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9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特殊教育学校开放性教育研究》结题报告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3-31 05:36: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特殊教育学校开放性教育研究》结题报告

课题名称:特殊教育学校开放性教育研究
课题类别:省规划办一般课题
课题编号:HGJ309
课题负责人:付桂君(加格达奇区第六小学校)
课题组成员: 佟  晶  王春云  张  华  王  颖  徐柏燕  邵  萍  王秋雯
内容提要:为了把特殊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密切结合,使学校教育内各系统相互开放协同,形成一个有利于每一个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的开放、丰富、和谐的学生生活环境。培养聋哑学生具有积极开放的心态和适应社会生活的基本能力,使其成为社会大家庭中的自食其力有所贡献、自尊、自信的成员。课题组从开放性德育研究和开放性教育教学研究两方面入手,加强学校教育基地建设,组织学生参加社区活动,优化课程结构、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方式和教学评价。分准备、实验、总结三个阶段进和研究。
通过开展课题研究,教师们提高了教育科研能力,促进了学校教育工作的良性循环,提供了适合每一个儿童学习的环境和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开放的心态,生活适应能力,发展学生的特长和潜力。课题组教师撰写了大量的教学论文,教学随笔,典型案例。多位老师和学生在各种比赛中获奖,受到了教育局领导的好评和社会各界的认可。
关键词:特殊教育学校 开放性教育 开放性德育 开放性教育教学
《特殊教育学校开放性教育研究》是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于2006年上半年立项,由原加格达奇区第二小学承担研究任务。2007年4月,由于学校网点布局的调整,加格达奇区第二小学校解体,原二小特教部合并到加格达奇区第六小学校,本课题由加区六小特教部继续研究。承担单位由加区二小变更为加区六小,课题主持人和课题实验小组组长由姜立兴变更为付桂君,主要参加人员减少了两名:王玉凤、曲桂萍。课题组经过课题的准备阶段、实验阶段和总结阶段,完成了课题的研究工作。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课题确立之前,我国聋校教育由于传统落后的教育观念、思想的影响,教育、教学方式方法较为落后,难以适应特殊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其主要特征为教育的封闭性。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尽管特殊教育学校开放性教育已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但是国内真正进行科学研究者并不是很多。聋童早期教育、康复训练还不能普及。聋的缺陷,绝大部分都导致了第二缺陷:语言障碍。语言障碍又影响了思维的发展。因而聋儿接受能力较健全人差,因此,聋童与同龄健全儿童相比,入小学前知识、能力等方面就有很大的差距。
我校是大兴安岭地区唯一的一所普、特教合办的学校,特教部教育对象为聋哑学生。大部分学生都是寄宿生,他们与家庭、社会的接触相对来说比较少,主要靠学校教育单一的途径接受知识,发展能力。这些学生由于生理和心理的缺陷,和健全学生相比,在学习、生活、社会交往中面临着较多的困难和障碍,各方面的发展较滞迟,社会适应性较差。
学校传统的封闭式的教育管理,限制了聋生的发展,教学方法相对比较陈旧,教改步子缓慢,教育质量难以从根本上得到提高,培养目标不能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社会的发展要求聋人走上社会后不仅能自食其力,而且能成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有用人才。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社会对特殊学生越来越重视和关爱,同时也对特殊学生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特殊教育学校提供更高质量的适应这些特殊学生的教育服务。
由于学校条件限制,教师外出学习充电的机会较少,受传统落后的教育观念、思想的影响,教育、教学方式方法较为落后,难以适应特殊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其主要特征为教育的封闭性。具体表现为学校教育和社会生活相脱离,教学内容、方式单一,采用保护式的、灌输式的教育方法,严重忽视学生主体作用,影响和阻碍了学生潜能的发挥,难以培养他们成为能积极适应社会、在社会竞争中具有一定生存力和竞争力的社会成员。
自九十年代以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多次召开世界特殊教育会议,根据21世纪社会发展需要,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特殊教育理论,如:把特殊儿童看作“有特殊教育需要儿童”,“特殊教育学校要从考试为中心过渡到以儿童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强调“个别化教育”、“全纳性教育”,使残疾儿童“回归主流”社会;强调特殊教育“课程的灵活性”、“生活化”和“丰富特殊儿童的学习内容”。总之,现代特殊教育把残疾儿童作为人类大家庭中平等的一员,强调他们具有获得与正常人共同生活和为他们提供特殊教育服务的权利,因此,21世纪的特殊教育学校应当具有一种全纳性和开放性的教育模式。
陶行知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即提出“用生活来教育”,“教学做合一”,“社会即学校”的理论,强调学校要以儿童为中心,为儿童提供一种丰富多样,可自由选择的开放式的教育环境。学校教育是一个系统,学校内各组织、学科、教学内容、班级,乃至每一个教师、学生都是一个系统,而学校又与更广的社会系统(如社区、文化、学生家庭等)密切联系。开放性是现代社会的本质特征,是现代社会教育的本质特征,也是现代人的本质特征。
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我们也开始思考怎样进行“聋校开放性教育的研究”。于05年年底我们参加了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申请,广泛征求一线教师的意见,最后确立了“特殊教育学校开放性教育研究”这一课题,并向上提交申请报告,在2006年上半年我校获准立项。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是以特殊儿童发展为中心,把学校教育看作是一个与内外系统相互协调的开放性系统,把特殊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密切结合,使学校教育内各系统相互开放协同,形成一个有利于每一个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的开放、丰富、和谐的学校生活环境,充分发挥和发展每一个学生的潜力。以培养学生具有积极开放的心态和适应社会生活的基本能力,使其成为社会大家庭中自食其力、有所贡献和自尊、自信的成员。因此,研究此课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开放性德育工作研究。
学校德育要向社会生活、家庭生活相开放,要根据现代社会生活的需要调整学校德育目标和内容;要挖掘社会生活中的教育因素来丰富德育的内容,要组织并引导学生主动通过社会实践交往,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为以后“回归主流”社会奠定基础;同时加强学校文化建设,营造学校开放的育人环境。
2.特殊教育开放性教学的研究。
根据学生学习发展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求,通过开放性的教学活动,促进课程、教法、学法、考法的改革,增加知识信息量,强化教学内容的综合性,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主动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三、课题研究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一)课题研究的方法
研究的基本方法是行动研究法,即在目前学校正常的教育环境下,按研究课题的内容和要求,在实施开放性教育的尝试和探索过程中开展实验研究。在实验过程中,根据具体研究的目的和要求将选择具体不同的研究方法,主要运用观察法、问卷调查法、测验法、追踪法等。
课题研究是一个实践过程,只有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课题研究才会有生命力,才可能结出累累硕果,在实践教学中每位教师都会遇到实际问题,这样课题研究也具有教师广泛参与的特点,这也决定了课题研究目标定位要务实,我们课题研究可能创造不出多少成果,但我们必须要有要成果追求,更要着眼于问题研究的过程,研究过程化应是我们追求的境界。所以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从以下两方面做起:
1. 开放性德育工作研究
(1)学校制定德育工作、团队活动计划,定期开展体现开放性的德育活动。主要有:普、特教学生“手拉手”联谊活动,“助残日”活动、参加社会公益劳动、祭扫烈士墓、参观烈士纪念碑、参观边防局学生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每周举行升旗仪式等。
(2)加强学校教育基地建设,利用好每周的班队会,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功能。
(3)定期组织学生参加社区校外小组的活动,经常性地带领学生参观社区、进行社会调查,了解周围的社会发展状况。
(4)上好班队活动、晨会课,办好阅报栏、阅览室等,为特教学生安装电脑并连接互联网,让学生广泛吸收信息,从不同角度了解、把握时代的发展动向,避免了认识上的封闭性。
2. 特殊教育开放性教学的研究
(1)优化课程结构。建立适应学生自身发展需要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学校课程。在活动类课程中,增设剪(刻)纸、贴画等工艺美术兴趣课。与普教孩子共同学习“彩泥画”的制作。在劳动技术类课程中,开设缝纫课、十字绣课程。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要打破学科界限,紧密和生活相结合,使知识传授、实践操作、社会应用能有机结合。
(2)优化教学目标。着力培养学生积极开放的学习心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心,克服自卑自闭心理。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因人而异,结合实际采用个别化教育方式,并把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作为重要目标。
(3)优化教学活动方式。从学生的兴趣爱好、需要动机出发,紧密结合社会生活实践;让学生所有的感官都参与学习,重视开发聋哑学生残余听力学生智力的潜力,并发挥这些学生其它感官的代偿功能;创设一种具有激励性和自由选择度的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4)优化教学评价,改革考法,要注重考核学生基本学习能力、实践能力。要从书面考查、实践操作、平时应用三方面来全面、正确、客观评估每一个学生,并要对每一个学生的特长加以鼓励性评价。
(二)课题研究的保证措施
1.建立课题研究小组,由校长付桂君任组长,教务主任和特教一线教师组成课题研究组。
2.建立课题档案。包括实施方案、阶段性总结、个案资料等。
3.建立分工负责制。
4.保证足够的研究经费。
5.学校把本课题作为特教部的主课题,特教部教育的一切工作均围绕本课题思想展开,力求创新。
四、课题研究阶段说明
课题研究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课题的准备阶段(2006年1月——2006年7月)
1. 组织成立课题组
课题确立以后,我们就建立了科研领导小组,由校长亲自挂帅;同时,设立了由教导主任领衔的科研管理小组,由科研意识、责任心、事业心较强的区骨干教师与一线教师组成课题实验小组,建立领导、教研、实验三级网络管理,层层负责,逐级推进。
课题组:
组长:付桂君
教研组:佟晶、王春云
实验组:特教部全体教师
2. 课题组制定课题实验方案、计划,落实到具体问题。
3. 实验教师根据学校的课题实验方案确立自己研究的子课题,并制定子课题方案。
4. 组织实验教师学习相关教育理论,收集与课题相关的教育书刊、资料。
(1)集体培训与自学相结合
课题研究初期,我校教师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是对开放性教育认识不深,二是对聋校进行开放性教育的方法还不够了解,我们对教师进行了相关的培训和专门的指导,定期在校本培训中学习了相关的书籍。同时在教师中开展让读书学习成为习惯,让教师在学中悟、学中思、学中做,通过读书提高自己、完善自已。
(2)理论培训与实践研究相结合
实践与培训有机结合起来,实行研培一体化、以研代训、以训促研,通过研究、体验、交流、互助、激活培训形式,丰富培训内涵,研究要回归实践,培训也要回归实践,在研究培训中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实验阶段(2006年9月——2009年7月)
定期组织小组成员学习、实验,跟踪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研究
1. 积极探索,深入课题研究
教师的课题研究只有在研究中才能学会,让教师在研究中学会课题研究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种从实践到理论的研究,所以我们在研究中以课堂教学为载体,以教研活动为依托,扎实有效地开展研究。
(1)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开展课题研究
1)上好课题尝试课:一人上一课,众人研讨
课题研究的过程也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以每年每位教师上一节尝试课,课后集体评议,根据大家提出的建议及自己的实践教者再进行教学反思。
2)上好课题研讨课
我们把教、研结合起来,课题组成员在组长的带领下进行集体备课,研究、讨论设计方案,形成教学设计;再由一名教师授课,实验组成员集体听课,课后讨论在教学教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哪些设计不符合实际,研究教学策略和方法,然后教者再不拘泥原有教学设计进行二度设计,再进行授课,课后评议、讨论、反思,最后达成共识,。这样即发挥了同伴互助的作用,也使教、研有机结合,互为补充,互促共进。这即促进了教师的横向交流,也起到了专业引领的作用;也真正实现了用行动检验设计的可行性,在研究、讨论中发现、寻找、解决问题的可能性,注重反馈行动效果;也实现了交流、反思、提高、再反思、再提高的目的。
(2)以教研活动为依托,促进课题研究
为促进课题研究每学年开展以下活动
1)每学期向教研题组上交一篇有价值的论文或经验材料。
2)每学期向教研组提出一个在教学遇到的问题与困惑。
3)每学期向教研组上交一篇有价值的教学随笔。
4)每学期向实验组开放一节教研课。
5)每学期开展一次经验交流或论坛。
通过以上活动使教师通过提问题与困惑,把教学中的具体实际问题放在教师中去讨论、去研究,在研究中反思,在反思中达成共识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通过引导教师做案例、写反思等促进教师的研究。
2. 及时总结,推进课题研究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数据、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是课题研究成果的重要依据,是撰写研究报告、论文等重要的参考资料。定期进行阶段性总结,作好记录,注意资料积累,积极参加上级科研部门组织的学习与检查指导。
(三)总结阶段(2009年9月——2009年12月)
(1)以实验目标为标准,对实验结果进行的分析,写出实验报告,上报有关的科研部门。
(2)接受科研部门对课题进行评估、验收。
五、课题研究的成果:
通过开展课题研究,我校特教部形成了人人参与课题研究,人人重视课题研究的良好教研氛围,教师们提高了教育科研能力,促进了学校教育工作的良性循环,提供了适合每一个儿童学习的环境和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开放的心态,生活适应能力,发展学生的特长和潜力。
(一)实践效果:
1.教师的变化
(1)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式有了转变,从过去的满堂灌,老师讲教案、背教案到充分发挥和发展每一个学生的潜力,以培养学生具有积极开放的心态和适应社会生活的基本能力,使其成为社会大家庭中自食其力、有所贡献和自尊、自信的成员。
(2)促进了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教师在课题实验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
(3)学校教研风气逐渐浓厚,教研方式发生了变化,改变了领导讲教师听的现象,取而代之的是互动式的研讨,参与式的评课。
2. 学生的变化
(1)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加社会实践交往,提高了社会适应能力。
(2)学生主动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均得到很大提高。
(二)成果效果:
从立项以来,课题组教师就撰写了大量的教学论文,教学随笔,典型案例。在第一届“金烛杯”课堂教学大赛中,王颖老师获特等奖,徐柏燕老师获得一等奖。王颖老师还被授予加区课题研究优秀教师的光荣称号。多名学生的绘画、剪纸作品分获地级一、二等奖,并被收集成册。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大量的十字绣作品和特教学生与普教学生共同制作的大量彩泥画作品,作为学校文化在学校走廊展示。受到了教育局领导的好评和社会各界的认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7-2 20:12 , Processed in 0.165430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