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5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幼儿园叙事教育案例分析:发人深省的“奖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4-21 21:06: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案例背景:
众所周知:奖品,是孩子都喜欢的物品。
    通常,小班我将拥抱、亲吻、红花做为孩子们的奖品(可以感知、触摸到的东西是孩子们的最爱);中班我将口头表扬、赞美、小积木做为孩子们的奖品(可以在老师的关注目光下自由创建是孩子们的最爱);大班我将纸印的红花及小贴画、铅笔做为奖品(可以拿回家,与家人分享得到学习用品的乐趣)。但是随着孩子们升入大班,不断的得到各种奖品,我发现分发奖品成了一种风气,尤其在上学期我班虽然变换花样买了许多有趣的奖品,得到了孩子们的一时喜爱,但是到活动后来却由于奖品分发频繁,造成孩子们觉得奖品没有新鲜感,挑三拣四,毫无拥有的愿望,对活动也缺乏积极性,奖品成了一种虚设。菲斯克和泰勒曾提出过关于奖励的过当效应的假设,即如果一个人本来对某种活动本身具有内在兴趣,那么当他受到外部奖励时,他原来的内在兴趣就会降低。
奖品,应该怎样发才能真正发挥出对孩子的教育作用呢?
情境一:2008年小班的一个周末                                    
    周五下午,幼儿园的院子里随风飘来几朵红色的小花,我捡起仔细一看:原来是小班的孩子不经意间落下的小红花。由于小班孩子年龄小,我园历年都是在周末人手一朵小红花做为奖品的。可是每朵凝聚老师辛劳的小红花此刻却变成了垃圾……
情境二:2009年中班孩子家长与老师沟通的一段关于奖品的描述
    朵朵妈妈:“昨天下午来园接朵朵后,她就跑开去荡秋千了。我打开她的书包,看看她的书本装错了没,有一天她就把同学的书本装了回去。刚把拉链拉开,我就看到一本图画书,还以为她又把小朋友的书装错了呢。拿出来一看,是一本涂色本,上面印着一朵鲜艳的小红花,原来是朵朵得的奖品。我问朵朵这是什么奖品,为什么给她发奖品,朵朵也说不上来,只是拿着涂色本说“老师给你发个奖品”。估计这是老师您发给她时说的话,不知是不是上次公开课上得的奖励呢?”
面对家长的提问,不难看出,朵朵好像还不懂什么是奖励,没有一点自豪感,其实那是她在美术活动中表现出色而得到的物质奖励。
情境三:2010年大班的一次数学活动前后发生的一件事
    中午,孩子们都午睡了。无意间我发现小明宇的裤子下面有一张十二生肖的贴画悄悄露了出来(只是其中的生肖龙却有两个),于是我把这一发现悄悄地告诉了班里的宋老师和吴老师。我们三个商量,暂且不声张,看下午明宇上完数学课怎么说?(为了调动孩子们学数学的积极性,在这一学期开始,我们开设了“奥数小博士”,规定只要得到12张不同的生肖小贴画便可得到一顶小博士帽,之前我班只发出了11种生肖贴画)。果不出我们所料,数学课后,明宇就拿着新发的小贴画,非常兴奋得说:“老师,我的生肖贴画有12个,该换博士帽了。”这时吴老师走过去说:“好,我来看看。”小朋友们都投来羡慕的眼光,忽然跟前的牛瑞翔小朋友大声喊:“颜老师,明宇的生肖龙怎么有两张?”瑞翔的话立刻引来了一些围观的小朋友,大家一起把目光投向了明宇,只见明宇他盯着一前一后的两张生肖龙若有所思,大家开始议论纷纷,都觉得明宇这样是犯规,不能得到博士帽。那么该怎么办呢?我想把问题留给小朋友们来解决。于是我问:“怎么会有两张生肖龙呢?”看着明宇不知所措的样子,平日和他要好的龙龙此时自言自语的说:“这不是我上次丢的那张生肖龙吗?”听到这样的回答,我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该怎么处理?随即我组织大家开始讨论:
师:“龙龙的生肖龙为什么会在明宇手里?”
小梦梦:“他想凑齐12张生肖贴画,他捡到生肖龙没交给老师。”
思涵:“她想得到博士帽。”
小波:“把这张贴画撕掉。”
师:“我们应该帮帮他,可以给他一次机会。怎么帮呢?”
程思成:“想得博士帽,要靠自己的努力,捡到的东西要交给老师,不能当自己的。”
龙龙:“对,知错就改还是好孩子!明宇,你能改掉这个毛病吗?”
明宇小声说:“能。”
师:“明宇,听了大家说的这些话你是怎么想的?”
明宇:“我以后捡到东西一定交给老师,不是靠自己的本事得到的贴画不能算数。”
听完,我和小朋友们一起为明宇鼓起了掌。
案例分析:
    明宇想得到盼望已久的博士帽,他把捡来的生肖龙当做自己的奖品充数,这种做法是不对的,这是他的争强好胜心理在做怪,当他的小技俩被细心的同伴们发现后,他陷入了反省与思考中。在解决事情的全过程中,做为老师我发现了问题,但没有直接介入,而是把问题留给了孩子,让他们自己尝试解决问题,我关注的是如何正确引导他们解决问题的过程,意在引导其掌握合适的获得途径、解决问题的方式,本着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重视幼儿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做幼儿学习活动的倾听者、欣赏者、支持者和合作者。通过讨论,孩子们积累了解决问题的经验,这些结论来自他们自己的思考,以及集体的智慧,所以对大家更有说服力,认识也更深刻。当明宇的错误行为遭到同伴抵制和老师的批评,他认识到自己不被大家接受时,就在反思、调整自己的行为,在调解过程中我想教给孩子运用正确的方式来获得奖励,认清是非,分辨好与不好,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引导他们明白要想得到奖励要靠自己的努力,才能让大家学习和支持。
    那么,怎样发奖品合适?什么时候适宜发奖品?到底发什么样的奖品呢?这是个令人深思的问题。
案例反思及行为:
    在思考了前期行为后,我想到了不再买给孩子奖品,鼓励他想得到奖品就要靠自己努力。同时,今年面临省示范园的复评,也需要我进一步细化这项工作,于是结合本班实际,我尝试从以下方面入手:即将孩子们在园订的几十个牛奶盒变费为宝,制成“百宝盒”分发给每个孩子,每个盒正中间都贴上自己最得意的照片(盒面周围都是白色表面,用来粘贴孩子奖品),在父母接送孩子的走道上按孩子的身高让她们找到触手可及的地方固定起来。盒面上的奖品集满十个以后与老师交换奖品,盒内的空间用于存放孩子每天的各种作业。同时,奖品的来源也从本质上发生了改变。以前有用过,如:粘贴,小粘贴是最受孩子欢迎的,价格便宜,孩子喜闻乐见,效果不错;手工作品,做一些折纸作品,象飞机、千纸鹤、花蓝、小动物、太阳花等等,作为奖品奖励给孩子。但是,这次我想让孩子亲身体验得来不易才会更珍惜的道理,于是我将平时由老师包办的奖品分类细化后组织孩子们通过手工、绘画、折纸、用自己灵巧的小手制出可爱的小奖品,既可以粘贴在活动室内丰富环境,也可以供表现有进步的孩子自由选择喜欢的同伴作品当做奖品,使作品的小主人有成就感,也使其它孩子更多的观注其它同伴的作品,形成比比、画画、折折、说说、想想的良好学习氛围。这样的奖品可以粘贴在老师专门提供的有孩子自己照片的百宝盒上,当一个孩子“百宝盒”上的奖品积累到一定数量后,平时还可以组织孩子根据所得奖品的画面内容编成一个小故事或小儿歌说给伙伴或父母听,开发孩子思维及语言表达能力。
    种种这样尝试一段时间后预料中的效果:1、培养幼儿良好的收放责任感(孩子能将每天的作业或手工正确无误的装入自己的“百宝盒”);2、激发孩子的积极性,体验获得成功和自信(为了使自己的作品变为奖品,孩子们完成作业的态度很积极);3、发挥奖品的真正作用,促进幼儿积极向上(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与努力中,孩子体验到成就感,意识到奖品可以自己去创造)。
    基于这个想法,我给孩子们作了事先的介绍,让孩子了解事情,做好积极的预备,同时通过家长会,让家长们进行积极配合,多多关注,多多交谈,多多评价,为孩子的共同成长而努力。
    大班毕业时,我班孩子一改往年人手一份离园证的情境,孩子们手捧自己的“百宝盒”爱不释手、百看不厌时,我分明看到家长们赞许的目光,那种情境比捡到金子的感觉更闪亮。因为盒子上贴满了孩子的荣誉、盒子里记载了孩子学习生活中成长的点点滴滴。许多有心的家长还将“百宝盒”内的作品照成照片发布到互联网上,让更多关注的人见证自己宝宝的成长,分享其喜悦心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6 13:34 , Processed in 0.079369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