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9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梅子涵:把儿童文学带给童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3-26 05:01: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梅子涵:把儿童文学带给童年
有一本童话书是讲一个小狗和小猫的故事,它们是很好的朋友,小狗要过生日了,这个小猫就想要送一个礼物给我的朋友,送什么呢?这个小狗什么都有,有房子,也有吃饭的碗,还有床,当然也有衣服。我还送它什么呢?这个小猫为了要让朋友高兴,它想啊想啊,终于想到,一个什么都有的朋友,我现在就要送一个什么都“没有”给它。于是,小猫就找了一个空的盒子,它在小盒子外面又套了一个大盒子,这个盒子里面什么都没有,空的。小猫就把这个盒子装好,用漂亮的绳子捆好,然后把“没有”送给什么都有的这位朋友。
小狗爬到盒子上两脚腾空往里面看:什么都没有。可是,聪明的小狗却说,里面什么都没有,可是有你和我。小狗和小猫抱在了一起。小猫送给小狗盒子里面什么都没有吗?它这个盒子里面装满了它对小狗的心意,装满了它的智慧。
《獾的礼物》也是充满哲学趣味的故事。这是一个懂得哲学的獾,它很努力地活着,它并且知道自己马上要死了,因为它懂哲学,它懂得生命总是有最后一天的,所以它虽然那么不舍得,但是它不绝望。所以最后一天晚上回到了自己家里以后,它把家里的炉火很温暖的升了起来。在温暖的炉火边吃了暖暖的汤,然后它坐在它的摇椅上慢慢地摇着走到它最后的路程里去。
如果说一个人在最后的时刻连呼吸都很困难的时候,他还张开嘴巴接着你喂给他那一点汤和水,这样把嘴巴张开来接住你喂的汤和水,这本身就是一首诗歌。他愿意把这个世界给他最后的一点爱、关心、最后的一点温暖、最后一点甜甜的味道放在自己的生命里,作为自己生命诗歌最后一个字带到那个世界去。这难道不让人感动吗?
一个生前很努力的做人,很努力的生活,很努力的把爱给世界的人,这个獾当它消失以后它会继续存在,这又是一个哲学问题。
儿童文学里充满大哲学,有的儿童文学本身就是一个优美的哲学故事。
有一本书叫《没头没尾的故事》。一个小蚂蚁站在大海边,小蚂蚁站在大海边看着大海,它很努力地想看到大海的尽头,可是它看不见。这时候来了一只大象,大象就说:小蚂蚁你为什么难过?小蚂蚁说,我看不到大海的尽头,大象你长得大,肯定能够看到大海的尽头。于是大象掂起脚、竖起自己的鼻子,看大海的尽头,但是也看不到大海的尽头。大象也很难过,趴在海边哭了。后来,大象爬到棕榈树上去,小蚂蚁爬到它的身上,可是它们还是看不见大海的尽头。
就在这个时候,有一条金枪鱼从远处游来,金枪鱼问:你们两个为什么难过?它们两个说因为我们看不到大海的尽头。金枪鱼听了很吃惊,说:你们看不到大海的尽头,我还以为这里是大海的尽头呢!
由难过转为开心的小蚂蚁又发问了。它说,既然我们是站在尽头,哪里又是出发点呢?我不知道出发点在哪里。其实它正是站在出发点上,所有的尽头都是出发点,其实所有的出发点也是尽头,你的出发点也许就是别人的尽头,别人已经努力了半辈子乃至一辈子才刚刚到你这里,其实你已经走得很远了。
每个人都生活在每天生命到达的尽头,哪里是尽头呢?我们努力过,已经到达的那个地方已经是尽头,哪里是出发点呢?我们还愿意前进,于是我们就有出发点。一个每天有尽头、每天有出发的人应当是很开心的,不要有了尽头以后永远认为自己没有尽头,那样的人我们称为贪婪。
2#
 楼主| 发表于 2012-3-26 05:02:07 | 只看该作者
梅子涵:优秀儿童文学中充满了大哲学
文学之所以让我们喜欢、让人类离不开,很大的程度上是因为优秀的文学里总有哲学,而文学里的哲学一定是比哲学书里的哲学更可爱。文学家们阅读着哲学的书籍,聆听着哲学家的提醒,又用自己的智慧和才华把他们对于哲学的理解写到故事里来,然后把这些充满着哲学味道的故事给很多很普通的读不懂哲学书的人们。哲学不但对成年人是重要的,对儿童也很重要,生命是需要导航仪的,而哲学是生命的导航仪。
哲学总喜欢讨论变化,但同时哲学也讨论不变。当我们看到某些不同变化的时候,我们可能就看到了哲学。在我们的心里,父母永远是大的。当我们很小的时候,他们用一毛钱一杯的豆浆,一块钱一杯的牛奶把很小的我们养大,后来他们老了,后来我们能挣很多钱了,有的人月薪甚至可以达到十万了,而他的父母退休金只有一千块钱,这个时候我们在我们的父母面前仍旧是他们大我们小。一个把我们抚养成人的父母和长辈,他们永远是大的。我们看到了这样的不变,其实我们也是读到了哲学。
文学里的哲学和哲学里的哲学不一样
在今天的五本图画书里面有三本书三个故事都讲到了大和小。《狮子和老鼠》的故事,讲了再强大的东西,绳子也能绑住你,陷阱也能让你落下去。
《小房子大房子》里的老奶奶,有很多的心思和牢骚,这可能是今天很多中国人的心思和牢骚。老奶奶没有见过什么是更小,所以她总抱怨自己的房子太小了。故事里的老头就是一位哲学家,是一个有智慧的哲学家,他不对你说教和讨论,他用这样的方式让这位老奶奶明白了:原来其实自己住的并不小,小的是自己的内心,小的是因为自己没有看到过更小的,没有看到过更贫穷的,没有看到过更少的。
文学里的哲学和哲学里的哲学是不一样的。文学里的哲学很像是我们坐在一个马车上,马车走过一条小道,走着走着我们恍然看到小道旁边的大树林,看到了大哲学,轻松当中看到、不经意当中看到。
优秀文学中在表达哲学的时候,是不做讨论的,是让你不经意就看到,文学里的哲学很像是火车,我们坐在火车车窗的旁边,很轻松,火车驶过田野,于是我们看到无限的风光,看到天空,看着我们想起了很多,想起了很多就是我们所说的哲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3 08:40 , Processed in 0.151607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