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11|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家庭教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3-27 18:29: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而按照现代观念,家庭教育既包括:生活中家庭成员(包括父母和子女等)之间相互的影响和教育;聘请专门从事家庭教育的教师对子女的教育。家庭教育的对应英语是home education, family education, teaching in home。家庭教育简称家教




中学生家庭教育 
 中学生是当今社会中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正处于由儿童向成人转变的过渡期,有其独特的心理发展特点及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因此,这一阶段的家庭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对孩子的一生有重要影响,而且对提高整个民族的素质也有十分深远的影响。
  既然做好中学生家庭教育是如此重要,那么,家长们要怎么做才能给孩子良好的家庭教育呢?
  首先,要正确对待孩子的学习成绩。
  在当今这个以升学率来衡量教育成果的时代,家庭教育的实质往往被学业成绩所掩盖。大多数家长只关心中学生的分数,而不懂得如何去引导中学生在学习中不断进步、不断完善自我,从而走向成功。其实,对于每个学生来说,并不都是学习成绩好、考试分数高,就一定能体验到成功。是体验到成功,还是体验到失败,还取决于学生对考试成绩的态度。因此,父母应该告诉孩子,只要平时上课用心听讲,学习认真、努力,无论最后考试得多少分,只要比以前进步了,就都应该感到满意。因为,进步即是超越自我,而超越自己就是一种成功。
  其次,要让孩子学会独立、自主。
  在11月27日北京新东方国际高中校园开放日活动中,齐大辉老师做了一个关于家庭教育的讲座。在讲座中,他提到家长应该让孩子学会独立自主地解决自己的问题。他说家长们应该对孩子说:“孩子都已经高中了,爸妈相信你,你自己的事自己定,爸妈给你说的事都做参考”.给孩子足够的信任,给孩子多一点自由。尊重他们的各种需要,尊重他们的兴趣和爱好,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遇事多跟他们商量,多听他们的意见,允许他们自己做选择和决定,容忍孩子有与父母不同的见解。放手让孩子接触社会生活,让他们在社会生活中经受磨练,增长才干,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再次,要实行家教合作。
  齐大辉老师在讲座中提到,家长要多和学校、老师进行沟通和商议,要有宽容的态度对

待学校,对待孩子。学校教育也是中学生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版块。家长只有多和老师沟通,才能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思想情况和生活情况,从而更好地与孩子进行沟通,帮助孩子解决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碰到的困难和挫折,促进其独立、健全人格的形成。在这点上,新东方国际高中做的非常好。该校特设了一个家长与孩子、学校的互动平台:PTA家长教师协会。它包含了家长活动委员会、学员活动委员会、学校安全委员会等分会,以共同激发孩子学习兴趣,促进孩子学习效果为目标。且推出了各种各样的活动,如:教育专家讲座、教育经验分享等。通过加强家长与学校之间的联系和交流,为学生的健全人格的形成创造了良好的家庭环境和学习环境,促进了学生的进步,值得广大家长和教育界人士借鉴。

教育意义  家庭教育,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它开始于孩子出生之日(甚至可上溯到胎儿期),婴幼儿时期的家庭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孩子上了小学、中学后,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

教育内容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21世纪青少年应该具备的“四个学会”来组织的,即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发展,学会与人相处。 
  目前在我国比较流行的家庭教育定义是三道教育,即为生之道,为人之道,为学之道。 
  “为生之道”以生命健康为核心,由生理卫生(身)、营养保健(康)、安全防护(安)、运动能力(体)等四方面组成; 
  “为人之道”以生命价值为核心,由人格人生(志)、心理卫生(心)、道德礼仪(灵)、人际交往(交)等四方面组成; 
  “为学之道”以生命智慧为核心,由学习策略(学)、思维能力(思)、科学素养(理)、人文修养(文)等四方面组成。 
  三道教育模型的建构,使家长可以清晰、条理地按照三道的内容和标准来开展家庭教育。为家庭教育缺乏可操作性标准的现状提供了良好的解决依据。家庭教育三道模型是我国青年教育专家赵雨林于2008年提出的。

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品  东子
  东子,本名范景宇,一个富有传奇经历的教育专家、心理专家、畅销书作家,“父亲教育”和“快乐教育”的积极倡导者和践行者,2009年中国十大最具影响力的家教作家之一。

从事青少年心理咨询和家庭教育研究20年来,出版相关著作30余部,作品累计销量超过100万册。应邀为青岛、北京、济南、杭州、合肥、大连、长沙、广州、南京、重庆、天津、沈阳、海口、西安等100多个城市作家庭教育讲座1000多场。
  东子用自己独创的教育理念,使女儿范姜国一边玩边学,3年半读完小学,两年半读完初中,不满13岁上高中,不到14岁已出版3部畅销书,且玩出了一个“品行好、能力强、分数高”的“三好学生”。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中央电视台等海内外的800多家媒体报道过东子的教育理念和教子经验。兼任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委员会理事、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会员、中国社会心理学会会员、团中央青少年研究人才库专家、全国妇联家庭教育专家团专家等多种社会职务。 
  董进宇博士  
  我国著名亲子教育专家、著名人生激励导师、成功学教育专家,中国国际家庭教育论坛形象大使,吉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是国内最早推广“学习型家庭”理念的人之一,也是目前国内少数能做个别辅导的心理咨询专家。他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已被中国越来越多的家庭接受、认可和应用,被众多的媒体誉为“中国亲子关系第一人”。
  董进宇博士在总结自己成长道路的基础上,摸索出一套“教育成功学理论”——董博士1+1家庭系统解决方案,主要由《家长突围》《唤醒巨人》组成。如今,这些理论已成为董进宇博士逐步形成的“教育理论”的一部分,这一理论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学生家长老师接受、认可、传播应用,成为一条科学有效的教育之路。
  主要著作 
  《家长突围》 《唤醒巨人》
  揭示家庭教育真谛 找到孩子出问题的根源 指引亲子教育正确途径 掌握激发孩子学习兴趣与成长动力的方法 学会与孩子平等沟通的技巧被广大家长誉为“教子圣经”
  《家长突围》 董进宇 主讲 
  从亲子模型讲解、亲子沟通、教育孩子模型、新旧家教观念的对撞等多方面进行分析和阐述,内容主要包括如何调整亲子关系、八大教子工具、家庭教育的目的与总原则、家庭教育的高压线与陷阱、亲子沟通的三个层次、亲子沟通的四大作用、孩子不愿与家长沟通的六大原因、亲子沟通的六大方法、有效沟通的五个前提、有效沟通的简捷通道、亲子沟通的五个要点、有效说话的六大原则、如何提高和培养孩子的能力和学习主动性等。
  《唤醒巨人》 董进宇 主讲
  系统讲解如何树立自信,如何发掘自身潜能,帮孩子从源头塑造一颗巨人的心,唤醒孩子心中的巨人。 解密学习不好的八大原因,让孩子充分认识自我,改变自我。
  归纳学习十二大规律,掌握规律,玩转学习。故事简单有趣,语言生动易懂。
  文科理科分门别类,宏观把握,微观透析。详细讲解每科课程的学习技巧和思路,让孩子个个击破,步步为营。触类旁通的学习方法,再也不用为偏科头痛。 董博士1+1家庭系统解决方案之《唤醒巨人》

教孩子20招小改变,从此充满自信。 董博士1+1家庭系统解决方案之《家长突围》



家长学校  为了适应当代社会对家庭教育的需要,家长必须认真学习现代家庭教育理论,转变家教观念,提高家教水平。家长学校则肩负着宣传党的教育方针和现代家教理论,帮助家长
转变家教观念,提高家教水平,协调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任务。当前家长学校要 家庭教育

着重抓好:
  1、家庭教育观念的更新:过去,家长的养儿防老、教育子女要出人头地、光宗耀祖的观念,必须代之以为国教子的观念,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把孩子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以适应未来社会的生活。
  传统的德育观念必须改变,如子女必须无条件服从家长,听话才是好孩子;不为人先,不为人后;“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不冒险)……应该培养孩子的科学与民主、自立与自强、公平竞争与合作等精神。
  传统的重智轻德体,重知识轻能力,重分数轻实际水平的观念必须改变,应树立全面发展观念,学习知识与发展能力并重,重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和人际关系协调能力的发展。
  2、学习家庭教育的基本原则:①循序渐进,量力而行,不要要求太高,操之过急。欲速则不达,揠苗助长,不仅无益,反而害之。②因材施教和全面发展相结合。既要重视孩子的个性和特长的发展,又要重视各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③态度一致,教育统一。家长的教育态度要一致,要一以贯之,而且要与学校教育保持一致和统一。④说服教育和实践锻炼相结合。⑤表扬奖励与批评惩罚相结合。⑥感情与理智相结合。⑦及时教育与持恒相结合……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并称为教育的三大支柱。家庭教育曾经是中国文化的优势资源,孝文化、君子文化都是中国式家庭教育的正面结果。在转型期的当代中国,成年人的价值观发生巨变,家庭教育的支柱正在崩塌,其中过去以道德为核心的价值观遭到破坏,重智轻德成为家庭教育的普遍趋向,造成的严重问题亟待引起重视。,导致目前家长教育缺失或者失位。使得我国家庭教育存在种种问题. 因此新的恰合适宜的家庭教育应该应运而生。

三大弊病 
 在我们今天的整个的教育中,为什么家长总会感觉到力不从心?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个 让我们轻松做父母
[1]
方面出发,寻找原因,是哪里出了问题?[2] 青少年教育专家张健认为,在这三个方面都出了问题,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追求出了问题,尤其我们家庭教育方面。
  1、家庭教育追求——听话教育
  2、学校教育追求——答案教育
  3、社会教育追求——模式化教育
  听话教育、答案教育、模式化教育,这样的教育结果只会禁锢孩子的思维。

教育禁区
  美国儿童教育专家通过一项调查,总结出父母在教育子女时最容易踏入以下七个不益孩子成长的禁区: 1、居高临下  “你这么做就得挨揍”、“我在你这个年龄时早就……”、“你不听也得听”等等。
  ◎ 要害分析
  如果父母老是“高高在上”,孩子在接受批评时心理就不能平衡,这样即便你批评得百分之百的正确,孩子也会出现“口服心不服”的反应,最后事倍功半。 2、冷嘲热讽  你以为自己很能干吗?”、“你可是我家的天才”等。
  ◎ 要害分析


  儿童心理治疗专家指出,孩子,尤其是幼童,最怕的是出自父母之口的冷嘲热讽。他们很难理解,和自己最亲近的父母怎会说出这种表面是表扬而实质是贬损的“双关话”,即使你说这些话时还带有些许幽默感。 3、绝对否定  # 禁忌语言
  “你从来没有好好吃过一顿饭”、“你总是撒谎”等等。
  ◎ 要害分析
  批评孩子是对的,但如果把话说“绝”,反过来可能引发孩子的一种逆反心理,从而导致最后拒绝接受批评教育 4、言过其实  # 禁忌语言
  “这是我见过的最好玩的玩具”、“你是全世界最美的女孩”等等。
  ◎ 要害分析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会渐渐分辨出你话中含有水分,于是长大成人后,对他人的评语或称赞也会将信将疑。此外,听惯父母夸大其词的赞扬的孩子,在步入社会后往往只能听好话而听不进反面意见,由此人生易遭挫折。 5、人身攻击  # 禁忌语言
  “你胖得像头猪”、“你蠢得像头驴”等等。
  ◎ 要害分析
  智力再愚钝的孩子也能体会出这类话包含的“恶意”,心灵会受到莫大的伤害。此外,尚年幼的孩子还可能信以为真而自暴自弃,最后丧失自尊自信。 6、威胁恐吓  # 禁忌语言
  “若不好好做作业我就关你禁闭”、“你不乖就让你去喂狼”等。
  ◎ 要害分析
  这类虚张声势的威吓和言过其实的表扬一样,同样会让孩子丧失对父母的亲热和信任。 7、冷若冰霜  # 禁忌语言
  “你没看到我正忙着吗”、“待会儿再说”等等。
  ◎ 要害分析
  孩子从这些话中听到的“潜台词”是:大人们对我干的事毫无兴趣,他们并不把我当作他们的心肝宝贝。

富过三代的家庭教育  一、错误的赞美让孩子自以为是
  忠告1:平常心对待孩子的优秀
  忠告2:多赞美孩子的行为和品行,少赞美孩子的天分和成果
  忠告3:不要在别的家长面前过多赞美你的孩子,如果要赞美就去赞美别人的孩子
  忠告4:要学会运用鼓励、激励代替空洞的赞美
  二、物质生活丰厚,让孩子好逸恶劳
  忠告1:再富也要穷孩子
  忠告2:别把孩子当猪养
  忠告3:不要用金钱、物质奖励,激励孩子学习做事
家庭教育漫画

  三、孩子的事,家长替代做,让孩子懒惰成性、严重缺乏自立能力
  忠告1:孩子的事,自己做
  忠告2:家长的事,孩子帮助做
  忠告3:家长在孩子事情上,能懒就懒一点
  四、把孩子圈养在眼皮底下,导致孩子缺乏自信和勇敢
  忠告1:放养孩子,回归自然
  忠告2:让孩子交上积极向上的朋友
  忠告3:进行付出和挫折等素质教育
  忠告4:为社会付出,量大福就大
  五、没有家风和家规,随意性管理,导致孩子与家长逆反、对抗
  忠告1:用家风树立正气
  忠告2:用家规监督行为
  忠告3:让家规去惩罚违规者,而不是人来惩罚
  六、自己做不到的,偏偏要求孩子做到
  忠告1:想让孩子怎么做,你就去做什么
  忠告2:麻将可以打,但不能在孩子在家学习时在家打,酒可以喝,但不能经常喝得醉熏熏的回家。架可以吵,也可以打,但找个孩子不在的地方尽情的吵和打
教育原则 
 育儿的11条基本原则,如:教育小孩子,做父母的最好用积极的暗示,不要用消极的命令;小孩子既好模仿,做父母的一方面要以身作则,一方面还要替他选择环境以支配他的模仿;做父母的不可常常用命令式的语气去指挥他们的小孩子;待小孩子不要姑息也不要严厉;做父亲的应当同小孩子做伴侣……这11条原则,今天读来仍然切实可行,极有参考价值。
  关于卫生教育、情绪教育、智育等各方面的教育原则共89条,每条原则后都以具体生动的一二例事实来解释各项原则,并加以讨论,使读者对该条原则的意义能够了然于心。在书中,小孩子从醒到睡,从笑到哭,从吃到睡,从健康到生病,从待人到接物的种种问题,都得到了充分的讨论。
  尤为让读者有亲近之感的是书中形形色色的事例,这些事例主要来自于作者的儿子一鸣,因此,此书是陈老先生将“别人的学说在一鸣身上印证,自己的学说在一鸣身上归纳”(陶 家庭教育

行知语),是“他数年的研究和经验实地的所得”(郑宗海语)。
  书中传达出陈老先生的两个一贯的教育主张:其一是“我们教小孩子当折其衷:一方面予以充分机会以发展自动的能力和健全的意志,一方面限以自由范围使他不得随意乱动,以免侵犯他人的权利。教育若能如此折衷施去,小孩子未有不受其惠的。”
  其二是“做父母的要以身作则”。以身作则说来简单,实施起来却着实不易。书中从生活习惯、待人接物几个方面,告知读者应当怎样做父母——
  “要小孩子诚实,做父母的自己先要诚实,自己不诚实,小孩子断断不会诚实的。”
  “要小孩子对长者有礼貌,做父母的自己对待长者须先要有礼貌。如你自己待父母好,那么小孩子对待你也会好的。”
  “一鸣两岁零11个月的时候,有一天,他早晨醒来,就吹洋号,我低着声音对他说:‘不要吹,妈妈、妹妹还睡着呢!’他一听见我的话,就不吹了。你要叫他不吹洋号,你自己须先要低着声同他说话,所谓己正而后能正人。”
  朴实的文字、有趣的事例、诚挚的情感、深入浅出的讨论,读此书仿佛同一长者促膝而谈,谈论各种育儿的心得,感悟为人父母的苦与乐。字里行间,能够强烈感受到他的慈爱与严格,慈爱到体贴入微,严格到没有丝毫迁就,“觉得他是个母亲化的父亲,姊姊化的父亲,但他从来没有失掉父亲的本色。”(陶行知语)
  教育家陶行知还评价此书“是儿童幸福的源泉,也是父母幸福的源泉”,称著者“以科学的头脑、母亲的心肠做成此书”,并深信“此书能解决父母许多疑难问题,……愿与天下父母共读之。”
  虽然时代发展了,社会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育思想和理念也有了些变化,书中的事例对今天的家庭不尽适用,但本书在教育孩子的原则和方法上却仍有很大的指导意义。愿为人父母者同来一读,让童年成为儿童一生幸福的源泉。
  家庭教育对人的成长具有极其深刻的影响。但是,目前我国的家庭教育,存在着以下一些误区
  1、溺爱型这是在包办型基础上向极端发展的家教方式。家长视孩子为心肝宝贝,不能让孩子受一点“委屈”,对孩子的要求百依百顺,甚至违背社会公德而满足孩子的不正当要求。于是,有的家长为了给自己的孩子出气而去邻居打架;孩子愿意参加学校组织公益劳动,家长就给孩子写“病假条”……一批自私任性的小皇帝、小霸王正在成长。
  2、粗暴型这是一种只靠高压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愚蠢而简单的家教方式。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应该绝对服从自己的意志。孩子考试成绩不好或犯了过错,乃至对家长稍有不从,就发火、训斥,甚至大打出手。久而久之,孩子在家长面前不敢敞开心扉,心情总是处于压抑状态。
  3、包办型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为了让孩子认真读书,包办了孩子应该自己做的力所能及的劳动。于是,孩子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以致初中三年级的姑娘还得奶奶替她洗衣服。日久天长,孩子要求别人为自己付出的越来越多,而且心安理得。
  4、放任型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家教方式。家长认为孩子是“成人不用管,管死不成人”,整天忙于工作、事业或做买卖赚钱;为孩子提供的只是生活上的保障,而对于孩子的内心世界、举爱好、学业交龙等一概不闻不问,甚至在孩子面前不检点自己的行为。于是,出现了孩子抽烟、打架、 家庭教育

逃学……直到孩子被公安机关拘留,家长才大吃一惊。
  新型的家庭教育——自然教育
  
通过亲近自然、接触社会,开阔了视野,陶冶了情操,锻炼了身体,锤炼出了坚强的性格,培养了对大自然、对人类的博爱之心;他渐渐懂得了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真切地认识到自然与生命的价值,感受到人生的奥秘,开始了对理想的追求。
  生活中家庭教育的最简易操作原则:
  经过数年的调查研究,我们结合欧美国家的教育专家和本国的国情,总结出了以下几点家庭中最要紧的事情。
  1、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针和策略最好统一,不可一人一派,互相诋毁,甚至是争吵;
  有的父母在培养孩子的问题上存在分歧,有时候甚至会当着孩子的面争执,这对孩子的影响特别大,最后两个人的目的均没有达成,而且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是影响父母感情的原因,而产生“也许我不在了,爸爸妈妈可能更幸福”这种可怕的想法。
  2、父母感情破裂,互相看不顺眼的同时拿孩子撒气。
  有的父母在经历了多年之痒的煎熬以后,情感爆发,甚至出现婚外恋或者家庭暴力,这种行为最终的受害者永远是孩子,有的孩子反映说:他们根本不管我,一见面就吵架。更有甚者是离婚,为了财产和孩子的抚养权等走进法庭,这都是对孩子伤害最大的事情,这些都很容易造成孩子的心理创伤,而这个创伤可能会跟随他一辈子。
  3、父母不尽孝道,跟老人斤斤计较。
  有的父母,给孩子很么都很大方,但对自己的父母却斤斤计较,老人生活困苦,而孩子却衣食无忧。这种现象让孩子的社会认知变得扭曲,认为自己就是最重要的,其他人根本就不行,唯我独尊,自私自利。
  4、父母言行不一,经常说谎,不履行诺言。
  当着孩子的面堂而皇之的说谎,孩子问的时候说:这是大人的事情,小孩子不用知道。这种情况下,孩子想不学会说谎都难。
  5、父母生活奢华,大手大脚。
  有的父母自己打扮的光鲜亮丽,大鱼大肉,对孩子却小气悭吝,孩子想买本书都不给买,说:你个小屁孩哪儿那么多要求?我一把屎一把尿把你养大,饿到你肚子啦?还是没给你穿暖和啦?小孩子不用穿那么好,攀比之心不可有哦!回头自己花几千元买一瓶香水,这你让孩子怎么想呢?
  6、父母厌恶学习。
  有的父母一方面大谈特谈:你看看现在大学生不也卖猪肉?上大学有啥用,还不如像咱们不念书直接卖猪肉,生活比他好多了!另一方面:你咋考这么几分,我的脸都让你丢尽了!孩子心理就说了:你不是总说学习没用,考大学没用么?
  7、父母经常当着孩子的面儿,抱怨社会不公,叹息社会黑暗。
  有的父母每每工作不顺心就跟孩子抱怨:这个世界太黑暗啦,你看看你老爸,就是个职员,赚不几个钱,你以后要当官啊!你看他们,天天喝酒泡吧啥也不干,一天工资就比咱一个月还多,这世界不公平啊!这很容易造成孩子的对社会印象不好,从而变得绝望,自卑,感觉目标太难,不可逾越。
  8、父母自身没有希望,把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说什么:你就是希望,以后我们有车有房的日子都靠你啦。
  有的父母说:我这辈子是没希望了,你是我们全家唯一的希望。这种话也是给孩子施加无形压力的最佳法宝之一。
  9、父母对孩子从不认可,从不称赞。
  有的父母比较严厉,对孩子只是损、打、压,从不夸,这样的孩子生活毫无乐趣和希望,又怎么能健康成长呢?
  10、父母太忙,把孩子送给别人抚养。
  这种父母也不在少数,但连本来最亲近的父母都不管孩子,别人能管得了么?孩子有时候就说,你们别管我,要管也得我妈我爸管!这种孩子缺乏父爱母爱,依赖感偏差,很多不可预料的事情容易发生。


30条原则 
 [2]1.任何时候都对孩子满怀希望;
  2.经常了解孩子喜欢什么,让孩子感到在家里很快乐;
  3.经常鼓励孩子,当孩子遇到失败的时候,不要泼冷水;
  4.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首先做到;
  5.父母不在孩子面前争吵;
  6.不对孩子说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的坏话;
  7.能向孩子承认自己的错误;
  8.不在别人面前数落孩子;
  9.当别人指出孩子的缺点时,不护短;
  10.正确面对孩子的“为什么”,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11.经常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玩;
  12.每天都给孩子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13.每天带孩子到户外活动;
  14.鼓励孩子主动做事,即使失败了,也认为是值得的;
  15.经常和孩子讨论各种问题,加强双方思想情感的沟通和交流;
  16.孩子有话对你说时,不管你多忙也要耐心倾听;
  17.批评孩子时,允许孩子辩解和反驳;
  18.不对孩子说“就你笨,什么都不会做”之类的话;
  19.一般不强迫孩子,给孩子自己选择和判断的机会;
  20.对孩子许诺的事,说到做到;
  21.欢迎孩子的小伙伴来家里玩;
  22.注意孩子的情绪变化,了解其心理需求;
  23.在家里,给孩子一块属于自己的天地;
  24.给孩子买玩具不宜过多和过于高档;
  25.不要动不动就恐吓孩子;
  26.经常与老师保持联系;
  27.家里有大事,尽量征求孩子的意见;
  28.孩子犯错误时,不要与孩子算陈年老账;
  29.不要纵容孩子的攀比心理;
  30.不要对孩子不闻不问或放任自流。


回归“严父慈母” 
 “当今社会的竞争日益低龄化,日益激烈化,很多孩子不得不从小就疲于奔命,家长们也在有意无意间做了不少拔苗助长的事情。”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钱志亮教授指出,市场经济下日益方便的消费,把很多家庭服务和家务活慢慢推向了社会,孩子再也看不到父母为他们忙碌的身影,亲情越来越远;人们的思想越来越解放,更加崇尚个性化的生活,夫妻离异现象与日俱增,单亲家庭的子女抚养成为了新的课题;交通的日趋便捷使得夫妻两地分居现象越来越多,人口流动更为方便,很多孩子多由母亲照顾,父教缺失对孩子的人格塑造也在产生负面影响……如今,社会的变迁使得人们的很多价值观念发生了一些变化,而这些价值观念在家庭教育当中也不断面临着新的挑战。
  现代家长角色定位模糊
  

  中国的传统文化特别强调夫妻有别,“男主外,女主内”,丈夫和妻子在家庭角色扮演上是有区别的。在传统的家庭教育中,同样强调夫妻有别,严父慈母。然而,当今社会让这些区别变得难免有些模糊。
  “今天有多少父亲是‘严’的,有多少母亲还‘慈’呢?”钱志亮教授向妈妈们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从没打过自己孩子的母亲能有多少呢?“今天,无论身为人父、人母,都应在孩子成长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有所分工。我呼吁我们的父亲在孩子成长中不要无为而治。”今天的社会,男人每天都在面临着很大的竞争压力,沉重的社会压力会让他们不得不辛苦地在外劳作,但是事业的成功是一时,家庭的幸福是一世,尤其是孩子的成长,更是一辈子的事情。
  父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在两个方面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一是智慧的启迪,二是为人的引导。古人云“养不教父之过”,现在大量的研究告诉我们,父亲与孩子相处时间越长,父亲的后劲越足。而母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当中,也应该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今天的女性和过去不一样,传统女性更多为家庭主妇,而今,除了要相夫教子外,女性还要到社会上工作,更沉重的负担也被加在了她们身上。母亲在孩子的成长当中也有两个很重要的任务,一个是培养孩子习惯的养成——家庭生活的习惯一定会向孩子的学习习惯迁移;母亲对孩子的另外一个影响则在于“情”的培养。
  除了父母的角色外,独生子女面临的其他家庭变化也同传统文化有了很大的差异。传统家庭人伦中,特别强调兄弟有替,兄弟姐妹之间应该和睦相处,而现在的孩子希望有“替”,却无人能“替”,孩子与同辈交往的缺失让他们很难理解什么叫做友爱、宽容、仁慈。传统文化当中特别强调长幼有序,出家门谁先谁后,可今天长幼已经没有序了,爷爷是孙子,孙子反成了爷爷。“社会的变迁使得我们当今家庭教育下的很多孩子被异化了,不少成为了有知识无智慧,有成绩无常识,有能力无信仰,有规范无道德,有欲望但不懂节制,有目标但缺失理想,有技能无灵魂,有学位没品位,有个性不懂合作,有心动却没有行动,有的是效率忽视的是公平等。”钱志亮提出,我们需要呼唤家庭教育的回归,尤其是父母在孩子成长当中理应扮演的那些角色。
  亲情无法社会化
  

  每一个人心中都希望有一个港湾,那就是家庭。在一切都高度社会化的今天,家务活可以请人来帮忙做,但没办法请人过来做孩子的爸爸妈妈。家庭教育同样不能社会化,花钱雇人来教育我的孩子,成功的可能性不大,除非是学校教育,但学校教育跟家庭教育是两码事。
  专家表示,做家长应该关注孩子哪些方面呢?首要是健康,睡眠健康、营养保健、身体健康。睡眠有三大功效,恢复智力、恢复体力、消除疲劳。家长在关注孩子的睡眠方面,既包括睡觉时间的长度与巧度,还包括卧室的朝向,卧室中的辐射因素甚至床铺的温度、硬度、高度。除了睡眠及营养外,家长关注孩子健康的第三个环节就是对于孩子的体育管理
  第二,身体的健康只是基础,孩子的精神领域同样关键。钱教授表示,给孩子做力所能及的教育投入是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孩子精神领域的关注,有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加强亲子交流。“今天我们能够跟孩子呆在一起的时间真的非常有限,我们一定要抓住各种各样的机会通过语言、表情、动作、身体接触等各种途径向孩子传达一个信息:宝贝,你对爸爸、妈妈来说很重要,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不是在管我,而是为了我好。”
  家长同子女交流的话题也有很多。如果孩子取得了一些进步,家长就可以不失时机地对他做些表扬,说这些话不用花费一分钱,却帮助孩子树立起了无比强大的自信心——有自信的孩子才懂得自尊,有自尊的孩子才懂得自强,而自强的孩子才有可能自立。如果孩子出现了失误或者最近表现不好,告诉孩子别灰心,努力加油,有爸爸妈妈帮助你,哪儿跌倒哪儿爬起,这样孩子就会有一个轻松健康的心态。
  做家长关注孩子的第三方面就是关注孩子的安全。因为孩子的身心发育还不完备,心智发育还不健全,他们的社会认知还不充分,情感和意志还不成熟,孩子的行为习惯尚在养成当中,道德观念还没有完全明确。家长应该时刻记得,孩子在18岁之前,自己是他的监护人,监护人就必须履行监护人的职责。
  “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在许多家庭里父亲似乎越来越忙了,于是便将教育孩子的责任都推给了母亲,不难发现在各类家长会中出勤率最高的是母亲,很少看到父亲的身影。往往当问道孩子的学习负责人时,得到的回答九成都是母亲。似乎在家庭教育中 “父亲”的角色总是被视为家庭的供养者,父亲的作用被冠以主要是保证孩子成长的物质条件,如学费、衣食、医疗···“或许在教子过程中,母亲往往更具耐心,然而父亲的言传身教,会更有利于完善孩子的气度、性格和思维方式。“家庭教育”从来不能只靠“半边天”,“父教缺失问题”为家庭教育埋下了巨大的隐患,亟待解决。
  一家青少年研究所曾进行过一项问卷调查,调查的问题是“你心中最尊敬的人是谁?”,调查的对象分别是日本、美国和中国大陆学生,调查结果是:日本学生回答“心中最尊敬的人”中前三位是:父亲、母亲和日本的著名历史人物版本龙马;美国学生回答“心中最尊敬的人”中前三位是:父亲、球星迈克尔乔丹、母亲;中国大陆学生,回答“心中最尊敬的人”时:父亲排在第十位,甚至不如一位电影明星。
  这个结果从一个方面表明:做为家长,父亲在子女心中的地位明显偏低,同时除了说明子女缺乏感恩意识外,还说明了:父亲的本身存在问题——不重视家庭教育,作为父亲没有在子女的心中产生深刻影响。
老爸~你真的很重要
[3]

编辑本段主要内容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一书中提出的教育的四大支柱--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和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的终身教育思想。
  家长教育的主要任务、首要任务应该是从孩子的品德教育抓起,教育孩子学做人。 试想,一个不懂得应该怎样做人的孩子,能有明确的学习志向吗?一个没有毅力的孩子,能够刻苦攻读吗?一个没有良好习惯的孩子,能按时认真学习吗?一个没有孝心的孩子,能自理自强,少给父母添麻烦吗? 1、爱国主义培养  爱国主义情感是孩子走人生正路的重要精神力量。 2、责任心、义务感  这既是家庭美德的内容,又是社会公德的内容。从小培养起孩子的责任心、义务感,无论做家事,还是做公事,都能认真负责,尽自己应尽的义务。 3、勤劳节俭的教育。  勤劳节俭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不勤劳的人是没出息的,不可能成就任何事业。勤劳节俭,相辅相成,不勤劳的人不懂得珍惜劳动成果,珍惜劳动成果的人往往更勤劳。 4、生活能力的培养  ①自我判断、解决问题。遇到问题要让孩子独立思考解决,分析有几种解决方法,判断哪种方法是最合适的,经过自己的优选去做。
  ②自我规划。引导孩子通过独立思考和探索,发现、筛选和确立适合自己的年龄、兴趣和性格的种种目标。例如,父母可以让孩子独立规划以下的事情:怎样安排每天的时间,自己定一个作息时间表;怎样听课,怎样预习、复习功课;参加什么课外活动;做点什么家务;做什么运动、玩什么游戏以及在家里、在学校做一个什么样的孩子,长大后做一个什么样的人等。
  ③自我管理。父母不应该对孩子的大事小事都过问、照顾,应该引导和鼓励孩子按照自己定的规划来管理自己的思维、言行、作息、卫生、物品等。例如,学习时,自己把握自己的注意力不溜号;自己的物品自己整理;自己洗澡、剪指甲;大人有病,主动倒水、端饭。
  ④自我改进。父母应该改变批评多、赞扬少,总是斥责孩子,甚至恨铁不成钢、施之以棍棒的做法,引导孩子自我改进。这样,孩子不仅会发现和认识自己的不足和缺点,不断改进,还会把自己最新的成绩和进步作为起点,不断去超越自我。
  ⑤人生价值教育
  ⑥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⑦让孩子学会自我安排时间
  ⑧向孩子传授正确的沟通技巧
  ⑨正确引导孩子与异性交朋友 
  ⑩爱学习
  ⑾有毅力
  ⒀自控能力与情商
  1、让孩子知道控制自我是成熟的标志:能够很容易就控制自我、阻止自己犯错误的人才是一个成熟的人,孔子认为“七十从心所欲而不逾矩”就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了。
  2、让孩子学会着眼于远大的目标。
  3、培养孩子坚定的意志:要让孩子坚定正确的立场,学会抵制外界的诱惑,不要在花花世界里失去自我。
  4、培养孩子温和的性格:教会孩子做事不要只想自己,要从他人的角度考虑自己做得是否适当,温和地对待周围的人。
  5、让孩子逐步学会自己评价自己:让孩子用那些教给他的“可、否”观念来评判自己的行为是对还是错,这样他就会自觉以此来约束自己不做不该做的事情。
  6、让孩子学会忍耐:缺乏自我控制能力的人主要的表现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容易激动、发怒会给别人造成不好的印象,损伤自己的人际关系。
  7、让孩子学会冷静分析:在孩子遇到问题时,要让他学会先分析各个方面丝丝缕缕的利害关系,再做出自己的决定,让孩子保持冷静的状态,遇事不要慌慌张张。



说给父母的话
  专家表示,当今的家庭教育呈现出了一些误区,需要提醒家长注意。
  1.舍本求末。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从老师和家长那里学到的是勤劳、善良,学会的是自强不息、好学博爱;因此即便孩子今天的学习成绩不好,家长也不必太过担心,因为“才”的不足“德”完全可以弥补。
  2.夫妻角色颠倒。传统文化中的慈母形象,当今的妈妈们很难扮演。比如,孩子犯了错误,母亲应该做的是提醒,“这样不好,妈妈不喜欢这样,你再这样妈妈就生气了”,然后是忽视,“妈妈没你这样的孩子”,如果还不改,就变为了严重警告,“你要再这样,妈妈就告诉爸爸”,再下一步就到了威胁。无论怎样,始终不要伸手打孩子。而身为父亲,男人应该记得妻子对孩子的告状永远不会是诬告,因此如果妻子告孩子状了,男人一定要对孩子严加教育。有的时候甚至爸爸上来打了孩子,妈妈不仅要装作没看见,还要教育孩子,“我之前说过没有,你为什么不听?以后要听妈妈的话,你看爸爸多么辛苦,你还把他气成这样,快给爸爸端杯水去,叫他不要生气。”家庭教育中,母亲永远应扮演书记和政委的角色,调和家庭的矛盾。如果母亲过于严厉,而父亲过于软弱,就会影响到孩子的性格过于阴柔。
  3.亲子辈分的误区。在一个孩子12岁之前,家长可以不必向他们解释你制定每条规矩的原因。一个孩子从小必须懂得什么叫服从,什么叫规矩,什么叫规则。
  4.家教奖惩不利。忽视惩罚,孩子就容易在同一地方摔倒第二次、第三次。过多的否定和责备也不行,要知道责备孩子的声音越小,他们才越容易认真听。
  5.不同身份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都应该口径一致,否则容易让孩子钻空子。


图书介绍  
《富母之路》、《家长突围》、《唤醒巨人》、《家庭教育手册》 、《学会跟孩子说话》、《赢在父母》(解密好孩子成长规律)、《不打不骂教孩子60招》、《好习惯让孩子终生受益》、《不听话的孩子怎么教》、《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影响孩子一生的36种好习惯》、《蒙台梭利教育法》、《培养了不起男孩的100个细节》、《放手,让孩子去做》、《影响男孩一生的100个成功榜样》、《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孩子向前冲》《一生的保证》:《中国家庭教育缺什么?》、《好孩子是怎样培养的》、《男孩为何要“穷”着养》、《女孩为何要“富”着养》、“名师工程·大师讲坛系列”(《大师谈教育心理》、《大师谈启蒙教育》、《大师谈儿童习惯培养》、《大师谈儿童能力培养》、《大师谈儿童情感教育》、《大师谈儿童人格塑造》、《大师谈教育管理》、《大师谈教育沟通》、《大师谈教育激励》、《大师谈早恋与性教育》)、“台湾教养系列”江苏教育出版社(《发挥创意教孩子》、《教育的大爱》、《身教》;《理应外合》、《知书达理》、《通情达理》;《教孩子发挥潜能》)、《用“新”教孩子》、《欢喜学习》)、《从天津到牛津——好孩子是培养出来的》、“从小培养系列”(《培养孩子正确的经济观》、《让孩子成为理财高手》、《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引导的智慧》、《“说话”对孩子有多重要》、《让我们轻松做父母》、《陪孩子走过高中三年》、《孩子的心看得见吗?》、《父母做对才不累》等。



家庭教育的心理误区  
当前,家庭教育特别是早期家庭教育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早期家庭教育在儿童的可持续性发展中的独特价值终于得到社会的认可。尽管我们已经从很多教训中开始了理智上的清醒,但是还没有在感情上完全接受并且转化为教育行为。导致这种局面,也许有许多客观因素在起作用,但是家庭教育实践中逐步形成并且隐蔽存在的心理误区却是关键的因素之一。
  一、极端期待心理引发急功近利的教育行为
  家长对孩子成长的期待心理一旦极端化,必然在认识上诱发非理性思维,忽视孩子发展的实际,产生急功近利的教育行为。为了满足心理期待(甚至是虚荣心),混淆孩子心理上的“可学”(潜能)与教育学上的“应学”(能力)之间的本质差异,盲目的“选择”一些打着科学旗号的“快速学习方案”、“神童培养计划”。
  二、庸俗功利心理引发“成人中心”的教育方式
  任何教育都有一定的功利色彩,即教育价值的追求。教育过程中的庸俗功利追求一种“立竿见影”短期效果,不惜以牺牲孩子的可持续性发展为代价。这是一种典型的“成人中心”的教育方式。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以提前学习;本着“人无我有,人有我强”,所以过度学习。一切为了“高人一等”。
  三、盲目攀比心理引发“无个性化”的教育
  家长用熟悉的同学或同龄儿童的优良表现来激发孩子的上进心,作为一种教育策略,如果使用得当,会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但是,相当多的家长攀比心理膨胀,忽视孩子的个性差异,随意选择评价标准,盲目攀比,错位比较。其结果是孩子的个性消失,成长为顺从的“乖兔子”,抑或是孩子的个性扭曲,成长为叛逆的“坏豺狼”。
  教育过程中的心理误区主要源于教育文化的缺陷与教育理念的偏失。当前,消除早期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心理误区必须从家庭教育文化建设与开展亲子教育入手。
  就家庭教育文化建设而言,一方面,社区文化建设必须以家庭为单位,优化家庭精神生活环境,净化家庭教育氛围,减轻家庭教育的心理压力;另一方面,净化教育市场,端正教育舆论导向,传播科学的教育理论与方法,将家长的教育热情视为一种宝贵的教育资源并且转化为理智的教育行为,真正成为孩子成长的动力而不是阻力。 [4] 就亲子教育而言,一方面加强亲情教育,利用血缘与亲情为纽带增强家长的教育责任感;另一方面加强亲职教育,树立家长的职业教育意识与职业教育能力。“教育孩子是家长的天职”,良好的教育意识与能力应该成为每一位家长的自觉追求。
2#
 楼主| 发表于 2012-3-27 18:32:29 | 只看该作者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问题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关注,但被做为一种学科进行研究,在我国也就是近年来的事情。这是时代的发展,人才的需求,国民整体素质提高所必须涉及的问题。这里与家长们探讨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目的是要家庭与社会、教育部门共同担负起教育下一代的任务。人的教育是一项系统的教育工程,这里包含着家庭教育、社会教育、集体(托幼园所、学校)教育,三者相互关联且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这项教育工程离开哪一项都不可能,但在这项系统工程之中,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儿童比作一块大理石,他说,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1家庭;2学校;3 儿童所在的集体;4儿童本人;5书籍;6偶然出现的因素。从排列顺序上看,家庭被列在首位,可以看得出家庭在塑造儿童的过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在这位教育学家心中占据相当的地位。为此家长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是十分必要的。

  一、家庭教育是教育人的起点和基点

  家庭教育一般是指家庭中的父母及其成年人对未成年孩子进行教育的过程。其教育目标应是:在孩子进入社会接受集体教育(幼儿园、学校教育)之前保证孩子身心健康地发展,为接受幼儿园、学校的教育打好基础。在孩子入园、入校后,配合幼儿园、学校使其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教育的重点是以品德教育为主,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为主,行为习惯包括:生活习惯、劳动习惯、学习习惯等,教会孩子如何学“做人”。家庭教育由于发生在家庭之中,与幼儿园、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比较,具有以下特点,这些特点使家庭教育成为教育人的起点与基点,具有其他教育所没有的优势。

  (一)家庭教育早期性

  家庭是儿童生命的摇篮,是人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即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家长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即启蒙之师。所以家长对儿童所施的教育最具有早期性。一般来说,孩子出生后经过三年的发育,进入幼儿时期,从3岁……6岁是学龄前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早期教育阶段,这是人的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我国古谚有:

  “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幼儿期是人生熏陶渐染化的开始,人的许多基本能力是这个年龄阶段形成的,如语言表达、基本动作以及某些生活习惯等等,性格也在逐步形成。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认为,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如果把他本人17岁达到的水平算作100%,那么4岁时就达到了50%。4-8岁又增加了30%,8-17岁又获得了20%。

  可见幼儿在5岁以前是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也是进行早期智力开发的最佳时期,如果家长在这个时期所实施的家庭教育良好,将是孩子早期智力发展的关键。古往今来,许多仁人志士,卓有成效的名人在幼年时期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他们日后成才的一个重要原因。如,德国大诗人、剧作家歌德的成才,得力于家庭的早期教育。歌德2-3岁时,父亲就抱了到郊外野游,观察自然,培养歌德的观察能力。3-4岁时,父亲教他唱歌、背歌谣、讲童话故事,并有意让他在众人面前讲演,培养他的口语能力。这些有意识的教育,使歌德从小乐观向上,乐于思索,善于学习。歌德8岁时能用法、德、英、意大利、拉丁、希腊语阅读各种书籍,14岁写剧本,25岁用一个有月的时间写成了闻名于欧洲的诗歌《少年维特的烦恼》。再如古代以“父子书法家”著称的王羲之、王献之,有过1350多项发明的大发明家爱迪生,一代文学巨星郭沫若,茅盾等名人的成长过程都说明了家庭教育对早期智力开发是十分重要的。反之,人的幼年时期得不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而影响智力正常发展的事例也是不少的。如印度“狼孩”卡玛拉,从小被狼叼去,8岁时被人发现,但其生活习惯已与人两样,其生活习惯几乎与狼一样,四肢爬行,吃生肉,昼伏夜行,后来经过人为的训练,两年后才能站立,六年后可以象人一样行走,四年内学会了6个单词,在他17岁时,智力水平仅达到3岁孩子的水平。据《中国妇女报》披露,我国南京市一姓马的工人因患有精神性心理疾病,深怕孩子受人迫害,将自已的三个子女从小锁在家中,人让他们与外界接触,长达十几年,致使这些孩子智力低下,言语迟缓,与同龄人相比,智力及生活能力差异很大,近于白痴,所以不可忽视家庭教育早期性的作用,

  (二)家庭教育连续性

  家庭教育第二个特点是连续性。孩子出生后,从小到大,几乎2/3时间生活在家庭之中,朝朝暮暮,都在接受着家长的教育。这种教育是在有意和无意、计划和无计划、自觉和不自觉之中进行的,不管是以什么方式、在什么时间进行教育,都是家长以其自身的言行随时随地的教育影响着子女。这种教育对孩子的生活习惯、道德品行、谈吐举止等都在不停地给予影响和示范,其潜移默化的作用相当大,伴随着人的一生,可以说是活到老学到老,所以有些教育家又把家长称为终身教师。这种终身性的教育往往反映了一个家庭的家风,家风的好坏往往要延续几代人,甚至于十几代、几十代,而且这种家风往往与家庭成员从事的职业有关。如:杏林世家”、“梨园之家”、“教育世家”等等。同时家风又反映了一个家庭的学风,学风的好坏也往往延续几代人、十几代人、几十代人。如在中国近代,无锡人严功增补清未《国朝馆选录》,统计自清顺治三年丙戌科至光绪三十年甲辰科,状元共114人,其中父子兄弟叔侄累世科第不绝者,如苏州缪、吴、潘三姓,常熟翁、蒋两姓、浙江海宁陈、查两姓。看得出、家庭教育的连续性往往对人才群体的崛起有着重要影响。这种情况。

  古、近代比较突出,在当代随科学的发展、社会的需求、待业的增多,人们择业面宽,一个家庭中所有的成员不可能都从事同一种工作,但都不乏见到这种情况,即有些家庭成员工作中屡屡出现成绩、受表彰,而有的家庭中成员违法犯罪接二连三。这都与家庭教育连续性有着很大的关系。

  (三)家庭教育权威性

  家庭教育的权威性是指父母长辈在孩子身上所体现出的权力和威力。家庭的存在,确定了父母子女间的血缘关系、抚养关系、情感关系,子女在伦理道德和物质生活的需求方面对父母长辈有很大的依赖性,家庭成员的根本利益的一致性,都决定了父每对子女有较大的制约作用。父母的教育易于被孩子接受和服从,家长合理地使用这一特点,对孩子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形成是很有益处的,对于幼儿来说,尤其是这样。幼儿在与其他小朋友们玩耍游戏中,出现争执情况时,往往引用父母的话来证实自已的言语行为是对的,如他们喜欢说:“我爸爸是这样说的。”或“我妈妈是那样做的。”等等。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性决定着孩子如何看待接受幼儿园学校及社会的教育。孩子与父母的关系,是孩子最先面临的一种重要的社会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几乎体现了社会人伦道德的各个方面,如果这种关系中形成裂痕和缺陷,孩子尔后走向社会,在各种人际关系中就会反映出来。因此强调父母权威的重要,还因为父母在孩子幼年时代始终扮演着双重角色:即既是孩子安全生存的保护者,又是人生启蒙的向导。父母教育的效果如何,就看父母权威树立的程度,父母权威的树立必须建立在尊重孩子人格的基础上,而不是封建的家长制上,明智的家长很懂得权威树立的重要性,更懂得权威的树立不是靠压制,强求、主观臆断,而是采用刚柔相济的方法。父母双方在教育子女的态度上首先协调一致,并相互配合,应宽则宽,应严则严,在孩子面前树立起一个慈祥而威严的形象,使孩子容易接受父母的教育。

  (四)

  家庭教育感染性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血缘关系和亲缘关系的天然性和密切性,使父母的喜怒哀乐对孩子有强烈的感染作用。孩子对父母的言行举止往往能心领神会,以情通情。在处理发生在周围身边的人与事的关系和问题时,孩子对家长所持的态度很容易引起共鸣。

  在家长高兴时,孩子也会参与欢乐,在家长表现出烦躁不安和闷闷不乐时,孩子的情绪也容易受影响,即使是幼儿也是如此。如果父母亲缺乏理智而感情用事,脾气暴躁,都会使孩子盲目地吸收其弱点。家长在处理一些突发事件时,表现出惊恐不安、措手不及,对子女的影响也不好;如果家长处惊不变、沉稳坚定,也会使子女遇事沉着冷静,这样对孩子心理品质的培养起到积极的作用。

  (五)

  家庭教育及时性

  家庭教育的过程,是父母长辈在家庭中对孩子进行的个别教育行为,比幼儿园、学校教育要及时。常言道:知子莫若父,知女莫若母。家长与孩子朝夕相处,对他们的情况可以说是了如指掌,孩子身上稍有什么变化,即使是一个眼神、一个微笑都能使父母心领神会,故此做为父母通过孩子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能及时掌握此时此刻他们的心理状态,发现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及时教育,及时纠偏,不让问题过夜,使不良行为习惯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而幼儿园、学校之中,教师面对着几十个孩子,只能针对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进行共性教育,也就是群体教育,因时间及精力所限,不可能照顾到每个孩子的特点,容易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甚至因此使孩子对教师的照顾不周而产生不信任感,而家长可以及时引导孩子端正认识。因此家长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家庭教育既可以使孩子在进入幼儿园之前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为接受集体教育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又可以弥补集体教育的不足。

  二、良好的家庭教育是造就21世纪人才的必要条件

  《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中指明:“今天的儿童是21世纪的主人,儿童的自下而上保护和发展是提高人口素质的基础,是人类发展的先决条件。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祖国的前途命运。提高全民族素质,从儿童抓起。”并提出:“在2000 年要使90%儿童(14岁以下)的家长不同程度地掌握保育、教育儿童的知识。”这顶目标明确了家长们肩负着为国家造就21世纪人才的重任。能否把这一代孩子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这关系到国家是否后继有人的百年大计。福禄贝尔还说过:“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是掌握在当权者的手中,倒不如说是掌握在母亲的手中。”这句话很有哲理性,它深刻地挑明了家长在教育子女中所起到的作用。家长首先要明确教育方向与国家利益、人民要求相一致的原则,不能把孩子视为私有财产,要树立为国教子的思想,端正教育目的。我国的21世纪是什么情况,拿邓小平同志的话来讲,要使我国在21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均收入达4000美元,年国民生产总值达6万亿美元。21世纪的人应该是具有良好的思想意识、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全的心理品质、积极与他人合作的精神、较强的应变能力、吃苦耐劳的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如果21世纪没有这样一批高素质的建设者是很难完成此大任的,具备这样的素质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办得到的,而良好的家庭教育正是培养高素质人的必备条件。

  三、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优化孩子心灵的催化剂

  孩子从婴儿期步入幼儿期,随着年龄的增长,由家庭这个小环境终将步入大社会,接触家庭外的人群、事物。社会中那些真善美假丑恶不时地进入孩子的视野,大人采取隔离手法是行不通的,因为家庭中的电视录像也会从不同角度不断地反映着当今社会的现实,问题既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儿童特别是幼儿缺乏理性的辨别是非能力,但有着比成人敏锐的感受能力。他们对身边发生的亲切的可怕的事物,敏感性强,而这种敏感性正是培养理性辨别能力的良好基础,做为家长应利用这一拓点帮助孩子在这种感受能力的基础上,发展对社会生活的辨别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过滤社会信息,优化孩子幼小的心灵。如果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能针对孩子年幼接受能力不太强的特点,抓住具体的日常琐事,帮助孩子认识辨别社会中发生的是是非非,让他们具体地感受到真善美光明的一面,也体会到丑恶的卑鄙,可以帮助孩子增强扬善除邪的正义感,从而抵制丑陋阴暗面对孩子心灵的侵蚀。例如,当今电视录像几乎步入城市居民中的每个家庭,孩子们几乎天天与它们打交道,可以说是不出自家门,便知天下事。从中可以接受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各种信息。这里有政坛风云、科技进步、凡人俗事的各种内容,从中可以学习很多知识,了解国内外大事,家内外小事。但也不可避免地使一些凶杀暴力、荒诞下流的镜头映入孩子的眼睑。家长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及时指导,提高孩子的鉴别能力,同时还要随时检点自己的行为举止,为孩子树立正面形象,优化儿童心灵,预防儿童犯错误,甚至于违法违纪。家庭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有助于安定小家庭大环境。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有了健康的细胞,才能有健全的肌体,细胞有病,就会引起肌体发病。古人云:“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的“齐家、治国、平天下”观点就是这个道理。为此家长做好优化儿童心灵的工作对安定社会,安定国家功在千秋。

  总之,做为家长要充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自觉地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尽好家长的责任与义务,为国家培养出合格的建设人才。

  思考题:

  1、什么不家庭教育?

  2、家庭教育有什么特点?

  3、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表现在哪些方面?谈谈自己在实施家庭教育中的体会。

  参考资料:

  1、《家教大典》

  2、《为了孩子》157期第5页

  3、《家庭教育文搞96年第1期

  家教名言:

  

  孩子们的性格的才能,归根结蒂是受到、家庭、父母,特别是母亲的影响最深。

  孩子长大成人以后、社会成了锻炼他们的环境。学校对年轻人的发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一个人的身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的却是家庭。

  _______宋庆龄

  教育儿童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个最重要的方面。我们的儿童是我们国家的末来的公民,也是世界的公民,他们将创造历史。我们的儿童是末来的父亲的母亲,他们也将要成为自己儿童的教育者。我们的儿童应当成长为优秀的公民,成长为贤良的父亲和母亲。但是,这还没有概括一切,我们的儿童又是我们晚年的希望。因此,正确的教育是我们幸福的晚年;不好的教育是我们将来的苦痛、辛酸,是我们对其他的人们和整个国家的罪过。

  ---《马卡连柯全集》  

3#
 楼主| 发表于 2012-3-27 18:32:53 | 只看该作者
4#
 楼主| 发表于 2012-3-27 18:35:48 | 只看该作者
现代家庭教育理念

      一、以人为本的理念
      21世纪的今天,社会已经由重视科学技术为主发展到以人为本的时代,教育作为培养和造就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以促进社会发展和完善的崇高事业,自然应当全面体现以人为本的时代精神。因此,现代教育强调以人为本,把重视人,理解人,尊重人,爱护人,提升和发展人的精神贯注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全方位,它更贯注人的现实需要和未来发展,更注重开发和挖掘人自身的禀赋和潜能,更重视人自身的价值及其实现,并致力于培养人的自尊、自信、自爱、自立、自强意识,不断提升人们的精神文化品味和生活质量,从而不断提高人的生存和发展能力,促进人自身的发展与完善。鉴于此,现代教育已成为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手段,成为综合国力的基础并日益融入时代的潮流之中,倍受人们的青睐与关注。
      二、全面发展的理念
      现代教育以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宗旨,因此它更关注人的发展的完整性、全面性,表现在宏观上,它是面向全体公民的国民性教育,注重民族整体的全面发展,以大力提高和发展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提高民族的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增强包括民族凝聚力在内的综合国力为根本目标;表现在微观上,它以促进每一个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与完善,造就全面发展的人才为己任。这就要求人们在教育观念上实现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由专业性教育向通识性教育的转变,在教育方法上采取德、智、体、美、劳等几育并举、整体育人的教育方略。
      三、素质教育的理念
      现代教育扬弃了传统教育重视知识的传授与吸纳的教育思想与方法,更注重教育过程中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工作及其内化为人们的良好素质,强调知识、能力与素质在人才整体结构中的相互作用、辩证统一与和谐发展。(励志一生 http://www.lz13.cn)针对传统教育重知识传递、轻实践能力,重考试分数、轻综合素质等弊端,现代教育更加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锻造,全面素质的培养和训练,主张能力与素质是比知识更重要、更稳定、更持久的要素,把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作为教育教学的中心工作来抓,以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和强化素质为基本教育目标,旨在全面开发学生的诸种素质潜能,使知识、能力、素质和谐发展,提高人的整体发展水准。
      四、创造性理念
      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的重要转型之一,就是实现由知识性教育向创造力教育转变。因为知识经济更加彰显了人的创造性作用,人的创造力潜能成为最具有价值的不竭资源。现代教育强调教育教学过程是一个高度创造性的过程,以点拨、启发、引导、开发和训练学生的创造力才能为基本目标。它主张以创造性的教育教学手段和优美的教育教学艺术来营造教育教学环境,以充分挖掘和培养人的创造性,培养创造性人才。现代教育主张,完整的创造力教育是由创新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与创新人格)与创业教育(指在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创业能力与创业人格)二者结成而形成的生态链构成。因此,加强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并促进二者的结合与融合,培养创新、创业型复合性人才成为现代教育的基本目标。
      五、主体性理念
      现代教育是一种主体性教育,它充分肯定并尊重人的主体价值,高扬人的主体性,充分调动并发挥教育主体的能动性,使外在的、客体实施的教育转换成受教育者主体自身的能动活动。主体性理念的核心是充分尊重每一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教”始终围绕“学”来开展,以最大限度地开启学生的内在潜力与学习动力,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性客体变成积极的、主动的主体和中心,使教育过程真正成为学生自主自觉的活动和自我建构过程。为此,它要求教育过程要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实践为中心,倡导自主教育、快乐教育、成功教育和研究性学习等新颖活泼的主体性教育模式,以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习和发展。
      六、个性化理念
      丰富的个性发展是创造精神与创新能力的源泉,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创新的时代,它需要大批具有丰富而鲜明个性的个性化人才来支撑,因此它催生出个性化教育理念。现代教育强调尊重个性,正视个性差异,张扬个性,鼓励个性发展,它允许学生发展的不同,主张针对不同的个性特点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和评估标准为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创造条件。它把培养完善个性的理念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要素与环节之中,从而对学生的身心素质特别是人格素质产生深刻而持久的影响力。个性化理念在教育实践中首先要求创设和营造个性化的教育环境和氛围,搭筑个性化教育大平台;其次在教育观念上它提倡平等观点、宽容精神与师生互动,承认并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为每一位学生个性的展示与发展提供平等机会和条件,鼓励学习者各显神通;再次在教育方法上,注意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施行个性化教育,注重因材施教,实现从共性化教育模式向个性化教育模式转变,给个性的健康发展提供宽松的生长空间。
      七、开放性理念
      当今时代是一个空前开放的时代,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信息的网络化,经济的全球化使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更加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传统的封闭式教育格局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全方位开放式的新型教育。它包括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育过程的开放性,教育目标的开放性,教育资源的开放性,教育内容的开放性,教育评价的开放性等等。教育观念的开放性即指民族教育要广泛吸取世界一切优秀的教育思想、理论与方法为我所用;教育方式的开放性即教育要走国际化、产业化、社会化的道路;教育过程的开放性即教育要从学历教育向终身教育拓宽,从课堂教育向实践教育、信息网络化教育延伸,从学校教育到社区教育、社会教育拓展;教育目标的开放性即指教育旨在不断开启人的心灵世界和创造潜能,不断提升人的自我发展能力,不断拓展人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教育资源的开放性指充分开发和利用一切传统的、现代的、民族的、世界的、物质的、精神的、现实的、虚拟的等各种资源用于教育活动,以激活教育实践;教育内容的开放性指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设置教育教学环节和课程内容,使教材内容由封闭、僵化变得开放、生动和更具现实包容性与新颖性;教育评价的开放性指打破传统的单一文本考试的教育评价模式,建立起多元化的更富有弹性的教育评价体系与机制。
      八、多样化理念
      现代社会是一个日益多样化的时代,随着社会结构的高度分化,社会生活的日益复杂和多变,以及人们价值取向的多元化,教育也呈现出多样化发展的态势。这首先表现在教育需求多样化,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人才的规格、标准必然要求多样化;其次表现在办学主体多样化,教育目标多样化,管理体制多样化;再次还表现在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教育手段,衡量教育及人才质量的标准多样化等等。这些都为教育教学过程的设计与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挑战,它要求根据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管理体制的教育机构与部门进行柔性设计与管理,它更推崇符合教育教学实践的弹性教学与弹性管理模式,主张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更加宽松的社会政策法规体系与舆论氛围,以促进教育事业的繁荣与发展。
      九、生态和谐理念
      自然物的生长需要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人才的健康成长同样也需要宽松和谐的社会生态环境的滋润。现代教育主张把教育活动看作是一个有机的生态整体,这一整体既包括教育活动内部的教师、学生、课堂、实践、教育内容与方法诸要素的亲和、融洽与和谐统一,也包括教育活动与整个育人环境设施和文化氛围的协同互动、和谐统一,把融洽、和谐的精神贯注于教育的每一个有机的要素和环节之中,最终形成统一的教育生态链整体,(励志一生 http://www.lz13.cn)使人才健康成长所需的土壤、阳光、营养、水分、空气等各种因素产生和谐共振,达到生态和谐地育人。所以,现代教育倡导“和谐教育”,追求整体有机的“生态性”教育环境建构,力求在整体上做到教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营造出人才成长的最佳生态区,促进人才的健康和谐发展。
      十、系统性理念
      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学习化社会的到来,终身教育成为现实。教育成为伴随人的一生的最重要的活动之一。因而,教育不再仅仅是学校单方面的事情,也不仅是个人成长的事情,而且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大事,是整个国民素质普遍提高的事情,是关乎精神文明建设及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大业,它是一项由诸多要素组成的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到许多行业和部门,所以需要全社会普遍参与、共同努力才能搞好。所以,与传统教育不同,转型时期我国正在形成的是一种社会大教育体系,它需要在系统工程的理念指导下进行统一规划、设计和一体化运作,以培养人们的学习能力,提升人们的生存和发展能力为目标,以实现社会系统内部各环节、各部门的协调运作、整体联动为基础,把健全教育社会化网络作为构成教育环境的中心工作来抓,促进大教育系统工程的良性运行与有序发展,以满足学习化社会对教育发展的迫切要求。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lz13.cn/jiatingjiaoyu/20100128266.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5 10:10 , Processed in 0.080793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