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学术讲堂甘当出色的语文教育学课程的“法师”
--杨道麟的《语文教育学导论》序言
在高等师范学院校中文系的专业课程中,语文教育学应居于统领的地位,发挥归总的作用。无论是学习语言学、文章学、文艺学,还是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最后都要综合到语文教育学课程之中,归结到语文教育的崇高事业,服务于培养语文教师的主要目标。这个教育思想要让高等师范院校中文系的领导、教师和学生普遍接受,并付诸实践,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然而,只要从语文教育第一线走来,或者深入到语文教育第一线中去,认真调查研究,实事求是,就会在高等师范院校中文系的课程结构改革中,克服一味向综合大学看齐的盲目性,树立起“适应基础教育需要”的观念,从而突出师范性的特色。
“语文教育学”从孕育到产生,已将近一个世纪,其名称却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才确立的。它作为语文学的应用理论学科,包含原理、技术、工程三重建构,是一门学而兼术、知行合一的复杂学问。在语文教育学系统中,语文教研异常活跃而又相当艰难。考察其形成和发展的曲折过程,语文教育受到的社会关注最多,引起的学术争鸣最多,推出的科研成果最多,前进中的问题也最多。因此,耕耘在这片肥田沃土上的广大语文教学工作者和语文研究工作者,一面既接受着语文素质要求日益提高的挑战,一面又享受着施展才华、开拓语文教育理论的创造自由。
摆在读者面前的这本《语文教育学导论》,就是知名青年学者、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杨道麟先生依凭自己的丰富经验和借鉴的最新理论铸造而成的。他自觉用语言学、文章学、文艺学、阅读学、写作学、听知学、演讲学、思维学、创造学、哲学、美学、伦理学等审视语文教育,还将“老三论”(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和“新三论”(协同论、耗散论、突变论)引进语文教育,使传统的语文研究方法得到了新的拓展,从而在较高的起点上攀登。这是改革开放20年来语文教育学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一部带有总结性和创造性的新作。
全书在“引论”的指引下,展开四大块:第一是语文教育的总体研究,从性质、目标、原则、方法、过程五方面概论语文课程;第二是语文教育的主体研究,从施教者和受教者两方面阐述语文教师的修养和学生的语文学养;第三是语文教育的客体研究,从语文课程纲要、语文教科书、语文教学资料三方面说明语文教材;第四是语文教育的本体研究,从课内外阐明语文智育、语文德育、语文美育的教学内容和实施方法。这个上升到哲理层次的“四体”理论框架,有着严密的逻辑联系,广泛吸取了改革开放20年来本学科上百种教材的成功经验,既具有继承性,又具有创新性,其体系是完整的,达到了“学”的品位,展示出一个求真、向善、崇美的语文教育新世界,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
作者抓住语文学科的“基础性”的特质,把“提高语文智能水平”放在整个语文教育的首位,表明语文德育、语文美育均以语文智育为基础,这就创造性地探寻出“真”(智育)、“善”(德育)、“美”(美育)三位一体的语文教育“新构想”,没有套用布卢姆的“分类学”,抵制了流行的不顾汉语文特点的教育理论,这是本书的一大长处。以思维为核心的听说读写四项语文能力训练,本书是从言语教学的角度按“读、写、听、说”的顺序排位的,这就避免了“说、听、写、读”的言语自然生成说,贯彻了以读、写训练带动听、说训练的“以文为主,文、语合一”的教学方针,证明了阅读在语文能力训练中的龙头作用和思维在语文智力开发中的领先地位。而语文智能又以“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逻辑、文章、文学”等八项语文知识为先导,这就纠正了“字、词、句、篇、语、修、逻、文”八字知识说的偏颇,确立了文章知识在语文知识体系中的合法身份,超越了“语文即语言文学”的传统偏见,肯定了
“一语(语言)双文(文章、文学)”的现代语文观。
作者突出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审美性”的特质,将语文德育、语文美育落到了“提高语文智能水平”的实处,这就水到渠成地推导出“语文教育真善美”的“新理念”,
见前人之所未见,发前人之所未发,感前人之所未感,言前人之所未言,这是本书的又一长处。作者对语文德育和语文美育有较深的研究,曾发表过系列论文,如《语文学科爱国主义教育管见》、《语文学科理想教育探微》、《语文学科道德教育发凡》、《语文学科情感教育构想》、《语文教育审美特点略论》、《语文教育审美范畴略论》、《语文教育审美形态略论》、《语文教育审美观念略论》、《语文教育审美心理略论》、《语文教育审美能力略论》,等等,相当充分地开掘和具体入微地阐释了语文课本和语文教学中的德育、美育的内容和特点、途径和方法,是强化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和审美性的两颗精神“导弹”,其理论高度和实践深度,是一般的语文教学工作者和语文研究工作者难以做到的,且为同类著作所不及。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在高等师范院校中文系担任语文教育学课程的教师,应该是既有语文教育实践经验,又有语文教育理论素养的复合型人才。如果是优秀语文教师,又受过研究生教育的年轻学者,则更为理想。本书的作者正好符合这个条件。笔者从事语文教育40余年,深知一个语文教学工作者和语文研究工作者的甘苦。我和本书的作者并非直亲的师生关系,但确是学术的知音,算是忘年交,在语文教育学、文章学、阅读学、写作学诸领域有着共同的志趣。他对我的语文学科性质观(“基础工具性和浓郁人文性统一”说)、语文内容结构观(“一语双文”说)、文章学科体系观(“一体两翼三应用”说)、语文教师修养观(“德、学、才、识素质”说)等都表示赞同,并有选择地且创造性地吸纳于本书。“嘤其鸣矣,求其友声。”在语文学大系中一些拓荒性的新的分支学科急需得到发展的时候,这种支持弥足珍贵。过去,任语文教育学课程,常遇到“好汉不愿干,赖汉干不了”的矛盾,还听到“九斤老太”的慨叹,自己也萌生过“后继乏人”的忧虑;现在,看到这条“好汉”甘愿担当语文教育学课程的“法师”,几年功夫,就拿出40多万字的专著,作为老兵的喜悦之情怎能不溢于言表?正是抱着对“长江后浪推前浪”的信心,怀着对语文教育学蓬勃发展的殷切期望,才写了以上一些话,权作序。
1998年8月8日于河南师大540书屋
(注:《语文教育学导论》一书由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1月出版)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