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7|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怎样的校长才是我们的期待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3-22 19:21: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CFP供图
  【编者的话】向一位作家约稿时,他对编者说,已经不太记得孩提时代的校长是什么样了。不被学生记得的校长,说明了什么?
  在师生心中,他们无不期待着一个充满魅力的校长。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他影响着工作、学习在这学校里的所有人。而众望所归的校长,能很好地调动学校所有因素的积极性。那么,被众人期待的校长是怎样的?作为校长,你又是否符合大家的期待呢?
珍藏在孩子生命中的隐者
  穿行于教育工作中,校长当悉心观察,观照自我。以教师为镜,可以品管理得失;以学生为镜,可以观学校圆缺,唯其如此,才会成为师生和家长期待的校长。付业兴 绘
  ■晚乌
  他,是一位校长,某小学或中学的核心。陶行知曾说,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灵魂,隐匿于身体,是幕后的主宰或操盘手。不过,泱泱校园阳光明媚,无需步步惊心,更无十面埋伏。他,可以也应该从幕后走出来,站在孩子中间做一名普通而温暖的人。
  他看起来并不普通,我们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识别他。板着面孔,走路威严,两手背后,他差不多就是校长了;学校开大会,他坐主席台中间,手握话筒大声说话,我们恍然:他果然是校长。那时,我们并不敬畏一名校长的身份,他只模糊成一个头衔,他的工作、能力、权力,谁去关心?在时光的涌流里,当我们有了要求,有了索取,我们才渐渐觉察出一个人的身份意味着什么,能带来什么。而那时,我们俨如刚出窝的毛毛鸡,不谙世事风雨,只知饱暖。
  我问我的学生,中学时代的校长是啥样的?一个说他是黑夜在操场上逮早恋的鬼魅身影;一个女生说,他应该温暖,是邻家的大伯伯;一个说,他应该是一群毛头小子的精神标杆,让十多岁的我们矢志成为他那样的人。
  那一年,我11岁,在一座山岗上读小学。中午回家时口渴难耐,我悄悄下田拔了几颗荸荠。谁知弯腰藏在苗子里除草的老头把我逮个正着,我惊恐万分。
  “哼,这下逮到了!”他飞快蹿到我身边,一把揪住我的书包。“走,去你学校,看老师是怎么教你的!”
  “我还要回去写作业!”我嚎啕大哭,瘦弱的身体挡不住他的推搡,只好随他去了。姓戴的女老师,正在办公室吃午饭。她让我坐下,接着对老头赔礼道歉。看着老头远去的身影,我惊魂未定,“噌”地站起来,等待发落。戴老师并没有教训我,只捧着饭缸去了食堂。
  “吃吧,刚才的话记住了?中午莫回去,时间不够。”那一刻,我觉得她比母亲还慈爱。很多年后,我听说,她一直是那所小学的校长,年年带领学校冲入小升初全镇前三,全县劳模,两个孩子被重点大学录取。
  一年夏天,我拖着大行李箱走在回乡的路上,一个陌生人让我上了他的车,我使劲想,原来他是戴老师的儿子,他是不是也把我当陌生人捎了一程?我写下这段话,满怀崇敬与感激。
  她是不是校长,我并没有在意。相反,她的温柔和慈爱让我时常想起。
  校长,是一座园子里的隐者。他藏匿着自己的满腔智慧,面对学生,温柔可亲。他或许要比普通老师更温柔,更明媚。被某学生误认为老校工的季羡林,帮这学生看了一上午行李。他隐匿在学生中,质朴、简单、诚信,大智慧却又藏于他的著作和治学、治校里,校长身份让他顿时更温和可爱,不是吗?
  校长在孩子面前只是位老师,且要比普通老师更像老师。我有个好朋友,曾因车抛锚赴会晚点被校长罚站2小时直到会议结束。学生来来往往看着他站在门外,纷纷跑来询问。他一气之下,辞了职。他告诉我:不尊重老师的人,能尊重学生吗?朋友对这校长失望了。
  孩提、少年,我们只懂谁对我们温柔,谁对我们好,谁有可爱慈祥的笑脸。而一位校长的刚毅、果敢、智慧都隐匿在他的笑容与慈爱里。在书房、办公室抑或他的队伍里,他是一所学校的魂魄,他的思考与抉择沉淀在园子里的一砖一木、一草一树上。花开了,草绿了,书声琅琅,友谊葳蕤,成长快乐,一切的一切,孕育于他的内心。当晨曦初展,他或者她捧着书本,步态轻盈,以微笑的姿态走入学生,这亦是景致了。
  我用回忆与感知勾勒一个校长:他或者她为一所学校代言,胸蓄担当与责任;他也是有理想的人,肩负一代甚至几代人的梦,他的理想宏大而真实,不仅为分数、为升学,更为生活的真谛;他被一个集体接受、认可,且比别人更温暖、更贴心。将来某天,在餐桌上,如果我的孩子告诉我他最喜欢的老师是校长,我还有什么放不下呢?我想,他或者她定是低了姿态,藏匿了胸中的风云,笑脸盈盈地走进了学生的生命吧。(作者系黄山学院外语系教师)
2#
 楼主| 发表于 2012-3-22 19:21:44 | 只看该作者
善听牢骚也是一种智慧
  ■马志响
  学校领导都希望中层和教师要有高度执行力,甚至是绝对执行力,而不喜欢他们在工作中有异见、有疑问、发牢骚;喜欢令行禁止、雷厉风行、严格执行,不喜欢疑问满肚、牢骚满腹、想法甚多的教师。
  可是校长是否认识到,牢骚亦是一种管理信号,一种很重要的管理资源呢?
  教师或中层在工作中发牢骚是有规律的,是有东西想暗示的,是表达自身真实想法和理解的另一种方式。牢骚中富含丰富的信息、资源,从牢骚中可以折射出学校的管理状况,教师对管理制度的细微反应、心理感受、接纳和角色认同度,以及学校的人文愿景、校园生态等。他们发牢骚是有原因的:或许是校长压担子压得太重了,令其喘不过气来;或许是校长布置的任务超出了自身的能力范围,自己承担不了却又不好意思直说;或许是对领导的决策有不同的意见或看法,想通过这种方法旁敲侧击;或许是领导没能在工作、生活上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人,引起个别同事的不满;或许是学校的管理太过一言堂,权力太过集中,缺乏充分的民主和权力下放,给中层工作带来阻力;或许是领导不够体贴、关心下属,缺少足够的人文关怀,只重视其工作能力而忽略其内需、感受;或许是校长因考虑不周导致分工不均、不妥,工作出现扯皮现象,即中层A的工作分到了中层B身上,中层A越俎代疱干了中层B的活等。
  校长应该能从牢骚中听出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听出些门道,把握些规律,看到牢骚的本质,从中听出学校管理的问题、症结,管理的方式、方法,学校现存的问题等,能够洞悉下属的内心世界、内在需求、牢骚背后的“暗语”——自我真实的想法和意愿等,以获得第一手资料,以此为参照,以牢骚为管理契机,实施恰切的横、纵向政策调控,使制度趋于人文和完善,使管理臻于完美,将问题和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
  校长应该有一双慧耳,能分析出牢骚的精髓,即思想状态、工作状况、情绪波动和合理诉求等,以此为抓手来协调管理策略,让管理更贴近民心,将牢骚转化为管理的杠杆,成为学校管理的标杆和参照。
  有的老教师逢学校安排人员外出听课、培训时就发牢骚:这几年搞新课改,我几乎没有出去听过一节课改观摩课,现在自己都不大会上课了,可学校还是年年来听我的课!这时,校长就应该明白,教师牢骚的核心内容是:他很久没有机会外出听课、培训了。可能是学校基于某些原因忽略了他的学习,但他和青年教师一样需要机会,需要发展和提升。那么,如果再有机会,校长应该让他去外面取取经、长长见识,提高业务素养,满足他内心的合理诉求。
  有的中层发牢骚:自己没有时间静下心来看书、备课、学习,写不出像样的教学札记。校长就该想想:我在他身上压的担子是否过重,是否没给他的承受能力留些余地?是否忽视了他的专业发展?还有的中层对校长布置的工作似乎“推三阻四”,校长就要思考:该工作是否有难度,超越了他的能力范围?或是我分工不妥……
  校长应该欢迎同事多发牢骚,这一方面体现了学校的民主管理思想;另一方面,这种管理“亮红灯”的现象是实施有效管理的讯号,是自我管理的一面镜子。校长不应一味排挤这些牢骚者,而要以此为原点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调整工作方式,优化工作策略,协调人际关系,更好地实施管理。(作者系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紫庄镇新吴窑小学教师)
3#
 楼主| 发表于 2012-3-22 19:22:27 | 只看该作者

要会用故事与教师沟通
  ■耿道永
  校长大都是教师出身,知道在课堂上怎样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然而,在给教师开会时,很多校长往往一讲就是一两个小时,而下面的教师有的在备课,有的在批讲义,真正一直在倾听的寥寥无几。是教师素质低,觉悟不高吗?我想不是,而是一些校长讲话不注重艺术,只知照本宣科地传达上级精神、宣读规章制度。
  学校管理是一门大学问。在和教师交流中,也许一段小故事会使他们茅塞顿开。
  天堂和地狱
  集体备课是对教学工作进行全程优化的科学研究活动。但是目前仍有许多教师不重视集体备课、不密切协作,影响了备课和教学效果。为此,校长不妨讲讲“天堂和地狱”的故事。
  有人在和上帝讨论天堂和地狱的问题。上帝对他说:“来吧!我让你看看什么是地狱。”他们走进一个房间,看到一大群人正围着一大锅肉汤,每个人都有一支可以够到锅子里的汤勺,但汤勺的柄比他们的手臂还长,自己没法把汤送进嘴里,只能望“汤”兴叹,无可奈何。“来吧!我再让你看看什么是天堂。”上帝把这个人领入另一个房间。这里的一切和上一个房间没什么不同,一锅汤、一群人、一样的长柄汤勺,但大家个个身宽体胖,正在快乐地歌唱着幸福。这个人不解地问道:“为什么地狱的人喝不到肉汤,而天堂的人能喝到肉汤呢?”上帝微笑着说:“很简单,在这儿,他们每个人都会喂别人。”在工作中,团结协作不仅有利于集体发展,自己也能从中受益。
  毛毛虫的悲剧
  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创新的意识。不过,一些教师还存在拘泥于传统、教学模式陈旧的现象。为此,校长不妨讲讲关于毛毛虫的故事。
  法国科学家法伯做了一个很有名的“毛毛虫的实验”。他在一只花盆的边缘摆放了一些毛毛虫,让他们首尾相接围成一个圈,与此同时在离花盆周围6英寸远的地方撒了一些它们最喜欢吃的松针。由于这些虫子天生有一种“跟随者”习性,因此它们一只跟着一只,绕着花盆边一圈一圈地行走。时间慢慢地过去。一分钟、一小时、一天……毛毛虫就这样固执地兜着圈子,一走到底。在连续7天7夜之后,它们饥饿难当,筋疲力尽,最终全部死去了。可见,做任何事情,包括教学,都不能拘泥于传统,不能受思维定式的影响,而要勇于创新,敢于探索前人没有走过的路。
  皮格马利翁效应
  教师要用平等的视角看待、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然而,许多教师注重优等生、忽视中等生、不喜欢学困生的现象很普遍。这不利于全体学生的成长。校长可以借“皮格马利翁效应”启发教师。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贾可布森曾做过一个实验:他们来到一所学校,煞有介事地对所有学生进行智能测验,然后将一份学生名单递交给有关教师,说名单上的这些学生被鉴定为“新近开放的花朵”,具有在不久的将来产生“学业冲刺”的潜力。其实,这份学生名单是他们随意拟定的,根本不是依据什么智能测验的结果。但意想不到的是,8个月后再次进行智能测验时出现了奇迹:当初被列入名单的学生,不仅成绩提高很快,而且性格开朗,求知欲望强烈,与教师的感情也特别融洽。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奇迹呢?这是因为教师肯定的情感激发了学生的内动力。其实,没有天生的差生,只有有差异的学生。有些学生学习落后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智力因素,而是因为学习环境、欲望、毅力和自信心等非智力因素。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摒弃陈旧的教育观念,积极投身于“用爱转化差生”的行动中去,赋予差生更多的关爱和理解。
  管理中的小故事能帮助教师更加理解规章制度的意义所在,有了深切理解的教师执行起来就不再是让我遵守,而是我要遵守。(作者系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第二高级中学教师)
  《中国教育报》2012年3月20日第7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4 00:02 , Processed in 0.076742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