默摄影作品:《两周舞:礼崩乐坏,紫之夺珠》。


影展现场。


默默摄影作品:《献给施耐庵:宋徽宗梦游梁山伯》


默默摄影作品:《秋雨落下天堂的眼泪》


默默摄影作品:《星期一:大德不德,大明不明》。
  2009年11月8日,客居香格里拉撒娇诗院的上海著名诗人默默把他那些用镜头记录下来的影像作品带到了昆明。这天晚上,云南大学科技馆二楼的展厅里聚集了数百名观众,大家都想一睹全国著名诗人默默镜头下的“诗人摄影”。使观众感到意外的是,在默默的镜头下,世界的物质表象在技术和显影剂的双重腐蚀下消失了,影像呈现在纸质媒介上,被拍摄的对象已经面目全非,而代之以一幅幅光怪陆离的神秘图案。更为不可思议的是,即便如此,作品仍然没有完成,在影像之外,诗人默默还得越过命名这道门槛。无疑,对画面的诗意命名正是观众所渴望的,这些所指或明确或暧昧的话语使影像在观众的心里获得了某种语义学上的对位,使观众对影像的误读有了可能。对于观众来说,一幅作品的标题就是一道窗口,而解读这幅作品的钥匙就藏在窗子下面的某个地方。
  恢复伟大的诗画同源的传统
  朱霄华:你的身份原来是一位诗人,为什么突然搞起影像来了?这里面有何玄机?
  默默:1979年,我开始现代诗歌的创作,近30年的诗歌创作经验告诉我,诗歌的魅力只有在轻轻吟诵的时候,才彩虹一现。也就是说诗歌魅力集中在听觉,而我其实更关注人类视觉的魅力,这让我陡然想起了我们东方古已有之的“诗画同源”的悠久传统。记得有一年在哈尔滨参加一个诗会,我对着茫茫的雪野,举起了照相机。如果说存在什么玄机的话,那就是一个心愿一直深深埋藏在我心底:在欧风肆虐的当代中国艺术界,恢复伟大的诗画同源的传统!
  朱霄华:当急迫地想要表达内心的某种冲动和想法时,文字书写和使用照相机,在你来说是一回事吗?在影像的世界里,你好像显得同样的得心应手。
  默默:最初只是无意识的尝试,我把一些照片发给上海抽象艺术家许德民观赏,许先生相当激赏,当夜草就了一篇慷慨激昂的美文:《撒娇诗人的观念摄影》。第二天,在许先生的博客上看到了这篇美文的上海名记吴留芳,连夜给我打电话,要求在他编辑的《上海沪商》杂志上全文刊登,并配发我的影像作品“上朝路上的众大臣”和“所有期待幸福的人们”。2007年,为了装裱香格里拉撒娇诗院的大堂和客房,我带着一大堆照片,从上海来到杭州最大的画廊印象画廊做画框,印象画廊有一个华东地区最顶级的画框制作工场。当我把照片向画廊优雅的女主人、美术鉴赏家歆菊小姐一一展示时,歆菊小姐惊叹的声音响起在我耳边:“这些都是很精彩的观念摄影啊,你是怎么拍出来的?”不久,文化部艺术品鉴定专家、洛杉矶东方艺术基金理事长海波先生来访上海撒娇诗院,看了我的系列影像后惊呼:默默,你对人类的眼睛发动了一场战争!当天,海波先生就表示要为我出版一本摄影作品集,并希望我的首个个展安排在他的设在南京的“艺事后素美术馆”。又不久,当代著名陶艺家周墙先生飞抵上海,我照例拿出照片,请周先生一一观看,周先生当时用沉稳的声音发出的预言,我至今萦绕耳边:默默,你的这些摄影,已经拉开了艺术界一个新时代的序幕!朋友们和专家们的纷纷激赏和鼓励,使我摁快门的声音一发难收,并且让我在影像界慢慢变得越来越得心应手。
  抽象的世界里可能藏着世界全部的秘密
  朱霄华:你的照片通常是在夜晚拍摄的吗?你用胶片机拍摄吗?为什么拍摄的对象最后都变成了抽象之物?在你的影像作品里,观众通常很难看出你最初拍摄的对象是什么。它们如你所希望的那样逃逸了,就像是一次胜利大逃亡,只留下了一些由光点、光带构成的痕迹。
  默默:什么时间都有,清晨,中午,黄昏,深夜,主要是感觉涌上了,就开始创作。用胶片拍摄的成本太高,我几乎不用。我发明了一种迷焦摄影法,所以我拍摄的对象最后都成了抽象之物。诗意都是抽象的。我一向厌烦具象的景物。具象很假,抽象反而更真。每摁下快门的时候,我都是为自己的灵魂寻找对应的影像,我从没考虑过日后如何与观众交流。我早就明白一个道理:我们天天面对的真实是虚无的,而时刻隐藏在我们心灵深处的虚无是真实的,所以,那些留下的光点和光带构成的痕迹,我认为可能就是消失的神迹,我把它们找回来了。上帝如果具象到一张高鼻梁的脸或者一张豁牙的嘴,上帝还是上帝吗?就不是了。抽象的世界里可能藏着世界全部的秘密。
  朱霄华:你的意思是说,每一幅成像都具有偶然性?在拍摄之前你并不知道影像最终会成为什么样子?就是说,是照相机在自作主张地帮你完成作品,而你却是被动的?
  默默:偶然里面藏着必然,必然里面藏着偶然。今年,一位在全球得到过无数个国家摄影金奖的摄影大师造访撒娇诗院,我请他对我的影像作品作一些评价,他真诚地说我的作品他们那类摄影家是永远拍不出来的,拍出来也是要删掉的。他还由衷地感叹说我的影像作品,是我们二十多年精神与灵魂的功力的结晶。任何一个艺术行业,任何一幅出色作品,都是偶然天成,所谓天籁,灵感来了,一切都妙不可言。
  朱霄华:写诗时也有发生这样的事情吗?
  默默:当然了,朱先生。
  作为云南著名的诗歌评论家,诗人,你最害怕的是不是一个读者惊叹后问你:“你这首诗写得太感人了!你是怎么写出来的?”全世界的诗人都害怕这个惊叹后的问题,全世界的摄影艺术家也都害怕这个惊叹后的问题:“你这张照片拍得太奇妙了!你是怎么拍出来的?”
  我想把古代文化里面的一些东西表现出来
  朱霄华:欣赏你的影像,感觉许许多多事物纷纷复活了。请问我的感觉是否对?
  默默:时间会消失吗?只要人类的心灵不死,时间就将永存!任何时间!我打开照相机的时候,就是用我的心灵,为人类打开一只天眼。艺术家不能只为少数人服务,真正的艺术家只为永恒的存在而工作。
  朱霄华:你拍摄了,或者说命名了大量的“中国文化”系列,这部分作品在你的全部作品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是吗?我认为你在用现代西方人发明的东西来表达你对中国古代文化的敬意。
  默默:我对中国文化的关注很早就开始了,以前,这种关注主要是发生在诗歌里面。我迷恋上影像后,就有意识地做了一些事情,将现代摄影手段与中国文化联系起来,尤其是中国古代的文化,真是令我神往不已。这部分作品在我的影像作品中的比例非常大。最近我还完成了三十四张的《中国舞蹈史》系列,《金刚经》系列,《圆觉经》系列,《周易》系列。对此,我倾注了巨大的创作激情。还有一组我在香格里拉拍摄的《中国大道》,更是令我自己感到颤栗不已。中国文化是世界文化中最博大精深的部分,我对此充满了自觉。
  我无法回避人类心灵共同的遭遇
  朱霄华:你的影像作品的标题一般都具有强烈的反讽意味,可以说是寓意深远,意味无穷。有一些则是过分地火爆了。这些标题的意指对观众而言很有杀伤力,威力很大。在展览厅里,我注意观察了大多数男女观众的反应,我发现,年纪大一点的观众通常都很吃惊地瞪大眼睛,但大多数人在理解接受方面似乎不成问题。二十来岁的年轻观众呢,我见到一个女孩在看到“一对在老虎的怀抱里成亲的恋人”这个标题后困惑不已,她根本不知道你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默默:德彪西的音乐最早问世的时候,也是令全世界听众大跌眼镜的。还有,印象派出现的时候,遭到的攻击还少吗?纳博科夫的伟大作品《洛丽塔》问世的时候,许多读者都认为它是一部色情小说,但是今天却已经成了经典。
  朱霄华:你的一些作品的命名太直露了,太具有攻击性了,尽管它们所表现的主题很严肃,影像也很美。如果展览不是大学这样开明的场所展出,而是在退休干部集中的地方,比如老人院一类的地方展出,我担心你的这些作品会被人砸得稀巴烂。尤其是对《金瓶梅》系列那样的作品,他们肯定接受不了。比如说像“飞向高空的一只洁白的屁股”“把裙子撩高一点”这些作品。
  默默:智者见智,仁者见仁,淫者见淫。我无法回避人类心灵共同的遭遇,这肯定会包括一部分性意识。
  朱霄华:洛杉矶东方艺术基金会为你印的摄影集《我用灵魂对焦距》,非常精美。能否跟我们透露一下你接下来的展出计划?
  默默:我已接到了各地美术馆的邀请,下一步将在成都、杭州、南京、上海、北京、广州等地举办个展,展览的主题将以再现中国历代文化的影像为主。
  朱霄华:你首创的影像风格问世时间这么短,就引起中国美术界如此大的反响,的确令人惊奇,对此你自己持什么态度?
  默默:我的态度是:戒骄戒躁,艺无止境。
  朱霄华:你的影像作品可以叫“诗人摄影”吗?在类型上,你自己怎么称呼它们?我觉得你发动了一场现代摄影的革命,无论是就其作品所呈现的形态本身还是就其观念而言,因为在此之前,其他人似乎没有这样干过。
  默默:现在评论界对我的摄影有很多命名,有“诗学摄影”“迷焦摄影”“灵魂摄影”“撒娇摄影”“观念摄影”。至于我自己怎么称呼,我还是叫“默默的摄影”。任何来自理论的观念都是死的,但人是活的。我不想因为某种命名而改变或影响到我作品的风格。当我内心涌动着某种创造的欲望时,我的眼前就只有拍摄对象,使我全身心投入的还是眼前发生的这一具体行为。别人怎么解读我的作品,对我并不是太重要。(云南信息报 朱霄华)
  ■相关链接
  默默最近这一系列惊世骇俗的观念摄影作品,仿佛使我们又退回到当摄影术将要被发明又未被发明的那混沌一刻,这也可以看作是对我们眼睛发动的一场战争。
  ——中国文化部艺术品鉴定专家 海波
  默默沿着语言走到了文字的边界,他发现了一种现实世界的回光。这是一个诗人首创的诗学摄影。
  ——北京798艺术中心总策划 朱 其
  默默表面上似乎很不正经,其实是在往人类的灵魂伤口上不住地“撒盐”:既勾起这个世界的疼痛,又企图为这个世界疗伤。默默,再一次依靠他的摄影作品,成就了另一个艺术世界的新开端!
  ——中国蛮书创始人 祁国
  默默的迷焦摄影是自然界的精神和宗教、哲学、美学思想的聚焦。默默的迷焦摄影是来自于他几十年来长期不懈,破万卷书的功力。
  ——日本美术评论家 春野
  默默通过他的“撒娇派技巧”,以调侃和幽默的语言已经将这种“观念”带来的精神伤害降到了最低点,并且不断给我们以“撒娇”的抚慰。
  ——著名抽象画家、评论家 许德民
  默默的观念摄影作品,其颠覆性令人动容。在突破主流摄影话语上几乎是百无禁忌,信马由缰,不再坚守任何规则与底线。
  ——著名国学家 叶青
  默默如陨石一般将自己从诗歌的天空砸向摄影的大地会不会带来另外一份惊喜:那些聚拢来争相亲睹陨石的观众,从此以后将不断地仰望天空。
  ——云南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客座教授 冰释之
6#
 楼主| 发表于 2012-1-20 13:44:03 | 只看该作者
用灵魂对焦 撒娇诗人默默
http://www.shxb.net [2009-11-22 ] 生活新报
东方自古就有诗画同源的传统。提到“撒娇诗”,我们首先想到的是诗人默默。2008年,北京当代诗歌馆为默默30多年的创作颁发了“独立诗歌奖·终身成就奖”。而早在这之前,诗人默默就找到了另一条通向灵魂的艺术表现手法:观念摄影。
谈诗歌:“撒娇诗人”就是孙行者
从1985年到现在,“撒娇诗歌”已形成二十多年。当诗歌越来越滑向边缘时,“撒娇”这一诗派就成了那个诗歌风靡时代的见证和祭奠,然而诗人们却并不这么认为。2004年,默默在杭州印象画廊与诗人北岛小酌,期间默默批评北岛不该把其随笔新作命名为《失败之书》。而北岛却说,我们已经成功了,朦胧诗和撒娇派的语言,经过近30年的潜移默化,已经改变了大众的语言表达方式。“1919年新诗诞生后,历经90年的洗礼,新诗最大的贡献是让诗歌真正回到了民间。”默默说。写了三十多年的诗,诗歌为默默带来了什么?“苦难”,默默的回答令人吃惊,然而,“诗歌是神给予人类的恩赐,能有幸被缪斯女神选择,我将自豪到灰飞烟灭。”默默如是说。
在1985年的《撒娇宣言》里,默默曾说:“活在这个世上就常看不惯。看不惯就愤怒,愤怒得死去活来就碰壁。头破血流,想想别的办法。光愤怒不行,想超脱又舍不得世界,我们就撒娇。我们连死都不怕,还怕活吗?我们只能撒娇。”默默说,撒谎、撒野、撒疯、撒尿、撒网……世界上所有的可撒之物中,只有撒娇最优雅。在贫困的时代,一个诗人对于社会,犹如一个弱小无助的孩童,除了偶尔撒娇又能如何?撒娇对于诗歌,正如面对崇高之物的撒野。“撒娇诗人”就是孙行者,笑里藏刀,欺师灭祖,天马行空,无可奈何,情深意长。
然后,在一个物欲横流的时代,诗歌存在的意义是什么?2004年在香港一家电视台为撒娇诗院拍摄的一部纪录片的片尾里,默默说道:“诗歌将永远存在,哪天诗歌消失了,就是诺亚方舟又要重新驶来的时候。”
谈摄影:一种思想上的温柔反抗
在默默眼里,摄影从来都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默默从一开始,就以一个诗人的自由与独立,颠覆了摄影界以往过于注重学院技术的传统,而是直接回到作品的创造性本身。他的思考其实与所有自觉的艺术家一样,既简单又艰巨:怎样找到一种与时代相对应的全新形式,及与人类所积淀的精神内容相呼应的开创性表现成果。
“给我你的灵魂,我就给你一切”这样的句子无疑充满了诗意,在默默的摄影中,这样的句子是作品的标题。面对默默的“观念摄影”,大多数人会一头雾水。“默默沿着语言走到了文字的边界,他发现了一种现实世界的回光,”北京《艺术地图》杂志的主编朱其如此说。在默默的摄影作品中,“现实基本消失,只有各种灯光或者黑夜中焦灼的闪烁,他身边的那些人,都像迷魂一样的形影相随。”这是朱其对默默作品的解读。而更多的时候,默默的摄影对于我们,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我们已经接触了太多四平八稳的专业摄影,所以对默默的“观念摄影”感到不适应。默默毫不犹豫地抛弃这种传统的“安全模式”,如同美术评论家方石英的评论:“默默仿佛一个手艺高超的木匠,在做了无数把技术臻于完美的椅子后,他突然向世人展示了一把不像椅子的椅子,这也许就是艺术家和木匠的显著区别吧。”
默默的“观念摄影”,不仅仅是一种审美判断上的突破,更是一种思想上的温柔反抗,这和他在诗坛的“撒娇精神”是非常吻合的。默默“观念摄影”的实践,似乎已经为我们解释了“艺术相通”的本质其实是“精神相通”。
“我用诗歌的‘意’取摄影的‘像’”

默默摄影作品的“观念”体现在每一幅作品的题目上,他发挥了诗人的特长,尤其是撒娇风格的特长,将严肃和认真的命题,以轻松和幽默的口吻叙述出来。从写诗到摄影,这是怎样的契机?默默又如何来看待自己作品的艺术魅力?
“让艺术回归灵魂的自由”
新报:从写诗到观念摄影,这之间的契机是什么?
默默:从事摄影可能受我父亲的影响。童年时半夜醒来,经常看见父亲把家里的窗帘拉得密不透风,在一个角落里冲洗照片,父亲当年对摄影的狂热深深地感染了我。
新报:诗歌和摄影,共同之处是什么?
默默:东方自古就有诗画同源的传统。现代摄影与诗歌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一个灵魂的记录者,诉说或者表达人类灵魂的真相。
新报:有评论说,你做摄影完全是因为对美术界的失望,是这样吗?
默默:2008年北京当代诗歌馆为我30多年的诗歌创作颁发了“独立诗歌奖·终身成就奖”,那天来了很多北京美术界的嘉宾,之后他们纷纷邀请我去参观他们的画室,说句实话:他们的作品我实在不敢恭维。到处充斥着玩世现实主义的影子,因为玩世现实主义的油画在拍卖行能卖高价,于是纷纷趋之若鹜。中国美术界深深地让我感到失望,因为西方艺术资本已经牢牢地控制了我们的艺术创作。而我做的是让诗歌回归灵魂的自由。
“我将永远只用灵魂对焦距”
新报:你用“观念摄影”颠覆传统摄像,那你怎么看待传统摄影,传统摄影中不也有很多经典作品吗?
默默:我试图颠覆传统摄影,但我从没有否定传统摄影的魅力,但我天生反叛,如横空出世的孙悟空。每次举起照相机的时候,我所思考的绝不是镜头大小、器材优劣、焦距远近、曝光强弱等容易让人误入歧途的技术名词,我所思考的其实与所有自觉的艺术家一样,既简单而又艰巨:怎样找到一种与时代相对应的全新形式,及与人类所积淀的精神内容相呼应的开创性表现成果。
新报:你认为自己“观念摄影”诗歌的魅力在哪里?
默默:我是用诗歌的“意”,来取摄影的“像”,这也是我能够成为被当代美术界公认为革命性摄影家的秘密和前提。
新报:“观念摄影”这种抽象、虚幻的诗歌表现手法,目前人们对它的接受程度如何?
默默:著名美术评论家祁国一针见血地说过:默默通过他的摄影作品在往人类的灵魂伤口上不停地“撒盐”,既勾起这个世界的疼痛,又企图为这个世界疗伤。目前,我已接到各地美术馆为我举办个展的邀请,11月下旬开始,我将在上海、南京、杭州、成都、广州等大城市举办巡回个展,一个初出道的摄影家在短时间内举办那么多个展,已经是美术界的奇迹了。我想,我的观念摄影已经深入人心了。
新报:这些神秘而抽象的作品,它的产生过程让人充满了好奇,能否列举其中一幅作品的产生过程?
默默:文化部艺术鉴定专家海波先生特意把我的相机带到了德国、法国请了很多工程师调试改装,现代艺术离不开高科技,但你不能因此丧失了灵魂。不管照相技术如何突飞猛进,我将永远只用灵魂对焦距! 本版稿件 本报记者 包倬
7#
 楼主| 发表于 2012-1-20 13:44:35 | 只看该作者
关于举办首届《摄影与诗》诗歌比赛的通知


       摄影艺术是一种直接诉诸人的视觉的造型感官视觉艺术。摄影家们通过相机、感光材料和存储介质(存储卡等)塑造表现艺术形象,让其发挥独特的艺术魅力;而文学则是通过语言等媒介去触发人们的想象力,再造艺术的形象。摄影与文学在当前有着内在的渐进关系,摄影作品通过文字的魅力得到进一步的诠释和理解,而文学作品则也通过摄影作品的艺术想象产生创作的灵感。
      为此,《诗·心灵》期刊将联合汕头市龙湖区摄影家协会,共同举办首届《摄影与诗》诗歌创作大赛。作品参赛地点为:“心灵”诗歌论坛《摄影与诗》诗歌大赛专区。



    策划:《诗·心灵》期刊、汕头龙湖区摄影家协会

    参赛地点:心灵”诗歌论坛

    主持:岁月无痕、化蝶

    评委:陈兴发、紫梦铃兰、尹士林、拂晓清风、李朝辉、东方之林、舒雁、冰竹

   具体内容:

   一、参加人员:面向全国各地诗歌爱好者,本论坛注册会员均可参加。(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评委允许使用马甲参赛,本期主持人允许参赛)

   二、活动形式:题图诗活动
    1、本次诗歌比赛为大家提供多幅优秀摄影作品供大家创作,主题自定。
    2、参赛帖请选择相应序号的摄影作品,复制所要创作的图片按新帖形式,将作品直接发于活动大赛专区,并提交准确的通联。
    3、本次诗歌比赛不限制参与诗歌的篇数,但每首参赛作品必须是原创首发,一经核查不属实,将取消比赛资格;
    4、参赛作品以现代诗歌(包括现代诗与微型诗),以30行内的短诗为参赛标准(组诗60行内),同事兼顾散文诗与古体诗两种体裁。

    三、比赛时间:30天(即2011年12月1日——12月31日)

    四、活动进程:

     1、参赛者参赛阶段,为期30天(即12月1日——12月31日)

     2、活动评比阶段:(2012年1月2日——2012年1月12日)

     1)会员投票(不参与投票的取消资格)

     2)评委投票

    五、活动奖励:
    1、一等奖一名:作品精华,颁发荣誉证书;作品入选《诗·心灵》卷三(2012年3月出版),奖励论坛威望与金币5000;同时奖励奖品一份+书籍一册;

    2、二等奖二名:作品精华,颁发荣誉证书;作品入选《诗·心灵》卷三(2012年3月出版)奖励论坛威望与金币3000;同时奖励书籍一册;

    3、三等奖三名:作品精华,颁发荣誉证书;作品入选《诗·心灵》卷三(2012年3月出版)奖励论坛威望与金币2000;同时奖励书籍一册;

    4、鼓励奖多名:颁发荣誉证书;作品择优入选《诗·心灵》卷三(2012年3月出版),奖励论坛威望与金币1000;

    5、特别奖(组织、活跃等):奖励论坛威望与金币5000;
       (以上名次如遇成绩相同或者成绩相差甚远,将在小范围内做适当增加与减少)

    六、版权所有,所有参赛作品未经作者本人同意,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相关的法律责任;

    七、其他未尽事宜以“心灵”诗歌论坛活动组委会解释为准。





                                                                           汕头龙湖区摄影家协会


                                                                              《诗·心灵》期刊



                                                                                    二零一一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http://xlyzh.5d6d.com/home.php

                            “心灵”诗歌论坛管委会
8#
 楼主| 发表于 2012-1-20 13:46:44 | 只看该作者
我是一个迟到的诗人
发布时间:2011年07月20日
来源:深圳特区报




  ■ 深圳特区报记者 钟润生 实习生 王艳春
  日前,摄影家刘海星诗集《太阳的眼泪》由大陆、台湾两岸商务印书馆出版社出版,这是60年来第一本两岸同步出版的诗集,而作者刘海星却并不是一位职业的诗人。他的职业是摄影,是英国皇家摄影协会会员,是第一个在台北国父纪念馆举办影展的大陆摄影人。
  四十二岁开始写诗:“迟到的诗人”
  刘海星称自己是一个“迟到的诗人”。他从四十二岁开始写诗,也从未尝试发表过。《太阳的眼泪》里收录了他从2004年至今创作的八十余首诗歌,但全为“业余偶得之”。刘海星生于江苏,长于北京,后随支援三线建设的父母去了川北大巴山。上世纪70年代末考上大学主攻财经,毕业后当过国家干部,下过商海。在事业取得了不斐业绩后,他又离开商海搞起了摄影,如今已是国内一流的“风光摄影大师”。
  人们可能会惊异于这么一位阅历丰富、功名皆备的中年人如何会想起用诗歌来抒情写意。面对记者“四十二岁才开始写诗,为什么能写出这么好的句子?”的提问时,刘海星说,这得益于多年来对中国古典诗词的热爱,“虽然十七八岁时也看海涅和歌德这些人的诗歌,但之后三十多年几乎从未看现代诗,但我一直对中国传统诗词钻研诵读不辍。”
  刘海星说,自己一直爱好抄写古诗词,以前,可能对某些诗词含义一知半解,但却因之打下了良好的“童子功”。除了唐诗宋词,他还阅读了大量讲解古诗词的著作,而且如果碰到喜欢的还会反复地看,比如顾随的《诗词讲解》、王国维的《人间词话》等等。
  对比摄影与诗歌:诗歌更富于张力
  用同行的话说,刘海星现在已是国内“一顶一”的风光摄影家。但他真正搞摄影也就6、7年的时间,用他自己的话说“也就按了三四千次快门”。其实在2004年“玩”摄影的同时,刘海星便已开始陆续“收获”一些诗作了。他说,每次出外拍摄,在街头、机场或山峦河畔,偶有灵感迸发,他就会用手机记录下来,这就是他最早的诗歌创作。诗歌写完后,就通过短信传给友人看,却总能得到大家的赞许。他说,自己写诗都是一气呵成,是“情绪来临后的灵感流露”。
  《太阳的眼泪》里的八十多首诗歌,便是这样一路行走一路书写下来的。“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这行走的过程中你不仅会阅尽大自然的神奇瑰丽,也会阅尽人间沧桑”。刘海星认为摄影和诗歌让他找到了“抒发人生感怀”的两种互补形式,因为在他看来摄影需要跋山涉水,而诗歌同样也产生于“不断行走之中”。
  如何看待摄影和诗歌创作之间的关联?刘海星说,摄影的视觉冲击力虽然很直接很强大,但表达复杂幽微情思却并非其所长,文字的凝练和多义性刚好弥补了这一不足,诗歌更富于张力。
9#
 楼主| 发表于 2012-1-20 13:49:02 | 只看该作者
试论“摄影诗”的艺术特征[zt]
时间:2007-09-21

     摄影作为现代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产物,属于造型艺术与视觉艺术的范畴。造型艺术与视觉艺术的基本特征是通过物质材料和媒介,塑造可视的艺术形象。而作为属于文学基本形式之一的诗歌,则是通过语言塑造形象,属于想象艺术的范畴。摄影与诗歌,春兰秋菊,各有千秋。然而,在科学技术和艺术创作高度发展的今天,摄影与诗歌也冲破了各自的局限,相互融合,互为补充,相映生辉,形成了艺术门类的"交集"现象。新兴的摄影文学将这个"交集"称为"摄影诗"。
     从艺术作品的构成看,"摄影诗"是一种综合艺术,即一件艺术作品中包含摄影和诗歌两种成份。如曾一度流行、至今不衰的"诗情画意"贺卡,就是这种形式的典型代表。优美的摄影作品上配以恰如其分的诗句,情趣顿出,意味无穷。
     这类艺术作品就其产生过程看,大致有如下几种情形:
     一、"画"配诗。这里的"画"指的就是摄影作品(下同)。这类作品简言之,就是诗人为摄影作品配诗。
     一幅摄影作品完成之后,诗人作为审美主体,通过对作品的审美活动,把握其具体内容,然后运用想象,进行艺术形象的再创造,并将这种感受转化为高度浓缩的语言--诗句。如一幅题为《同乐图》的摄影作品,画面展现的是一幅一家老小欢声笑语、情趣横生的场景,诗人配上了《笑如花》一诗。诗作者抓住"笑"这一特征,运用文学语言加以描绘,不仅拓展开了画面的界限,而且将"笑"升华到"爱国又爱家"的思想高度。
     二、诗配"画"。这类作品是摄影家根据某诗的意境,创造具有其诗意境的摄影作品。
     摄影家通过对原诗内容的把握根据理解,将原诗中的艺术形象再现在摄影作品中并配以原诗,形成一件新的艺术作品。如前些年曾一度受青年人喜爱的台湾女诗人席慕蓉诗影贺卡就是这种形式。再如一幅题为《千里江陵一日还》的作品,借唐代大诗人李白所作的《早发白帝城》之诗句的意境,描绘奇峻秀美的山水景象。摄影家通过对实景的观察及对原诗的内心体验,将原诗中的间接的形象转化为直接的可视的艺术形象。
     三、"画"与"诗眼"的吻合。它实质上是"画"配诗或诗配"画"的变种。
     这类作品是摄影家在创作过程中依靠自身修养和艺术积累,对被摄对象突发灵感,与某诗"诗眼"相吻合,并将二者融为一体。如两幅题为《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烧到了这般模样》和《本是同根生》的摄影小品。前者是满目火红的枫叶,后者是两只殴斗的公鸡。很显然,前者取自于郭沫若《炉中煤》的诗意,后者取自于曹植《七步诗》诗意。然而,画面所承载的内容与原诗所描绘的内容是不尽相同的,但二者的融合又是那样的天衣无缝、浑然一体,使摄影作品和诗句都产生了新的艺术效果。
     上述情形简言之,"画"配诗就是诗人对摄影家作品具体的感受和体验;诗配"画"就是摄影家对诗人作品意境的瞬间捕捉。然而,摄影与诗歌相互融合所产生的特殊艺术效果,并不等于二者艺术特性的简单叠加,而是构成一个有机的艺术整体,创造出一个全新的艺术形象。它给审美主体的感受亦如一切综合艺术一样是多元的。就这种艺术形式的艺术特性而言,有如下几点:
     第一、构?quot;摄影诗"物质材料和媒体的多样化,大大提高了摄影与诗歌的艺术表现力,拓宽了摄影作品画面的局限性,同时也增强了诗歌内容的具体性,减少了不稳定性。
     摄影创造的艺术形象,是摄影家通过传统照相机、数码相机、感光材料、储存卡(光盘)、光线等物质材料,依靠光学、光化学原理完成的,瞬间性、纪实性是其基本特征。特定的创作方式,显示出其优越性,但同时也限制了画面所容纳的内容。诗歌作为一种想象艺术形式,其基本类别包括叙事的和抒情的两种,它即可以抒发喜怒哀乐之情,吟咏山水田园,也可以借助语言描绘人物、叙述事件。由此可见,由于二者的融合,艺术表现手法也趋向多样化。
     第二,"摄影诗"特定的存在形态,在空间与时间上将摄影与诗歌联为一体,拓宽了摄影艺术和文学艺术创作领域。
     摄影就其时空而言,即在二维空间反映三维空间,光线、色彩、线条等是其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诗歌作为高度凝炼、高度概括的文学语言,具有抒情强烈、集中概括、想象丰富、讲究节奏、韵律等特性,它在时间的流动中塑造艺术形象。诗歌最讲究的就是意境,即作品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与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形成一种艺术境界,使欣赏主体通过想象和联想,如入其境,在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优秀的艺术作品往往能使情与景、意与境交融在一起,塑造鲜明的艺术形象,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就摄影作品的创作来讲,所要达到的也就是这样一种境界。无论这种境界?quot;形神兼备"也好,是"气韵生动"也好,是"言有尽而意无穷"也好,与诗歌的基本要求是十分一致的。因而,二者的融合在客观上顺应了艺术创作的需要。
     第三,静态与动态的结合,促使"摄影诗"在艺术展示中,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增强了审美主体对客体的把握机会。
     摄影作品是一种静态艺术,其艺术形象耐暾故竟滔扔谛郎停郎椭魈蹇梢栽谒布浠蚪隙淌毕弈谕瓿啥孕蜗蟮陌盐铡6柙蚴粲诙帐酰郎椭魈逍柙谝帐跣蜗蟮幕疃兄鸩桨盐招蜗蟆T诙陨阌白髌返纳竺拦讨校竺乐魈逋ü婀雇肌⑸省⒎床睢⑾咛酢⒐庀叩确矫妫竦每墒拥囊帐跣蜗螅瓿啥宰髌返某醪桨盐眨偻ü栌镅裕嫔竺阑疃⒄菇幸帐跣蜗笤俅丛欤竦眯碌纳竺捞逖椤J率瞪希庵窒窒蟛⒎鞘峭耆治礁龉蹋还撬嫔竺乐魈宓奈幕匮⑿郎退肌⑸竺酪馐兜牟畋鸲煌樟恕?
     纵观艺术发展史我们可以发现,这种诗与"画"的结合,也并非是在一时形成的。我们可以追溯到我国古代绘画与诗歌的联系。
中国的古代绘画有着悠久的历史,而绘画与诗歌之间又有着多方面的联系:
     其一,诗与画在艺术创作过程中有着密切的联系,无论就创作活动而言,还是就作品本身而言,这种现象都普遍存在。
     宋代山水花鸟画,以重诗意、重境界、重情趣而著称,绘画的文学性、抒情性空前突出,形成一种以典雅工细和诗意为特色的院体画风。北宋翰林画院仿照科举制度以考试的方法考取画家,试题往往是一二句诗,似乎着重测试画家的想象力以及表现技巧等方面的才能。如"踏花归来马蹄香"、"深山藏古寺"等。象顾恺之的直接取材于辞赋的《洛神赋图》也不少见。到了近代,这种画风沿袭下来,象郑板桥的《风竹图》,齐白石的《蛙声十里出山泉》等。
     其二,兼擅绘画、诗瑁街忠帐跣问饺塾谝宦喔ㄎ玫幕矣兄⑶页鱿至讼嘤Φ拇醋骼砺邸?br>
     东晋顾恺之,以画为主,兼擅诗文,其《四时诗》深得钟嵘称誉。融诗与画的王维,其画抒情,极富诗意。"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正是对王维诗画一体的高度概括。其他如郑板桥、齐白石、刘海粟等艺术家也是如此。这些艺术家之所以成为艺术大师,不能不说与他们这种艺术修养有关。苏轼曾有"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的论断,表达了对诗与画相融合的艺术见解。宋代张舜民在《跋百二诗画》中?quot;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也是这个意思。他们的这些理论,对历代文艺评论及后代的诗画创作都具有指导意义。
     由以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摄影与诗歌,绘画与诗歌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的结合,对于艺术创作的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现实的和历史的作用。
     那么,面对"摄影诗"现状,我们应当抱何种态度呢?笔者认为:
     一、"摄影诗"的产生是艺术创作过程中的一种自然现象,它的产生为摄影家和诗人提供了新的创作领域,展现出好的前景。它对于摄影家和诗人提高艺术表现力及艺术修养具有重要意义,它提醒摄影家和诗人必须在艺术创作的同时,不断完善自身。
     二、"摄影诗"还处在一个初级阶段,我们必须利用它,发展它。尤其是在数字化、信息化的"读图时代",文学界、摄影界都应对其给予高度重视,在创作上和理论上使其不断得到发展,从而使摄影和诗歌创作齐头并进、相得益彰。
     三、摄影家和诗人对"摄影诗"应始终保持"扬弃"的态度,认真研究和运用摄影语言、文学语言,不必为单纯寻求"诗情"、"画意"而忽视摄影和文学本体规律。
(原载2002年3月1日《文艺报.摄影文学导刊》一版)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1-20 13:57:39 | 只看该作者
摄影与诗歌在一起会开出什么样的花?
2012-01-11





来源 :新华网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古今智者治学、修身的必经之途,也是许多贤人志士的人生追求。于“行万里路”之时定格瞬间,刻录人生,记录经历,描摹景观又是摄影师和诗人的爱好与使命。我所熟识的金殿国既是一位摄影师也是一位诗人,他将自己的人生信念和生活体验凝结为一件件艺术作品——《年轻的天空》(诗集)、《心智的漫游——如诗如画欧洲行》(摄影诗集)就是他的人生智慧和实践精神的外化表现,从中我看到了他追寻真善美的身影,体会到了他那颗对艺术执着追求的痴心。
  
  摄影是一种造型艺术与视觉艺术,重视形状、光影的表现,它利用影像记录生活中震撼心灵的瞬间。诗歌是想象的艺术,它借助语言文字的排列组合塑造形象,表达真情实感。摄影作品直观真切,诗歌含蓄蕴藉。将优美的摄影作品与想象奇特的诗句结合,则能虚实相生,各取所长,相互融合,相映生辉,别有一番情趣和意味。这种利用诗与影的结合,以独特的方式反映生活的文体即“摄影诗”。殿国的新作《走过一百座城市》不是简单的以图配诗,也不是为图而生造诗句,他综合运用语言文字与色彩线条,将精彩的摄影作品与耐人寻味的小诗自然镶嵌,将自己在生活中的理性思考与审美感受用“摄影诗”的形式传达出来,表现了诗与影的复合之美,既延展了画面的内涵,又使诗歌熠熠生辉,可谓珠联璧合,相得益彰,观之令人耳目一新,兴味盎然。
  
  具体说来,殿国的摄影诗有如下鲜明特点:
  
  一、视域开阔,内容多元
  
  这一百多首摄影诗充分表现出取材的广度,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亚洲欧洲、大城小镇,作者记录了风格各异的城市景观,足迹所到之处皆能开出艺术之花。这些城市中,既有文化底蕴深厚的孔孟之乡、古都皇城,又有风光旖旎、山奇水秀的旅游城市;既有几千年文化积淀的历史遗存,又有钟灵毓秀的自然风物;既有现代化气息浓郁的繁华都市,又有洋溢古风古韵的边城老街。李健吾说:“山如果没有了水,就像人没有了眼睛,缺少灵性。”同样,一个城市若缺少“历史”也就缺少了自己的精神,不免让人感觉肤浅和单薄。一个城市的历史凝固成一个城市的灵魂,也是一个城市的魅力和生机所在。殿国的摄影诗正以独特的视角勾勒出城市姿态各异的细节风貌:北京的“古”,济南的“泉”,上海的“洋”,丽江的“纯”。作者先以清晰的画面展示出城市的精神,触及了城市的灵魂:“都江堰”——世界上无与伦比的智慧工程,“烟台”——象葡萄酒一样风格浓郁,“周庄”——桨声欸乃,吴音绵长……其次,又以厚重大气的诗句显影出钩沉凝结于城市内部的文化底蕴:齐鲁文化,吴越文化,中原文化,徽州文化……再者,揭示出历代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与城市文化的密切关系:文化人在城市的驻足居住,为城市的精神血脉注入了新鲜的文化气息,如同画龙点睛之笔,为城市增添了活力与光彩。
  
  在这一百多首摄影诗中,作者将跫然足音化作一行行诗句,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扇阅读城市的窗口,城市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中的方方面面,自然山水、建筑风格、人物面貌诸多层次尽收眼底。手捧这本摄影诗集,在欣赏美图美景的同时,可以领略到作者对自然、文化景观的独特品味,也勾起了读者脑海深处的地域文化记忆。
  
  二、诗画一体,豪婉并存
  
  摄影作品是空间的艺术,它以二维空间反映三维空间,表现了静止的美,诗歌是时间的艺术,在时间的流动中营造意境,表现了动态的美。在摄影中,美是具体的,凝固的,被约束不自由;而在诗中,美是流动的,想象世界里的,具有无限可能。一幅画,一首诗,这是空间与时间的完美结合,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强调意境而非纪实,能给人以很大的想象空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苏轼对王维诗画一体的高度概括。殿国兼擅摄影和诗歌,将两种艺术形式熔于一炉,相辅为用,艺术境界顿时变宽,影中有诗,诗中有影,其图为无言的诗,其诗为有声的画。且看以下几则:
  
  “《敦煌:鸣沙山》:驼铃渐渐远去,沙鸣犹在耳畔。光与影在孤独的大漠,精心绘制柔和温暖的画卷。”看似柔和、温暖的大漠,谁能想到上面回荡着沙鸣咆哮的声音呢?
  
  “《微山湖》:鲁西南平原的眼睛,沙沙芦苇和茵茵岸草是它浓厚睫毛,瞳仁便是名闻遐迩的微山岛,日里夜里闪烁迷人灵光。一船船飘溢鱼香的夜晚,一网网水淋淋湿漉漉的春光,一曲曲人与自然的美妙合唱。微山湖像一颗星,镶在令人沉迷追思的故事里,镶在红红火火的构思里,都格外炫目格外令人心驰神荡。”美丽宁静的湖光水色、芦苇小船,层叠的往事如波涛荡漾令人追忆,人与自然的和谐之曲轻轻哼唱,诗与画合二为一,意境葱茏,美不胜收!
  
  艺术家的作品之所以优秀往往得益于构思之精巧。殿国有着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其审美触角向四方延伸,当纷纭变幻的外在世界与内心情感相碰撞,作者便捕捉到了纯粹的诗意,酝酿出精致的意象予以恰到好处的表现。在这些摄影诗中,作者或写时代阴晴,或绘山光水色,或叩历史脉搏,或记闲情逸致,诗句鲜活,豪婉并存,豪迈处风起云涌,温婉处百转千回,不时跃出一行行耀眼的佳句:
  
  “《冰城》:绘飞腾的舞姿,砌优雅的造型,组成剔透晶莹的琼宇玉宫;映天光云影,牧莽莽大川,浑然若大自然的屏风——你壮阔旷达,气贯长空!滴缕缕情丝,诉绵绵衷情;说不尽凝而又化,化而又凝的心曲,道不完得而复失,失而复得的心灵——冰啊,你历经寒风冷雨中的会聚,终于在煦日下升腾!”
  
  “《吴江:同里古镇》:家家临水,户户通舟,处处桥影;街巷逶迤,河道纵横,绿柳迎风。宛若一本厚重耐读的诗集,清丽婉约古典意境。选择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悠闲漫步,静心品茗,古色古香的书页轻轻翻动。”
  
  在作者笔下,冰城壮阔旷达,气贯长空,凝而又化,化而又凝的心曲奇伟悲壮,荡气回肠;吴江清丽婉约的古典意境如古色古香的书页厚重耐读,一刚一柔,一浓一淡,情感的两极对比鲜明,留白处更显意境深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5 06:55 , Processed in 0.073564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