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0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通过全国书市来谈谈民营书业的现状和出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26 13:52: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通过全国书市来谈谈民营书业的现状和出路
                      作者:彭绪洛 (作家、职业出版人)

200669-12日,是新疆第十五届全国书市会前的一个民营图书交流会,虽然远在新疆,但来的人还是很多,在貌似繁荣的闹市背后,有着太多让我们深思的问题。
                        民营书业的现状
69日是书市的第一天,和往常一样人来人往,宾馆里的大厅里、走道里全是全国各地来进货的民营书商,也就是分销商。第一天给人的感觉还是不错的,可是第二天上午就完全没有什么人了,到了下午宾馆里走动的人就更少了。611日也就是第三天,大多宾馆的会房就已经关门了,总发行的刊社和发行公司以及前来进货的分销商也完全不见,这其中有许多人是提前去旅游了,所以看不到什么人流了,可反过来一想,如果有生意可做,谁会放着大把大把的生意不做去旅游呢?这就侧面影射出了民营书业发行行业的清淡和现状了。
在这次书市上还听到很多做发行的刊社和民营的发行公司朋友在提到一个现象,就是不断地有地区分销商突然消失了。有的是把书店转手给别人后突然消失了,有的是转行做别的行业去了,可这背后就存在着许多代销杂志的书款的结算问题,给这些分销商供货的刊社和民营发行公司,他们的应收账款也就因为这种消失变成了死账、变成了呆账。被提到的有福州的一家分销商、有温州的一家分销商,还有桂林的分销商等等,这种现象的出现加剧了民营书业的不景气和运营的风险,同时也是在预警民营书业,如果继续这样下去,民营书业的明天在哪里?希望又在哪里、信用和信誉又在哪里?
民营书业原来一直被称为“二渠道”,从2005年开始被取消这种说法,统一被称为民营渠道和民营书业,这个渠道大多集中在每个省、地区市的图书批发市场和图书城里,他们的销售形式大多是以代销形式的合作,就是刊社或者是总发行商先给全国各地的分销商发货,他们卖完后再结款,或者是收到第二批第三批书时再结款。这种购销模式就无形地产生了太多了应收账款,按行话叫压款,少则两三个月,多则五六个月,甚至有的一年之久,到最后来卖不完的书全部退回刊社或者发行公司。
这种销售模式就注定了所有风险全部由刊社和发行公司来承担,但其初最开始这个渠道的发行也不是这个样子,还是按照正常的见款发货,根据协商的退货比例来退货,可后来因为进入这个行业的人越来越多,竞争越来越激烈,开始慢慢有刊社和发行公司不收预付款和订金就开始发货,全国各地的分销商一见不用交订金和预付款一样有人主动发货过来,也就慢慢不主动交款订货了,逐渐就形成了现在的局面和模式了。
不用交预付款和订金就可以有货主动送上门,并且卖不完可以全部退,这种销售模式慢慢助长了下面分销商的习惯和行为,当然还是有部分分销商在这种机遇面前懂得如何珍惜和把握,守信用地按时给刊社和发行公司结款和退货,这种分销商在这种机制下会越做做大,逐渐发展起来,形成一定的气候和规模。可还是总有一部分分销商利用这种销售模式,故意甚至恶意压刊社和发行公司的书款,来用于自己周转和扩大经营,把刊社和发行公司拖的就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货是断不得,可款又收不回来这种矛盾的局面和心情折磨着上层的总发行方。有的甚至就是明着拖着不给,上门去对账收款态度还不好,告之要钱没有,你发不发货随你的便,这么多人给发货,少你一家不少,可这个分销商他就没有想过,如果所有供货商全部给你断货,你还有货源维持经营下去吗?你还不是靠着全国各地的总发商支撑着你,合作就得相互理解,相互支撑着,否则破坏了游戏规则,这个游戏也就无法进行下去了。
                        民营书业的出路
反过来再仔细想想,为什么这种信誉不好的分销商一直还可以经营下去呢?原因有二个方面,一是他们用拖欠的书款拿来去先款进畅销的书刊了,这样就保证了他们的货源和优势;另一方面就是市场竞争激烈导致总有部分人不清楚他们的信誉情况给他们发货,助长了他们的这种恶习,这也是这个行业不够团结不够齐心的结果,如果所有刊社和发行公司联合起来,把所有信誉不好的客户的货源全部断掉,我相信还是有扭转这种局面的希望的。
一个刊社或者发行公司,一年到头来辛苦发行的收益,有时还不够一两家死账赖掉的应收账款的部分,他们辛苦地经营着,辛苦地发货、整理退货、催账,可最后面对的是无数的呆账和死账。这难道就是被评为中国十大高利润行业的书业吗?
大家是不是越来越看不懂这个行业了?感觉就像隔着面纱在看漂亮的姑娘一样,听说是很漂亮,可就是看不到究竟如何漂亮了,最后揭了面纱才知道失望了,可后悔也来不及了。
其实这已经是信用和信誉的问题了,同时还涉及到职业道德问题。这种现象的出现也提醒着相关的行业协会和主管部门,是不是也要给发行业建立一个信用等级制度呢?凡是投诉事件确认为事实者应该拒绝年审,或者取消经营许可证,或者是在相应网站公布,以免不知情者继续合作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同时挟制不正之风的发展。
记得去年《中国图书商报》上一直在宣传,要公布信誉不好的、恶意欠书款的分销商名单,可最后一份名单也没有看见,就这样不了了之了。也不知道究竟是因为什么原因一直没有公布出来。
表面上红红火火的民营书业的背后,隐藏着类似的诸多的风险和不规范经营,我想这已经是靠单个人总发行商难以解决的问题了,那相关的发行行业协会和国家相关主管部门可以从这些方面着手思想一下,现在也只有你们才有办法去解决这种恐怖的局局了,也只有你们才有能力去解救面临着彻底崩溃的民营书业了。
民营书业的改革和信用制度的建立,对于发行行业来说已经迫在眉节,这关系到民营书业的发展和未来,也关系中国整体书业的发展和未来。
2#
 楼主| 发表于 2012-1-26 13:54:09 | 只看该作者
民营书业亟需建立信用制度

  作者:彭绪洛 (作家、职业出版人)



                        (发表于《出版参考》杂志2006年8期上)

民营书业这几年在政府的扶持和支持下,有了较大的发展。但在民营书业繁荣和发展的背后,也存在着某些阻碍着民营书业发展的弊端和瓶颈。

民营书业之书市剪影
  今年69日,在第十六届全国书市前,民营图书交流会在新疆召开,和往年一样人来人往,宾馆大厅里、走廊里走动的都是全国各地来进货的民营分销商。第一天给人的感觉还是不错的,可是第二天上午就完全没有什么人了,到了下午宾馆里走动的人就更少了。会议第三天,宾馆大多的会房就已经关门了,总发行的刊社和发行公司以及前来进货的分销商也完全不见,这其中有许多人是提前去旅游了,所以看不到什么人。可反过来一想,如果有生意可做,谁会放着大把大把的生意不做去旅游呢?这从侧面折射出了民营书业的清淡现状。
同时在这次书市上还听到很多做发行的刊社和民营发行公司从业者提到的一个现象,就是不断有地区分销商突然消失。有的是把书店转手给别人后突然消失,有的是转行做别的行业去了,可这背后就存在着许多代销杂志和图书书款的结算问题。给这些分销商供货的刊社和民营发行公司,他们的账款也就因为这种消失变成了死账、呆账。消失的分销商有福州的一家分销商、有温州的一家分销商,还有桂林的分销商等等,这种现象的出现加剧了民营书业的不景气和运营的风险,同时也是在预警民营书业,如果继续这样下去,民营书业的明天在哪里?信誉又在哪里?

销售模式与信誉
民营书业原来一直被称为“二渠道”,从2005年开始取消了这种说法,统一称为民营渠道和民营书业。这个渠道大多集中在每个省、地区市的图书批发市场和图书城里,他们的销售形式大多是以代销形式的合作,就是刊社或者是总发行商先给全国各地的分销商发货,他们卖完后再结款,或者是收到第二批、第三批书时再结款。这种购销模式无形地产生了太多的账款,按行话叫押款,少则两三个月,多则五六个月,有的甚至一年之久,到最后卖不完的书全部退回刊社或者发行公司。
这种销售模式就注定了所有风险全部由刊社和发行公司来承担。最初这个渠道的发行并不是这个样子,还是按照经营形式见款发货,根据协商的退货比例退货。后来进入这个行业的人越来越多,竞争越来越激烈,开始慢慢有刊社和发行公司不收预付款和订金就开始发货,全国各地的分销商一见不用交订金和预付款一样有人主动发货过来,也就慢慢不主动交款订货了,逐渐就形成了现在的局面和模式。
不用交预付款或订金就可以有货主动送上门,并且卖不完可以全部退,这种销售模式慢慢助长了分销商的拖欠货款习惯和行为,当然还是有部分分销商在这种机遇面前懂得如何珍惜和把握,守信用地按时给刊社和发行公司结款和退货,这种分销商在这种机制下会越做越大,逐渐发展起来,形成一定的气候和规模。可还是总有一部分分销商利用这种销售模式,故意甚至恶意押刊社和发行公司的书款,来用于自己周转和扩大经营,把刊社和发行公司拖得就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货是断不得,可款又收不回来,这种矛盾的局面和心情折磨着上层的总发行方。有的甚至就是明着拖着不给,上门去对账收款态度还不好,告之要钱没有,你发不发货随你的便,这么多人给发货,少你一家没关系。可这个分销商他就没有想过,如果所有供货商全部给他断货,他还有货源维持经营吗?合作就得相互理解,相互支撑,否则破坏了游戏规则,这个游戏也就无法进行下去了。
反过来再仔细想想,为什么这种信誉不好的分销商一直还可以经营下去呢?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他们用拖欠的书款拿来去现款进畅销的书刊了,这样就保证了他们的货源和优势;另一方面就是市场竞争激烈导致总有部分人不清楚他们的信誉情况给他们发货,助长了他们的这种恶习。如果所有刊社和发行公司联合起来,把所有信誉不好的客户的货源全部断掉,相信还是有扭转这种局面的希望的。
一个刊社或者发行公司,一年到头辛苦发行的收益,有时还不够一两家死账赖掉应收账款的部分,他们辛苦地经营着,辛苦地发货、整理退货、催账,可最后面对的是无数的呆账和死账。这难道就是被评为中国十大高利润行业的书业吗?
大家是不是越来越看不懂这个行业了?感觉就像隔着面纱在看漂亮的姑娘一样,听说是很漂亮,可就是看不到究竟如何漂亮,最后揭了面纱才感觉失望,可后悔也来不及了。
   
如何建立信用制度
其实这已经是信誉的问题了,同时还涉及到职业道德问题。这种现象的出现也提醒相关的行业协会和主管部门,是不是也要给发行业建立一个信用等级制度呢?凡是投诉事件被确认为事实,应该不让被投诉方通过年审,或者取消经营许可证,并且在相应网站公布,以免不知情者继续合作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同时助长不正之风。
可能会有人提出,这种办法很难实施,因为每个地方都有地方保护主义,并且这个年头从事这个行业的人,谁没有一点背景和关系呢?即使有人举报上去了,有人举证了,这个经营商一样继续着他的经营,继续着他的恶意拖欠,这样一来就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了。
笔者认为,应该在主管部门的领导下,由每个地方发行行业的从业者来成立真正代表发行人权利和利益的协会。协会对从事批发和销售的经销商,在年审和继续经营方面有着否决权。这样的话,如果有某代理商信誉不好被外地总发行方投诉或者举证到发行协会,年终,行业协会可以行使否决权,那么这个代理商就要被取消经营资格,以此来规范本行业每一个从业者。
例如山东就成立了一个发行协会,山东淄博新闻书店的经理王建新任会长,协会在山东每个地级市挑选了一个信誉好的代理商加入。协会里面所有经营商出去参加书市,都是统一行动,分发统一印制的名片,在名片的背后清楚地印出本协会的会员名单,以便总发行方能够分清楚哪些是他们的会员单位。会长王建新对这个协会十分负责,每次出来开会都虚心听取总发行方对他们会员提出的意见,并加以解决和改进。
这样一来,他们协会的会员单位就不愁没有总发行方给他们发货了,据笔者所知他们的生意随着信誉的建立和好的口碑相传,越做越红火,所有会员单位的知名度和业务量都得到提升。随着他们的生意兴旺,那些信誉不好的经营商,慢慢就接不到货源,会丧失总发行方的信任,经营变得越来越艰难,最后经营不下去。就比如前面提到的分销商突然消失,其实这就是信誉不好的结局。
做发行的供货方也可以联合起来,比如成立一个发行联盟,对于信誉好的代理商广而告之,对于信誉不好的代理商一样也广而告之,这样信誉不好的代理商就会无法生存下去,要么被淘汰出局,要么改变他的信誉问题。
还有一个办法就是每次图书交流会时,所有供货方可以联合起来公布一个红名单或者黑名单,同时把所有款账集中起来,通过起诉、律师出面等方式来给对方施加压力,迫使那些信誉不好的经营商改过自新。
去年业内一家媒体宣称,要公布信誉不好的、恶意拖欠书款的分销商名单,可至今一份名单也没有看见,就这样不了了之。也不知道究竟是因为什么原因一直没有公布出来,但肯定有着什么难言之隐或者不能执行下去的原因。
表面上红红火火的民营书业的背后,隐藏着如此诸多风险和不规范经营,我想这已经不是靠单个人或某个总发行商可以解决的问题了,只有联合起来。同时相关的发行行业协会和国家相关主管部门可以从这些方面着手思考一下,来解救因信誉等瓶颈问题,而导致发展停滞不前和有着崩盘危机的民营书业。
民营书业的改革和信用制度的建立,对于发行行业来说已经迫在眉睫,这关系到民营书业的发展和未来,也关系中国书业的发展和未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1 22:34 , Processed in 0.077779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