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7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散文诗理论建设亟待加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4-7 18:07: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散文诗理论建设亟待加强  ——谢冕访谈录
  谢冕先生是当代著名诗歌评论家,现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新诗研究所所长,《新诗评论》主编、《诗探索》编委会主任。作为诗歌评论界的领军人物,从上世纪80年代的《在新的崛起面前》,到最近的《一个世纪的背影》,他始终关注着诗歌理论建设。2月1日上午,笔者来到他在北京昌平海德堡花园的寓所,就散文诗创作和理论建设问题进行了访谈。
  记者:谢老师新年好!非常感谢您百忙中接受我的专访。您作序的《叶笛诗韵——郭风与散文诗》一书已经出版,我给您带来了。书里收了您几篇评郭风散文诗的文章。
  谢冕:谢谢您专程来访!(翻阅之后)这套书编得很好,您花了三年时间,下这么大工夫,不容易。这不仅是为郭风先生,也是为散文诗做了一件大好事。
  记者:谢老师过奖了,我只是想为散文诗做点实实在在的事。今年,我与《文学报》合作,主编了《散文诗研究》专刊,这是第一期,请您指教!
  谢冕:(仔细翻阅后)内容很丰富啊,办得不错。
  记者:主编这个专刊,是想为散文诗研究搭建一个发表平台,为散文诗理论建设做点力所能及的工作。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郭风先生就指出“散文诗理论建设未能与创作实际相协调”的问题。我感到,这个问题至今没有解决,散文诗理论建设亟待加强。这也是我创办《散文诗研究》专刊的目的所在。
  谢冕:的确如此。这几年散文诗创作的步子,比理论研究要大、要快,理论研究和批评明显滞后。您现在编的这个专刊,尽管篇幅不大,又是在报纸上,但这是国内唯一的散文诗理论刊物,看到这个我非常高兴。现在发散文诗作品的刊物不少,但是专发散文诗理论文章的没有。我感到,首先要把它坚持下来。“五四”以来很多新文学刊物都是这样,办好以后抽出来变成合订本,就是一个很好的资料。您这个头开得很好,将来会留下一份很珍贵的资料。
  我觉得,要像重视诗歌和小说研究一样,重视散文诗理论研究,当然包括批评。散文诗的地位在文学界始终没得到确认,既有创作上精品不多的原因,也与理论研究没跟上有关。既然现在有这么多人在写,而且散文诗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很值得好好研究。鲁迅先生的《野草》到现在都没有人能超过,是开山之作,经典之作,我们应该不辜负前辈开创的事业。我希望理论界特别研究诗歌和散文的有志之士都来做这件事,一起推动散文诗理论建设。
  记者:您是当代著名诗歌评论家,从上世纪50年代就开始中国新诗史和新诗理论研究,80年代率先为“朦胧诗”呐喊助威,多年来一直站在当代诗歌评论的前沿,关注着诗歌的健康发展。同时,您对散文诗创作和理论研究也很关注,少年时就发表散文诗,您的《北京书简——关于散文诗》、《散文诗的世界》等论文,对散文诗的诗性特征等问题作了深刻阐述,今天读来仍感十分精辟。谢冕:“著名”不敢当啊,对散文诗研究关注也不够。我学生时代就喜欢散文诗,处女作《公园之秋》发表在1948年11月25日《中央日报》,当时只有16岁。那篇《北京书简》,是我与郭风先生的通信,1979年刊登在《福建文艺》上。记得,我在那篇文章里讲过:散文诗与其说是散文的诗化,不如说是诗的变体。散文诗只是散文的近邻,而确是诗的近亲,它和诗有血缘关系。我至今仍然这么认为。
  从写作的层面来讲,用写诗的方法来写散文,在拥有散文形体特点的时候,应该想到它的核心是诗。散文诗首先要有诗的凝练,同时又比诗更自由,这个自由首先应该是形体上的自由,格式上的自由。诗是作茧自缚,把自由约束在里头,散文诗不受这个约束,它是很自由的。在《散文诗的世界》一文中我曾讲到,散文诗的“两栖性”,使它有可能兼采诗和散文之所长,而摒除其所短。我感到,这个特点还是存在的。我自己写的时候就是这样子,诗我是不敢写的,要是把这个分行取消了,我就得到一种安慰,那种紧张的状态就没有了,写得很放松,但我又是按照诗的特性来写的。这是我的感受。
  记者:中国散文诗与新诗同时诞生,至今已走过90多年风雨历程,可以说充满坎坷和磨难。新世纪以来,散文诗创作出现了喜人的景象,但也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请问您对散文诗创作的现状怎么看?
  谢冕:这几年,写散文诗的人的确多起来,发散文诗的刊物也比较多,还有一些学术研讨活动(前不久,首都师范大学刚刚举办了“当代散文诗的发展”研讨会),包括你现在正做的一些工作,说明不少人为散文诗投入了很多的热情。对散文诗创作现状的看法,因为我读得少,很难讲得准。应该说,当前的散文诗创作,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有提升,但真正让人看过“眼前一亮”的并不多。我觉得,郭风、柯蓝等前辈的创作实践和大力倡导,的确给当代散文诗写作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他们开创了一个伟业,我们正在继承他们的遗产。特别是郭风先生有非常独特的风格,很纯净,很清新,他不用浓墨重彩,和他的为人风格一样。当然,我们要在他们的基础上继续往前走。
  我的观点是这样的,所有的文学都应该贴近当代,应该有时代的气息,时代的氛围,时代的特色,散文诗写作应该考虑这个问题。要是我们现在还像郭风、柯蓝先生那样写,就可能离时代远了,因为他们是属于“那个”时代的。而当今,生活节奏很快,色彩很浓烈,社会很喧嚣,我们如何在继承的基础上把它往前发展,怎么样把时代精神充分表现出来,这是必须思考的。我们不能墨守成规,不能自我封闭,不能定格在那种很轻柔的调子里,散文诗应该是多样性的。我当评委的时候就讲,让他表现一下“沉重”看看,轻松是我们的本领,沉重怎么表现呢?批判又怎么表现呢?这倒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新诗做到了这一点,而散文诗没有做到。
  我当评委后读了一些作品,每每有一种缺憾的感觉,总觉得缺了点什么,这不仅是题材上,而是在审美上出现了问题。波德莱尔的《老妇人的绝望》全文仅三百余字,却写尽了人类感情的复杂性,把那种深刻的悲哀写得震撼人心,让人体味到生活的沉重感。我们欠缺的正是这种凝重感,正是这种对人生、对社会的深刻体察。散文诗不能脱离时代,不能一味地“喃喃自语”,应该关注民生,体现社会担当精神。
  记者:散文诗的创作实践呼唤着理论来总结、来指导。我感到,当前很重要的是把一些基本理论问题搞清楚,否则就会影响散文诗健康发展,尤其是容易误导初学者。《散文诗研究》专刊准备从第2期开始,就散文诗文体的诗性、独立性等“共同话题”展开讨论。
  谢冕:这样做很好。散文诗发展要突破,离不开理论的引导。中国散文诗草创时期,创作与理论几乎是并驾齐驱的,1922年初《文学旬刊》就组织了散文诗专题讨论。上世纪80年代散文诗呈现空前繁荣的景象,理论研究也有长足发展,出现了王光明的《散文诗的世界》等理论专著。新世纪以来,散文诗创作成绩斐然,理论研究更趋活跃。但总的看,散文诗理论与创作相比仍显薄弱,与诗论相比更为逊色。散文诗理论建设的确亟待加强。
  空谈无用,重在行动。现在有了这么一个园地,要让它充分发挥作用,可以约请一些真正喜欢散文诗的有志之士,围绕一些亟需解决的理论问题共同研讨。比如,在突出诗性特征、拓展题材领域、丰富艺术手法等方面,都需要进行深度研究。我比较推崇短的文章,在一两千字的篇幅里把道理说透,就很好。报纸版面有限,应多发些短而精的文章,力求团结更多人,共同推进散文诗理论建设。
  记者:谢谢您的指教和鼓励。我一定努力把《散文诗研究》办好!希望谢老继续关心散文诗理论建设,《散文诗研究》期待着您的大作!
  谢冕:也感谢您给了我一次交流的机会。我对散文诗的前途是乐观的,相信《散文诗研究》会越办越好!
  谢老虽然已八十高龄,但依然神采奕奕,笑声朗朗,谈起诗歌还是那么慷慨激昂。与笔者一起拜访谢老的还有诗友沉沙,我们一起倾听谢老畅谈人生经历,一起向谢老请教散文诗发展问题。访谈结束已是十二点半,谢老和夫人陈素琰老师坚持请我们共进午餐。看着谢老大快朵颐的样子,我忽生一个奇怪的念头:面对诗歌,谢老不也是一位高明的“美食家”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3 11:22 , Processed in 0.064589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