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9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听障学生心理状况的基本描述与讨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4-2 17:12: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听障学生心理状况的基本描述与讨论


摘  要  特教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耳聋学生由于位听觉功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或丧失而造成了感知缺陷、概念形成困难。逻辑思维水平偏低以及对社会活动产生的影响;
特教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要明确目标、在符合聋生实际的基础上注重策略水平,严谨操作;

关键词  特殊教育、耳聋学生、心理状况、基本描述、讨论。
特教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尊重人的心理需要为出发点、为原则的,关注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完善学生人格与个性的一种教育。这既是当今时代对教育的要求,又是我们贯彻教育方针的一个切入点,也是摆在我们特殊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不可回避的一个课题,在这个教育过程中,教育者能否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是其成功与否的关键。因而,对我们的教育对象(耳聋学生)的心理基本状况必须有一个较清醒的认识与评估,在此基础上,实施与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为残疾学生成人、成才奠定良好的基础。为此,笔者通过自己工作实践和体会,试图对残疾(听障)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基本描述,且谈谈一管之见,为同行们提供一点参考。
1.对听障学生心理状况的基本描述
人的心理行为是复数意义上的概念,涵盖诸多具体内容,诸如社会心理、学习心理、审美心理、性心理等等方面。耳聋学生心理状况是建立在“先天不足”的物质基础之上的。所谓“先天不足”(不排除后天因素)是指耳聋学生的生理存在缺陷状况。一般而言,他们的生理心理发展在过程上与健全人没有差异,同样要经历发生(妊娠期、婴儿期)、形成(幼儿、少年期)、稳定(青、壮年期)和自然衰老这四个阶段。但某些生理心理的活动内容和发展水平与健全人相比较有较明显差异。由于他们位听觉功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或丧失,其身体生理特点给心理带来变化在儿童少年这个发展时期(也就是在校就读阶段)表现的较为活跃、敏感。既有普通健全儿童少年的共性特征,又呈现出特殊群体的个性特点:
1.1 由于听觉功能的障碍而造成了感知缺陷。他们认识外界事物主要靠视觉感觉,其视觉观察能力较强,这显然是对听觉功能障碍的代偿,我们通常讲的“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这句话对他们来说似乎更加贴切。然而,伏尔泰告诉我们:耳朵是通向心灵的道路。道路的不畅甚至堵塞,显然对他们获得知识信息以及学习生活等方面产生重大影响,在入学前虽然有一定的知识积累,但语言能力差,思维活动长期停留在形象和感性的水平上,时空感觉弱,注意力因视觉易疲劳而短暂,注意的范围也较狭小,再现表象力差,记忆语言文字材料困难大,往往是学得慢,忘的快。学习上的困难对其心理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1.2 由于感知的缺陷而造成了概念形成困难。他们概念的概括性不强,抽象能力差,易囿于具体事物和细节,对事物本质特征把握不准,对概念的理解和使用往往夹杂着一些非本质的特征,仅靠事物的形象来支持,偏爱多形象、易操作、见效快的学科,(如美术、职劳、微机等)满足于简单的需要,而一旦这些学科对抽象能力有一定的要求时,则明显表现出后劲不足。同时,加上其他种种原因,或者是基础差,或者是学习方法不当,或者是因为环境不佳,经过努力仍然得不到明显改善,于是就责备自己,怨天忧人,当这种积累超过个体心理所能承受的限度时,有可能出现“零存整取”,“破罐子破摔”等现象,以求心理负荷的释放。
1.3 由于概念形成困难而造成了逻辑思维水平偏低。他们分析事物缺乏全面性、条理性,综合概括带有表面性、片面性,在比较中难以把握可比因素,往往注意数量而忽视质量,判断时常常忽略必要的依据,推理过程中易混淆事物的一般性与特殊性。这些表现在他们少年时期(初、高中阶段)尤为突出。在这个时期,他们对自己的生理缺陷有比较客观和清醒的认识,在自己的理想与客观现实之间易产生彷徨、自卑、抑郁、压抑等心理。
1.4 由于听觉功能障碍而造成了对社会活动的影响。自从位听觉功能障碍病理特征形成,到治疗、康复、就读的过程中,他们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许多学生为了学习,远离父母,独立生活在一个新的环境里,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和帮助,失去了对父母的依赖,无形中会产生一种无助感。由于认识上的局限性和心理上尚未成熟,存在孤独感与强烈交往需要的矛盾,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求知欲强而力不从心的矛盾,自负与自卑,高期望值与失败感,自信与气馁等矛盾心理,容易在客观现实与理想现实不符时遭受挫折和打击,以致出现消极、颓废、强迫的自尊也会转化为自卑、自弃,总担心自己不能完成学习任务。在其他的社会生活中,他们总好自觉或不自觉地联络在一起,形成聋人群体,如果聋人群体中缺乏必要的正确引导,他们与主流社会的隔阂将会加深。
综上所述,听障学生在身体生理上存在着许多客观上的(有的甚至是难以逾越的)障碍,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他们身上还有许多优良的品质和潜力:他们易于接近,活泼诚信,待人有礼貌,生活的磨练造就了很强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乐于与人交流,自尊自爱,竞争意识强烈,求知欲望强烈,有毅力,能吃苦,具有有理想、积极向上等特点,这既是他们可塑的基础、成长的基石,又是我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希望所在、企图所在。
2.对听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讨论
由于没有进行科学的检测,讨论不一定能够深入,也不一定中肯,但笔者通过25年特教一线工作的实践和体会认为:要做好特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要明确目标,切合聋校学生实际,严谨操作,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2.1 明确目标:在充分认识和理解我们特殊群体的特征的同时,通过我们的工作,将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我认为这是我们首要的问题。特殊教育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还是一个新生事物,相对普通教育来说,起步较晚,发展也较慢,值得借鉴与效仿的经验和模式并不多,可以说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在当代倡导素质教育目标中提出了全面素质,即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劳动技能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从一定意义上说心理素质决定着各种素质的质量水平,甚至于决定着学生最终能否成才。
既然上升到了这一高度,我们就有必要对心理健康这一概念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与正确的理解,许多专家学者常常引用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宪章中提出的健康的定义:健康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一种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体弱而已。”这个定义,不仅指出了心理社会方面在健康中的重要地位,而且明确提出了健康的标准。换言之,健康不仅指没有疾病,而且是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等几方面的健康。而心理健康在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上被定义为“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不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这个定义强调,如果一个人与其他人比较,符合同年龄阶段大多数人的心理水平,那么这个人心理就是健康的,反之就是不健康的。我们认为;心理健康指一种生活适应良好的状态。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心理健康状态,个体处于这种状态时,不仅自我情况良好,而且与社会契合和谐;二是指维持心理健康,减少行为问题和精神疾病。另外,心理健康还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心理健康,主要目的在于预防心理障碍或行为问题;广义的心理健康,则是以促进人们心理调节、发展更大的心理效能为目标,即人们在环境中健康生活,保持并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有效地为社会和人类做出贡献。显然,对我们特教学校的学生来说,心理健康应该是广义的心理健康。
2.2 切合实际:从健康的角度来讲,身体生理的变化将对心理产生影响,而心理的变化同时也作用于身体生理,在一定程度上二者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互转化。听障学生的身体本身就存在着不健康的因素,因耳聋所引起身体心理上的反应的种种表现与缺陷,是我们特教工作者应该了解和明晰的,也是我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出发点和载体。但决不是渲染的理由,更不是这些学生难教、难以成才的借口。我们的工作的性质决定了我们不仅要认真学习普通的心理学知识和原理,而且还要在普通的心理学知识的基础上掌握和运用特殊教育的心理学知识,有的放矢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尊重耳聋学生的生活、学习实际,不但要进课堂,而且要进操场、进宿舍、进食堂,真正走进他们中间,站在他们的角度,用当事人的眼睛去看,用当事人的心去体会,设身处地地理解他们的忧伤与痛苦,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心理行为问题的实质以及问题产生的原因,既不能过高地估计学生,也不能过低地看待学生,不要过多地强调学生心理如何不健康,凡事都贴上“心理不健康”的标签,许多案例告诉我们: “错误”意味着信息,“失败” 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
2.3 严谨操作:聋校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兼有矫治、预防与发展三种功能,就整体而言是预防、发展重于矫治。其目的不是消除学生个人身上的独特性以及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而是要使每个学生的独特性、独创性在积极的方向上得到最充分、最完美的体现。在形式上,普通学校许多好的方法值得我们借鉴,诸如;成立心理健康教育专班、配备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设立心理辅导室、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等等,但就特教而言,我认为:坚持全面渗透,提高策略水平是较为切合实际的,所谓全面渗透,即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应注重全面性和渗透性,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渗透到各个学科之中,渗透到各个特教工作者的教育观念之中,使广大特教工作者成为特教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者。所谓提高策略水平,即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的过程中注重技能和策略的运用,言语疏导型、责任转移型、惩罚约束型、行为疏导型、拒绝忽视型和情感关爱型。这些策略都是我们特教教师工作经常采用的,只有在爱、诚、信、导、平等的前提下,注重策略水平的积累和提高,才能达到我们期待的效果。同时,特校的班额编制及教师的配备为我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时间与空间。我坚信,只要我们特教工作者具有强烈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克服急躁情绪,克服短期行为,注重技能和策略水平的提高,事事处处做有心人,我们的学生将会在健康的道路上得到良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运动解剖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4年版
《残疾人心理》 张家强、万小南主编  华夏出版社1990版
《聋人学习的特点和聋校美术教学的途径与方法》 雪湘明
《武汉特教》 1997.2 — 3期
《聋教育》季佩玉、简栋梁 程益基主编  
中国盲文出版社2000年版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02一月刊、二月刊、三月刊
《健康心理学杂志》2002年第10卷第6期

本文获“健康杯”全国第三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成果评选二等奖、湖北省特教论文评比二等奖

[信息来源:武汉市第一聋校]
[信息作者:金 国 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6 08:27 , Processed in 0.065652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