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描述:雪地倒立,另眼看世界
图片:雪地倒立,另眼看世界.JPG
雪地倒立,另眼看世界 |
长江戏水 文坛漫步
——赵金禾日会四“情人”
记者/李红艳 | |
俯身,头顶地,双手插进积雪,腹肌用力,双腿上提,并脚倒立。寒冬的亲近穿透白色泳帽与手掌,钻进头皮指尖向赤裸的肢体疾驰而来。满目的积雪在江滩蜿蜒,晨曦笼罩的江面上,挺立着长江二桥寂寞的身姿。
透过泳镜,赵金禾以另种眼光看世界。
“哧”,蓝色泳裤包裹着的赵金禾像一块燃烧着的烙铁,扎进了冰冷噬骨的江水。
这枚“烙铁”,已刻上70个年轮。
“每天的生活,从一条河流开始:长江。这是我的天堂。这天堂是用水建筑的。”移居武汉10年的赵金禾终于走进孝感读者的视线,他讲述冬泳队故事的中篇《谁家月亮》正在《孝感晚报》连载。
4点半起床,5点出门。骑上自行车,5分钟进江滩,沿临江亲水道骑行25分钟,到达江岸冬泳队的小木屋。自称“70后”的赵金禾,每一天都从与江水亲吻开始。
长江,是他的第一个“情人”。
面对江水,掏出陶笛或葫芦丝,吹上10分钟,看江水在音乐声中涌动。脱衣,倒立,跳江,挥臂划水。上岸,冲洗更衣后,“扯皮拉筋”(自创健身操)50分钟,踢键20分钟,收工。返程。神清气爽的赵金禾静候着第二位“情人”的精神按摩与心灵对话。
打开电脑,写作。每日上午的必修课,十年退休一惯制。
《睁着眼睛是天黑》、《宣传部长》、《幸福其实很简单》、《中国外公和美国外孙》、《檀香山的天空》、《谁家月亮》,都是赵金禾近期的作品。对于从53岁开始专事中篇小说创作,曾经发表60部中篇,仅1996年就刊发11部,并两上《人民文学》头条的赵金禾而言,目前的“动静”小多了。不在“雷区”,也少有被人踢爆。
孝感读者看不到赵金禾的动向,在槐荫论坛发贴问:赵金禾哪里去了?赵郎才尽乎?
呵呵,赵郎心静。赵郎还在写。写了改,改了写,与作品彼此折磨。他要让自己的文字发酵,要让时间检验赵氏专营产品是否贬值。他这几年发表的作品,没有不是放置了三五年的。
拆掉生活的房子,建造小说的房子。赵金禾的写作就是写生活。钻进泥土刨食,寻求人类共生的感动。生活着,寻觅着,思考着,文学就像接了地气,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用文字传递温馨,这是“阳光作家”赵金禾的贯有风格。《人民文学》在编发其作品的卷首语中,就曾称他为“播撒阳光的作家”。写瞎子弟弟的桀傲,写宣传部长的孤寂,写武汉女人的纠结,写美国外孙的独立,写夏威夷机场的偶遇,写冬泳队生长的趣事……切换各色脸谱,挥洒不同笔墨,放任精神的游走,赵金禾抒写着生命的意味,心灵的意味,精神的意味。
为何不出自己的作品集?关心赵金禾的读者,总爱问。
把作品交给时间料理,赵金禾说,若某些小说或短文活得比他长久,他就心满意足。若后人说他曾拉出过一粒“金蛋”,那就是赵氏专营产品的额外利润了。
静坐于午后的阳光里,赵金禾凝神屏气地相约他的第三位“情人”——阅读。
咀嚼马尔克斯的《霍乱时期的爱情》,这个春节,赵金禾说自己是阅读的春节。
“未能随俗唯求己,除却读书都让人”。赵金禾拿清代戏曲家唐英的律己联自律。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7卷本大书,他花3年读了一遍,还想着要读第二遍。乔易斯的意识流大本《尤利西斯》,他5年啃咬两遍。曹雪芹的《红楼梦》,他细嚼了5遍半。以至赵金禾多年前的作品《请你吃咸菜》、《后湾二月》都浸染了满纸的“红味”。
一次到赵俊鹏家作客,他家一间屋子两面墙的书让赵金禾大开眼界。他喜欢这些书也就喜欢上书的主人。与刘富道一起参加神农架笔会途中,赵金禾读了他的书《阅读感悟》,为此写了篇短文《一个人和一本书》,句句点穴,字字紧贴老刘心窝。两人从此成为知己,时不时坐卧于江滩的草地上,就着臭豆腐干、酱牛肉听风观涛,品酒论文。
读国外经典,读当代佳作,也读文朋诗友传递的作品。赵金禾与刘富道、王石、陈大超、赵俊鹏经常一起相互品评作品,交流阅读感悟。他读王石的作品集《谁叫你是名人》,写了书评《这个王石》,赞王石见解独到,立意高远,智性洒脱,机锋迭出,文笔灵动,情趣理趣兼备。
赵金禾从不吝啬自己的美言,对别人的作品,他读得极为细致。他边看边点评,把点评设置成红色,用括号一一括起,指出文中的小毛病,点明文字精彩之处,挑出其潜在的意味。这,也是他在阅读中丰富自己之一种。
“可爱的一朵玫瑰花,赛帝玛丽亚”,坐在电脑前,背景音乐传来“梦之旅”演唱组舒缓深情的歌声。温温润润,软软柔柔,像是慈母之手抚慰着心灵。赵金禾深爱与音乐相伴的时刻。
左手“葫芦”(葫芦丝)右手“枪”(陶笛),跳着“踢踏”放声唱。音乐,是赵金禾如影随形的甜蜜“情人”。
G、E、F、降B,一排大小不一的葫芦丝、巴乌挂在赵金禾家客厅的墙壁上,小巧的陶笛,则是随身携带,走哪儿吹哪儿。三年前爱上葫芦丝,一年前学会吹陶笛、巴乌。哏德全、李春华、王厚臣,赵金禾一个个地听,一曲曲地咏。拜师求艺,终于撞上同城高人——全国巴乌吹奏金奖得主,亲爱的“宝宝”老师。高山流水遇知音,爱妻病世后守身十年的赵金禾,最终在温婉雅尔的“宝宝”老师面前投诚。葫芦牵线,巴乌搭桥,师徒变伉俪。
赵金禾的吹奏向来是不靠谱的,即兴自创,自娱自乐。有人邀请来者不拒,无人相邀自吹自擂。他从与女儿的古筝合奏到与美国人的和弦伴奏,从长江边,神农架,木兰湖畔,吹到大洋彼岸,美国匹兹堡街头体验“卖艺”。他即兴吹奏的《陶笛金声》,是备受听众青睐的“金禾心曲”。他用灵魂倾诉纯真与痴情,深情与悠远,快乐与忧伤。
自歌自舞自开怀,且喜无拘无碍。赵金禾的多味人生,恣意绽放。
描述:吹罢葫芦丝,醉卧木兰湖
图片:吹罢葫芦丝,醉卧木兰湖.JPG
吹罢葫芦丝,醉卧木兰湖。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