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的语文与语文教师的文化
文章作者:瞿涛 刘云生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2005-11c 2009-5-6
话题策划
瞿 涛 重庆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小学语文学科指导组成员,重庆市小语会理事,大渡口区教师进修学 校初教部主任
对话地点
重庆市大渡口区教师进修学校
特邀嘉宾
刘云生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
参与人员
慧脑教育俱乐部成员:唐海燕 崔 满 徐开伶 侯巧玲 王 敏
对话实录
语文,是文化本身,抑或栖居于文化之上?
瞿 涛:到目前为止,新课程改革最大的成功在于打开了人们的思路,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教育。在座的各位都是语文教师,大家都曾从不同的维度去分析和研究语文。在我看来,这些思考和研究都是有益的。但,无论哪种思考和研究,归根结底,要回到“语文是什么”这个本源的问题上。我们今天的话题就从这个问题开始,好吗?
徐开伶:语文是什么?我查阅了一些资料,连专家、教授的理解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1949年,叶圣陶先生提出:口语为语,书面为文。现在,新课标把语文界定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日常教学中,我也常常思考:语文究竟是什么?因为了解了语文究竟是什么才知道怎么去上语文课。
刘云生:今天,我看了一篇文章,讲了什么是语文。一位语言学家说,语文从表面上看,是语言的一种形式。但这种形式从实质看,它是一种文化,语文是文化这棵树上所结的语言之果。还有的人说,语文是文化的诗意栖居,语文是栖居在文化的土壤之上的。所以,探讨文化的语文,更重要的是探讨语文和文化之间的内在关系。因为语文外在的是语言,而内在的是文化。而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从语言的发展过程来看,正是语言的发展,才让我们这个世界丰富多彩,才让我们这个世界具有文化的味道。我们无法想象,如果没有语言,哪一个社会会有文化味儿?想不出来。同样,正是因为有了语言,文化才能得到发展。所以,它们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唐海燕:我对这个问题有一定的认识。教了这么多年的语文,究竟什么是语文?分开来理解,“语”指的是语言,是有声的和书面的交际符号系统以及延伸出的作品;“文”指的是文字、文学、文化。语文和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说语文就是一种文化,同时,语文又是文化的载体。因此,语文教学必须要站在文化的平台上。
侯巧玲:文化究竟是什么?我们说一个人很有文化,又该怎么理解呢?
唐海燕:词典上对文化的解释是:文化是人们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又特指精神财富,比如说,文学……
侯巧玲:所以,我们语文课要教的东西内涵是很丰富的。人格的塑造、审美情趣的培养、天文地理、琴棋书画……所有的东西都可以称为文化。作为语文教师,对知识的广度的要求相对其他学科要高一些。语文课教什么?要教思维的方法和对事物深入关注的习惯,不能光教字词的理解。报刊杂志、电视、网络涉及到的东西是不是也应该是我们语文课的教学内容呢?
徐开伶:但是,我认为过分关注生活中的那些事物,是不是又不能很好地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侯巧玲:对了。但是,单纯的工具性的训练显得单调和枯燥,工具性还是应该通过人文性的渠道,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体现。
王 敏:我在学习新课标解读的时候,注意到这样一段文字:语文的“语”,大家都认为是语言,而对语文的“文”的认识不尽相同。有的人认为是文章、文学、文献、文化。有的从文字学上来说,有的从文章学上来说。其实,他们所指的内容大致差不多。“语”和“文”应该包含语言文字和文学作品。前几天,我又看到浙江的一位老师写了一篇文章,它的观点是说语文≠语+文,语文的内涵应大于“语+文”。因为语文是传达情感的工具,语文的意义也深于“语+文”,语文应该等于“语+人”。它从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1.从技术的角度看,语文必须要回答四个问题:谁学语文?学什么语文?怎样学语文?学语文干什么?归结一句话就是:学精神,学做人。2.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语文和人的发展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特别是文字的演变,凝结了人的智慧。3.从文化的角度看,语文即文化。4.从发展的角度看,新课程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也落脚到了人。我觉得这种观点有一定的道理。
崔 满:语文不等同于文化,但我们要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文化。今天,我听了一节识字课,是“对对子”。面对这样的识字课,我们就不能进行简单的识字训练。在让学生认识生字的前提下,实在有太多的东西可以让学生感受、发挥。因为对子是一种古老的语言形式,蕴含了中国人的智慧。尽管我们不能期待通过一堂课的学习,让学生懂多少,但是可以反复吟诵,让学生去感受,去体验。我们语文老师就应该抓住契机,渗透、积淀传统文化。
刘云生:刚才,听大家谈到语文和文化。其实,文化的概念有点泛。可以说,一切人化的东西都是文化。比如说,一个杯子也是一种文化。最宽泛的文化就是马克思说的“人化”,凡是人接触的东西都是文化。比如说,一棵树立在那里,当有一个人深情地一回眸,这棵树就具有了文化。为什么我们常说月光寄托着人的思念,玫瑰花寄托着对爱的向往,也是这个道理。人把情感和智慧投射到事物上,都是文化。如果这些都是教学的内容,语文教师就要被累死。语文教学应该找到自己比较恰当的度。在我看来,语文本身只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它的背景的确是比较宽泛的文化世界。我们要把语文当作一种文化,来熏陶、感染学生,但是我们不能把作为语文背景的所有文化当作语文本身,让语文“不堪重负”,只要我们的语文是建立在大文化背景上的就可以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