骏景小学
吴红英
《美国音乐教育考察报告》是郭声健教授在2007年至2008年在美国访学写的一部专著。最先接触郭教授的书是《琴歌舞笔》——音乐老师写论文。他的书朴实真挚,深入浅出,对我的论文写作提高很有帮助。得益于这本书我的论文《把学生带进音乐还是带出音乐》刊登在《音乐周报》上。当我得知郭教授要把《美国音乐教育考察报告》的稿酬全部捐给汶川地震灾区学校时,我很快汇款买了这本书。同样这本书给了我教学上的帮助,在这里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
在我想象中,美国的音乐教育条件会很好,音乐教师地位很高。郭教授的书告诉我们美国基础音乐教育处境并不乐观。2001年布什总统上台后,高度重视教育改革,颁布了《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表现在艺术课程的课时让位于阅读和数学课程,艺术教育经费贡献给阅读和数学课程。如果一个学校要裁员,首先想到的就是音乐老师。但是美国音乐教育者采取了积极的措施,应对得力。
有一所高中,学生在小学到高中之前都没有上过音乐课,老师根据学生的情况设计教学,一年一度的音乐会还需要家长买票观看孩子的演出,获得经费的支持。好社区经济好,对音乐教育是非常重视的,音乐课程设置多样技能课程很突出。纽约市郊的一所中学有五个合唱队:混声合唱队、女声合唱队、混声歌舞队、新生歌舞队和室内乐合唱队。合唱队每天都上课,天天练,演唱水平自然高。器乐项目包括管弦乐队、音乐会乐队、军乐队、管乐队、弦乐队、爵士乐队和室内弦乐队。乐队每天都训练,并提供个别和小组辅导课。一个音乐老师一般都要负责多个社团的指导,合唱队和乐队谁都可以参加,学生的音乐素养令人刮目相看。
全美的各个州各个学校都没有统一的教材,教学内容完全由老师根据有关标准自行设计和选定。他们是以音乐活动形式来组织教学内容。纽约一所公立小学的沃伦老师所教二年级孩子第一首歌是热身歌曲,接着演唱具有一定难度的歌曲,有轮唱和重唱,一节课唱四首歌曲,沃伦老师是带着孩子们在音乐中玩。五年级的孩子演唱水平更高,他们还演唱了当红女歌手蕾哈娜的歌曲,孩子们载歌载舞,老师和学生共享音乐带给他们的快乐。把“美国偶像”引入音乐课堂,也是提高学生音乐表演鉴赏能力的有效途径。流行音乐把学校音乐教育带入真正的现实音乐世界。
他们基本上是整天上课的,这是沃伦老师的课程表。
可以看出,美国音乐教师真辛苦!老师们并不会因为工作负荷重而影响其敬业精神,他们对工作很投入、很热爱,很珍惜,也很享受。这里教师的一大特点,对学生的积极表现总会带头报以掌声以示赞赏。
美国对教师的学位要求高,沃伦老师还在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攻读博士学位。音乐教师教育与中小学音乐教学实践联系是非常紧密的,老师在课堂上教的东西,可以直接搬到中小学课堂上去。哥伦比亚大学Lori教授像孩童般可爱,让课堂充满着童趣和快乐,同时又是一位严谨而令人敬重的学者,为课堂创设了浓郁的研讨氛围,研究生也可以“玩中学”。
郭教授翻译的一篇文章《成功的课堂管理艺术》,是一篇博士论文,我觉得很有实用价值。在这里简单说说。课堂管理的程序和过程——表扬、交流、连贯、充实——描绘了构建安全、健康、快乐的课堂氛围的一条最快捷、最成功的途径。
表扬:记住并称呼学生的名字,关注其积极的行为,能够收到令人惊喜的效果,尽量不使用“真不错!”这样的评价。假如你想让所有的学生双腿交叉,安静地坐着,就说“莎拉双腿交叉地坐着,已经准备好上课了。”有时候会有学生干扰课堂秩序,请认真反思一下你所持的态度,可以说“我注意到在我说话时,你的眼睛正在看着我”,老师对学生看法的改变,很可能是一种强有力的课堂管理要素。
交流:与学生近距离接触、眼神交流。这里给大家介绍双轨制在处理师生关系、转变学生的不良行为方式上是很有价值的。双轨制就是“私下的、隐蔽的,表明老师不希望看到他们在同学们面前难堪。”第一轨是师生的关系,第二轨是“家长与老师”的关系。可以编制一个带给家长的“进步报告”以鼓励学生的良好行为。保持这种交流,常常能有效解决学生在行为方面出现的问题。
连贯:教学程序一旦建立起来,就有利于学生的管理并且节省时间。基本框架是:
1.
安静地进教室。
2.
与全班同学打成一片。
3.
表现出对自我、对他人、对教学内容的尊重。
4.
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5.
安静地走出教室。
建立常规分三步走(1)解释、示范;(2)将规定付诸实施;(3)
巩固和再教育,直到行为习惯已经养成。
充实:丰富充实的音乐教学内容能成为一种强有力的动力和管理
因素。在教学环节的转换过程中,应该让音乐来充实它,如在开展活动分发丝巾时唱首歌;当你和学生一起进入教室时,表演身体律动;当你发给学生节奏棒时,让全班同学模拟指挥图式,等等。尽可能减少教学空隙,别留下分散学生注意力的时间,教学内容越充实,音乐活动越丰富,学生的不良行为就越少,学生的收获就越大。
建立一种良好的课堂秩序需要花时间,需要付出艰苦努力,特别是在开始阶段。通过这些和你的学生建立起亲密的关系。如果学生不是因为获得奖赏而期待着上课,表明学生具有了强烈的学习动机,这也是我期待和追求的。
下面介绍一下美国社会音乐生活,真是音乐无处不在。地铁、街道、酒吧、咖啡屋、商场、琴行、教堂、联合国总部,音乐无孔不入。教堂里的歌,最大的特点就是动情,歌声很有感染力,在音乐中,人们的情感得到释放和满足,学音乐的人,有可能真应该去教堂好好感受一下。美国爱乐乐团专门给3~6岁的孩子举办音乐会,其中有三个环节,一是孩子们与演奏家们在大厅里玩音乐游戏,二是在家长的陪同下在音乐厅里听音乐家的演奏,三是孩子们亲自体验器乐演奏。这就是“音乐从娃娃抓起”的具体表现。
这本书还是很值得我们去看的,我相信每位读者都会从中看到不同的东西,有不同的感受和收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