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个“被告” 在执著信守着什么 ——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杨林柯其人其事 杨林柯与学生在一起(后排左六为杨林柯) 杨林柯“自画像” 【新闻背景】
2012年2月,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中语文组教师杨林柯突然成为“被告”——几位学生家长找到校长告状,杨林柯教育方式不恰当,上课时经常离题,讨论与教学无关的社会敏感话题……他们担心长此以往会让孩子“不听家长的话了”……他们更担心杨林柯的教育方式,会对孩子的学习造成负面影响!校方将家长的意见转达给杨林柯之后,杨林柯心绪难平,两天赶写了一万多字的题名为《这样执著,究竟为什么》的长信,副标题是“对家长的心灵告白”,打印后分发给自己任教的高一(5)班和(8)班的学生,并请他们与家长一起分享讨论。一石激起千层浪,杨林柯的“万言书”立即得到班级内外、网上网下的热烈回应,学生与家长纷纷发言……几天后这封“万言书”刊发在华商报上,旋即迅速被各类媒体转载,引发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在“万言书”里,杨林柯解释说,自己在语文课堂上“剖析社会”是希望学生有独立的思想。面对社会上和学校里过强的功利意识,他质问:“如果我们让学生的词典里只有‘拼搏’、‘奋斗’、‘成功’几个可怜的词,那么请问:学生的生活在哪里?生命在哪里?”
他这样阐述自己的教育理想:“震撼心灵、开启智慧、健全人格。目的是要学生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判断,进而达到独立行动,成为一个心灵博大、精神坚强的人。”“教育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影响。”
文中他还痛陈:“要让学生和家长满意,要让上级领导满意,有时‘让他人满意’和‘让自己满意’之间很难和解,教师经常得忍受内心的撕裂与痛苦的煎熬。”
赞赏支持与无奈叹息的声音接踵而至。一些文章指出,杨林柯的万言书是对整个中国教育的呼喊和发问,写这样的信需要道德勇气。同时也有人评论说,杨林柯太理想化,中国教育改革太难了。
在关注追踪网上各类讨论文章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好奇与疑问出现在我的头脑中:杨林柯到底是怎样一个人——一个理想主义的愤青?大战应试教育风车的唐吉诃德?一个个性十足、锋芒毕露的另类教师?他的课堂是什么样的?他为什么那么执著地坚持实践自己的教育理念?作为一个普通中学教师他的喜怒哀乐又是怎么样的?
3月初,记者踏上了西行之路,在西安采访了杨林柯。他外表儒雅,言语犀利,向记者回述了自己的生活与教学之路,也还原了“万言书”事件的来龙去脉和自己一直以来的教育梦想。
他每年坚持上千万字的阅读,乐此不疲地将最富思想启迪的新书介绍给学生。他将对社会热点事件的讨论引入语文课堂,试图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批判意识。他用心备课,想方设法让课堂生动活泼、自由开放,同时却又不愿意交教案,旗帜鲜明地给“赛教”泼冷水……
■本报记者 杜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