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共媒体的未来”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京成功举办
日期:2012-02-09
稿件来源: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研究中心
2012年1月12日,由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研究中心和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中国传媒中心联合主办的“公共媒体的未来”(Future of Public Media)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国际饭店成功举办。副校长胡正荣到会致辞,并在晚宴中会见了英国驻华大使吴思田(Sebastian Wood)先生。
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中国传媒中心主任戴雨果(Hugo de Burgh)教授,英国广播公司(BBC)著名记者、主持人杰瑞米·帕克斯曼(Jeremy Paxman),英国杰出电视制作人保罗·杰克逊(Paul Jackson)和大卫·摩根斯坦(David Morgenstern)等英方与会者,北京市新闻办主任王惠、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副总经理张海潮、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副主任杨华、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节目部主任许文广和我校杰出校友、中央电视台著名记者、主持人白岩松等中方与会者先后发言,就公共新闻、记者的角色和责任以及公共媒体与娱乐节目的关系等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讨论。
会议第一场由北京市新闻办公室主任王惠女士主持,主题为“公共媒体的现在和未来:记者的角色——中英第一名嘴的对话”。对话人为BBC著名记者、主持人、BBC第二频道《新闻之夜》(Newsnight)节目主播杰瑞米·帕克斯曼和中央电视台著名记者、主持人白岩松。两人就公共媒体理念下记者的角色,对两国和世界新闻时事的理解,以及如何促进两国记者和媒体人之间的交流合作,进行了精彩而深度的对话。
会议第二场由副校长胡正荣教授主持,主题为“公共媒体新闻时事节目的生产”。对话人为杰瑞米·帕克斯曼、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副主任杨华和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副总经理张海潮。杰瑞米·帕克斯曼通过播放皇室婚礼和英国议会辩论等视频片段,向参会者介绍了BBC为代表的公共媒体在英国政治和社会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并介绍了自己在BBC的记者生涯和职业原则。杨华副主任则以生动的“走基层”案例报道为重点,介绍了央视新闻部门在关注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与公正方面所做出的可贵努力;与此同时,她还阐述了具体新闻工作中所面临的困扰和未来可行的变革理念。张海潮副总经理在回顾中国广电发展历史的基础上,分析了国际电视节目模式化生产和全球交易等发展趋势,并对中英两国的节目合作与交流进行了展望。
会议第三场和第四场将讨论范围从新闻扩展至娱乐等多类型的电视节目,主题为“‘公共媒体’的理念及节目生产”,由威斯敏斯特大学中国传媒中心主任戴雨果(Hugo de Burgh)教授主持。对话人为英国电视制
人保罗·杰克逊、大卫·摩根斯坦和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节目部主任许文广。
保罗·杰克逊(Paul Jackson)是英国杰出电视制作人、前任英国ITV娱乐总监、前任BBC节目总监、两任皇家电视协会主席,现任Eyework制作公司总监。他简要回顾了英国电视的发展历史,并在这个脉络中分析了公共媒体电视娱乐节目的制作理念,及其与商业电视娱乐节目的异同。现任十星娱乐公司(10 Star Entertainment)节目研发部主任的大卫·摩根斯坦则以BBC的《舞动奇迹》(Strictly Come Dancing)为例,解释了公共媒体从服务公众、满足公众娱乐需求的角度,做好娱乐节目的原则和程式。中国方面,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节目部主任许文广介绍了央视一套在引进和创新娱乐节目样式方面的尝试与经验。以《墙来了》和《梦想合唱团》等为例,他认为,一个基于公共媒体的娱乐节目的成功既仰赖节目模式的普适性,也要契合本土审美的具体特征,并满足主旋律的基本伦理要求。
主题发言后,与会的中英学者、业界专家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互动,就中英两国的制度差异、记者的角色和具体的事件报道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在稍后的晚宴中,副校长胡正荣会见了英国驻华大使吴思田(Sebastian Wood)和参会的英方学者和业界专家,我校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吴敏苏、广播电视研究中心副主任龙耘和传播研究院党总支副书记张艳秋参加了会见。
参加本次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学者和业界专家还有: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郭镇之、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程曼丽、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钟新、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史安斌、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新媒体所和国际所副所长吕岩梅、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媒体研究中心主任栾轶梅、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中国媒介中心曾荣等。中央电视台总编室、新闻中心、财经频道和综艺频道等多个部门的负责人、一线从业者旁听了会议。中央电视台、我校电视台对本次会议进行了报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