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女教师年过7旬仍顶班上课 从教55年获世界纪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4-15 09:26: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女教师年过7旬仍顶班上课 从教55年获世界纪录



  李庾南其人
  年过七旬,却依然活跃在教育教学第一线,不仅顶班上课,而且担任班主任,这样的教师不多,南通市启秀中学的李庾南便是一位。
  从1957年8月28日走上讲台开始,李庾南从教已经整整55年。她长期执教初中数学,同时一年不落地担任班主任。“我一直坚信,不只是专家教授,每一个教师都可以凭自己的努力留下自己的印迹。”她一直这样说,“能够将职业做成一辈子的事业,并享受事业追求中的艺术感受,是我今生最大的幸福。”
  李庾南对初中数学教学的自觉探求,从上个世纪70年代末就开始了。30多年来,她连续主持开展了8轮数学教改实验,进行了初中数学全程11个循环的实验研究,先后在自己班级对外执教公开课、示范课500节,应邀赴全国26个省(市、区)讲学200多场次,总结、提炼出“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在教学理念上坚持以生为本、以学定教、教学统一,在教学价值取向上坚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善于学习,在课堂结构上形成了独立自学、群体议论、相机引导的基本模式。
  去年初夏,南通市政府专门举行李庾南“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流派发展研究报告会,她一袭红衣、神采飞扬出现在会场,又是报告、又是上课,一点也不见老态。出席会议的原教育部副部长王湛盛赞她“扎根教育教学一线50余年,根深叶茂,教书育人成果丰硕”,并且“逐步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教学流派”。
  李庾南一直舍不下她的班主任工作。她说,教育首先是关怀,是呵护,做班主任更能够体验到一点,也更能够承担这样一种职责。
  2010年教师节前夕,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纪录总部认证她为“连续任职时间最长的班主任”。经南通市政府特批,李庾南至今还坚守在教育教学第一线。一进教室、一上讲台,她便仿佛忘记了岁月……
  初春时节,73岁的李庾南随着人流,匆匆走进南通市启秀中学的校园。
  这位年过古稀的老太太,从1957年开始担任中学数学教师和班主任,连续55年耕耘教坛。
  她是功勋卓著的特级教师,捧回过全国中学数学教育的最高荣誉“苏步青数学教育奖”,创立的“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先后获得了“全国中小学教育改革金钥匙奖”和全国基础教育改革优秀成果一等奖。
  反思课堂
  1957年,刚刚高中毕业的李庾南初出茅庐,走上了南通市启秀中学的讲台。
  17岁的她觉得,教师是个不错的职业,一定要捧牢这个饭碗,站稳这个讲台。于是她给自己定下了“安分、认真、勤勉”的准则。虽然家离学校不远,步行只要十多分钟,可为了迅速胜任教学工作,李庾南住在了学校里,早上和学生一起跑步、做操、打球,晚上走进办公室备课,向老教师请教。
  当时,李庾南一周要上21节课,可为了提高上课质量,她常常是先听老教师的课,再依样画葫芦,工作量几乎多了一倍。虽然年纪轻,底子薄,没经验,但她坚信天道酬勤,勤能补拙,铆足了劲儿向书本学,向老教师学,向学生学,向实践学。这种珍惜与投入,很快就得到了老教师的认可与帮助,受到了学生们的喜爱与欢迎。她融入了学生中间,像一个“大姐姐”,和他们打成一片,尽可能多地接触他们,理解他们,关心他们,处处站在学生的位置上观察、发现、思考问题。在这样的过程中,李庾南的教学逐渐成熟,她班上的数学成绩经常名列前茅。
  1978年,李庾南年近不惑。和改革开放的时代同步,她开始审视自己的工作。“那一年,已经是我教书的第22年,过去的21年里,我也很认真、很勤奋,培养出来的学生,有的分数很高,按学校里当时的标准觉得很优秀,走上社会却不一定很拔尖,而有的学生学习不一定拔尖,但是思维活跃,能力很强,善于交往,这些孩子后来到社会上却成为佼佼者。这种反差使我想到我的教育理念、教育价值观、教育评价观是不是有些问题。”李庾南说。
  当时,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正大行其道,李庾南却感觉到了它的弊端。可是,舍此该如何教,路在何方呢?她泡在教学实践中,抓住一切机会去试、去摸索、去闯新路子。她逐渐体会到,学生不是老师讲会的,而是在老师的引导、指导、帮助下学会的。于是,她开始在引导学生学会上下功夫。先是让学生多读多练多做题,结果任务多,负担重,效果不太好。由此,她进一步认识到,学生要学会,还得讲究方法,于是,着手研究如何培养学生自学数学的能力。
  李庾南开始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关注“学”的行为,实现了由单纯研究教师“教”到研究学生“学”的转变。她的研究探索先后经历了“学生自学数学能力及其培养”、“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创建”、“优化学习过程,改善教学结构”、“学程导进技艺研究”、“主体性教育研究”、“学生学力的形成及其发展”、“初中学生学力发展与评价研究”、“学生学力发展与课堂教学创新——‘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新探究”八个阶段的探索实践,成功创造了“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这一教学法将教法和学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将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主导性有机结合在一起,强调学生自主、自信、自为,强调自主学习基础上的交流、合作、竞争,强调点拨、促进、升华。
  在多年的探索实践过程中,李庾南出版了《中学数学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等9部专著,应邀为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国电视师范学院等拍摄理论讲座、教学录像200多讲,先后3次出席国际数学教育会议,培训教学骨干、教研人员达两万多人次,培养了一大批教改骨干,造就了一支优秀团队,形成了李庾南教学流派。她的科研成果先后获江苏省普通教育改革优秀成果奖、全国中小学改革“金钥匙奖”、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研究成果一等奖。
  应该说,李庾南解决的,其实不仅是数学教学中的学会问题,更是学生学习的动能问题。在她的课堂中,确立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其终极目的是,促使学生自我开发,在学习活动中自主、自动、自由地发展,成长为善于学习的“世界人”。
  关怀学生
  在不断探究数学教学的同时,李庾南一刻也没有离开她的班主任工作岗位,50多年坚持不辍。
  其实,最初李庾南担任的是“副班主任”,跟着一位40多岁的王老师当助手。当时,最大的学生只比她小两三岁,个头几乎和她差不多高,李庾南一点也找不到感觉。王老师看出了她的顾虑,笑着说:“小李老师,你有你的优势,你年轻,和同学们几乎是同辈人,他们在你面前,就多了几分亲近,少了一点拘束,你容易和他们打成一片。班主任既是学生的老师,也是学生的朋友啊!”
  当学生的朋友,成了李庾南几十年班主任工作最有效的法宝之一。比如对待孩子们的早恋问题,她一直给予“同情之理解”。读了初中,开始进入青春期,少男少女之间彼此爱慕是人之常情,教师、家长如果武断干涉,学生往往会破罐破摔。李庾南总是耐心地和学生谈话,问情况,举例子,摆观点,讲初中时代的任务和目标,谈高中、大学乃至工作后会面临怎样广阔的世界。她和学生谈同学相处之道、说生活困惑之解,鼓励他们以健康向上的精神,争做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她特别喜欢对有早恋苗头的学生打一个比方:青苹果很好吃,但要是没有成熟就摘下来,吃在嘴里可是又酸又涩的。这样的比喻,加上身边的事例,总是让学生们很信服。
  从学生眼里的“大姐姐”,到“妈妈”,再到现在的“奶奶”,李庾南回望自己的班主任工作历程时很有感慨。她说:“开始做班主任时,我自己管理比较多,渐渐地,和数学教学的‘自学·议论·引导’同步,我的班主任工作也走向学生自我管理。以前,学生进来,临时的班长是我指定的,后来是自荐,谁自荐了,我就给谁平台。现在我班上有5个值日班长,周一到周五轮,给孩子们锻炼的平台。过去,班上发生了什么事情,都是我去处理,做法官,判谁对谁错,现在让他们自己去处理。这就体现了教育的主体是受教育者这样一个思想。我最后归结为四个‘自’:自学、自治、自律、自理。一个能自治、自律、自理的人,他一定能自学,能自学,就能促进自理。”
  李庾南做班主任工作的第二个法宝是活动。不管升学压力有多大,她总是坚持寻找生活中的德育源泉,带领学生们走出校园,感受生活。雨花台烈士纪念碑前的入团宣誓,复旦大学图书馆里的学术体验,军营里学生们席地而眠、长途拉练,拓展训练基地上学生们的挑战自我、突破自我,还有军山上观日出,黄泥山下的野炊,游轮上看长江……让学生回到生活本身,真正成为活动、实践的主体,其间的阳光雨露、风霜尘埃、山水花木,都在学生心里留下了难忘的印记,让他们丰富认知、碰撞思维、砥砺品德。
  作为班主任,李庾南面对的,不仅是一个个求知若渴的学生,还有不会学习、不爱学习甚至不想学习的孩子,但她从来不放弃“最后一个”。她说:“每一个学生和我的孩子一样重要,我也是他们的母亲。”
  有一个叫小理的孩子,是爸爸在路上捡来的。这位爸爸是个普通的职员,收入不高,没有结婚,所以收留下“野孩子”做儿子。小学阶段,小理成绩不好,有的同学欺负他,有的老师也不喜欢他,因为他经常不做作业。邻居也把他当成病菌,不许孩子跟他玩,怕被带坏,所以,他只好跟比自己小得多的小朋友玩。光是在小学里,他就留了两级。
  当时,李庾南教的是实验班,小理分在另一个班。他爸爸听说过李老师是如何关爱学生的,就通过关系找到李庾南,希望能把孩子转到她的班上去。
  李庾南一听小理的情况,实在不情愿他来增加压力,影响教改实验的成绩,可心里又可怜这个被生身父母遗弃、现在又没有养母的孩子,虽然拒绝了这一要求,态度却不很坚决。
  小理眼泪汪汪地请求,并表态一定会努力学习,几个同学也帮着说情,表示今后大家一起帮助他,他会进步。
  李庾南出于女教师的仁慈之心,也由于母亲疼爱子女的天性,收下了这个一直被遗弃、歧视的“野孩子”。
  小理的知识基础确实差,也没有掌握好的学习方法。李庾南感到,首要的是帮助他树立自尊、自信、自强的内心,促使他明确目标,积极主动地学习;在此基础上,查漏补缺,指导学法,才能真正起到作用。于是,每周六晚上她都约小理到家,帮他消化、理解、巩固一周所学,再借课外参考书给他,指导自学。
  渐渐地,小理不仅学会了老师教的数学题,而且会自己学习、做题了。心灵得到温暖,学习有了进步,更进一步激发了他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在初一一学年中,不论严寒酷暑、刮风下雨,周末晚上他都准时到李老师家学习。
  进入初二,小理已经不再需要李庾南的个别辅导,还第一批加入了共青团。
  李庾南班上还有一位小马同学,他家境贫寒,父母没有文化,兄弟姐妹四人,一家的生活就靠父亲做工来维持。初一第一学期开学不久,李老师走访了他家,看到小马父母亲都老实巴交,家里没什么像样的家具。她很同情这家人,决定多关心、帮助这个孩子。后来,李庾南帮助小马向学校申请,减免了全部学杂费。
  小马小学学习基础差,思维速度慢,语言表达和交往能力不强,进中学后难以跟上。这使本来就衣着寒酸、拙于言辞的小马更加没有地位和尊严。甚至在课堂上,小马回答不出问题时,有些同学会哈哈大笑。小马作业错误多,考试成绩一般都是最差的,订正练习或作业时,有些不懂事的调皮男生竟抢过小马的练习本或试卷在教室里“示众”,还嘲笑说:“红灯!红灯!”体育活动课上,也没有同学和他一起活动。
  贫寒的家庭、卑微的地位、恶劣的环境,让小马越发自卑、自闭。
  李庾南发现了这一情况,及时对全班同学进行教育,和那些幼稚无知、逗弄小马的同学个别谈心,教育他们要有爱心、同情心,尊重他人,乐于助人。
  她多次和小马促膝谈心,谈自己的成长经历。她告诉小马:自己小时候家境也非常贫苦,却从来没有悲观、失望过,而是更加勤奋地学习,取得更好的成绩。后来,终于成长为一名人民教师。”
  一次次的交流,让小马打开了心门,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坚守理想
  上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的春风也吹到了教育领域,老师们被压抑了10年的教育热情被释放出来,即将步入不惑之年的李庾南也开始了她的教改之旅,上课,思考,研究,交流,写下了一段辉煌的教学人生。
  为了探索初中数学教学真谛,几十年来,李庾南一直站在教学第一线,每一次上课,她都认真钻研教材,在充分把握“学情”的基础上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加工。她说:“这是形成个人教学风格的前提,也是产生教育智慧和有效质量的根本。”后来,她的工作越来越忙了,每天的工作日程都排得满满的。上课、批改作业、找学生谈心、和青年教师交流、指导徒弟上课,有时还要接待一些外地访客,或外出讲学,但她一节课都不肯落下。要外出讲学了,她总是掐好了出发的时间,上完上午第一课再走;讲学归来,顾不得舟车劳顿,总是上午到家,下午就出现在课堂上。以前自己的儿女年纪小的时候,有时生病住院,晚上她陪在病房,白天托同病房的病友家属照看一下,自己又精神抖擞地站到讲台上。前两年,李庾南90多岁的母亲生病住院,年近古稀的她,晚上在病房里照看老母亲,一大早再赶到学校出现在学生面前,那段时间,她的办公室常备着一套洗漱用具。从教几十年,她出了九本书,每本书都是自己一笔一画地写,一字一句地修改,以至于右手的手指都磨变了形。
  为了弥补自己的不足,提高自身教学理论水平,她每个暑假都要赶赴当时的扬州师范学院,接受专家学者两个星期的个别辅导。1984年,为了撰写论文《初中学生数学自学能力及其培养》,她多方找老师请教,与朋友磋商,有一次早上6点从扬州出发,赶往镇江,尔后再从镇江赴常州中学,直到后半夜,才到达南京朋友的住所,虽然一天奔波了四座城市,然而,师友们的亲切点拨、殷殷教诲让她异常兴奋。那一夜,李庾南只睡了3个多小时,一大早又急急忙忙赶往江苏省教研室,再向有关专家学者求教。
  1987年5月,李庾南应邀去大连讲学,返回时选择了坐海轮。可上船后她才知道,只剩下了散席票,而且整个航程需要29个小时。她丝毫没有犹豫,租了一条草席,铺在船舱走道边,在拥挤而嘈杂的环境中,静下心来,把膝盖当做办公桌,开始了《数学自学能力及其培养实践研究报告》的撰写。累了,就去看看奔涌的大海;饿了,就掏出干粮啃几口。艰辛的旅程结束了,作为江苏省教育科研重点课题的实验研究报告也写完了。就是在海轮过道边的草席上完成的这份报告,获得了全国中小学教学改革“金钥匙”奖。
  讲这些故事,李庾南的重点是在说明,作为一名教师,要善于学习、善于反思。
  在李庾南身上,最让人佩服的就是那种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精神。50多年来,她一直在一所学校,一直在熟悉的课堂,从初一教到初三,再从初一教到初三,一直那么激情洋溢。
  一位教师的成功,很难用世俗的标准去衡量。几十年来,李庾南都在教育教学一线,从来没有任何行政职务。尽管获得过苏步青数学教育奖、全国中小学教学改革“金钥匙”奖,她以前给中国教育电视台拍摄教学录像,每节课却只有区区50元的报酬。“我可能是中学教师中留下音像资料最多的。江苏教育电视台就给我拍过120讲,中国教育电视台、人民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分别给我拍了几十小时。人家说的,要是一个歌星拍这么多,早就非常有钱了。”李庾南做出遗憾的样子,其实非常自豪。
  这样一位名教师,哪能没有挣钱的机会?有一段时间,好几所外地学校开出了高薪想要聘请她,李庾南一一回绝。找上门来请她做家教的人更是络绎不绝。“我从来不做。后来大家都知道了我的脾气,找我的人也就少了。要备课,要写文章,还要看新闻,哪有时间去做家教?”不过真有学生求教,李庾南还是一口答应。放学以后留在学校也好,电话交谈也好,登门请教也好,她是那种永远的热心人。
  启秀中学校园里有一棵古老的银杏树,师生们走过树前,每每有一种肃然的感觉。73岁的李庾南有点像这棵树,不免苍老,却依然茂盛、挺拔。(
2#
 楼主| 发表于 2012-4-15 09:30:55 | 只看该作者
课堂六七人授课仍旧投入 七旬教授走红网络

    71岁的南京大学萧耐园教授走红网络。这位面对六七个学生依然认真上课的老先生,被网友誉为“有此老师,南大之幸”。昨天下午,记者在南京大学天文系的一间小教室里,见到了衣着朴素的萧耐园教授,并将网友对他的敬意转达。对于这个情况,老先生连称“意外”。
  “有此老师,南大之幸”
  事情的最初,是南大一名学生在小百合BBS网站上发帖,这位网名叫“天行者”的网友称,他选修的是南大鼓楼校区的天文学史,上课的是一位老先生。10月19日下午,正好是这位老先生上课。不过到课率却不敢让人恭维,偌大的教室里只有六七个学生。
  “天行者”感慨地说,这样的情况要是年轻一点的老师早就当场发火了,不过这位老先生真的很好,他没说点名,继续上课。面对教室里的六七个学生,老先生依然认真地在讲台前讲课。“天行者”用随身携带的手机拍下了老教授上课的场景,偌大的教室里,前几排的位置全是空的,而一位老先生在PPT前,比划着手势,认真地讲解着。“天行者”感慨:“有此老师,南大之幸。”
  “天行者”的发帖引起了同学们的共鸣,很多同学第一时间认出了这位认真的老先生是南大天文学系的萧耐园教授,并表示下周要果断地去“膜拜”这位认真的教授。更有同学表示,萧耐园教授的认真由来已久。网名为chindia的网友称,有一年国庆放假前,同学们都赶回家或外出游玩,只有1名同学去上课,萧老师依然认真地讲完了整节课。
  萧教授面对近乎空荡荡的教室上课的场景,被发到网上后,虽然照片有些模糊,但依然让同学们追捧不已。不少已经从南大毕业的同学都称,大学时选修过萧老先生的天文史课,老师上课很赞,不知道为什么会有人不去上?
  不去上课是忙着找工作
  这篇帖子很快引起网友热议,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学生不去上课?是不是这门天文史课比较枯燥?但从很多同学的回复来看,老先生的课讲得很赞。
  那为什么还有这么多学生不去上课呢?“有这么好的老师,再有勇气也不能逃他的课啊,会被其他学校同学瞧不起的。”很多外校的同学搞不明白,为什么有这么认真的老师,选修的同学们还集体不去上课?在小百合上,有知情的网友回帖,选修这门课的都是大四学生。很多同学在大四时都面临着找工作的问题,不是不去上,而是没有时间去上。
  “虽然知道萧老师的课上得很好,但是因为要忙着找工作,就没时间去上了,有时间的话一定会去。”采访中,一名曾经选修过天文史课的同学告诉记者,当年南大还在浦口时,萧老师的认真和敬业就赢得了学生交口称赞。很多同学都尊称萧教授为“萧爷爷”,而且是“传说”中会8门外语、教3门外语的“萧爷爷”。
  寻访“传说”中的萧爷爷
  “请代我们向萧老师致以敬意”
  听说萧教授在南大鼓楼校区授课,记者直接冲到南大天文学系准备现场“抓”萧老师。只是四通八达的校园,让记者迷了路。于是,路上随便“逮”了几个同学,问他们知不知道天文系的萧耐园教授。
  没想到,这几名同学还真是萧老师的“粉丝”。“你说的是小百合上的那位老教授吧,天文系的?我们都商量着下周去听他的课了。”说罢,同学们热情地告诉记者,天文系该如何走。末了,指路的同学还认真地对记者说道:“请代我们向萧老师致以敬意。”
  理解学生:大四生要做的事很多
  在南大天文系楼的一间小教室里,记者见到了衣着朴素的萧教授:灰色的衬衫和西装裤,个头不高,但精神矍铄。听记者说明采访来意,老教授顿时笑了起来:“太意外了!”
  说起只有六七名学生上他的天文史课时,老教授点点头:“你说的是昨天(10月19日)的事情吧?”萧教授回忆,当天下午上的是希腊天文史,确实只有不到10名学生。在南大,这门天文史课是本科生的公选课,这学期选修这门课的同学有80人,第一堂课来的学生很多,渐渐有所减少,到了10月19日这堂课,就只有不到10名学生来听课。
  “他们都大四了,客观上讲他们确实面临很多事情。”萧教授说,很多同学在大四选修这门课,不一定是对这门课感兴趣,不少是因为学分不够,而来凑学分。“加上大四同学要准备毕业论文答辩、求职、考研以及进单位实习,所以顾不上这门选修课也很正常。”对于大四学生的特殊情况,萧老师表示理解。

  为什么没有点名,而是认真地讲完了整堂课?萧教授说,这么多年来,这样的情况不仅只有一次,一个学生来上课的情况他也面对过,“其实这门天文史课很有趣味,就像历史一样,跟听故事差不多。”在萧老师看来,他为同学们准备的讲义,只需要同学们考试前认真复习,就能够掌握,真正来听课的同学,是确实对天文很感兴趣,他认真地讲课也是对同学们负责。
  所以,对于来上课的同学,萧老师认真地给他们上课,不来上课的同学,萧老师也能理解,准备了详细的讲义,供同学们自学复习。
  教学认真:410页的PPT全出自老先生之手
  在萧老师的电脑里,记者见到了“天文史课”的教学PPT,410页的课件全部出自萧老师之手。课件中有不少插图,在讲黄道12星座时,每个星座的图片居然是老先生从网上下载的动漫图片。卡通的人物诠释严谨的天文学,萧老师说这是为了增加这门课的趣味性。
  看记者对这个感兴趣,萧老师还认真地解释:“严格意义上说,处女座应该叫室女座,水瓶座叫宝瓶座,射手座叫人马座。”不少听过萧老师课的同学说,想不到萧老师的课还很潮。
  记者大概翻看了下,在课件中,萧老师插入了不少资料图片,例如在讲生命物种的起源时,各种各样恐龙的图片,让课件看起来更像一本连环画册。萧老师说,这些图片除了从网上下载以外,还有不少图片是萧老师从书上扫描下来的“资料图片”,“为了扫描资料,我还自己买了一台扫描仪。”
  把学外语当成兴趣:会8门外语的“萧爷爷”
  在南大有个“传说”中会8门外语的“萧爷爷”。问这个“传说”是不是真的,萧老师很腼腆地笑笑:“我对学外语很有兴趣。”
  71岁的萧耐园教授,1962年在南大毕业后,就留在了母校。萧老师说,他们那个时候学的都是英语和俄语,但天文学这个专业很多资料都是意大利语。“为了看懂意大利语的资料和论文,我准备自学意大利语。”萧老师说,当时还没有中文编写的意大利语教材,他于是去外文书店买了一本俄语编写的意大利语教材,自学起来,现在的萧老师除了在南大上天文史选修课,还在南京艺术学院给学生们上意大利语课。
  法语是萧老师最得意的一门外语,“我更擅长法语。”萧老师说当年被公派去法国留学,出国前单位给他们集中培训了法语,所以法语也说得很溜。除此外,萧老师还给学生们上世界语的课。至于德语、日语、西班牙语,萧老师说自己只能看得懂资料,“不太会说,但看他们语言编写的资料没有问题。”萧老师说学外语最重要的是下工夫,没有什么捷径可走。
  学生的声音
  吴同学:萧老师的认真令人佩服。不过我觉得,这么多同学不去听课,是不是因为这门课太枯燥啊?或者是老师普通话不标准,有机会我去听听。
  李同学:年轻的老师真该跟老前辈学学。我上过一门选修课,去的同学很少。因为这位老师经常会让自己的研究生来代课,老师自己都不负责,也难怪学生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9 07:23 , Processed in 0.131483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