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9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让小学高年级英语词汇教学“变”出精彩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4-7 18:34: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让小学高年级英语词汇教学“变”出精彩
作者:蒋东伟
  小学英语教育强调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并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变异理论主张的正是一种能够促使学生主动参与的体验性学习的理论。它力图以学生的视角来审视现代的课堂教学,通过变与不变的范式重新设计教学,从而使学生形成一种独特的学习方式。它包含变与不变的四种范式:对比、类合、分离和融合。
  我尝试着将这一理论运用在小学高年级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学内容为人民教育出版社新起点英语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FamousPeople中的第一课,其中本课中的两部分包含有关职业与国籍的词汇。
  课堂回放——
  在第一类有关职业词汇的学习过程中,我先对这六个人物提出有关职业名称的问题。
  我问道:“MeiLanfangsangPekingOpera.Whatdidhedo?/Edisoninventedthelightbulb.Whatdidhedo?随着学生说出的答案,我将职业词卡逐一张贴在板书中,接着鼓励学生相互讨论,找出这些词形的规律。就这样在未进行任何示范的前提下,学生仅凭看便开始了词汇归类。
  而后,进入到对第二部分国籍词汇的学习中。我先借助幻灯呈现5道对本课6位著名人物国籍问题的选择题,如:WasMeiLanfangChineseorEnglish?A.ChineseB.English。让学生根据前面所学内容进行分辨与选择,之后鼓励学生根据国籍单词后缀的不同进行归类。在对词汇归类没有任何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我再次让学生进行了归类活动。学生看上去很茫然也未能理解教师这样做的用意。最后我让学生以4人一组的形式选择出本课中的3位著名人物进行人物信息的填写与语言的操练,但学生此时已经逐渐失去了对知识的新鲜感和学习兴趣。
  教师反思——
  从这两个词汇和句型教学环节的效果上看,教师设计的学习内容都未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究其原因,每一环节的教学目的都未能落实明确,因此导致教学的重难点未得到有效攻破。那么如何进一步挖掘本课教学中有价值的东西并在词汇学习环节中合理恰当地运用变异理论便成为当务之急。经过了仔细的思考与分析后,我发现,整体观察词汇学习,不仅要考虑到词汇按词形特点分为职业和国籍两部分,还要考虑到词汇学习的策略与规律,即以“感知—学习—操练—运用”的形式重新设计词汇教学。
  课堂改进——
  如何使学生在体验和思考中主动总结出词汇学习规律?如何将学生已有的生活知识与有趣体验融入到本课的学习之中?能不能考虑将对词汇的变异学习迁移到对句子的学习中呢?如何促使学生将所学的语言运用自如还能有所创新?
  据此,我在第二次词汇教学教案中进行了一些改进。首先借用幻灯片出示一系列填空题,其中包含学生所熟悉的词汇act,invent,write,art,music,science。我运用变异理论中的对比范式,让学生在补充句意的过程中据此主动说出了职业词汇,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是在体验中学习词形的变化。我再适时根据变异理论的类合范式就这6个职业词汇的末尾变化进行归类。这种将直观的范式展现在学生眼前,鼓励学生在体验和思考中主动总结词形的规律是一种在尝试中进行学习的体现。
  在对第二部分国籍词汇的学习中,我依旧采用了选择题的形式。但不同的是这次我根据其义、形和音的特点,结合了学生喜爱的卡通人物conan(柯南)和他们所熟悉的人物分别对Japanese与Chinese、Chinese与English的词义进行辨析。接着运用了变异理论中的类合范式让学生对所选择出的国籍词汇进行分类。在对句型的学习过程中,我借助学生喜欢及熟悉的当代人物朗朗、韩寒、杨振宁和成龙,就其职业内容让学生将其与本课著名人物的职业表达进行对比学习。Heisa/an……Hewasa/an……就这样,学生很轻松地明白了本课语言的涵义,同时对过去时态的表达也有了深刻的理解。此外,我还有意添加了课外作家冰心和科学家居里夫人两位女性名人信息,随之也为学生添加了新的句型“Shewasa/an……”的表达。
变异理论让我考虑到英语词汇学习不再是孤立呆板的死记硬背,而应根据单元词汇的特点,进行纵向、横向的分析与设计,使得记忆单词不再是枯燥乏味的事情,而是学生们开动脑筋、活跃思维和倾情投入的事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5 03:00 , Processed in 0.068665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