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学情分析”能力
冯 为 民
陈隆升先生的《从“学”的视角重构语文课堂》(《课程教材教法》2012.04.42-48)一文,主要通过对语文教师“学情分析”的个案研究,详实而系统地分析了当下“学情分析”的基本状态,论述了重构走出“学情分析”困惑的理想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路向,该文对语文教师“学情分析”能力的培养无疑有着重要的意义。
“学情分析”似乎是语文教学中的老话题,因为语文教师备课的基本要求就是“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而“三备”中“备学生”为首要之务,语文教师也似乎视“学情分析”为家常便饭,因为无论是说课还是形成的教案,抑或是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都会听到或见到有“学情分析”的专门陈述。但事实上,很多语文教师的所谓“学情分析”只是语文教学中的一种点缀,是走过场的产物,因而虽有“学情分析”,却始终没有关注真正的“学情”,教学常常陷入被动局面,教学的效果很难令人满意。其实一位真正重视“学情分析”的语文教师其教学应该是有效的、高效的,甚至是充满魅力的。就目前来看,语文教师的“学情分析意识”很强,但实际的“学情分析能力”却普遍较弱,对学情分析既缺少应有的理性认识,也缺乏应具备的学情分析能力。
语文教学一定要为学习者设计教学,语文教学一定要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让每一个人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而“学情分析”就是以生为本理念的具体行动,是为了顺利实施教师的“教”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不过必须要明确一个理念,学情分析与课堂提问一样,并不是一个单独的教学环节,即使在备课中,也是应视为一种独立地备课环节,学情分析关注的学生的此时此刻,可能与期望。语文教师只有认真做好了学情分析,在对学生的基本特征和学习基础了然于胸之后,才能真正寻找到学习起点和可能起点,才能更有效的制订教学策略,做到因材施教。要让“学情分析”取得实效,就得充分考虑学习者的“需要”,这种需要就是学习者目前的学习状况与期望达到的状况之间的差距,当“现状是”与“应该是或必须是”两者之间存在差距时,就产生了内在的“学习需要”,了解了真正的“学习需要”也就会真正发现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所在,就可为教学预设即教学设计的可行性奠定坚实的基础,就会在教学过程中或教学之后更明了自己教学时的“得”与“失”。可见,学情分析绝不能蜻蜓点水,也不能主观臆断,一定要关注学情与教学内容的紧密联系性,像常见的如“学生与教材有距离”、“学生学习有一定的难度”、“学生读懂课文没有问题”等学情分析就只能是初步判印象式判断,是一种表面的浅度描述,缺少应有的具体事实内容的学情分析。学情分析一定要寻找准学情与课文具体内容的“契合点”,要有令人信服的“学情依据”,只有这样,学情分析才能起到真正的促学效果,教学也才会真正走进生成灵动的境界,才会有真实的课堂现场。
语文教师所进行的学情分析不仅要有意识地与具体课文紧密结合,而且要在语文课堂上不断地进行学情分析,教学是动态的不可重复的过程,语文教师要珍惜课堂资源,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关注课堂教学的具体形态,有时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个别学情的特殊性会影响教师的教学程序的安排与教学节奏的控制,因此语文教师要持续保持高度的敏感性,开展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诊断、评估与分析,以便为下一步的有效教学决策提供准确的信息和证据,并进行及时适度的凋整,以便于促进学生改进学习,是教师的教学行为更具有课堂教学现场感。语文课只有体现“在场感”,语文教学才会更能体现其特有的情感动力。
眼下语文教学中的“学情分析”不仅手段单一,主要采用的是经验性的印象式判断,而且分析过程也粗疏无序,三言两语的简单评判较为突出,缺少对教学语境与学生学习状态的详细分析,且内容层次不清,而且分析的缺乏应有的深度。真正有价值的学情分析应该是多元的,细致的,有深度的,只有如此教师才能依据“学情”准确预测学生在实际的学习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才能真正确立切合学生实际的“学习起点”,使学情分析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学习。
学情分析要落到实处就必须讲究行之有效的方法,主要有问卷调查法、观察法、谈话法、前测法、作业分析法等。从时间段上来看,主要有课前分析,如布置预习思考题,或让学生质疑等,课上分析,主要通过交谈、提问等过程中的信息反馈等,课后分析,主要通过作业、交流、考试成绩等。就学情分析的关注点来讲,学情分析必须聚焦于学习起点、学习状态和学习结果。要准确确定学生的学习起点,就必须找准学生的学习困难所在;语文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据一般规律而言,学生的学习状态经历三个环节,一是起点环节,二是推进环节,三是深化环节;对学习结果的评估要准确。
语文教师的“学情分析”能力至关重要,语文教学是生命对话活动,语文教师面对活生生、充满灵性的学生,一定要有的放矢,想方设法走进其心灵深处,才能把语文课上成深受学生欢迎的语文课,要真正因材施教,就必须真正了解学生的需要,而切实的学情分析才是少走弯路,让语文教学更有效的良好路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