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学其实也不必一窝蜂大热起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28 12:20: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国学其实也不必一窝蜂大热起来

刘梦溪


   国学其实是一个时代的名词,学术大家亦不免有所保留。连写《国学概论》的钱宾四先生,都说过这个词前无承继,将来恐怕不容易成立。马一浮也说这个词是“依他而起”不够恰当。但国学这个概念,倒也一直在用。只是无须一窝蜂地大热起来。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开始逐渐得到一定程度的重视,但时间并不长,从70年代末80年代初至今,还不到30年的时间,认真说还只是处在连接传统、恢复记忆的时期。因为此前很长一段时间里面,我们对传统采取的是隔绝或隔膜的态度。在传统与现代性的关系方面,颇有人认为传统是现代化的格格不入的阻碍。

   谈这个问题,无法回避晚清到民国以降所发生的社会与文化的变迁。当时人叫“大变局”。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等都表达过“大变局”的思想。所以然者,原因之一是持续两千多年的传统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儒家思想作为传统社会的核心价值出现了崩塌耗散之势。

   因此晚清以来的百年中国,实际上是处在文化传统的流失与重建的过程之中。

   “五四”对传统的检讨不是没有缘由的,但五四精英彻底批判传统的结果,使传统大大减少了在民众中受拥护的程度。而民众不拥护自己的传统,传统的传承就会发生困难。

   新儒家说后五四时期中国文化已经“花果飘零”,不是没有道理。

   所以才有梁漱溟、熊十力、马一浮这些大儒出来,为故国的文化招魂,才有1935年何炳松等十教授的中国文化本位的宣言,才有1958年牟宗三、徐复观、张君劢、唐君毅的《为中国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

   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按人类学家的观点有“大传统”和“小传统”的分别。大传统指一个社会的主流文化形态,比如传统社会的儒家思想;小传统则是指民间文化和民间信仰。中国社会的特点,是有长期的完善的民间社会,因此文化的小传统格外发达。

   但是,十年动乱时期对小传统的破坏最为严重,特别是社会公德、社会良知和社会伦理的被毁弃,后果不堪想象。改革开放后,不光是知识界,领导层以及民众,态度都是一致的,就是希望进入传统的重建过程,而前提则是“恢复”对传统的记忆。

   为什么是“恢复记忆”?

   因为很多人已经忘记了自己的传统。90年代初,我跟香港中文大学校长金耀基先生对话,他说中国人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是:“20年代不想看,80年代看不见。”20年代反传统的思潮呈压倒之势,对自己的传统当然就不想看了。这样到了80年代,文化传统大面积流失,即使想看也不容易看到了。金先生是研究现代化的权威学者,他用通俗的语言所作的概括,我很佩服。

   这里存在着一个矛盾,即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家,当然是一个有传统的国家,但是在现代中国人身上,传统承载的量是非常之少的。不明白这个道理的人还认为,我们什么事情做不好都是因为传统在作怪,其实,不是这样的。与其说中国人喜爱传统,还不如说中国人更愿意求新。只是大多数情况下“新”的没有根基,“新”的不够稳定。龙应台在欧洲看到的那种“静悄悄的传统”,我们中国鲜为一见。

   “国学”的内涵虽然有宽窄不同的界定,比如二十年代胡适之先生说,对“国故”作研究就是国学,后来大家比较一致的看法,认为国学就是指中国固有学术。但构成国学的基本元件,主要还是经学学。不明经学,不通小学,宜乎与国学无缘。而现在为学者最缺门的,就是经学和小学,尤其是小学。文字、音韵、训诂是小学的构件,新式学人精于此道的已经百不一见。如果提倡国学,不妨从小学入手,以经学为门径,踏踏实实,一点一滴地做起。不必背两首唐诗,念一篇古文,读过《水浒传》和《红楼梦》,就算是懂了国学。更无须大呼小叫八字没一撇就你也“国学大师”我也“国学大师”起来。

   我曾建言,主张小学设“国学”一科,主要选读《诗经》《尚书》《周礼》《周易》和《春秋》“五经”,以及《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子书”,并且以白文为主。日前得金耀基先生函,表示全然赞同,但他认为中学、大学也应有此科的设置,我觉得他言之有理。但这需要的是实在的“做”,而不是虚浮的“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5 10:55 , Processed in 0.083709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