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选定教育教学论文的论题
——“如何撰写教育教学论文”系列讲座之二
孝感市教科院
任建元
所谓选题,就是确定论文的题目。在教育教学论文写作中,如何选定论题是每个作者首先会面对、无法回避、且须审慎处理好的一个问题。论题选择是否恰当,将会直接关系到作品的“命运”——是尘封几案,还是付梓刊发。那么,如何恰当选定论题、拟定标题呢?本文将就相关问题进行分析说明,并提出一些建议。
鲜活的教育实践中存在着大量的问题,但并非所有的问题都能成为教育教学论文的论题。我们在筛选来稿时发现,一些作者在选题时确实步入了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论题过大。题目过大,是普通作者在选题时常常出现的问题。例如,就《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这个题目来看,由于“非智力因素”的内涵极为丰富,它的定义、构成、作用、测定等方面均有一系列的问题需要作深入探讨。像这样的题目,指向非常广泛,带有很大的普遍性,对它的研究需要较长的时间和较大的精力,而对于普通的研究者或一般教师来说,由于受到自身素养和客观研究条件的限制,把它当作一个具体论题显然是不合适的,也可能是难以胜任或驾驭的。二是论题过难。论题太难,是指作者难以完成对该题的写作任务,或者是指题目含混不清,具有多重性和开放性,作者不好把握,不便写作。例如:像“数学教学与开发学生的智力”这样的论题,就往往会使人无从下手,最后必然会降低写作标准,单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可能,有多少资料就用多少资料,研究到哪里是哪里,写到哪里是哪里。三是论题过时。选题不具有时效性的主要表现是,主题陈旧,老生常谈,没有创见,缺乏新意。像这样的论文写得再多,也是没有多大价值的。有些题目,别人写了多次,如果自己又提不出新观点、新见解,就没有必要再写了。另外,还存在论题过于具体、缺乏普遍借鉴价值等问题。
对于以上这些论题过大、过难、过时、过于具体等问题,作者如果在动笔写作前不能妥善解决好,就势必会白白浪费精力,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那么,在选定论题时,到底应该怎么做呢?从宏观层面讲,作者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选题要着眼于宏观范畴。这儿强调的是,选题时首先要处理好所选论题与宏观范畴的关系,因为宏观范畴与微观论题之间存在着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关系。从相互联系看,论题存在于相关的宏观范畴之中;从相互区别看,论题有着自身的相对独立性。既然论题存在于相关的宏观范畴之中,我们在选定论题时,就不能不充分考虑宏观范畴对论题的影响和制约作用。至于与教育教学论文相关联的宏观范畴,大而言之主要包括国家的大政方针和政策法规、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和程度、经济社会发展与教育发展的关系、人民群众对教育发展的期望和需求等方面;小而言之主要包括我国教育领域的总体发展状况趋势和要求,本地、本校在教育、教学、教改、教科研等方面的综合情况,以及本学科教学的总体情况等。这些宏观层面的背景因素,总会直接或间接地对论题所涉及到的问题产生影响,如果我们在选题时,不能从更大的范畴、从更高的层面对这些宏观背景因素予以重视,就难免会导致所选论题或过时、或偏离主潮流、或缺乏针对性的结果。“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而既然论题有着自身的相对独立性,我们就要将论题放在宏观范畴中,并对其内涵和外延进行清晰的界定,使其保有本来具有的特质。总之,如果把以上大而言之的宏观范畴比作一片森林,把小而言之的宏观范畴比作一棵树,那么,所选的论题就是某片森林中的某棵树上的一枚树叶。森林和树是拥有这一枚树叶的森林和树,而“这枚树叶”是“这片森林”的“这棵树”上的某一枚树叶。一方面,“这枚树叶”离不开“这片森林”和“这棵树”,它与“这片森林”和“这棵树”共荣共枯;另一方面,“这枚树叶”又不同于“这片森林”和“这棵树”上的其它任何一枚树叶。因此,当我们选定某一枚树叶时,就要聚焦于它,既不能让它掩隐在树林之中,又不能让它混同于其它树叶。实际上,从一片森林的一棵树上选定某一枚树叶的过程,就是由全景镜头推至近景镜头再推至特写镜头的过程,只不过最后的作品是特写镜头,而不是近景镜头,更不是全景镜头。受众看到的只能也只会是摄影师呈现的作品,而全景和近景镜头则会作为虚化的“背景”,被笼统或模糊地保留在摄影师的脑海里。
2.选题要着眼于具体实际。这儿强调的是,选题要与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考虑。具体实际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教育、教学、教研工作的实际。在工作实际中,可以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些问题就是很好的论题。二是作者的自身实际。可以选择自己占有资料较为丰富的问题作论题,这样能够降低写作的难度;可以选择自己有浓厚研究兴趣的问题作论题,这样会激发出自己的写作热情;可以选择能够发挥自己业务特长的问题作论题,这样能发挥出自己的优势;可以选择自己平时留心思考、认真研究、已经取得了研究成果的问题作论题,这样能在写作中享受到厚积薄发、得心应手的喜悦;还可以选择自己最棘手的问题或引起自己警觉的现象或震动过自己的新理念等作论题,这样能引发自己的写作冲动。三是读者的实际。作为教育教学论文主体读者的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有什么困惑,有什么需求,这些因素也都是选题时应该考虑到的。
3.选题要着眼于空白点和薄弱环节。目前,教育科研的内容非常丰富,对热点问题的研究也很多。对于刚刚着手教育教学论文撰写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来说,最好不要去人多的地方扎堆,而应该选择那些尚未有人研究或虽然已经有人着手研究但尚有许多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的论题。在这个范围内去选题,固然有一定的难度,但只要肯下工夫,就一定会在教育科研和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写出有见地的论文来。
作者在选题时只有真正考虑到以上三个方面的因素,才可能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论文赢得先天性的优势:观点是正确的,符合主旋律,顺应主潮流;论题是实在的,从教学实践中来,能在教学实践中经受检验,得到完善;写起来是顺手的,资源雄厚,水到渠成;前景是光明的,恰对教育报刊的路子,正合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口味。那么,从具体层面讲,作者应该怎样选定论题呢?
1.选题要小。一要弄清楚论题有大小之分。例如,同样就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来选题,一篇的论题是《对新课程下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思考》,另一篇的论题是《新课程下农村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现状和建议》,显然,前一个论题比后一个论题大。因为从论题落脚的词语看,前者的“思考”一词太宽泛,几乎漫无边际,而后者的“现状”、“建议”等词则显得窄一些,至少有相对明确的边际或指向;从对论题范畴——“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界定看,前者仅有“新课程下”,而后者则多了“农村”与“初中”两个限定词。可见,说论题有大小,主要是就论题的外延而言的,而讲论题“过大”就是指研究的问题“外延”太大,几乎是无所不在其中。二要懂得选题为什么要小。一般来说,论题选得太大,写起来容易空泛,往往会因学力不足而无法深入,写少了象蜻蜒点水,写多了则会显得又臭又长。相反,如果抓住一个重要的小题去写,能够深入本质,切中要害,从各个方面把它说深讲透,那么论文就反而会有一定的分量。正因为《对新课程下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思考》这个论题过大,作者才只得从“课堂形式与内容的统一问题”、“正确认识师生的地位问题”、“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问题”和“能力培养、情感和价值观的教育与‘知识’目标统一问题”等四个方面来展开论述,而事实上,这四个问题中的任何一个问题,单独成为论题都尚且嫌大,作者怎么能够在一篇只有三千字的文章里论述清楚呢!有一位作者抓住教师在课堂上读错学生姓名这个问题,写成《注意姓名的读音》一文,分析读错姓名的三种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两个办法,后来发表在国家语委主办的《汉语拼音报》上。这是写小题目容易成功的一个佐证。三要懂得如何从细微之处选题。可以小题大作,以小见大。如一个疑难问题的解释、一种快捷的解题方法、一种有效的记忆方法、一种生动的课堂语言等,都能够成为好文章的题材,写文章千万不能眼高手低。也可以在同一题材上开一个小口子。如可以写“某某课的教法”,而不去写“怎样上好课”;可以写“我是如何培养学生朗读的兴趣的”,而不去写“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意义”。孝感市楚澴中学胡志强老师从厨师烹调中受到启发,选定《浅谈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味”》作为论题,并从保持原味、激发趣味和留有余味三个方面进行挖掘,选题虽小,却写得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2.选题要新。“文贵创新”,有无创新关系到论文价值的大小。一是要做到题材新。当前,教学改革发展的步伐很快,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使得我们面临着许多新的研究课题。拿语文学科来说,如何处理好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关系,让学生在语文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态度情感价值观几个方面协调地发展;如何促进教师角色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实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如何运用丰富的语文教育资源,实现课内外结合、校内外联系、学科间融合等等,都亟待我们去研究,并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作出回答。至于综合性的课程改革,诸如综合性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的整合、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建设等,也都向我们提出了大量的新课题。这些新课题正是我们选作论题的绝佳题材。二是要做到立意新。立意也就是立“主脑”,确立“主题”。立意新也就是主题新。可以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捕捉新的元素或灵感,作为论文的主题。应城市东马坊中心小学一班人按照“绿色教育”理念办学,引领学校阔步迈入三级示范学校行列。校长艾望发同志以《唱响“绿色教育”主旋律谱写“示范学校”新篇章》为题,总结了这一实践经验,这个创意就很新颖。云梦县曲阳高中彭再祥老师在扎实奠定学生写作基础的同时,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旨在增添作文文采的训练,后来写出了《让高考作文尽显文采》的教学论文,也很有新意。如果受到别人所选论题的启发,对同一问题有不同的看法或在观点上有新的见解,也可以自立门户写出来,甚至还可以采取“拿来主义”的策略,干脆借用别人的题目,只是需要在原题上冠以“再谈”、“也谈”之类的字样。像大悟县刘集中学何良生撰写的《学生操行评语的再探讨》一文,就属于这一类的论文。 三要做到角度新。同样是庐山,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说明,对同一个事物的认识,只要视角独到,就能发现新的视点或特点。有一位思想政治课教师在认真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撰写了教改论文《改革思想政治课的预习方式》,并荣获省级三等奖。有的从学科间的联系入手寻找独特的视角。如有一位语文教师经常尝试用数学方法分析解决语文问题,后来以“如何运用不等式分析语文问题”为论题,写出了很有参考价值的教学论文。孝感市文昌中学许闻静老师将诗词引入到化学教学中,写出了《化学教学引入诗词的有益尝试》一文,这个角度就很新颖。
3.选题要实。一是所选论题应该具有现实性。论题应该是从教育、教学、教改的实践中挑选出来的。例如:关于对课本上某些定理、公式的证明过程所作的适当改进和更新(基础理论的研究方面)、留守学生的关爱工作(对学生心理研究方面)、某些学科问题的特殊解题思路或巧解妙证(学科思想方面)、课程设置、新教材试用和教法改革(课程、教材、教法的试验性研究方面)等问题,都可以选作论题。安陆市实验小学邹春莲老师结合作文教学实践,以《多一点儿——我作文教学的“五多”》为题,从阅读、记录、体验、评点和夸奖等五个“多一点儿”的角度,介绍了自己作文教学的经验,这样的选题就贴近了教学实际。二是所选论题应该具有针对性。论题应该是针对教育、教学、教改实践中的问题提出来的,主要包括重点、难点、焦点、困惑点等。例如,就中、小学教学如何衔接而言,既有学段衔接共性方面的问题,也有不同学科个性方面的问题。如果将这类问题选作论题,针对性就自然很强。安陆市王义贞中心学校王锡刚、吉凤英结合班主任工作实际,以《评语岂能“复制·粘贴”》为题,论述了班主任“复制·粘贴”评语的弊端,确实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三是所选论题应该具有实用性。论题应该能对正在进行的教育、教学、教改实践起到指导作用。例如,如果教师将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绝招选作论题,对包括绝活、绝技、绝能在内的个人特长进行分析展示,就势必能让其他教师得到实惠。汉川市实验高级中学方先进和尤红梅以《等差数列中一个性质的妙用》为题,介绍了自己独到的发现和体会,就很有实用价值。四是所选论题应该具有深刻性。论题就某一个问题而言,尽管开的口子可能较小,但却应该挖掘得更深一点,分析得更透一点。例如,就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方面而言,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总会有这样那样的、或大或小的收获和体会。如果教师能够及时对这些“收获”和“体会”进行总结,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进而选作论题,那么,像这样写出来的论文,就必然深刻,并且能够打动人。汉川市实验小学张俏梅和王桂荣老师结合自己的班主任实践,以《起身送送学生》为题探讨师生关系,开口虽小,却剖析深透,能够以小见大,很有说服力。
以上分别从宏观、具体层面谈了作者应该怎样选定论题。而在实际上,选题是作者综合处理各种信息、各类材料的过程。也就是说,作者的选题最终得以成为论题,应该是在综合考虑上述因素后顺乎时势的自然选择,应该是在视野广、视角新、视点小基础上合乎逻辑的必然结果。(未完待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