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本重组,让语文课堂充满哲思的味道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4-18 22:19: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文本重组,让语文课堂充满哲思的味道

文章作者:贾 卉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小学刊2011年3月 2011-10-26

    “文本重组”,即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将文本进行重新组合,改变原有的叙述顺序以求更好地达成目标。作者在进行文章的创作时都力图说清事情的来龙去脉,于是前因后果娓娓道来。但是我们的课堂教学都有其特定的教学目标,如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这些目标呢?这就需要我们对文本作出个性化的解读,创造性地去使用教材,对文本作出智慧的处理。文本重组,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一、文本重组,为情感推波助澜
    1.集中相同内容,铺垫情感,蓄势待发
    情感需要激发,需要酝酿,需要点燃。在情感的召唤下才有可能产生活跃的思维,深层次的理解,引发由衷的感受。教师要在课堂上引领学生生发这样的情感,并能将其通过学生自身的阅读体悟一波波积蓄起来,为深刻理解文本内容服务,为思维的深度发展服务。
    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在执教《二泉映月》时,从无锡“二泉映月”景观之美入手,让学生找出文中相关描写景致的句子。在学生自读后共找出四处,师生一起对此进行了充分的交流、点拨、体味,并在此基础上王老师又进一步出示了文中四组描写此处景致的四字词语,与学生一起美读想象。
    回味上述例子中王老师的设计,两次紧密的集中都是针对“二泉映月”的景致,而只字未提阿炳,只字未提《二泉映月》这支经典曲目。但是细细品来却别有韵味。学生只有深刻感受二泉映月景致之美,积蓄起对美景的向往之情,才更能体会艺人阿炳深切的苦难人生,品味出《二泉映月》这支名曲中所包蕴的丰富内涵,在淙淙流水、如银月光的浸染中感受音乐与人生。而课堂随后学生所表达出来的那些“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感受,显然正是缘于此前王老师一次次的将写景内容集中,一点点的情感铺垫,将情感的帆涨得满满的,蓄势待发之因。“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每一节语文课都应该成为构筑学生文化底蕴的元素。这样的集中、铺垫,最后直指课堂教学目标,文章主旨,曲径通幽,妙不可言。
    2.找准情感落点,一咏三叹,余音绕梁
    最早给我这种课堂享受的是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于老师执教《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时,凭借对文本精妙的解读,对文情独到的感悟,他抓住了“我”失去伯父的沉痛心情这个落点,对文本内容进行了巧妙的重组。课堂中,于老师在对文中三个故事分别进行智慧的品读后,都让学生回读一次“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就要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正是在这一次次回环往复的咏叹中,将“我”对伯父鲁迅的怀念之情一层层推上巅峰,课堂中学生一次读得比一次动情,彰显着情感发生发展的过程。也正是在这一次次的回环往复中,学生对文本的理解逐级递升,将深化文本主旨真正落在了实处。虽时隔多年,回忆,依然觉得实在精妙。“低眉信手续续弹”“轻拢慢捻抹复挑”就是在这样的娓娓道来中,在这样的一咏三叹中步步深入,情到深处。“佳时倍惜风光别,不为登高。只觉魂销。”文本重组,一咏三叹就是有这样的妙处。
    二、文本重组,让写法无声潜入
    1.文本重组,感受文章的深度选材
    前不久我听了特级教师王崧舟的一节课《与象共舞》。他结合本课特色而进行的变序教学堪称典范,这篇课文题为《与象共舞》,但是真正写与象共舞的却只有一段,王老师在解读中敏锐地感受到了作者选材的深度用意:与象共舞,虚实相映,最终想通过文章传递给我们的是在泰国人象之间亲密无间,人象之间天然融合的情感。于是,王老师呈现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就有了这样的设计:(1)再读课题,就字面,这个题目什么意思?(2)文章会写什么呢?他应该写的是人与象之间的共舞,但是很奇怪,这篇课文出问题了,快速浏览,你会发现很奇怪。(学生交流)(3)题目为“与象共舞”,可是文章第一、二、三、四段写了吗?(生:没有)跑题了啊,怎么可以这样写?跑题了啊,跑了吗?既然第五段写“舞”,那我们就先来读它。哪些地方,那些细节写了与象共舞呢?(4)师生探讨:A.通过比较感受作者描写大象动作的精妙。B.品读“拥”字,感受人象之间的亲密无间。(5)再读题,读到此你对“与象共舞”这个题目有了什么新的认识,新的看法呢?(学生领会到:与象共舞实则上是一种情感的共舞,一种亲密无间。)(6)回顾前四段内容帮助学生体会到:象对人群的熟视无睹,象为泰国国宝,人象之间没有距离,象为人按摩都是因为亲密无间。(7)总结写法:这样看来,其实我们文章的每一个词,每一句话,每一段都在写“与象共舞”。这样的写法就叫“一语双关”。
    2.文本重组,感受文章的语言风格
    特级教师魏星执教《我和祖父的园子》时,在开篇即将孩子们带进了那个萧红魂牵梦绕的园子,通过朗读第二自然段对园子的大而生机勃勃有了感性的认识。接着在这种情感的积淀下直接从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进入了课文的第十三自然段,试图借助这一情景的创设让孩子能情不自禁地投入到那个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园子中。在萧红丰富多彩的语言中去继续感受园子里自由生活着的一草一木。为此,他设计了这样的教学过程:(1)自己读十三自然段,你会产生一种感觉,跳出一个什么词来?(自由)(2)读得再仔细点,哪些地方能表现出这种自由,圈画出来。(3)学生交流:对学生读出的相关语句,教师总是作出不经意的语言特色点拨。如:她用“愿意怎样就怎样”的句式来表达自由;她从“一会,一会”来表达自由;她又用了“就像怎么样就像怎么样”;“要怎样就怎样”,真自由啊!(4)萧红用了多种句式描写自由,在这些描写中她还一口气用了十个“就”字,有人认为重复了,你认为呢?(学生交流)进一步感受:这十个“就”字读起来是什么感觉呢?(自由、轻松、调皮、无拘无束等)(5)小结:这些文字很普通,很朴素,但是一到了萧红的笔下就带上了她本人当时当地的心情,让我们直扑眼睛,情趣盎然,字里行间就两个字:自由。
    萧红的语言风格是多姿多彩的,但是天真质朴始终是她的印迹,是她生命体验的一种自然的流露。以上例子,老师为了让学生鲜明地感受到这种稚子情怀,率真表达,精心进行了文本重组,引导学生将第二和第十三两个自然段联合起来进行学习。这样的重组也就是让园子中的自由万物集中,让萧红简洁质朴的语言集中,让学生能在最短时间内接触并感受到园子里浓浓的自由气息。而更重要的是,教师在其间借助这样的自由体验,这样集中的感性朗读,借助师生间愉快的自由互动了无痕迹地不断地穿插着对萧红语言特色的点拨、评析,尤其是那十个“就”字的品味让学生鲜明地感受到了萧红语言的率真童稚。
    三、文本重组,让主题立体鲜明
    1.文本重组,集中表现主题
    本人在执教《三顾茅庐》一文时,文中第三自然段一开头在刘备第三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时,作者宕开一笔没有直接写事,而是描写了一段隆中景色,别有深意地从清幽的环境暗示诸葛亮的不同凡响,并通过选取的景致烘托、表露自己对诸葛亮一再的欣赏:他本为卧龙山上一卧龙,他的品性如松、竹般高洁。这段写景作者在曲意表达刘备三顾茅庐是有所值的,但是用意太深,如在体会本文主题中插上这么一段,依据学生现有的积淀,光是背景知识就要花上许多口舌,学生也未必能明白作者深意,课堂因此也会显得沉闷、零散。在教学中,我在学生了解了“三顾茅庐”的两位主人公之后,以“诸葛亮,人称卧龙先生,你知道这个雅号的来由吗?自由读读书,找找看!”直接进入了这一写景部分的学习。在进入连贯的情节前将这一部分学习体会结束,让学生带着对诸葛亮的景仰之情进入情节,更利于他们理解感受刘备的“诚心诚意”,即本文的主题,同时也可以使这一主题在连贯的情节中表现得更加集中鲜明。
    2.文本重组,拓宽主题视野
    特级教师孙双金通过文本重组而成功执教的《推敲》一课,很值得我们学习。他在执教这一课时将文本重组,巧妙变序,课堂分成了四个板块:讲述一个故事(全文);理解一首古诗(选取故事中的诗词);品味一段佳话(选取文章3~7自然段);欣赏一种现象(选取文章第八自然段)。
    以上例子,虽然文本还是那个文本,但是通过重组,视野宽了,内涵丰富起来了,主题目标由一变成了四。这四个主题目标简言之为四个“一”:讲述一个故事,将文本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理解一首古诗,增加学生积淀的同时,深化对“推敲”故事的理解。品味一段佳话,抓住文中语言文字感受贾岛的“苦吟”,韩愈的人品、学识。欣赏一种现象,在“推敲”现象中引发拓展“推敲”故事,感受“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推敲”精神。教学中,不同的主题在相同的文本中通过孙老师得心应手的重组,一一得以通透地展现。在这样立体化的主题之下,这个课上成了真正的语文课。
    文本重组,是对教材的一种创造性使用;文本重组,立体地展现着目标的层层推进;文本重组,让语文课堂情意绵亘;文本重组,让语文课堂充满哲思的味道。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拉萨路小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4 17:06 , Processed in 0.108559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