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普通民众缺乏基本国际常识,这方面的笑料不少。在YouTube上,如果你输入Kellie Pickler这个名字,会发现一段很流行的视频,点击率已接近四百万。凯莉是美国“超女”,2006年《美国偶像》第五季的第六名。在人气正旺的时候,她上了福克斯电视台一档娱乐节目《和小学生比智慧》(Are You Smarter Than A 5th Grader?)。凯莉抽到一道小学三年级水平的地理题——“布达佩斯是欧洲哪个国家的首都?”审题之后,美女顿时傻了眼。只见她摊开双手,困惑地瞪着大屏幕,说了一句很雷人的话:“我原先还以为‘欧洲’是一个国家呢。”现场观众大笑。无奈,美女只好求助于她的“救星”、小学生内森。答案揭晓:匈牙利(Hungary)。美女的眼睛瞪得更大,并作难以置信状,喃喃自语道:“肚子饿(Hungry)?怎么还有国家叫这名儿?我听说过‘火鸡国’(Turkey)、法国,还真没听说过‘饿肚国’。”观众笑翻。
弗吉尼亚大学荣休教授赫施(E. D. Hirsch, Jr.)在他2009年的新著《造就美国人》(The Making of Americans: Democracy and Our Schools)中,也提到这个广为流传的段子。这位八十二岁的老先生不是要拿“无知美少女”来打趣,而是再次提醒他的同胞:美国的公共教育已经病入膏肓,再不出重拳,不下猛药,只会继续误人子弟。凯莉就是明证。
赫施这个名字,对国内的外国文学界来说,并不陌生。上世纪八十年代,当詹明信和伊格尔顿的著作风靡校园时,我们就在各式《文学理论导读》有关解释学那一章,和他提前见过面了。这是因为赫施年轻时写过一本《解释的有效性》(Validity in Interpretation,1967年),对于新批评的所谓“意图谬误”或者伽达默尔的“解释学的视界”,都有所矫正。
赫施批判美国现行公立教育,还有更为深远的政治意义。他认为,只有学生掌握公共、共同的核心知识,在校生的学习成绩才不会因贫富、族裔这些问题而拉大差距。只有各校有大体一致的教学安排,低收入家庭的学生即使频繁转学,也不会因衔接不上而造成教育的中断。只有牢固掌握“核心知识”,学生才能在教育上达到相当程度的平等,待日后进入社会,穷孩子也罢,富家子也罢,至少在知识储备方面,大家也许能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因此,赫施认为,有没有统一的教程,实际上关涉美国立国的根本原则,也关涉美式民主的成败。所以他才特意选择了《造就美国人》(The Making of Americans)这样一个题目。
在《文化常识》书后,赫施开出了一份六十多页的文化常识清单,从儿歌到神话、从历史地理常识到基本科学用语,包含面很广。这份美国文化的“密电码”后来经不断修订、扩充,到2002年已变成将近七百页的《文化常识新编词典》(The New Dictionary of Cultural Literacy: What Every American Needs to Know)(大家不妨借助这个词典来测试自己对美国文化的了解程度)。即使在赫施最初拟定的“核心知识”中,“匈牙利”和“布达佩斯”也都榜上有名。如果“美国偶像”凯莉当年能上附近街道的“核心知识小学”(没有择校费),就断不会闹出 “饿肚国”的笑话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