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0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王澍-普利兹克建筑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3-6 10:23: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
  王澍1963年生于新疆,1985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建筑系,2000年获同济大学建筑学博士,现任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他喜欢箫管,擅长书法和山水画,执着践行中国本土建筑学理念,享有“中国最具人文气质的建筑家”美誉。
  以旧材料纪念过去,同时又采用现代形式的中国建筑师、49岁的王澍于2月27日获得了2012年普利兹克建筑奖。王澍是获得这项殊荣的第一个中国公民。此前,美籍华人贝聿铭在1983年获得这项大奖。颁奖典礼将于5月25日在北京举行,获奖者将被授予10万美元奖金和一枚铜质奖章。
  几乎同时,普利兹克建筑奖网站首页已经呈现出王澍的大幅照片,上面写着“王澍”、“中华人民共和国”。
  普利兹克建筑奖由凯悦基金会于1979年创立,每年度授予一位在世的建筑师或组合,其评奖程序完全模拟诺贝尔奖,由国际化的评委会通过秘密审议和投票,从数百位提名者中选出最终得奖者,这一奖项是目前全球建筑领域的最高荣誉,也因此被誉为 “建筑界的诺贝尔奖”。
  6万片旧城瓦搭成花园
  王澍,1963年11月出生,现任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院长,其多项作品中让人最感兴趣的部分,是对古旧建筑材料的循环利用。
  2006年威尼斯双年展上,首次出现了中国馆。其中,王澍和美术学院院长许江设计完成的《瓦园》,在一片建筑中,以花园的形态出现。他们在地面上用6万片旧青瓦搭出了屋顶,游览者要踏上竹桥走入瓦园中,就像走在中国传统建筑的屋顶上。
  6万片旧城拆迁回收的青瓦、3000根竹子,王澍团队和3名来自浙江乡村的泥工、瓦工和竹工花了半个月时间,几乎在全手工的状态下造出了一个800平方米的建筑。
  在2010年的世博会上,作为宁波滕头馆的设计师,王澍的作品被更多人所熟知。
  滕头馆,在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北部项目区中,是最后一个立项、却第一个完工的展馆。
  也许在此间停留过的人还记得,这是一栋由回收旧砖瓦做成的建筑。为了表达他的生态理念,王澍用“瓦爿墙”来装饰滕头馆的三面墙体。“瓦爿墙”是用回收的50多万块旧砖瓦做的,这些旧砖瓦都是从宁波的象山、鄞州、奉化等地的大小村落收集来的,其中的元宝砖、龙骨砖、屋脊砖都有着超过百年的沧桑。
2#
 楼主| 发表于 2012-3-6 10:24:03 | 只看该作者
王澎对瓦片的情结可以追溯到更早的时期。2004年,王澍完成了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新校区一期工程。为了发挥建筑材料的可再利用和经济实用性,他从各地的拆房现场收集了700万块不同年代的旧砖弃瓦,让它们在象山校区的屋顶和墙面上重现新生。  除了瓦片,木头、竹子等自然产品也成了王澍的原材料。
  “这几年,大量古旧建筑被拆除,出现大量砖瓦废料,2000年开始,我们就有重点地回收旧料、循环利用。中国民间早就有对材料循环利用的可持续建造传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王澍说,“可持续发展是这几年建筑界关注的一个重点话题。”
  图书馆一半在地下
  12年前,王澍完成了他第一个主要作品——苏州大学文正学院图书馆。如何让建筑自然地存在于“山”和“水”之间而不突出,是他设计这座图书馆的主题。在设计中,这座图书馆将近一半的体积处理成半地下;此外,四个散落的小建筑的尺度明显小于主体建筑。2004年,王澍凭这个作品荣获中国建筑艺术奖。
  “在做一个建筑师之前,我首先是一个文人,建筑只是我的业余活动。”王澍说。
  1997年,王澍和妻子成立了“业余建筑工作室”。2007年,他在杭州还建造了由6个26层的高塔组成的大型高层集合公寓“钱江时代-垂直院宅”,并因此获得2008年德国全球高层建筑奖提名。
  而这位在2003年因“非典”曾经错过威尼斯双年展的中国艺术家,还有另外一个更让业界人士津津乐道的作品——还未曾正式出现过的《拆筑间》。
  王澍至今还坚定地认为,如果中国馆当年顺利去威尼斯,一定是值得关注的。进入中国馆的时候,游览者必须穿过《拆筑间》——优美的中国园林式的门和通道,用青砖砌成“墙与漏墙”。“通过镂空之墙,你可以看到掩隐在光线中的古罗马式的雕塑和花园,在你进入这个空间时,一种缓慢感出现了,那个仿佛印着时间痕迹的空间里弥漫着追忆和怀旧。”见过的人这样形容道。
  点评
  扎根本土
  展现文化底蕴
  在揭晓评委的决定时,普利兹克建筑奖暨凯悦基金会主席汤姆士·普利兹克先生表示:“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步,评委会决定将奖项授予一名中国建筑师,这标志着中国在建筑理想发展方面将要发挥的作用得到了世界的认可。此外,未来几十年中国城市化建设的成功对中国乃至世界,都将非常重要。中国的城市化发展,如同世界各国的城市化一样,要能与当地的需求和文化相融合。中国在城市规划和设计方面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一方面要与中国悠久而独特的传统保持和谐,另一方面也要与可持续发展的需求相一致。”
  中国著名建筑师和教育家张永和指出,王澍的作品扎根本土并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他证明了中国的建筑不全是平庸的批量生产和张扬设计的复制。 记者 耿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3 22:15 , Processed in 0.122183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