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山东省利津县北宋镇一中“零作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4-14 21:13: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山东省利津县北宋镇一中“零作业”具体内容和实施细则




“零作业”具体内容


一、净化作业布置环境。各年级一律不准布置任何形式的课下书面作业,不准课下发成套试题,课上完不成的作业不准留在课下做,更不准布置隐性作业。
二、精批精改课堂作业,充分发挥作业的功能。复习旧知、萌发新知,激发思维。加快知识的消化、理解和运用。
三、老师所选习题必须注重能力的培养与训练。课堂作业份量的深度和广度要适当,而且要为学生提供适当的选做题,以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力求做到因材施教、分类推进。
四、推行课堂作业当堂完成制度。教师要做到“定目标、快节奏、大容量、讲练结合、当堂训练”,突出体现“学一点、记一点、会一点、知识当堂消化”的原则。
五、自习课上,提倡学生进行“自助餐”式学习。学生根据自己学习的情况,可以选择自己想要补充学习的科目。或预习新课,或复习旧知,或练习提高,都由学生自定,不受教师干涉。
“零作业”实施细则一、指导思想
学校要想长久发展,就必须规范办学行为,按照教育科学规律办事。学校政策的制定必须依据教育法律法规、符合教育方针、教育政策。要建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政策和制度环境,要让素质教育的观念深入到老师的思想。我们要坚决摒弃那些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老师们要明白:拼时间可能会带来短期的提高,但学生决不会有充足的后程力量。教育是“百年树人的大计”,决不能为争朝夕之功,而毁掉孩子的一生。
每位老师一定要有建优质学校的思想。优质的学校是人才的摇篮,劣质的学校则是智能的坟墓。优质的学校是孩子们的天堂,他们在这里常欢乐,常好奇,主动地探索,健康的成长;劣质的学校则是孩子们的“地狱”,他们在这里常悲哀,常恐惧,被动的接受,人格的萎缩。过于紧张的学习生活,只能是极大地剥夺了学生的自由空间,学生没有了自由的张力,也就没有创造性生长的时空。
二、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零作业”研究办公室。要求学校中层班子成员全部参加,并吸收部分骨干教师加入组织。办公室主要针对“零作业”的具体实施展开研究,每一项政策的制定都必须经过充分的酝酿、讨论才能通过。保证政策地实施符合教育教学规律。
三、民主监督、制度约束,为实施“零作业”保驾护航
为了能保障政策顺利实施,学校主要采用制度约束和民主监督两种方式。
一是校长亲自抓落实。要求中层班子带头执行“零作业”,引领全体教师向课堂要质量,努力打造高效率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执行的过程中,如发现违反政策的老师,要坚决地予以制止。对拒不执行的,要及时上报校长室。
二是处罚措施。对违规老师给予通报批评,限期整改,并在常规考核中给予扣分。对多次严重违反制度者,校委会可根据干部人事管理权限对相关责任人给予相应处分。
三是学生监督。如果老师布置作业,就属于违纪。对老师布置的课下作业,学生可以不予完成。学校鼓励学生向校长写投诉信,检举揭发老师的违纪行为。
四是教师监督。全体老师应置身于同一起跑线上,教师要比教学能力、教学手段、教育理念,要比课堂效率。

“零作业”需要课堂教学改革跟得上
——山东省利津县北宋一中取消课后作业的思考


■中国教育报记者
宋全政


山东利津县一所农村初中学校——北宋一中,取消一切课后作业,大胆实行“零作业”,教学成绩却大幅度提升,由此带来的启示值得深思。
“绝地反击”,无奈之举

作业是什么?作业的功能又是什么?北宋一中校长李志欣坦诚地说:“我们不否认很多老师布置作业是出于一种责任,其目的也是出于巩固旧知、激发新知。但我们也无法否认,有相当一部分老师布置作业的基本动机其实就是抢占学生时间,靠拼时间来弥补低效的课堂教学,靠转嫁课业负担来提升自己的教学效果。”
有专家指出,当前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基本是在一种严重的高耗低效模式下疲惫运行,近一半的作业是无效的。学校之间、学科之间、教师之间的竞争实际上已演化成为时间的竞争。课时既定,怎样才能占有更多的时间呢?争夺的焦点自然集中在了学生的家庭作业上。
记者也了解到,很多地方都提出要控制作业量,可到了教师那儿,语文布置半小时作业,数学也布置半小时作业,还有英语,还有史、地、政,还有理、化、生,八九科作业累加,其超载重压学生何以堪?
学生晚上11点还在伏案写作业好像已成正常现象,而造成的后果是白天课堂上又昏昏欲睡,精力难以集中。学习不是出于兴趣,而成了重复机械的做作业过程。
同样,我们的教师呢?为了所教学科多布置点作业,相互之间陷入了一种无序竞争。教师关注点不在自身的专业发展上,不在课堂的精讲高效上,而是陷入了作业堆中,陷入了作业的重复布置与批改中。
“作为校长,我深知责任重大。在我和我的同事们肩上,担负的是一方百姓的希望,我们对任何一项改革都必须深思熟虑,来不得半点马虎。”北宋一中校长李志欣说,“在农村学校工作了16年,我深知作业问题的严重性和危害性,但取消作业决不是不负责任的做法。
我坚信在以往作业改革的基础上,只要课堂教学改革跟上,‘零作业’就是一个医治痼疾的良方。”
顽症需要猛药医。“零作业”这一休克疗法也许尚有争议,有待完善,但就目前的教育教学评价状态而言,这一做法也许不失为一种“绝地反击”的好战术。山东省教育厅就将北宋一中对“零作业”的探索作为素质教育的典型在全省推广。
“学生会学了,其实教学任务很轻松”
“各年级一律不准布置任何形式的课后书面作业,不准课后发放成套试题,课上完不成的作业不准留在课后做,更不准布置隐性作业。”这是北宋一中的刚性规定。
作业取消了,家长会同意么?学生会学么?教师怎样看?是不是就无事可做了?一系列现实问题摆在了面前。其中,最大的阻力来自教师。分数的存在,使教师心中无底,开始时总有几个教师偷偷摸摸地打“擦边球”。为此,学校开展了多次有关“零作业”的大讨论,让教师、学生和家长畅所欲言,来自学生对减轻课业负担发自内心的呼唤,来自学生能学得更好的真诚表达,在很大程度上打消了教师、家长的顾虑。
取消课下作业,向课堂要效率、要成绩,成为了北宋一中全体师生的共识,相配套的课堂教学改革也同时推进。李志欣认为,教师上课“心中有知识,眼中无学生”,这种不民主、不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导致课改不成功的关键。为此,“二元主体课堂”使师生在沟通、理解、对话和交流中实现了平等互动的和谐发展。
学习成了学生自己的事情。在北宋一中的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活动统领课堂,各班划分学习小组,组内互助、组间竞争,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活动,自主学习,学生的听、说、读、写、议、辩、练、评交替进行,“交流-互动”的“二元合作型”课堂使学生获得了学习的乐趣,也提高了课堂效率。
对教师,则要求做到“定目标、快节奏、大容量,讲练结合、当堂训练”,突出“知识当堂消化”的原则,使学生“学一点、记一点、会一点”。教师上课必须有当堂训练题或测试题,做到当堂训练、当堂检测、当堂达标。为发挥作业的评价和激励功能,教师要精批精改课堂作业,提供的选做题,要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必须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思维的开发。李志欣说:“课堂上用5分钟讲解一道好题,能顶上学生半小时的机械作业。”
在北宋一中为学生开设的自习课上,任何教师不得进入教室。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自助餐”式学习,或预习新课,或复习旧知,或练习提高,或补习薄弱学科。“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很关键,只要学生会学了,我们的教学任务也就很轻松了。”该校语文教师王建军告诉记者。
“零作业”反而带来了成绩的大幅度提升令人欣喜的是,北宋一中已经走出了初始阶段“零作业”与“隐性作业”不断较量的过程。在强制执行下,教师由被迫,到习惯,到自觉,到真心拥护,因为他们从实践中已深深体会到:“零作业”不仅解放了学生,解放了老师,更重要的是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北宋一中的教学成绩从过去全县倒数跃居前茅。
取消家庭作业,教学成绩却大幅度跨越,这一反常现象确实值得深思和探究。其实也不难理解,“零作业”带来了什么?背后的支撑是什么?是学生兴奋点的改变,是教师关注点的转移;是学生的饱满精神和求知欲望,是教师的专业成长和能力提升;是“二元主体和谐发展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拥有的自由发展空间。
“零作业”的实施,彻底将教师从无序的时间竞争、作业竞争中解放了出来。教师的课改热情空前高涨,学习气氛也非常浓厚。精细、高效、优质的课堂意识已植根于每位教师的心中,渗透到工作的方方面面。仅一年时间,北宋一中教师就有30多篇论文在国家级、省级刊物上发表。
杜绝了一切形式的课后作业,学生的思想负担也减轻了,玩的时候尽情地玩,学的时候认真地学。学生不再整天抱着教科书学习了,课桌上有了经典名著的身影。经典阅读使学生能近距离地和伟大高尚的心灵对话。学生可以练书法,可以画画,可以练琴,进行小制作,可以打篮球,可以做一切健康的活动。
“零作业”,教育“博弈”中的决绝“零作业”,本不是素质教育题中应有之义。教学的理想状态,应该是给学生少量家庭作业,以期温故而知新。利津县北宋一中,一所农村初中学校,何以断然实行“零作业”,其决绝之态和效果之佳也许能给我们很多启示。
作业是什么?作业的功能又是什么?我们不否认有很多的老师布置作业是出于一种责任,其目的也是出于巩固旧知、激发新知。但我们也无法否认,相当一部分老师布置作业的基本动机其实就是抢占学生时间,靠拼时间弥补低效的课堂教学,靠转嫁课业负担来提升自己的教学效果。有专家指出,当前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基本是在一种严重的高耗低效模式下疲惫运行,近一半的作业是无效的。学校之间、学科之间、老师之间的竞争实际上已演化成为时间的竞争。课时既定,怎样才能拼得更多的时间呢?争夺的焦点自然集中在学生家庭作业上。
也许,语文只布置半小时作业,数学只布置半小时作业,可还有英语,还有史地政,还有物化生,八九科作业累加,其超载重压学生何以堪?不难想象,成长发育中的孩子,每晚熬至半夜,手指磨起了硬茧,眼镜度数不断攀升,身心俱疲,何来学习的兴趣与个性发展?何来童年的快乐与健康成长?
同样,我们的老师呢?为了所教学科多布置点作业,相互之间陷于了一种无序竞争。老师关注点不在自身的专业发展上,不在课堂的精讲高效上,而是陷于了作业堆中,陷于了作业的重复布置与批改中。
顽症需要猛药,矫枉有必要过正。利津北宋一中全面实行“零作业”,这一“休克疗法”也许尚有争议,有待完善,但就目前教育教学状态下,就目前的教育评价和功利性引领下,也许不失为一种“绝地反击”的好战术。
令人欣喜的是,北宋一中已经走出了“零作业”初始阶段与“隐性作业”不断较量与矫正过程,在“强制”执行下,老师由被迫,到习惯,到自觉,到真心拥护,因为他们从实践中已深深体会到,“零作业”不仅解放了学生,解放了老师,更重要的是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北宋一中教学成绩从过去全县倒数跃居前茅。
取消家庭作业,教学成绩却大幅度跨越,这一“反常”现象确是值得深思和探究。其实又不难理解,“零作业”带来了什么?背后的支撑是什么?是学生兴奋点的改变,是老师关注点的转移;是学生的饱满精神和求知欲望,是老师的专业成长和能力提升;是“二元主体和谐发展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拥有的自由发展空间。
也许“零作业”是目前教育生态环境下的一个“另类”,但以学生为本,以老师为本,以质量为生命线,却是任何一项教育改革的归根。以此,还是要为“零作业”叫好!(《中国教育报》2008年4月4日第5版)

关于“

零作业”的思考昨天陪《东营日报黄河口》记者李琳女士到北宋镇一中采访。这是半年前约好的活动,每个人都在忙,一直拖到现在。李记者人很平和、很谦虚、很实在、很敬业、很有才,前几次的采访合作很愉快。
到北宋镇一中的时候已经是9:30,我们径直来到“思想会客室”(校长室),看到镇党委副书记在,经过介绍知道是专门为采访过来的,可见北宋镇党委政府对教育的重视。据了解北宋镇党委政府多年来一直重视教育发展,重视学校建设,在利津县现有的经济条件下,实属不易。
前天给李记者打电话联系时,交流采访的角度。重点自然落到“零作业”上。“零作业”实行一年多了,成为了省市县推广的先进典型。在宣传“零作业”,学习“零作业”的同时,我们应该多一些思考,“零作业”以后怎么办?
实行“零作业”

需要什么?一个新生事物的诞生总要遭受很大的阻力,“零作业”的推行同样是这样。老师们有的困惑、不解,有的提出质疑。甚至在我们采访的时候,看到李志欣校长废纸篓里从班里收来的教师偷发的试卷。“一项改革,需要校长亲自抓,才能推行,才会有成效。”是啊,志欣校长以他的智慧、以他的魄力、以他的勤苦,带动了班子成员,带动了全校教师在课改的道路上不断前行。这其中有困惑、有质疑,但正是因了这些困惑质疑,教师才能不断成长和提高;也正是因了这些困惑质疑,学校才能不断发展和进步。
“零作业”带来了什么?北宋镇一中实行“零作业”以来,“其决绝之态和效果之佳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2007年12月,山东省素质教育工作会议在潍坊召开,北宋镇一中在会议上作了典型发言,其”零作业“的改革经验被山东省教育厅定为全省推广学习的素质教育经验之一,同时也成为市县学习的典型。2008年3月,省教育厅组织了新华社、中国教育报、大众日报、现代教育导报等媒体对我县进行了集中采访报道。一年来,学校先后接待了来自德州、临沂、菏泽、滨州等市地的教育考察团十余批,学校的办学经验也受到了来访考察团的高度评价。2008年学校被表彰为教育工作先进单位,教学工作先进单位。2009年4月份,全国“零作业”教育现场会在北宋镇一中举行。
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教师的思想在变化,观念在转变。
“零作业”以后怎么办?规范办学行为以来,学生的双休日、假期和课外时间都有了保证。实行“零作业”以后学生干什么,学校怎样掌控和指导,是需要学校领导教师认真思考的问题。如何在减少时间、减少课时的情况下,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素质,是需要我们努力做、而且必须做好的核心目标。

课下“零作业”


成绩为何升?核心提示:利津县北宋一中是东营市一所普通的农村初中。通过教育改革,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大幅提高,成为省内各教育团体参观学习的典型,成为各级媒体报道的对象。这一切变化都源于该校减负增效的“零作业”改革……
李志欣与他的“零作业”“各年级一律不准布置任何形式的课后书面作业,不准课后发放成套试题,课上完不成的作业不准留在课后做,更不准布置隐性作业。”2007年3月刚上任的北宋一中校长李志欣就提出了这样的刚性规定。
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消息一传出,学生乐了,老师家长忧了,质疑声不段。“刚开始推行时的确有很大的阻力,教师不适应,家长不理解,当时有不少老师和家长打电话或亲自找我,孩子没有作业怎么行,学生成绩下滑了怎么办?毕竟我是一个刚上任的校长,当年的中考成绩考不好怎么与领导、老师、家长和学生交待?我当时心情也是忐忑的。”回忆当初,李志欣脸上仍流露着压力。但是这并没有动摇他在全学校实行课改的决心。
李志欣说:“长期从事毕业班教学的经历,让我深深体会到了题海战术的弊端,因此,我坚决顶住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决定在全校推行“零作业” 改革。”记者发现,推行“零作业”并不是空穴来风,也不是李志欣想引起某些轰动效应,而是经过长期反思之后,根据农村教育教学实际,做出的选择。1992年从教的李志欣,先后在陈庄镇三中、北宋三中工作过,针对学生作业多、学习效率低的现象,他从改革作业切入,尝试在自己教学范围内推行“零作业”的改革,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实践和事实证明,以作业改革为突破口,是减负增效、推进学校素质教育的有效方法。2007年北宋一中取得了中考成绩全县第二,县综合评价第一名的好成绩,并荣获“县教学工作先进单位”称号。2008年,北宋一中又获“县教学工作先进单位”称号。2008年初,在潍坊召开的山东省中小学素质教育工作会议上,北宋一中的改革经验《“零作业”使教育走出“博弈”困境》在全省范围内被推广学习。从此,一批批教育考察团纷踏而至,新华社、大众日报社、中国教育报社、山东省教育社等媒体记者也先后做了采访报道。“一年来,我们接待了来自省内十几个地市的教育考察团,2009年春,有一个全国性的教育改革研讨会将在北宋一中召开。”校长李志欣说。
“零作业”让学生爱上自主学习上午第四节课,北宋一中的教室内,学生正在安静地上自习。教室内没有老师的监督,没有学习科目的限制,学生都在自主学习。令记者感到奇怪的是,办公室内只有一个值班老师,偶尔会在教室的走廊里转转,其他的老师已经下班。“学生上自习老师不允许进教室,学生自习课学什么自己说了算。”一位值班老师告诉记者,如果老师不值班,上午第四节自习课就可以提前下班。
在九年级的一个班级,记者看到这里的学生所看科目不尽相同,他们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自助餐”式学习,或预习新课,或复习旧知,或练习提高,或补习薄弱学科。记者随机问了刘乐涛同学对实行“零作业”的看法。他告诉记者:“以前每晚的作业至少要用两个半小时。现在每晚也会花两小时来学习,可是心情不一样了。以前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不管喜不喜欢都要被动去做。可现在的精力主要放在课前预习上和巩固弱科上,看书做题都是自愿的。另外,课下没了作业负担,感觉轻松多了,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打打球、看看报纸杂志,课外知识增长了不少。”
没有了作业,学生为什么能自主的学习?“零作业”改革靠什么让学生成绩不降反升?针对记者的提问,李志欣校长解释说:“取消课下作业,向课堂要效率、要成绩成为全校师生的共识。因此,推行‘零作业’相配套的课堂教学改革也同时推进。我们探索实验的 ‘二元主体和谐发展课堂教学’ 课堂模式,使师生在沟通、理解、对话和交流中实现了平等互动的和谐发展。目前,老师都在积极尝试该教学模式,课堂效率有了很大提高。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体验的能力与意识正逐步成为习惯。”
在北宋一中的课堂上,学习成了学生自己的事情。学生的学习活动统领课堂,各班划分学习小组,组内互助、组间竞争,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活动,自主学习,学生的听、说、读、写、议、辩、练、评交替进行。教师在课堂上要做到“定目标、快节奏、大容量,讲练结合、当堂训练”,突出“知识当堂消化”的原则,使学生“学一点、记一点、会一点”。记者发现,教师上课必须有当堂训练题或测试题,做到当堂训练、当堂检测、当堂达标。为发挥作业的评价和激励功能,教师要精批精改课堂作业,提供的选做题,要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必须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思维的开发。就是这种与“零作业”相辅相成的“二元主体和谐发展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了学习的乐趣,成绩不断提升。
“零作业”促教师自主成长李志欣校长的办公室有一个特别的名字叫“思想会客厅”。每周三晚上,这里成了该校老师自发进行业务探讨,进行思想交流的地方。李志欣说:“教师素养的快速提升也是改革的关键,我们组织了一个民间组织——教师成长共同体,老师们自愿报名参加学习、读书和各种研讨,目的就是唤醒教师自主成长之梦。”
“说句实话,在李志欣校长来之前,我只知道关于学生成长的道理,没听说教师还要自主成长。”程桂霞老师说,李志欣校长本人的好学带动了全体老师,也促使他们在教学上做到了自主成长。现在她每晚都会看教学方面的书籍,通过博客与教育界同行进行业务交流,并尝试写一写心得。据了解,北宋一中非常重视教师的成长,经常派教师外出学习,每周开展一次全校性的教研活动,交流个人学习心得的“教师学习成长共同体”也一周开展一次。
“零作业”的实施,彻底将教师从无序的时间竞争、作业竞争中解放了出来。教师的课改热情空前高涨,学习气氛也非常浓厚。精细、高效、优质的课堂意识已植根于每位教师的心中,渗透到工作的方方面面。仅一年时间,北宋一中教师就有30多篇论文在国家级、省级刊物上发表。
“现在教师的关注点,不是让学生做大量重复机械性作业来提高学习成绩,而是放在提升自身素质和提高课堂效率上。我们会精心备课,精心选题,精心设计课堂方案,引导和指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目前我们使用‘学生自主学习提纲’,让学生根据提纲先预习,在课堂上我们就会把更多的精力用在反馈、展示、拓展、直接解决问题和当堂达标上。”刘红芳老师说,学校在提出“零作业”的同时,也将全体老师置身于同一起跑线上,教师比的是教学能力、教学手段、教育理念,比的是效率。如果现在还有老师偷着布置课下作业,挤占课堂时间等违纪行为,就会受到全体老师的舆论谴责。
“零作业”只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切入点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零作业”改革的成绩并没有让北宋一中陶醉于此,他们对课改保持着清醒的认识,并做着下一步的打算。
“通过近两年来的实践,‘零作业’改革已经上升到一种理念或是一种思想,它是素质教育的一个切入点,需要配合改革进行一系列的创新。”李志欣说,借着山东省规范办学行为的东风,北宋一中不断把改革引向深入。2008年该校在校本研究、课程改革方面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教师成长共同体、学生社团建设、家长培训基地等也正发展壮大。同时,他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课改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可研究改进的地方还很多。比如,随着双休日、节假日的增多,学生在校时间的减少,怎样通过实施“零作业”改革来保证教学质量不下滑,是北宋一中全体老师每天都在琢磨的问题。
目前,北宋一中已经做了有益的尝试,除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自主成长外,还开展了大量的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载体,通过丰富的活动性、实践性和创意性的任务来全面锻炼学生的能力、品质和素养,让学生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体验到了生命的激情与珍贵。在学生德育教育方面,学校开展了国学经典诵读与黄河口民间游艺等活动,充分发挥了传统教育的功能;在班级管理上也进行了改革,进行了“惜时、勤奋、感恩”等十个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下一学期,北宋一中将推出‘黄河文化普及教育’大课程,通过校本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李志欣说,新课程改革的路还很长,面临的困难还很多,但他们有信心坚定地走下去。
(李琳
牛福元)


“零作业”让学生告别题海之苦
来源:光明日报

山东省利津县北宋一中在去年以前还少有人知,如今,这所中学在山东省中小学中已小有名气。这源于其颇受瞩目其“零作业”改革。

据北宋一中校长李志欣介绍,“零作业”教学是以保证学生掌握课程标准要求的基本知识为目标,着力提高课堂效率、课堂节奏和课堂容量,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积极地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课下去掉一切训练性的书面作业,取而代之的是与生活实践接轨的研究性学习活动。“零作业”教学的基本策略,一是净化作业布置环境。学校规定各年级一律不准布置任何形式的课下书面作业,课上完不成的作业不准留在课下做,不准课下发放成套试题,更不准布置隐性作业。二是提倡精批精改课堂作业,充分发挥作业功能。不仅要求老师所选习题必须注重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分量的深度和广度,而且要为学生提供适当的选做题,以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三是推行作业当堂完成制度,提高课堂效率,做到“定目标、快节奏、大容量、讲练结合、当堂训练”,实现“学一点、记一点、会一点、知识当堂消化”的目标。如果老师布置作业,就属于违纪,学生可以不予完成,也可以向校长写投诉信,检举揭发老师的违纪行为。
北宋一中的一位初三学生说,以前面对繁多的课外作业和各式各样的教学辅导材料,感觉身上像被压了一块沉重的石头,睡觉时间很少,连吃饭都是草草了事。现在感觉课业负担轻了许多,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去打打球,看看报纸杂志,课外知识也增长了不少。
山东省教育厅有关负责同志表示,“零作业”改革使教师和学生有了更广阔的成长时空,增强了师生自主发展的能力,希望以此为突破口,继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为山东省推进素质教育提供更加鲜活、更加科学、更加系统的成功经验。(记者赵秋丽通讯员郑珂)

“零作业”改革:拓宽教育的发展时空
利津县北宋一中校长李志欣


近年来,我校大力倡导素质教育,走出了一条适合农村实际的教学改革之路。特别是自2007年以来,学校实施“零作业”改革,强化校本教学研究,大力推行课堂教学改革,使学校、老师、学生走上了一条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道路。

一、“零作业”实施背景(一)我们认为,由于经济、文化、基础设施、师资等各方面的原因,当前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基本是在一种严重的高耗低效的模式下疲惫的运行。学校之间、学科之间、老师之间的竞争实际上已演化成为时间的竞争。怎样才能拼得更多的时间呢?老师们就把争夺的焦点集中在课下作业身上,造成了学生课业负担严重超载的现状。可以这么说,作业问题是制约学校发展的痼疾。作业不解决,就谈不上老师的专业发展,更谈不上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推行“零作业”,是根据农村教学实际而作出的正确选择。作为校长,我深知责任重大。在我和我的同事们的肩上,担负的是一方百姓的希望,所以我们的任何一项决策都必须经过深思熟虑,来不得半点马虎。在农村学校工作十六年,从事学校管理工作也有十几年的时间。我深知作业问题的严重性,推行“零作业”正是基于我的工作经历和改革经验。几年来,我所带的团队都取得了成功,就是因为我们找到了医治痼疾的良方。
二、“零作业”的具体内容2007年,我们对作业布置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刚性管理,引领老师向课堂要效率要成绩。一是净化作业布置环境,规定各年级一律不准布置任何形式的课下书面作业,不准课下发放成套试题,课上完不成的作业不准留在课下做,更不准布置隐性作业。二是提倡精批精改课堂作业,充分发挥作业的评价和激励功能。要求老师所选习题必须注重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份量的深度和广度要适当,而且要为学生提供适当的选做题,以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这样的做法,充分发挥了作业的复习旧知、萌发新知,激发思维,促使消化、理解和运用的功能。三是推行作业当堂完成制度,提高课堂效益。在教学模式上,要求教师做到“定目标、快节奏、大容量,讲练结合、当堂训练”,突出体现“学一点、记一点、会一点、知识当堂消化”的原则,因此要求老师上课必须有当堂训练题或测试题,做到当堂训练、当堂检测、当堂达标。
在执行零作业的同时,我们为学生开设了自习课,规定任何老师不得进入教室,这在许多学校是不可能做到的。自习课上,学校提倡学生进行“自助餐”式学习。学生根据自己学习的情况,可以选择自己想要补充学习的科目,或预习新课,或复习旧知,或练习提高,都由学生自定,不受教师干涉。我们的初衷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只有学生会学了,我们的教学任务就很轻松了。在开设自习课的同时,我们同时开设了两个各三十分钟大课间,挖掘黄河口风俗文化,让学生尽情的释放自己。所以,今年我省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有的学校担心质量下滑,出现了不少对付现象,我们却一点也不用担心学生成绩下降,因为我们的学生早就适应了这种节奏。
三、“零作业”地实施(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为学校素质教育的推进奠定思想基础。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零作业”研究室,目的就是尽快实现思想的统一。执行“零作业”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在此之前,还没有人彻底取消课下作业。作业取消了,老师课下做什么?家长会同意么?作业取消了,学生会学么?是不是就无事可做了?这一系列的问题摆在面前。其中最大的阻力就是来自老师,因为每个年级总有那么几个老师偷偷摸摸的打擦边球。说真的,这也真不怪老师,在应试教育的大形势下,“分数”的分量是哪一个老师也不敢忽视的,这是一个硬指标。怎么办呢?学校先后开展了多次有关“零作业”的大讨论。让老师、学生、家长畅所欲言。可以说,在这些讨论中,最让老师感动的是来自学生对减轻课业负担的发自内心的呼唤,学生们都表达了更能学好的强烈愿望。这在很大程度上打消了老师、家长的顾虑,也坚定了学校推行零作业的决心。除此之外,学校又展开了“我所喜爱的课堂”学生评教活动。这一举措把老师摆在了最敏感的位置上。学生喜欢谁的课?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课?都明明白白的贴在走廊里,这让所有的老师更加清晰的对自己来了一个重新认识。虽然有的学生评价往往是加入了好多个人的情感因素,但这些评价是真实的,他会促使老师进一步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使教学活动更趋向于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再像以前,评课活动都是老师自己聚在办公室里,评课的出发点也都是以教师为中心,有时还出于各种原因,无关痛痒的说几句。
大讨论使学校的老师的思想有了初步的统一,但要想真正贯彻执行,还必须依赖于事无巨细的管理。改革一旦有了纰漏,不但会前功尽弃,而且会使学校回到更加无序的“博弈”中去。对于这一点,我们是有着清醒的认识的。我们学校的每一个管理者,都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劳动。
校长的办公室,更名为“思想会客厅”。为什么呢?我认为只有集思广益,靠大家的智慧办学,学校才会得到更好的发展。很多时候,我们在“思想会客厅”内交流。有时是班子交流,有时是和老师交流,议题或大或小。在我们眼中,学校无小事,哪怕一件小事也反映学校的管理水平。只要发现管理上的问题,学校就通过这种交流的方式,该表扬的表扬,该批评的批评。通过交流,学校也最大范围的宣传了办学理念,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
通过这些看似简单的措施,我们为全体老师营造一个公平和谐的工作环境。学校中绝大多数老师都能意识到:拼时间可能会带来短期的提高,但学生决不会有充足的后程力量。只有坚决摒弃那些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学校才会持续健康的发展。教育是“百年树人的大计”,决不能为争朝夕之功而毁掉孩子的一生。我们通过宣传,还进一步让老师们认识到:优质的学校是人才的摇篮,劣质的学校则是智能的坟墓。优质的学校是孩子们的天堂,他们在这里常欢乐,常好奇,主动地探索,健康的成长;劣质的学校则是孩子们的“地狱”,他们在这里常悲哀,常恐惧,被动的接受,人格的萎缩。过于紧张的学习生活,将极大地剥夺了学生的自由空间,学生没有了自由的张力,也就没有创造性生长的时空。
(二)大力推行课堂教学改革,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迅速提高
推行“零作业”和课堂教学改革是配套工程,二者相辅相成。从去年开始,我校深入挖掘内部潜力、立足自身、精心规划、细心安排、用心落实,分阶段逐步开展课程改革,开展了以“二元主体和谐发展课堂教学”理念的专题研究,使之成为落实课堂教学改革的总抓手,成为落实学校和谐发展的关键。
我们认为:课堂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主阵地。能否改变不民主、不平等的师生关系将是决定课改能否成功的关键。从去年来,学校做了大量的引领工作,目的就是帮助老师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学行为,把老师的教学思想统一到“二元主体和谐发展课堂教学”的理念上来。
“二元主体和谐发展课堂教学”理念是经过全校全体教职员工充分讨论、交流形成的思想共识。其核心是:教师与学生在平等交往的基础上,在民主的课堂中,在二元主体的相互理解与沟通中实现价值的认同与观念的共识,这样的课堂使师生在沟通、理解、对话、交流中实现了平等互动基础上的和谐发展。
这一理论主张教师根据学生的智能结构差异发现学生的优势智能,通过放大学生优点,引导学生走向成功。主张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创造性的学习,使自身智能结构的特殊性得以发展,个性差异得以弘扬和发展。
我们的课改工作首先从语文组开始。以前,受各个方面的影响,语文学科一直是我校的薄弱学科。虽然任课老师的业务水平很高,执教能力很强,但老师的教学热情遭到了很大的挫伤。我们同语文老师一道研究思路,寻找突破口,确立了以经典阅读撬动学校发展的新思路。2007年10月13日,青岛大学苏静老师到我校观摩指导了我校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对我们的课改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为我们今后的课改工作注入了希望。今后,我们语文组将重点尝试小组互助多元化和谐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在语文教学改革的同时,其他学科的课堂教学改革已相继展开,数学组的“二元互动和谐教学下的先学后教,当堂达标课堂教学模式”集中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突出了目标意识、效率意识、达标意识、合作意识、质量意识。彻底改变了农村中小学“复习提问、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复习巩固、布置作业”等单一的课堂教学结构,从而调动了数学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全体学生的参与意识,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英语组的“二元主体任务型课堂教学模式”;理化生组的“先生后师、师生共享和谐课堂”教学模式;政治组的“情境教学”;史地组的“四步七环式”教学模式,都各具特色。既贯穿了和谐发展课堂的先进理念,又符合本学科特点,共性中发展个性,正是我们此次课改工作追求的目标。
本学期,我们把学校课改的理念与目标做了以下定位:把人本身的发展放在首位,关注学生的生命质量,关注孩子们的生存状态,教给孩子们一生有用的东西,为孩子们的终身发展负责。让我们的课堂实现两个层次地跨越:一是让学生在现实课堂中幸福生活、快乐学习;二是培养学生终生有用的素质。
为了使课改工作取得实效,我们主要采取以下策略和方法:
从学校层面而言,必须重点关注以下几个问题:
1、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问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应该是教学第一位的问题,但关键不在于明白这个道理,而在于如何做才能使所有的学生而不是部分学生都主动积极地学习。
2、学习策略问题。新课程把“过程与方法”列入教学目标,我们在教学中就必须关注学生学习策略问题。“学会学习”不能是一句空话,我们必须落实的行动上,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真正“会学”。
3、学生参与学习的方式、广度和深刻度问题。学生参与学习的方式、时间、广度和深刻度,是影响课堂效率的重要因素。这些学科共性问题的关键是把教师的“讲堂”变为学生的“学堂”,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任何时候,教师都不要代替学生学习与思考。全体教师要努力打造“自主互助、二元互动和生命化”课堂。
方法要点:
在课堂教学中要坚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改变教师上课“心中有知识、眼中无学生”的状况,把学生的发展放在第一位,让学生的学习活动统整课堂。
1、让学习成为学生自己的事情。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活动所带来的主人意识的增强和主人地位的获得是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主要源泉。
2、各班划分学习小组,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组内互助、组间竞争,构建“二元互动合作型生命化”课堂。认识到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最主要的基本学习方式之一。
3、教学过程的关键是“交流—互动”。要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活动。学生的听、说、读、写、议、辩、练、评要交替进行。避免单调。再好的饭菜吃多了就不新鲜了。新鲜是兴趣的前提。
4、使学生尽量多地获得成功,成功的体验会使学生获得再次体验成功的愿望。为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满足青少年强烈的表现欲,以维持其长久的学习积极性。
(三)民主监督、制度约束,为实施“零作业”保驾护航。
一是,我亲自抓落实。俗话说“积习难改”,更何况是改掉长期形成的“作业”观念。为了使措施落实到位,在一段时期内,我也上了一个班的英语课,带头执行“零作业”,引领全体教师向课堂要质量,努力打造高效率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执行的过程中,发现违反要求的老师,则坚决地予以制止。我的兼课打消了老师们的思想顾虑,也促使老师们反思自身行为,回到了正确的教学轨道上来。二是,建立新的教师评价机制。学校规定,教师教学成绩评价采用捆绑式评价,取消原有的个体评价方式。在绩效评价方面,学科成绩和年级总成绩挂钩,同年级同学科老师按相同成绩进行考核。这样就使得年级组老师、同一学科老师成了利益相关的共同体,加强了团结、密切了关系。三是,制定处罚措施。对违规老师给予通报批评,限期整改,并在常规考核中给予扣分。对多次严重违反制度者,校委会可根据干部人事管理权限对相关责任人给予相应处分。四是,学生监督。我们在全校师生大会上,向学生公开言明,禁止老师布置一切形式的课下作业。如果老师布置作业,就属于违纪,学生可以不予完成,也可以向校长写投诉信,检举揭发老师的违纪行为。这样就保证了学生在放学、下课后不至于战战兢兢,担心作业没有做完。我们认为,学生的课业负担只是负担的一个方面。真正带给学生长期负担的是思想上的负担。只有把学生思想上的负担真正减下来,学生才会好学、乐学。五是,教师监督。争抢时间将涉及每一名老师的直接利益。违纪老师的行为将会受到老师的舆论谴责。恶性竞争,其实是在不良教学环境下的老师们之间的竞争,学校在提出零作业的同时,也将全体老师置身于同一起跑线上,教师比的是教学能力、教学手段、教育理念,比的是效率。
四、成效与反思学校推行零作业以来,教育教学秩序有了明显的改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零作业使学校教育教学更加和谐。
零作业的实施,使老师间的时间争抢转变成了教学能力的竞争。老师一方面尽可能的挖掘自己的潜力,另一方面也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师生之间,有了真情的沟通交流,这样,就使学校逐步走上一条科学发展的道路。
零作业的实施,彻底将教师从无序的竞争中解放出来。教师有了整理反思的时间,这些一线教师教育教学的丰富经验,成为开展课改的最宝贵、最鲜活、最有价值的教育资源。这一资源地开发和合理地利用,不仅使学校得到了发展提高,也使老师们体会到了创造的快乐,更使学生享受到了课改的幸福。今年,我们逐步开发整理反映老师教研教改成果的校刊《启航》、反映学生成长的素质教育刊物《仰望》,就是想进一步激发老师的教研教改意识,虽然这对我们农村小学校来讲是一笔不小的投资,但我们认为非常值得。
作业布置的改革,有效地把学生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在自习课上,学生能够自主学习,解放了思维,张扬了个性。在制度刚开始实行的时候,有的老师还担心学生不会学习,事实证明,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当学生意识到学习是自己发展的需要时,是能够自觉地进行学习的。
(二)教师有了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
零作业的实施,使老师能更深入地研究学生的身心特点,把握学生的内在需求,并在此基础上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师研究新课改,研究新教材,研究教育教学的规律,使自己能在把握规律的基础上事半功倍地工作;研究自身,研究自己的成长规律,使自己的教学思想、教学艺术、教学风格能及时得以提炼升华。学生则从中享受智慧、品味欢欣、尝试成功、体悟人生。教育就由“外烁”转向“内养”,富有了更生动的韵味和丰富的含义。现在,老师的课改热情空前高涨,学习气氛也非常浓厚。精细、高效、优质的课堂意识已植根于每位老师的心底,渗透到方方面面的工作中。老师们也正悄悄地从过去的陈旧的观念中解放出来,代之以新的教学思维。课堂教学中,老师能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尽量让每一位学生的能力得到展现。一年来,学校在教科研上取得了突破性的成绩:共有30多篇论文在国家、省、市级期刊上发表,发表的层次和数量位距全县之首,如《人民教育》、《中国教师报》、《德育报》《山东教育》、《吉林教育》、《河北教育》、《中国基础教育》、《中小学英语教学研究》、《现代校长》等报刊都发表过我校教师的论文、随笔;有29篇论文参加山东省科研成果评选,数量占全县的三分之一。
(三)教师有了更多的时间研究课堂教学。
从去年开始,我们就酝酿“教学案”改革,经过理论探究、学习交流、讨论论证,今年初,我们在总结以前成功做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出“自主合作学习提纲”。
“自主合作学习提纲”样式:主体包括三部分:学习目标、自学指导下的自学流程、平行训练和达标测评等多组训练题。教案变学案不是形式的转变,而是教学观念转变的体现:教师在备课时,必须从学生学习的角度考虑去设计课堂,不是设计教师怎样教,而是涉及学生怎样去学习。
“自主合作学习提纲”设计基本要求:把课程标准转化为学生的课堂学习目标;用自学指导限定时间、指定内容、指导方法、划定任务目标;设置自我检测题、平行训练题、达标测评题、思维拓展延伸题等。题型难度不超过课标要求。优秀学案应该达到这种水平:老师不说一句,学生也能够按照要求按部就班学习,并能够检测自己达到的水平和存在的缺陷,从而明确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通过改革,我们期待我们的课堂实现以下几个转变:
一、变教室为“学堂”。课堂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集中学习的场所,是学生求知和求知欲得到满足的地方,所以,课堂就本义而言,不是老师的“讲堂”而是学生的“学堂”。这种理想“学堂”是学生喜欢的课堂,是一种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课堂的基本要求是:1、课堂效益高—在单位时间内更多学生掌握更多有效知识,形成更多有用能力。2、生命质量得到提高—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压迫感,而是以一种积极主动的姿态去快乐学习。3、品德素养得到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遵守秩序的公民意识、协作竞争的处世原则,在活动中得到培养。理想课堂有“三高”评价标准:学生参与度高、时间利用率高、目标达成率高。
这种理想课堂要成为全校教师的崇高追求。“三高”标准作为教师自我检测课堂效果的基本标尺。
二、变老师教学为学生会学。这是学习策略的问题。新课程把“过程与方法”列入教学目标,我们在教学中就必须关注学生学习策略问题。“学会学习”不能是一句空话,我们必须落实的行动上,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真正“会学”。
三、变老师告诉为学生体验。千方百计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有“自我”感觉良好的表现千方百计使学生尽量多地获得成功,成功的体验会使学生获得再次体验成功的愿望。为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满足青少年强烈的表现欲,以维持其长久的学习积极性。
四、学生有了更广阔的生长时空。
杜绝了一切形式的课下作业,学生从思想上得到了减负,玩的时候尽情的玩,学的时候认真的学。学生不必整天抱着教科书学习了,课桌上有了经典名著的身影。经典阅读使学生能近距离的和伟大高尚的心灵对话。学生可以练书法,可以画画,可以练琴,进行小制作,可以打篮球,可以做一切健康的游戏。从去年开始,我们逐步开发“黄河口民俗文化”,把传统游戏引进校园,跳皮筋、跳大绳、在欢快的笑声中,孩子们沐浴着明媚的阳光,尽情地参与着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体验着大课间体育活动带来的快乐。我们发现,当孩子能够快乐健康的成长时,他们的笑容是最美丽的。
五、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提升了我校的社会影响力。
今年来,学校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教育综合评估全县第一名。在2008年东营市教育局组织的校长论坛、利津县教育工作会议上,我校均作了典型发言。《现代教育导报》头版刊发了介绍我校零作业经验的文章。《东营教育研究》也开辟专版介绍我校改革经验。不少兄弟学校纷纷来我校学习减负增效的先进经验。2007年12月3日,全县课改现场会在我校召开,我校教改经验得到了与会领导和专家的一致肯定。
有人说,我们是在应试教育逼迫下搞的素质教育。我觉得这种提法不无道理,这证明了应试教育是违背教育教学规律的、是行不通的,它最终会积聚成大病。而只有素质教育才会使学校得到和谐的发展。
我们认为,作为一出农村学校,我们是很幸运的。我们的发展得到了许多领导、专家、学者的关怀与指导,中国教育报记者、山东教育社总编辑陶继新老师、东营市教育局、利津县教育局的领导和老师也多次到过我校为我校的管理和教学提出了非常宝贵的意见。山东名师孙明霞、苏静、王立华老师先后在我校开展讲座,这种与名师零距离的接触激发了全校老师成为名师的强烈愿望。成了我们前进路上的动力。作为一名农村中学的校长,我没有多大能力提高学校的硬件建设水平,但我有信心提高学校的软环境质量。每天,我最开心的事情就是看到师生都能享受教育幸福;晚上,我最惬意的感受就是坐在电脑桌旁,书写一天的思索,有时夜深了,就在办公室睡上一觉,但我不觉得累。我在享受我的教育生活——工作、思索、交流、书写。
今年,我省强力推行素质教育,我们欢欣鼓舞。但我也清醒的认识到,作为直接教书育人的学校,将面临更多的新问题。家长、老师、学生思想观念转变的问题,如何育人的问题,减轻学生负担与提高教学质量的问题,这一系列问题将直接影响社会对教育的再认识。坦白地说,过去学生在校时间长,即使课堂效率低点也没有多大关系,而现在,学生在校时间降下来了,我们就只有在提高课堂效率上下功夫,提高教学质量。我认为,这是对推行素质教育的支持,毕竟,改变社会传统的观念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失败并不可怕,如果群众对我们失去了信心那才是最可怕的。

零作业”背景下的课堂改革实践与思考
——北宋一中推行素质教育的探索之路

“零作业”提出的背景与缘起零作业的提出,决不是像制造假新闻一样的想引起某些效应,而是经过长期痛苦之后的绝地反思。它是在反思之后,根据农村教育教学实际,做出的选择。
究其实,提出并实施零作业源于我的工作经历和改革经验。我曾先后在三所学校工作过,而这三所学校都曾经是不同时期的教学落后单位。落后则思变革,改革是改变落后的唯一出路。
(一)尝试作业改革:踏上破冰之旅
2004年8月以前,我在全县最偏僻落后的陈庄镇三中工作。2002年前,该校教学质量一直处在全县倒数。尽管那时老师们工作积极性很高,不怕苦、不怕累,连自习课都按科目瓜分并当作了正课上。老师们在课堂上拼命的讲,课下则布置大量的形式多样的作业,课间叫大批的学生到办公室作思想工作或检查作业。班主任更是全员盯靠,真正做到了无缝隙管理。学生则早起晚睡拼命地学习,有的早晨4—5点就起床开始学习,课间10分钟走出教室活动的学生很少很少,音体美课全部被剥夺取消,晚上有的住校生打着手电筒在被窝里学习……,令人奇怪和不可理解地是,学生成绩进步并不快,甚至感觉到教师越努力学生成绩越下降。这是怎么了?是教师素质差,是学生脑子笨,还是学校管理不得法?当时作为级部主任的我,就和老师们反复讨论分析,带领老师深入到学生中调查,听取学生心声。经过反复考虑,一个大胆而又令人忐忑不安的设想诞生了:控制课下作业,作业当堂完成,必须全批全改,把自习彻底还给学生。为此,不知有多少教师因为不理解,向我拍桌子,有的老师甚至找到我家里,指着我的额头诘问。但在校长的支持下,我坚持自己的做法。当年的中考,一下由落后步入全县上游,被县教育局表彰为“教学工作先进单位”。
(二)再入困境:异校验证作业改革成果
2004年8月,由于工作需要,我被破格由教导副主任提拔为副校长,到穷僻落后、教学成绩奇差的北宋三中工作。当时北宋三中的教学现状是:教学成绩连续十年处于全县落后局面,十年间未获一项县级以上的集体荣誉奖励。老师不可谓不敬业,都在争抢学生的自习时间。下课铃一响便立即发放一套作业题,常见在放学最后一节课时,有三四个老师在等着为学生布置作业。课上老师满堂灌,课下无计划、无选择的发放各式各样的作业。但是老师却不批阅这些作业,上课讲解不分重难点,给学生对对答案,以题代讲。学生则因大量的作业等着要去完成,导致书写潦草,抄袭成风。这样形成的恶性循环,带来了极大的副作用,老师教的苦,学生学的累,效率极低。老师之间则因抢时间布置作业导致矛盾重重。作业泛滥可以说是该校成绩长期落后的顽症。为此,在校长的大力支持下,我又是从改革作业切入,整顿教学秩序。我根据年级特点和学科教学的需要,要求初三、初四等高年级一律不准布置任何形式的课下书面作业,初二、初一实行分层布置,每天只准布置一版,并只允许语文在周一、周四布置,数学在周二、周五布置,英语在周三、周六布置,且每科作业时间必须控制在30分钟以内。其它科目一律不准布置任何形式的课下书面作业,不准课下发放成套试题,课上完不成的作业不准留在课下做,确保不布置隐性作业。作业改革使学校教学秩序得到了改善,教学成绩逐年显著提升, 2005年全校四个年级教学成绩均进入全县中上游水平;2006年,中考取得全面丰收,其它年级稳居全县上游。其教学管理经验在全县教学工作会议上作典型推介,并历史性地荣获全县“教学工作先进单位”称号。2007年,再次荣获全县“教学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三)零作业:改革思路走向明晰
2007年3月,由于教学管理实绩突出,我被任命为北宋一中校长。而北宋一中一直有一个“怪圈”现象,就是低年级成绩很好,但一到了毕业年级,教学成绩就开始下滑。主政北宋一中后,我结合几年来的成功做法,革命性的提出了“零作业”的做法。经过短短几个月的努力,该校教学成绩当年就取得了全面丰收,荣获“教学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并在全县教学工作会议上作典型经验介绍。
至此,零作业的实施拉开了帷幕,以此为改革教学、推进素质教育。

我对学生课下作业的现实解读课外作业是什么?如果我们不再站在专家的立场上,用普通老师达不到的高度去审视它,您就会发现,课下作业其实是最让孩子恐惧的负担。我不否认有好的作业形式,我更不否认作业有“温故而知新”的功能,但现实告诉我们,由作业问题引发的恶性竞争的确太严重了。我之所以用“博弈”来为当下的作业做一个注脚,是因为我们“赌博”似的教育,它的赌注是孩子的未来。
1、异化了的作业功能
我不否认有很多的老师布置作业是出于一种责任,他布置作业的目的也是出于巩固旧知、激发新知。可是,却有为数更多的老师并没有考虑学生的真正需要,他布置作业的基本动机其实就是抢占学生时间,靠拼时间提高成绩,靠拼时间弥补低效的课堂教学。我想,这个问题在城市学校也同样存在。
2、教师成了包工头
中国教育是课内与课外不分,因为学生几乎没有什么可以自由支配的课外时间,传统意义上的,主要学科课时之外的时间也被教师们分割占领了,因为学校和老师们已经把学生的时间从早晨起床到晚上上床休息的时间都排满了,都分到各个学科和每位教师名下了。在这里,学生的时间已经不为学生所有了,他已经成为教师的所有的时间,这些时间都为教师所支配。在这里,教师已与过去的所谓工头督促工人做工的角色,似乎没有多大区别了!
3、“前7后8”与“8-1>8”
受博弈心理的影响,多数老师可以说是与时间赛跑的高手。“前7后8”就是很形象的一个例子。也就是说,前一位老师拖堂7分钟,后一位老师提前候课8分钟。这种做法,有时学生连下课上厕所的时间也没有。有的老师甚至为此矛盾重重,使内耗进一步加剧。
8-1>8 ,这是我们都明白的一个道理。我们这代人上小学时,老师经常向我们解释其中蕴含的道理。一共八个小时的时间,拿出一个小时休息,会比完整的学八个小时的效果好。可是今天的现实是,我们却不愿拿出一个小时的时间来。甚至于想拿出12个小时来让他们全部用于学习。成效不去管,先求个“心里安稳踏实”。这种做法,对学生是最有害的。当学生在教室里一坐就是10几个小时的时候,即使对学习再有兴趣,也会觉得枯燥无味的。
4、隐性作业
我们的老师很敬业,为了争抢时间,能想出很多对付策略。比如有的老师会对学生这样说,“这张题可以不做,但下节课我要讲”;有了这样的暗示,学生就不敢完不成了。学校不允许布置书面作业,但我可以布置背诵作业。这种博弈对老师的专业成长造成了很大影响。教师每天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考虑如何在40分钟的时间内让学生获得最多的知识。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教书匠。对学生和老师都没好处的事情,对学校当然就更没有好处了。
一直以来,农村学校的发展有个怪现象。就是教育教学质量忽高忽低,不能保持稳定。教育的大田中缺少长青树,碰到一批所谓好学生,成绩就上去了;碰到一批所谓差学生,成绩就降下了。为什么呢?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种“博弈”造成的。靠拼时间、拼精力的做法只能起短期的效果,而且这种效果还是违背教育科学的。
当一所学校面临这么多层出不穷的问题时,他的教育环境实际上是不公平的、不和谐的。竞争的最终结果,教育教学势必会成为无视一切规则的混战。混战的结果,是恶化了学校乃至当地的教育生态环境,摧残了无数学生的身心健康。
零作业”,教育“博弈”中的决绝“零作业”,即取消一切形式的课下作业,彻底把时间还给学生。这本不是素质教育题中应有之义。教学的理想状态,应该是给学生布置少量家庭作业,以期温故而知新。
作为校长,我深知责任重大。在我和我的同事们肩上,担负的是一方百姓的希望,我们对任何一项改革都必须深思熟虑,来不得半点马虎。在农村学校工作了16年,我深知作业问题的严重性和危害性,但取消作业决不是不负责任的做法。
我们对作业布置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刚性管理,引领老师向课堂要效率要成绩。一是净化作业布置环境,规定各年级一律不准布置任何形式的课下书面作业,不准课下发放成套试题,课上完不成的作业不准留在课下做,更不准布置隐性作业。二是提倡精批精改课堂作业,充分发挥作业的评价和激励功能。要求老师所选习题必须注重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份量的深度和广度要适当,而且要为学生提供适当的选做题,以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这样的做法,充分发挥了作业的复习旧知、萌发新知,激发思维,促使消化、理解和运用的功能。三是推行作业当堂完成制度,提高课堂效益。在教学模式上,要求教师做到“定目标、快节奏、大容量,讲练结合、当堂训练”,突出体现“学一点、记一点、会一点、知识当堂消化”的原则,因此要求老师上课必须有当堂训练题或测试题,做到当堂训练、当堂检测、当堂达标。
我们的“零作业”,从“零”上分析,这是一次作业回归行动,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行动。我们本着“零作业”同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的原则,行动的主题跃然纸上,体现其两方面含义:一方面体现出农村中学教育“高耗低效”作业的结束,一方面体现出基于新课程改革要求,对“低耗高效”作业以及教师发展的探索。
在行动实施过程中,我们充分发挥科研引领作用,重视对教师队伍的培训,强化教师对学科新课程标准的解读。在实施课堂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更多关注于化“内容导向”为“目标导向”,让老师多思考易于帮助学生“建模”的内容,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

“零作业”必须以高效的课堂教学为前提“顽症需要猛药医”,我坚信在以往作业改革的基础上,只要课堂教学改革跟上,‘零作业’就是一个医治痼疾的良方。
把学生视为完整的个体,这是我主张的教育观点。多从横向的角度去尊重学生的认知水平,这样,才会实现教育的科学化、民主化和公平化。
“零作业”需要高效的课堂教学为前提,零作业下的课堂自然成了众人关注和研究的焦点。我们的课堂改革基本上是从两方面展开的,一是常规型课堂,二是开放的大课堂。这两类课堂都以课程为载体,因为不以课程为载体的课堂是不可能存在的。
(一)常规课堂:“二元主体 自主合作”课堂模式
1.“二元主体、自主合作”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
“二元主体、自主合作”教学模式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它把一个班级的学生按学业成绩、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等平均分成若干个的小组,教学过程的所有环节都以小组活动为核心,让小组成员在互助、合作、交流、展示中探索知识。它倡导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它以小组成员间的合作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它以小组作为评价和评价的单位,树立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2.“二元主体、自主合作”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支撑
(1)群体动力理论
群体动力理论又叫社会互赖理论,早在20世纪初,格式塔学派的创始人之一考卡夫就认为,群体是成员之间的互赖性可以变化的动力整体。考卡夫的同事勒温对这种思想作了进一步的阐述,他说:第一,群体的本质就是导致群体成为一个动力整体的成员之间的互赖,在这个动力整体中,任何成员状态的变化都会引起其他成员状态的变化。第二,成员之间紧张的内在状态能激励群体达到共同的预期目的。我们的课堂教学必然存在合作、竞争、个人单干三种学习方式,但分组学习无疑是在适当条件下的一种理想方式。因为从群体动力理论来看,小组内所有的人聚集在一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工作时,靠的是相互团结的力量。相互依靠为个人提供了动力,使他们互勉,愿意做任何促进小组成功的事,从而大大增加组员之间的接触。
(2)最近发展区理论
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认为,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能起到主导和促进作用,但需要把握儿童发展的水平,其中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还不能独立完成任务,但在别人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却能完成任务。实际发展水平(独立解决问题)和潜在发展水平(通过引导或与其他能力较强的同学合力解决问题)之间的距离就称之为最近发展区。
教学应当激发和启动学生一系列的内部发展过程,让学生朝着更高层次的水平迈进,俗称“跳一跳,摘桃子”。学生通过分组学习会表现出比单独活动更加丰富和高级的行为,彼此取长补短,以加深对问题的理解,高质量的完成学习任务。
(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按照需要层次理论,一些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厌学,不是他们自身智力的问题,而是缺乏足够的满足其需要的环境。比如,在学习中得不到尊重,表现自己才能的劲头被压抑,没有集体归属感。而要满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需要,通过分组学习的方式来实现,相对更受学生欢迎。即学生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该理论认为学生学习的过程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积极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的结果不是学生接受了知识,而是学生个体的知识经验得到了改组。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协作式的学习方式,即通过小组协商、讨论。讨论的过程和结果可能对学生自身的知识经验有一定影响,原先相互矛盾的复杂学习局面可能明朗起来,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概念会变的全面、正确,最终学生完成了对知识的意义建构。
(5)多元智能理论
利用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来发掘资优学生,并进而为他们提供合适的发展机会,使他们茁壮成长;利用多元智能理论来扶助有问题的学生,并采取对他们更合适的方法去学习。教育是高度个别化的工作,必须配合每位学生所具有的独特智能之组型: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心智组型,并且会以不同的方法来学习、表征与回忆知识,因此不应以相同的方法、相同的教材来教育所有的学生,有效的教师应配合学生的不同需要而使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来进行教学。教育应尽可能鼓励学生建立自己的学习目标与学习方案:教师应尊重学生对自己认知风格的意识,并给予机会去管理自己的学习,并鼓励学生负责任地计划并监控自己的学习工作,以帮助学生逐渐地了解自己的内在潜能与发展这些潜能的方法。换言之,教育应培养学生的内省智能,而非只是背动接受学习方案。
3.“二元主体、自主合作”课堂教学模式
我们根据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理论,提出了“二元主体、自主合作”课堂构建的五大教学环节和具体实施的两大载体,并在实践中不断进行了完善。
(1)五大教学环节:
该模式由“目标定向——学生先学——合作讨论——重点点拨——反馈评价”五环节构成。核心要素有三点: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善学促教。
第一步:目标定向。师生共同明确研究方向,确定核心问题及讨论话题,解决“学什么”的问题。
第二步:学生先学。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自学提纲自主独立学习,要求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努力发现新问题,为合作讨论做准备。
——以上两环节重点体现“先学”,鼓励学生超前学习,利用自习、早读及课余时间完善“预习”教材,让学生通过联想、摹仿和探究等手段利用已有的知识和体验解决教材中的新问题,知晓哪些内容是单靠自己是不能解决的,其要义在于“不教而教”。
第三步:合作讨论。在班级内形成小组内部与小组之间、生生之间与师生之间的广泛多向对话,以交流“先学”成果与疑问,实现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诉求。
——这一环节重点是在没有教师讲解的情形下,让学生解决自己“不能”的问题,自己“不能”,也许小组内其他同学“能”;本小组“不能”,或许其他小组“能”;各小组都“不能”,小组之间经过讨论也许就会成为“可能”。有可能让学生学,教师们就不教。表面上学生不能自己学,教师也要创造条件,转变方式,让学生能够自己学。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的作用重在激活,组织、主持小组内讨论与小组间讨论的持续进行,并激励学生将讨论逐步引向深入。
第四步:重点点拨。教师依据合作讨论情形,适时点拨、梳理和引导。
——这一环节的关键在于“以学定教”,没有了学的教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是盲目的,很容易陷于低效甚至无效;而没有了教的学则是无僵之马,无鞘之剑,极有可能偏离重心,使教学目标无法达成。教师必须在学生“先学”的基础上确定“教什么”和“怎么教”。
第五步:反馈评价。通过训练、测试、展示等方式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反馈与评价,对学习成果和学习过程予以精当点评。
——此环节重点解决“善后”问题。会做才是真会,课堂上务必做到即时反馈,当堂训练。通过“四精”(精选、精讲、精练、精批)、“四必”(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错必纠、有练必评)、“四清”(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我们的目标是让学生在自习时间和课余时间自己找事儿做。
( 2)两个载体——小组学习、自学提纲
小组学习——为实现面向每一个学生的教学目标,将所有学生根据学业成绩好、中、差的比例和其个性特点将学生进行均衡、合理分组,并对组长和成员的职责提出明确要求,教师通过小先生、组内成员的检查和组员的相互评价,以达到共促学生发展的目的。
自主互助学习提纲——是指导学生实现课堂自主学习的提纲式文本,从文本结构上看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自主学习目标。二是导学过程,导学过程包括五个教学板块,即自主学习板块、交流释疑板块(探究释疑板块)、训练巩固板块、归纳检测板块、拓展提高板块。三是学后反思。各个学科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特点自行设计。

语文自主互助学习提纲(样本)

年级

课题

课型

教学时间

执笔者

审核者

学习目标


学习流程
自学指导一:(基础积少成多)


自学指导二:(内容深入理解)


自学指导三:(特色归纳总结)


反馈训练



展示交流


学习反思
收获:

不足:


4.“二元主体、自主合作”运行机制
(1)优化组建合作小组。
发挥学生自主合作、优势互补的功效,关键是优化组建学习小组,能够考虑方方面面的因素进行科学搭配是小组成功合作的基础。我们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搭配成若干个4人或6人小组,其中每个小组有组长、记录员、检查员、汇报员等,组内成员有明确的分工,在一个阶段里每人都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责任,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真正做到小组内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一定时间后,角色互换,使每个成员都能从不同的位置上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优等生能得到充分的施展,中等生能得到锻炼,学困生也可以得到启迪和帮助,使信息资源共享,成功喜悦共享。
为了更有效地协同合作,实现学生间方便地交换信息和讨论问题,小组学生的就座次序就成了一个重要条件。小组活动一般采用前后桌四个学生之间进行。可以把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进行间隔排列,给每个小组的学生编号,规定相同编号的学生坐在相同的位置,比如规定每个小组的1号坐在小组的西南角,我们就能清楚地知道某个同学是几号,代表怎样的水平,方便我们的管理与检查。
(2)合作学习的一般形式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我校认真实施了“一帮一”互助落实形式,努力实现“对对红”的合作方式。一般来说,在尊重学生意愿的基础上,有能力较强的1号负责能力较弱的3号,2号负责4号,手拉手,齐头并进。这样不仅大大解放了1号组长,减轻了他们的负担,而且使小组的各项工作都落到了实处,同时又在最大程度上迅速培养了一批2号学生,为小组的规则和规范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自主学习”质疑释疑的方式因内容和要求的不同而不同。
方式一:小组内四人互动解决问题。当学生在自主学习产生了疑难问题又无从解决时,就需要在小组内进行交流、互动,一人讲,三人听,然后再互相补充;或一个学生提出解决不了的问题,其他同伴各自发表自己的看法,其中一人总结归纳、整理答案。
方式二:组与组之间互助解决问题。存在组内问题不能解决,在课堂补充时,小组长应代表本组提出疑问,这时教师要视提出问题学生范围的大小确定释疑方式,当范围较小时,可令其他组1号深入质疑组内协助解决;当范围较大时,可让已经解决掉此问题的小组1号来板演释疑;当质疑问题全班都不能解决时,教师可适当点拨,然后再组织学生交流讨论,达到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目的。
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在交流过程中,发言人不仅要说明答案,而且要说明思路和方法,应该注意的问题及从该问题中得出的一些规律等。其他人要学会聆听,注意做好笔记;学会质疑,能够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但在别人发言中不能随便插嘴,如遇到不同见解先仔细听明白别人的意思,然后寻找能证明自己观点的事实。
北宋镇一中:“零作业”,教育“归零”利津县北宋镇一中执行“零作业”,其决绝之态和效果之佳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其“零作业”改革经验被山东省教育厅定为全省推广学习的素质教育经验之一。2008年3月,山东省教育厅组织新华社、中国教育报、大众日报社、山东省教育社等媒体到北宋一中进行了联合采访。《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现代教育导报》、《东营日报》先后报道学校素质教育改革经验。一年来,学校先后接待了来自德州、临沂、菏泽、滨州等市地的教育考察团十余批,学校的办学经验也受到了来访考察团的高度评价。

“零”。“零”在字典中的解释有:动词,落细雨;名词,摄氏温度上的冰点;形容词,零碎、零散;再有,便是数词,“零头、零数、表示没有数量”。难道北宋一中的“零作业”就是没有数量?
校长李志欣说:“‘零作业’并非没有数量,但‘形式’上的课下作业的确没有。学校刚性规定:各年级一律不准布置任何‘形式’的课下书面作业,不准课下发放成套试题,课上完不成的作业不准留在课下做,更不准布置隐性作业。我的初衷是将制约农村中学教育发展的‘顽疾’——‘高耗低效’的作业,能够通过此问题的提出以及行动的实施,让教师想到‘作业’二字,就会受到触动,让教师用更人文、更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实现学生作业的‘低耗高效。”
与“高耗低效”的作业相伴的是学生负担的日渐加重,对此,笔者深有感触。
如今,随着社会就业压力的增大,中小学生的学习状况令人担忧。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原因,既有来自学校教育体制的影响,也有教师工作指导思想的影响,还有来自学生家长和学生的价值取向,更有社会舆论的影响。有的家长和老师,过分强调“勤学苦练”。用学习时间的长短,作业量的多少来衡量学生的勤奋程度,而忽视学习方法、学习效率。为谋求高分,师生齐上阵,深入“题海”,千题百练,寻求所谓的“捷径”,将原本绕有兴趣的求知变成了枯燥无味的练习,学生成了做作业的“机器”。也有的老师,面对考试和升学的压力,除了不停地给学生加“鱼”加“码”,施以“鱼”海战术外,再无他法,导致学生的学业负担自然是呈几何级数升级,直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当然,也有一种错误认识,有人把作业经常同教师的师爱和责任心交织在一起,老师认为补课越多,作业越多,越能体现老师的师爱,家长也常常以此评价老师的工作态度,如不这样,教师还会落得“不负责任”的骂名。
这样的教育教学方式,给学生造成了沉重的学习负担和压力,影响了学生兴趣、特长的形成;扼杀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的发展;导致学校、教师、学生本人和家长重智育、轻德育、忽视音、体、美等学科;违背了国家的教育方针,违反了教育规律,扭曲了教育的性质和任务。
“我们的作业包含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课堂作业。要求教师每节课都设计随堂作业。老师所选习题必须注重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份量的深度和广度要适当,而且要为学生提供适当的选做题,以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我们提倡精批精改课堂作业,以充分发挥作业的评价和激励功能。二是指导学生进行自助餐式学习。学生根据自己学习的情况,选择自己想要补充学习的科目,或预习新课,或复习旧知,或练习提高,都由学生自定,不受教师干涉。三是积极倡导“实践性作业”。每位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际,既是学科老师,也是学科实践活动指导员。这样,学科知识同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形成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多维度训练学生能力的学科体系。做到了学生同自然、同他人、同社会的和谐与发展,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谈到学生的作业,校长李志欣这样解释。
这样看来,学校的“零作业”,就如同工作生活中的“归零”,当一切纷繁复杂的计算出现了某种误差,就要清除“归零”。从这个意义上讲,“零作业”其实是一次作业回归行动,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行动。行动的主题跃然纸上,体现其两方面含义:一方面体现出农村中学教育“高耗低效”作业的结束,一方面体现出基于新课程改革要求,对“低耗高效”作业以及教师发展的探索。

“归零”。“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教育基础工作最重要的环节在农村,农村教育水平上去了,中国的教育才称得上成功,所以,教育改革的前沿在农村。”作为一名农村普通中学成长起来的校长,李志欣对农村教育的现状有着比较深刻的认识,他认为,农村教育要想成功,就必须要唤醒教师的成长之梦,就必须彻底的解放学生,为学生创造生长的时空。
一、唤醒农村中小学教师自主成长之梦
1、重新企划自己的教育人生
谈起教师的工作,李志欣说:“中小学教师工作勤奋扎实,但他们每天的工作,也只定格于写教案、上课、批阅作业、考试和认真执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上,自由空间被挤压到最小,在忙碌与疲惫中,教师只好把本身具有无限创造力的教育活动沦为一种“做”的程序,铃起而作,铃落而息,毫无创造的激情和生命的活力。”
对此,他认为,作为一名教师,这算不上是完美的教育人生,教师除干好干完自己的教学工作的同时,应不断的思考、学习、读书、研究。教育应该是一种创造,教师应该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发展规划,应为自己的未来思考。
在他的倡导下,北宋一中的教师继续教育开展得扎实、新颖。通过学习,老师发现了更为美好幸福的教育天地。陶继新老师、孙明霞老师、苏静老师、王立华老师先后来到北宋一中,他们渊博的学识、丰富的从教经历、智慧的管理经验让老师们逐渐走出封闭的藩篱,重新企划自己的教育人生。
学校语文老师王建军在给孙明霞老师的留言里写道:“我要感谢的是陶继新老师和孙明霞老师。在李志欣老师的引领下,我与网络教研有了接触,起先是看陶老师、孙老师的博客,那时也只是看,不敢有所“表示”,生怕有所忌讳。(在应试环境中,一不小心就会沾上“不务正业”的骂名)这个时候,李校长鼓励我要大胆的与名师交流,不要有顾虑,最不能有的是功利心。带着一种学习的心态,我走进了博客,在一个全新的天地里,纯净自己的心灵。
学习了一段时间,我的手头就痒痒了,我也要写我的思想。不到半年的时间,竟有十几篇文章先后在报刊杂志上发表,中国教师报、山东教育等等,以前,这在我心中可是遥不可及的梦啊!
陶老师来我校,当看到我写的一些东西,他对我说:“了不起,您这样做了不起。”当时,该如何形容我的感受呢?以陶老师的君子风范,他会尊重每一个与他交流的人,但他可能不曾想过,他的一句话能让我幸福许久。
在孙明霞老师的博客上,我学到了很多。我想从孙老师的身上,我们应该总结出一些东西,那就是,当我们用心去爱学生,去尊重学生,去发展学生之时,我们的教育就是成功的。”
学校李德刚老师这样评价李志欣校长,“现在的我和以前的我都是同一个人,只是思想有了变化,而引领我思想的人就是李志欣校长。一个好校长能带动一个好的教师队伍,能带动一所好学校,此话不假。”
谈起孙明霞老师的讲座,李德刚老师又写道:“我们学习共同体的成员谈到了你的享受教育幸福,大家感慨万千,我们现在的教育奉献,得到的是失败者的体验,而你在教育中得到幸福感的体验。有人说,你每天除了教好本学科以外还要总结,写文章,准备发言材料,不觉得累吗?是啊,能到这种境界就不觉得劳累,因为你所做的每一件事包括对学生,对老师,对整个的教育事业都在体验着一种幸福感,还有什么比这更快乐的?”
现在,北宋一中已充盈着浓浓的学习气息,学校有了自己的电子周刊(教师学习成长共同体《成长》),有了自己的学生校刊《紫藤》,有了自己的校刊《启航》,这一切,都是从“零”开始的,这样的成绩,恐怕一些条件好的城市学校也不容易做到。
2、教科研,为了师生的共同成长
《学记》中说:“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一般的教师也就是能给学生一定的知识,其中的优良者,可以成为知识教学的能手,总归是一个单纯的经师。也有的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把教书和育人统一了起来,就称得上是人师。
具有“人师”素质的老师,从大处讲,具有追求真理、乐群爱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为人师表的职业道德;从小处讲,具有克己内省、改过迁善,身体力行、自强不息的个人修养。而这样的教师群体的形成,必须有赖于成功的教科研团体。
北宋一中执行学校统一的团体学习制度。每周一次全校性的教研活动,活动计划性的主题,主要围绕学校的制度建设、文化建设、社团建设、课堂改革展开。另外,学校“教师学习成长共同体”每周也活动一次,主要交流一周来的个人学习心得,为学校的建设建言献策。
看看一年来这所普通农村学校发表的文章吧,这些成绩可能称不上显著,但如果您了解到这些是在“零”的基础上产生出来的,我相信,您肯定会用另一种眼光去看待这所农村学校。
今年,学校老师的学习成果不断涌现,据统计,共有47篇文章发表在《中国教师报》、《山东教育》、《四川教育》、《中国德育报》、《班主任》、《中国基础教育》、《中国教师》等报刊杂志上。共有40篇文章获省级以上奖励。
看着这一年来学校取得的突破,李志欣校长说:“学校教研、科研工作就需要真抓实干。应该求真务实的教研、科研活动如果成为‘假、大、空’的形式,或成为中看不中用的花哨‘锦绣’文章的杜撰,或成为应付上级检查的突击‘做秀’行为,就很难切合教师的教学实际,很难适应课程改革及学校发展的需要。”
从北宋一中的教研来看,它更好地扎根于教育现实的土壤,从教育教学情境中提取素材,从教师发生的教育教学“小事”中发掘问题,既克服了以往教研脱离教学实际的弊端,又对应了课改中关注教师行为研究的理念,使得教研成为教师日常行为“劳作”的一面“镜子”。校长结合身边的实际问题引导教师开展研究,实际上就是当下普遍为人们所看好的案例研究的一种样式,使得教研放低了“姿态”,让教师“摸”得着、“看”得见。由于立足于具体的“生活”场景,使教师有话可说,有思可想,有路可探,有文可写,做出来的成果也就有血有肉。这种务实不务虚的教研行为,正是学校取得丰硕的教研成果的原因所在。
3、课题在实践中产生,在课堂中展开
在北宋一中,可以说人人有课题,有的老师最多承担着三项课题研究任务。
在这些课题中,有独自承担的省规划课题一项,市重点课题三项、市规划课题三项。这么多的课题,老师们是基于什么提出的呢?能有时间开展研究么?
对此,校长李志欣说:“我们的课题研究,就是一场‘草根运动’。它是自下而上的教育研究,它的问题产生于平时的教学实践,产生于研究问题的主体——教师,这些问题是教师们迫切需要解决的,对这样的问题进行研究更能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教师参加课题研究,其立足点在课堂教学实践,这在时间上就有了保证。正因为如此,教师的教育研究更多地依靠经验的累积,应该说,这种累积是一种十分艰苦的劳动,用“聚沙成塔”来形容也不为过。但是,这样也有好处,因为艰苦的劳动换来的成果不会‘随风飘逝’”。
笔者认真的看了一下北宋一中开展的课题。省规划课题《基于课堂的“全人教育”研究与实践》,像这样的课题,目前国内还没有多少学校开展,学校又是怎么考虑的呢?
“‘全人’就是指‘完整的人’。是相对于‘半人’或‘非人’。我们这样讲,其实是有感于应试教育造就出了一大批具有人格缺陷的人,这种教育弊端造成的后果已越来越成为文明建设的障碍。”李志欣这样解释,“‘全人教育’的定义,在我们看来,一是将学生视为完整的个体,以充分发展学生潜能为目标。二是强化学生思维与操作、分工与合作、欣赏与创作的学习过程。三是从横向的角度看待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的认知水平。四是全面实施课程教育,改变课程教育单一、滞后相对独立、少有联动、不能构成有机整体。五是主张以学校教育为核心,辐射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
一处农村中学,具有如此前瞻的思想,在笔者看来,这或许就是该校取得突出成绩的原因吧!
源于实践,基于课堂,这样的课题研究也就有了指导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讲,也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归零”。
二、为学生创造生长的时空。
1、开展“经典阅读”,以阅读撬动北宋一中快速发展
“从我个人来讲,我很喜欢读书,我很希望全体师生都来读书,把读书当做习惯。作为教师,就应有一颗文化定心。可遗憾的是,当今社会上功利之心蔓延,浮躁之心盛行。而这种浮躁和功利之气,也悄然走进我们的校园,使这个本应拥有宁静心态的文化圣地也没有了琅琅书声。学校应该用文化经典来唤醒学生的道德意识,用经典诠释人们的道德行为,用经典作为师生行为的导向标。最终达到用经典阅读撬动北宋一中发展的目的”。对于学校开展的“经典阅读”活动,李志欣校长这样说。
当笔者走进学校,立刻感受到校园里散发出的浓郁的经典文化气息。读经典,摹名句、诗配画、北宋一中的老师们会通过各种形式激发学生的读书积极性。走廊内、墙壁上,在目之所及的地方,都充盈着浓浓的墨香。当然,经典文化并不是停留在外显的标语层面,尽管这是一处农村中学,但学校有超过价值30万元的图书,为了满足师生读书学习的需要,学校每年都要拿出8000余元订购各种图书、期刊,这大大充实了学校的文化含量。
学校开展读书活动,终极目标是让儿童喜欢阅读,养成阅读的习惯,成为一辈子热爱读书的人。而习惯的养成,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固定的时间坚持做一件事情,为此,学校每天安排20分钟的“经典时间”,在这一时间里,《三字经》、《论语》、《唐诗三百首》、《宋词》等都成了学生手中的宝贝,学生除了读书,不受任何干涉。在“经典时间“之外,学校还采取多种形式,推动经典阅读的开展。走廊的墙上,挂满了学生临摹的名著精彩片段;放学后,小学生排着整齐的长队,齐诵唐诗、宋词的情景,则是学校一道亮丽独特的风景。有的家长说:“现在我们的孩子,知道读书了,而不是像过去一样扔下书包就疯跑了,把孩子放到这样的学校,我们一百个放心。”
“用阅读开拓学生精彩人生,营造溢满书香的校园,让精致的文化‘早点’进入师生的精神世界。学校鼓励学生在读书中亲近名家、品味经典,让学生在读书中感知快乐、提升品位,为精神打底,为人生奠基,启迪学生争做充满智慧、举止优雅的北宋一中人。”李志欣校长对未来充满希望。
李志欣校长经常对老师们说:“教师要想发展起来,就要给自己的心灵留下一个阅读经典的空间,从而使自己的教学登上‘一览众山小’的境地。这样下去,就不会为外部虚幻的东西干扰了。”所以,学校除了在学生中间开展“经典诵读”之外,大力倡导教师开展读书活动。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如何达到“明德”的境界呢?通过阅读经典这一条重要的捷径,为学生的生命成长增添了有力的翅膀,学生由此爱上读书,学会审美,形成对灿烂文化的深深依恋。
2、让学校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乐园
《论语·述而》中孔子曾这样阐述自己的教学之道,“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游于艺”就是孔子对游艺状态学习的欣赏,在他看来,学习的至高境界在于“玩”,在于“艺”。
可是,由于“应试教育”的大行其道,致使许多中小学生的学习变成了一种心力交瘁的苦役。深感如此,学校深入挖掘“黄河口游艺文化”,寓教于乐,取得了意想不到的办学效果。
黄河口民间游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简单易行,深受学生喜爱。每到大课间,学校就被孩子们的热情点燃了,踢毽子、打沙包、编花篮、跳房,跳绳……他们在丰富多彩的课间活动中畅享美好的童年,正如孩子们所说:大课间是他们课余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他们童年生活的美好记忆,在这里,他们健康地成长着、学习着、锻炼着、放松着、快乐着,有了大课间,学校生活对他们来说更具吸引力了。
在黄河口游艺活动刚开展的时候,学生的活动也招致许多老师和家长的不理解甚至反对。这也难怪,以前孩子们在学校丢沙包是被禁止的,而现在却成了学校大力倡导的游戏,而且,有的家长还担心,学生的心玩野了,还能收回来么?毕竟,对于农村孩子来讲,升学是人生中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对此,李志欣校长认为,“一所好的学校,就是要努力创造适合每个学生的教育,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应力求做到既能帮助学生实现升入理想学校的愿望,又能为他们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基于这种思考,他和校委会一班人,坚持探索学校“学生社团”建设,以此为突破口,构建学生管理新模式。
在农村学校,“学生社团”建设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我们知道,学生社团具有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特点,这对初中学生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影响力。学校学生社团建设从2007年起步,发展到现在,已有《鲁中晨报》小记者站、“紫藤”文学社、书画社、英语俱乐部、篮球社、乒乓球运动协会、健美操运动协会、武术爱好者、轮滑社、“校园之声”广播站等十几个社团。加入社团和参加社团活动的学生有200多人。
学校社团开展活动,主要是利用每天的大课间和节假日进行。学生社团的活动是教学活动的延伸,既丰富了校园生活和校园文化,又改善了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促进了学生知识结构的不断完善,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起着课堂和其他教育环节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学生加入某一个社团,在社团成员群体中自觉地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陶冶自己的身心,激发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社团活动和富有地方特色的游艺活动的开展,丰富了校园生活和校园文化,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看着孩子们活泼、快乐、健康地学习、成长,谁又能说这才是北一教育的“零起步”?
3、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我们现下的教育,更多关注如何传授给学生更多的知识,如何最大程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上,却忽视了对学生诸如劳动教育、习惯养成方面的培养”,李志欣校长这样说。
的确,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的教育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这令许多家长和老师感到无法应对。
日本思想家福泽渝吉说:“教育就是授人独立自尊之道,并开拓躬行实践之法。”。朱熹在论及教育时曾有名言,“人生八岁,则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学,而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为了给学生补上“洒扫应对”这一课,学校在学生入学之时起,就把养成教育课作为学校的特色课程。从生活的劳动教育入手,以养成学生清洁整齐的习惯;从待人接物方面入手,以培养学生得体的礼仪;从为父母做一件小事入手,以培养学生感恩的情感。
李志欣认为:“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一方面能让学生遵守秩序,另一方面也能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心态。这些要靠平时做大量耐心细致的工作才能成功,友好的行为要靠强化才能增进,一是通过外部强化,即提供一些规范性的要求,采取一些有利于友爱行为健康发展的措施,促使其“友爱”;二是通过内部强化,爱只有在心中,才会产生自觉的友好行为。”
有了这种认识,学校开展了大量的养成教育活动。2007年8月,学校成功组织了400余名学生、家长共同参加的“心连心”大型亲子教育活动。会场上,有的只是心与心的沟通,情与情的交流,家长们纷纷说:“学校免费为我们组织这样的活动,真是一心为了孩子,一心为了家长”
走进北宋一中,整个校园非常洁净,没有学生乱丢、乱扔、乱画的痕迹。你所感受到的是有秩序地学习、活动、生活、工作。一切都是那么的讲究规程,给人一种井井有条的感觉。学生的文明行为已经成为一种自律,无论对谁,学生都彬彬有礼,落落大方。
“知识关乎事物,习惯关乎人生”,良好行为习惯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环节,学校这种在培养健康人格方面只争朝夕的做法,一定会为孩子的茁壮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归零”后的思索。现在一谈到教育,很多人就一筹莫展,无计可施。就像人们经常挂在嘴上的:“这个问题太复杂了”,“我无能为力,这是整个体制的问题”。其实,教育是个思维方法问题,有好的思维方法就可以解决许多问题。
杨振宁教授说:“要面对原始的问题,站在问题开始的地方,而不要淹没在名校办学经验的海洋里。”也就是说,我们为了求得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必须追根溯源。回归原点,去思考一些更为本原的问题: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什么?素质指什么?什么是素质教育?面对复杂的教育现象,只要我们能够站在问题的上位,多做一些理性审视,多做一些原点思考,就不致迷失方向。
例如,就应试教育而言,站在初中的角度,考上重点高中应该是成功的;站在高中的角度,考上重点大学应该是成功的;站在大学的角度,考上重点院校的研究生应该是成功的。我们不妨再追问:如果站在人的生命的高度,什么样的教育可以算作成功的呢?对于学生所学的知识,我们要关注的应是它有没有教育价值,它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多大贡献量。教育作为一种活动,只要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升了能力,开发了智慧,培育了品格,这样的教育,就是成功的教育。

“零作业”改革后的师生反思

万岁“零作业”        
作者:林晓伟

我们学校实行“零作业”,课下给予充足的时间来复习、预习、练习,从而使我们的综合能力得以提高,综合素质得到了提升。

课堂随练让我们学得充实。老师认真讲解,循循善诱,课堂上就把任务圆满完成。由于“零作业”的实施,我们的内心得到了充实,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我们都感谢它。
以前,作业量很大,让我们疲惫不堪,不得不不舍昼夜的做,必要时还会采取“非常手段”,用来加快作业进程,从而躲过老师批评。正是由于作业问题使我们视力下降,大脑疲劳,白天打不起精神,上课走神,从而降低了学习效率,影响我们的成绩和身体健康。
实施零作业后,我们的学习环境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大脑也清醒了,上课精力集中了。我们的学习成绩不断提高。
零作业真好,让我们受益匪浅。零作业万岁!

“零作业”:让我们飞得更高   
作者:刘勇

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学生学习完全服从于老师,作业更是如此。至于“做什么”“怎么做”,学生没有发言权,只有执行,完成的责任。这种现象与以培养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格格不入。冷静反思一下小学语文作业形式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已是有目共睹。学生喜欢有自由发挥空间,可以打开想像之门的作业。自从上学期,我校实行作业制度改革,在全校推行“零作业”制度,为我们语文作业的布置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作业形式更是形式多样。

泰戈尔说过:“不能把河水限制在一些规定好的河道里。”是啊,作业布置不能再搞一个“模子”,抄抄词语,背背课文等之类的。要以教材中出现的知识点、能力点、德育点为出发点,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德育生活、家庭生活等各个领域自然延伸,活化语文教学,促进学生视、听、说、读、写等智力素质的提高和兴趣、习惯等非智力因素的形成等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为主要目标;另外还得让每一位学生都动脑、动手、动口,这些宽松和谐的环境中去完成作业,要让学生有发挥的空间,体验成功,提高能力。我主要从以下几各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
一:读一读,养成阅读习惯。如教学语文天地中的一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时老师问“为什么这么说呢?”课后去找找书,自己找到答案。这样的作业,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我觉得布置这样的饿作业:让学生翻翻书,自己找答案,然后把你的收获与全班学生交流,这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倾向去选择完成内容也会丰富精彩,让他们有一种成就感。从而使他们逐渐养成好读书、多读书的习惯。
二:查一查,拓展认知领域。如教学《诸葛亮小时候的故事》时,老师创设一个情景:诸葛亮为什么会想出这样的办法学习?请同学们课后读一读《三国演义》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对诸葛亮产生了兴趣,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更多的有关诸葛亮的知识。这样保持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在找找查查这种轻松的环境中也逐渐原学,乐学,会学,善学。
三:想一想,培养想像能力。如教学《巩乃斯的马》一课,可设计一道题目;填写马字成语(马***,*马**,**马*,***马),这样可发散学生思维中的空白。
四:画一画,发挥创新潜能。。此项作业在低年级运用较多。学生对形状、色彩这种形象的东西很敏感,学生在读的基础上运用绘画等来体现文字的魅力,易理解,接受速度较快。
五:演一演,激发自我表现的潜能。如在《包公审驴》的教学中,可让学生在读了课文的基础上,用表演的形式,理解课文的内容,让学生的个性自由发展。
六:编一编,丰富生活体验。在学了《千岛湖的绿》等写景文章,教师可设计编一编的作业。如为此景编写广告词或用一段优美的语言赞一赞,这样的作业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此外,让学生辩一辩,议一议,试一试等作业形式,也是对学生的一种放松训练。根据不同的内容改变作业形式也很重要。我想“零作业”并非不布置作业,而是把能在课上完成的,坚决不放在课下,同时让同学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来做自己喜欢的“作业”,享受自主学习的快乐。“零作业”坚持以人为本,确定“人人发展”的理念,培养“人人参与”的习惯,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我相信零作业,会让我们(教师本身和学生)飞得更高。

“减负”前提是教与学的高效
山东省沂源县实验中学 崔春近


这是城市里很熟悉的一幕:清晨,一个个未成年的孩子揉着惺忪的睡眼,背着沉重的书包,走在赶往学校的路上。“谁能让孩子快乐起来?”这成了“两会”时许多代表在大会发言和小组审议时提出的疑问。事实上,过重的课业负担已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影响了创造性的发挥。
站在教育和社会发展的角度,从长远看,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学生“减负”势在必行。“减负”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减负”又要提高教学质量,不能学生繁重的课业负担减轻了,而教学质量却受影响了。所以,学生“减负”一定要科学,要做好加减法。
学生的能力有差异,学习效率也不尽相同。对于“减负”,如果我们搞一刀切,一味降低难度、减少作业,很可能会出现“优生吃不饱,后进生学不好”的现象;也有可能让部分投机取巧的学生钻了空子。这样下去,会遭到学校、教师和家长的反对,也必然会影响到教学质量的提高。一位家长曾这样说:“如果我的孩子每天回家没有作业,我会心慌的。因为其他孩子在做,在拼命学!”于是,家长们让孩子参加各种各样的辅导班,造成的后果是“学生减负,越减越重”,天天喊、年年喊的“减负”也只能成为一句空话。
“减负”的目的不是不让学生学习,而是让学生从题海中走出来,有更多的自由空间去参与社会实践,增强社会认知能力。作为教师,要“减负不减责、减负不减质”,教学要及时“换汤”,还要防止“换汤不换药”。不要再将学生死死地捆在教室里,填鸭式地灌输知识,让学生死记硬背那些枯燥的公式和定理,而是要引导和帮助他们找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有位数学教师在教学完《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这一章后布置了这样一道作业:请利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知识设计一个图案,说明你所表达的含义,并在班上展示你的作品。有位英语教师这样给学生布置作业:请制作一些贺卡,写上祝福的话语,把它赠给你最喜爱的老师和好友。这样,引导学生把枯燥无味的公式定理,英语单词、句子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并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能促进学生学好知识。从当前的实际情况看,对于学生的动手能力差的问题,作为学校要“亦减亦加”,即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心理、法制和劳动技能的教育,加强对其创新精神的培养;作为家长,也要改进家庭教育,不仅要使孩子成“才”,更要使孩子成“人”。另外,应试能力并不是获得成功最重要的条件。作为学校,应及时转变教学管理理念,改变评价体制,不应把教学成绩作为评价教师的唯一标准。
对于从事中学教学和管理的工作者来说,要树立正确的负担观和减负观,脱离实际抽象地谈“减负”,可能会误人、误教、误国,过重的负担要削减去,必要的负担要承担起来。而对于到底减什么负担,加什么任务,关键是要看是否有利于教育事业的发展,是否有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是否有利于学生成才和社会发展。
对学生“减负”的问题,我们要有正确的认识和引导。“减负”不能仅仅减少作业、降低难度,这是表面现象。“减负”不能减质量,而应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相信只要我们教育工作者真正地转变了观念,不打折扣地执行国家政策,“减负”就不再是口号,学生素质的提高也不再是梦想。(《中国教育报》2008年4月4日第5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5 08:47 , Processed in 0.103894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