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31|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学校一定要有“特色”吗? 文/李镇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3-26 05:50: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学校一定要有“特色”吗?

面对这个问题,有人会惊讶:“这还用说?”

是呀,这是一个热衷于谈“特色”的时代。几乎所有学校都在争创“特色”——你弄“书法教育”,我就搞“剪纸教育”,你做“人人都会拉二胡”,我就来个“学阿拉伯语从娃娃抓起”……

仅仅增加一门选修课,就叫学校教育的“特色”吗?

当然,也有学校的“特色”不仅仅体现在选修课,而是在“理念”上“模式”上甚至“培养目标”上都有“创新”有“突破”:比如“让学生拥有诗意的人生”,比如“312课堂模式”,比如“培养走向世界的现代中国人”……

于是一种“教育服务”应运而生。某些专家,某些机构,专门到学校帮着“提炼”“梳理”“总结”该校的“特色”,于是很多简洁整齐的句式,或夹杂着数字或字母的短语满天飞,比如“教学共生,师生互动”、“6S教育”、“五合教学”……

写到这里,我的脑海里无数“新理念”“新模式”以及表达学校“特色”的词语源源不断涌现出来,只是因为怕得罪人,于是很世故地不一一点出罢了。

现在很多学校的所谓“特色”,要么是凭空杜撰的几个富有“特色”的标签——比如,标榜“××教育”,但其内容却和其他学校一样,并没有什么独到之处;要么是多开了一门或几门国家规定课程之外的选修课;还有就是学校的什么体育或艺术“传统项目”,如篮球项目,舞蹈项目,等等。

究竟有没有真正的特色学校?当然有。所谓“特色”,
应该是在学校管理、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文化传统等方面表现出的与众不同的风格、个性或独特性,而决不仅仅是开了某一项选修课或课外社团活动,更不是提出了一个别人没有说过的概念。

也许我比较观念比较保守,我一直对义务教育学校大谈“特色”以至“特色”泛滥感到疑惑。愚以为,就义务教育阶段——特别注意,我这里说的是“义务教育”——的学校而言,至少在教育方针(含培养目标)上很难说有什么特色。教育方针由党和政府制定,比如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方针是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是国家意志,显然不允许什么也不应该允许各学校自作主张在教育方针上还有“特色”。培养目标也是如此。基础教育,顾名思义,就是对学生全方位打下全面素质基础。培养在人格、知识、能力、体质等方面素质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所有义务教育学校的共同目标,难道还有其他富有“特色”的目标吗?当然,如果是职业高中或大学,在培养专业性人才方面确立自己的特色,那是理所当然的。但我说的是义务教育。

这样一说,是不是小学和初中就不可能有特色了呢?当然不是。我只是说在根本的教育思想上,还是慎提“特色”为好。而在我上面所说的“学校管理、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文化传统”等方面,教育者完全可以实事求是地展示出自己的个性,或者说“特色”。

但是,我要强调的是,真正的特色不能速成,它需要实践,更需要时间。所谓“需要实践”,就是说特色是做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很遗憾的,现在好多“特色”恰恰是“说”出来的。好多学校为了“彰显特色”“打造品牌”,或为了迎接什么大型的验收检查,赶忙请来专家帮着“提炼”“梳理”,找几个别致新颖、言简意赅的短语,“特色”便诞生了。所谓“需要时间”,就是说特色是一种长期的坚守,是一种历史的积淀,是一种瓜熟蒂落,是一种水到渠成,是同行心服口服的认定,是社会众望所归的认定。从这个意义上说,开办三五年的学校,最好免谈什么“特色”——更别说提什么“三年打造名校”之类的口号了。但现在一些学校的“特色”则不需要时间,学校刚刚落成,便向教育局“申报特色项目”了。当然,也有一些教育行政部门,热衷于让各个学校“申报特色”,人为地展现“一校一品”,这是典型的教育浮躁。

此文写到一半,我参加了成都市教育局组织的一次课程改革现场活动。活动结束前,副局长左华荣在总结中说:“一定要树立正确的办学特色观。许多学校都说‘要形成办学特色’。学校的办学特色,实际上就是解决自己的问题所拥有的思想和方法。我特别担心办学特色的功利化,机械化,和泛化。一个学校的特色不是刻意打造出来的。应该是一个学校长期发展自然而然得形成的,不断积累,完善,升华。是日积月累,是源于实践的。”

坦率地说,我很少听到教育官员如此清醒。会后,我抑制不住激动,罕见地上台握住局长的手“大拍”其“马屁”:“说的太好了!”

他谈到反对“功利化的特色”,我理解所谓“功利化特色”,就是为“特色”而“特色”,是假特色。而现在的假“特色”是在太多太多。但教育哪有那么多“特色”?

我想到上半年一位领导来我校视察,我陪他转校园。他问我:“李校长,你们学校有什么特色?”我说:“没什么特色啊!”他看了我一眼,好像不太明白我的意思,我解释说:“我们学校才办几年,而形成特色是需要长期实践积淀的。再说,我现在也没想那么多的什么特色,就想让我们的老师认认真真上好每一堂课,认认真真教好每一个学生,认认真真带好每一个班,我呢,认认真真帮助每一个老师成长,就可以了。”这位领导对我的说法深表认同。

说实话,当该领导突然问我“特色”时,那一瞬间,我也想过一些词语,比如“平民教育”啊,比如“新教育实验”啊,等等。但这些能够说是我校的“特色”吗?难道只有武侯实验中学在搞“平民教育”吗?难道只有我们学校在搞“新教育实验”吗?

所以,还是老老实实地做好教育应该做的每一件事,就行了。何必要刻意追求什么“特色”呢?

有人曾对我说:“李校长,你的没有特色,就是特色!”

我知道这话很时髦,而且显得很“深刻”。但我也不接受。因为我并非为了“特色”而“没有特色”——如此“没有特色”还是在刻意追求“特色”。

我的确想办一所没有“特色”的学校。我和我年轻的同事们,面对的是好多学校不喜欢的孩子——当地失地农民和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弟。教育局划片分配生源,我们不可能将其中任何一个孩子排除在校门之外。面对这些孩子,我们没想那么多,就朴素地追求“适合每一个孩子的教育”。我们研究的,不是什么“特色”,而是一个一个具体的难题:有的孩子为什么上课心不在焉?他上课为什么听不懂?有的学生为什么要辍学打工?孩子的家长为什么不愿意到学校来开家长会?怎样才能让学生享受学习的快乐?如果考不上高中他将来能够做什么?……当然,我们学校也有相当部分的天资不错的孩子,所以我们同时也在思考:怎么让这些聪颖的孩子最大程度地获得知识,最大程度地提升能力,最大程度地得到发展乃至极致?正是为了每一个孩子——是的,毫无疑问是“每一个”,我们大胆地进行课程改革和课堂改革,同时相应地进行了考核评价改革。

特别幸运的是,我遇到了特别理解和支持我的武侯区教育局和成都市教育局,他们为我校的改革不但大开绿灯,而且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保障。在这里我说了领导的好话,这是我的心里话。我犯不着在领导听不到的地方
“歌颂”领导(我知道我的博客是从来不被局长光顾的),但我得实话实说,这是做人应有的起码诚实。

写到这里,也许有朋友急切地想知道我校究竟进行了怎样的“改革”。对此,我要让大家失望了。一切才刚刚起步,我不愿多说细节。所以目前我基本上谢绝了所有媒体报道,因为事情才开始做,就大谈“成果”,这样不好。

还有和“特色”相关的一些说法,我也常常越想越觉得不是味道。比如,学校要“打造品牌”,又比如“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精”等等。这些说法,显然是一种办企业的思路,是面向市场的思维。品牌是一个商业概念,它以产品质量取胜,并形成自己独特的信任度、追随度,因而给产品增加了附加值,企业可以为品牌制定相对较高的价格,获得较高的利润。企业打造品牌,产品追求特色,理所当然。

一些大家公认的真正名校(关于名校的产生和意义,我将另文阐述),产生了类似于“品牌”的社会美誉度,这是一种客观存在,不容抹杀。但是,我这里要批评的依然是那种为“品牌”而“品牌”,把“品牌”作为学校的主要追求的做法。学校是企业吗?学校需要面向市场吗?也许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专业学校包括综合型大学的专业设置,和企业有密切联系,而且需要有市场思维,但我想问,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要“品牌”来做什么?所谓“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精”意义何在?像企业一样争抢市场份额吗?当然,有人会说:“是呀,学校有品牌了,有影响了,就有竞争力,才会有源源不断的生源嘛!”且慢,按国家规定,义务教育的小学和初中,不都是由教育局划片或微机排位分配新生吗?你为什么老想着去抢占什么“市场”呢?说白了,不就是抢优生以提高“升学率”吗?不就是收择校费壮大财源吗?当然,这些话是不能摆到桌面说的,但大家心照不宣。然而,这心照不宣的意图,不是“假教育”是什么?

学校当然要办好,但这不是“对外”的为了什么“品牌”什么“市场”,而是“对内”的为了我们每天面对的孩子!只要孩子在学校能够享受每一个老师的爱,只要孩子能够喜欢每一堂课,并且真正获得全面发展,学校没有“特色”没有“品牌”没有“市场”,又有什么关系?

朴素比“特色”更美丽,良心比“品牌”更珍贵。孩子心灵和他们的未来,才是我们真正应该关注的“市场”!

这是我们的教育良知所在。






2011112329
2#
 楼主| 发表于 2012-3-29 14:11:29 | 只看该作者

















3#
 楼主| 发表于 2012-3-29 14:21:58 | 只看该作者
孝南区实验中学2010-2011学年度下学期教科处工作计划
时间:2011-05-23  作者:校教科处

2010-2011学年度下学期教科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确立的“目标管理、科学规范、改革创新、质量一流”办学理念为指导思想,全面落实区教育局关于“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主旨,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发展为动力,以广泛开展校本研究为重点,以构建高效课堂为主题,全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和创新”的文件精神,构建规范、常态的教科研工作机制,切实履行“研究、指导、服务、管理”职责,充分发挥教育科研在“构建和谐校园、培育特色品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的作用,为实现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和提升作出贡献。
二、工作任务
1.“四优评比”工作
(1)及时传达上级文件精神及参赛信息,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竞赛活动,并为参赛教师提供尽可能的服务。
(2)督促相关教研组按时高质完成参评工作,努力做到参评就能拿奖,并能层层选送最终拿大奖,提高获奖、发表文章的档次。
(3)提倡一学期每位教师至少完成一篇教育教学论文,鼓励一线教师积极在各级各类报刊、期刊、杂志上发表论文。
(4)对“四优”评比获奖成果,联系教育教学工作及时推广应用,并给予获奖教师相应奖励。以喜报、横幅,《孝感晚报》报道等途径予以宣传表彰,给老师以精神激励;做好获奖登记,学期末按《孝南区实验中学各级各类教科研成果奖励方案》给予物质奖励。
2.学生学科竞赛
本学期将进行的学生学科竞赛有: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全国中学生数学、物理、化学、生物预复赛;以学校“孝南少年”社团为平台的作文竞赛。
关于这两类竞赛应做如下工作:
(1)宣传发动报名工作。学生参赛实行自愿报名原则,相关学科教师积极宣传配合,学科教师按教科处统一报名登记表登记收费,以教研组为单位汇总交教科处,教科处汇总后报学校再上报区教研室。
(2)竞赛辅导工作(含预赛辅导和复赛辅导)。报名结束后迅速以教研组为单位,确定学科竞赛辅导教师,责任到人,特别是复赛辅导,教科处与辅导教师协调,共同安排辅导时间,为辅导教师解决实际工作中的困难,作好服务协调工作,确保竞赛取得正常成绩并力争在原有基础上有新的突破。
(3)组织监考、阅卷工作。制定严密的组考方案,严肃监考、认真阅卷,对学生、辅导教师、学校负责。
(4)复赛选手挑选工作。以上级教研部门分配名额为基准,以预赛成绩为依据,结合平时成绩,充分尊重相关教师及教研组意见,确定复赛选手名单并及时上报。督促辅导教师加强辅导,及时提醒组织复赛选手按时到指定考场参赛。
(5)做好获奖表彰工作。除对获奖学生以喜报、广播报道等形式给予精神鼓励外,还要争取经费购买合适奖品,利用升旗或大课间时间由学校领导颁奖,给予物质奖励。对辅导教师按相关规定给予适当奖励。
3.课题研究
(1)加强课题研究对教师教育教学的促进作用,对教师成长辅助作用的宣传,端正教师对课题研究的认识;加强在教师中进行“问题即课题、细节即课题、过程即课题”的课题解读,打消教师对课题神秘化深奥化的疑虑,使更多的教师参与到课题研究中来。
(2)探索出一套符合学校实际,切实可行的课题研究程序。包括课题申报立项、开题、正确的研究过程、过程中应有哪些环节、该收集哪些资料、结题等环节,以便更有效地指导教师进行课题研究。
(3)按上级通知要求,督促、指导相关课题组做好相关课题的结题准备工作,高质量完成课题结题工作。
(4)指导、协助已开题课题负责人有序地开展课题研究,并做好期中、期末检查考核工作。协调各种关系,为课题组解决相关问题。
(5)以现有语文校本课题研究为蓝本,继续做好其它学科校本课题申报、开题、研究工作,使更多的教师参与校本课题研究,促进教育教学工作。
4.“两刊”工作
我校“两刊”是广大师生展示的平台,也是学生优秀习作、教师教科研成果总结、提炼和推广的重要途径,在学校乃至社会,均有重大影响,曾荣获校刊评比省级特等奖、一等奖。本学期将继续至少各编一期,在条件成熟情况下印一期《教科研通讯》增刊,以服务师生、服务教学,确保编印文章数量质量及印刷期刊质量,维护“两刊”良好声誉。
5.加强装备维护与管理
(1)加强设备登记与日常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2)加强网络维护。校园网是宣传学校的重要窗口,网络是教师获取外界新信息的重要渠道,确保网络安全畅通运行,发布学校各项信息,提升学校的知名度。
(3)指导教师熟练使用媒体教学,从媒体获取信息、资料,制作教学课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服务教学。
6.教师业务培训与学习
(1)按上级文件要求,经请示校长,安排资金。
(2)与相关教研组协商确定外出学习人选。
(3)为确保学习实效,外出学习人员返校后应拟写学习经验或体会等书面材料,并适时在本教研组、本学科教研组乃至全校进行交流,实现信息共享,所有交流材料交教科处备案。
(4)为确保教师对各级各类学习均有较高热情,外出学习培训将采取“跟踪制”,即不愿接受基层学习培训的教师没有选派到上级培训的资格,同时与期末考核挂钩。
三、主要措施
1.践行科学发展观。加强学习,领会上级精神,强化业务知识,提升政治素养、人文素养、科学素养,致力教科研工作。
2.落实岗位目标责任制。以上学期签定的岗位目标为目标,责任到人,对照落实。
3.完善机制。一是积极争取学校领导及相关部门的支持,确保各项工作按计划开展。二是进一步发挥中心教研组长、教研组长的“领头雁”作用。三是利用相关制度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工作效果。四是搞好成绩总结。表彰先进,推介工作经验,促进教科研工作创新发展。
四、具体安排
2010-2011学年度下学期具体活动安排(见附页)
2010-2011学年度下学期工作安排表



月份
序号
内容
责任人
备注
2月
1
召开处室工作人员会
涂永昌

2
拟定教科处工作计划
涂永昌

3
配合区教研室完成物理科“打造高效课堂”调研
高宗权

4
全国英语能力竞赛获奖表彰
高宗权

5
与教导处联合召开教研组长会
刘传宝

6
督导各课题组制定本学期课题研究计划
陈珍娟

3月
7
承办区“课堂教学改革展”活动
全体

8
参加区地理高效课堂研讨会
鲁永刚

9
组织参加区初中语文导学案设计与使用演示研讨会
鲁永刚

10
组织参加区田径竞赛培训
鲁永刚

11
“两刊”组稿
程国斌

12
组织参加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预赛
高宗权

4月
13
协助进行区第10次教学质量月教科研工作
全体

14
协助完成区课堂教学改革展研周活动
全体

15
组织参加九年级生、化研讨会
鲁永刚

16
课题期中检查
陈珍娟

17
组织参加九年级语文教学艺术研讨会
鲁永刚

18
组织参加全国初中化学奥赛预复赛
高宗权

19
组织参加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复赛
高宗权

20
组织选拔学生参加市、省中学生英语口语竞赛
高宗权

21
协助完成期中考试
全体

5月
22
组织参加区语文高效课堂展示活动
鲁永刚

23
组织参加区地理“导学案”编写
鲁永刚

24
组织参加全国数学奥赛
高宗权

25
组织参加全国生物奥赛
高宗权

26
出版、发行“两刊”
程国斌

6月
27
完成中考相关工作
相关人员

28
参加体育知识教学评优活动
鲁永刚

29
协助完成期末考试
全体

30
课题期末检查
陈珍娟

31
教科研成果统计
鲁永刚

32
教科研考核
全体

33
教科研总结
涂永昌

34
暑期教师提高培训
鲁永刚

注:未尽事宜,以通知为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2 01:10 , Processed in 0.139440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