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题:语文教学设计及教案样式
文章作者:步进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2012年1月 2012-3-29
教学设计是教师备课的核心工作。教学设计的水准,直接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效益。2012年度本刊特约上海师范大学王荣生教授主持“语文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专题,组织系列文章,分别论述中学语文的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这四个学习领域的教学设计要领,并结合具体样例展现教学设计的过程。希望对语文教学的改善,对语文教师的专业化建设起到积极的作用。
阅读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专题
语文教学设计及教案样式 步 进 “教学设计”(InstructionalDesign,简称ID),这一术语被用于描述包括分析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方法、指导教学实施、修改教学计划以及评价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教学设计的目的是运用已知的教学规律去创造性地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一、教学设计的模式
教学设计的研究正在几个不同的领域进行,如教学论、心理学、教育技术学等,不同领域看待问题的视角不同,因而形成各自的教学设计理论。教学设计模式就是教学设计理论的精简形式,它为教学活动过程提供了可视化途径,具有操作性强的特点。
教学设计模式繁杂多样,适用的情境对象也大相径庭,但任何教学设计模式,都要回答三个基本问题:我们要到哪里去——确立目标,我们怎样到那里去——导向目标,我们是否到了那里——评估目标。所以教学设计是一种目标导向的系统活动。下面是四个代表性的教学设计模式。
(一)迪克·凯里模式
迪克·凯里模式(如图1)是旨在说明教学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的一种系统方法模式。这是一个程序系统,其中包括了一系列步骤,它们都将从前面步骤中接收输入并且作为后续步骤的输出,所有这些成分共同发挥作用以便产生一种有效的教学。该模式包括了八个相互联系的组成部分,这些组成部分是教学设计人员用来设计、开发、评价和调整教学的一系列程序和技术。该模式一直被奉为经典,但是它并非特别针对学校教学,而是广泛涉及军队和工商企业的人员培训。
图1迪克·凯里系统教学设计模式[1]
(二)加涅等的ADDIE模式
加涅等倡导ADDIE模式(如图2),代表教学设计过程的一系列核心步骤,以教学目标和教学问题为首位,体现教学活动的线性过程:分析(Analysis)学习者的需求、设计(Design)学习或教学策略、开发(Development)教学材料、实施(Implementation)教学活动、进行总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Evaluation)。
图2教学设计的ADDIE模式[2]
(三)邵瑞珍等的教学设计过程模式
邵瑞珍教授等专家对完整的教学过程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如图3),实际上也可以看作是教学设计的一种模式,而且是强调目标导向与任务分析的教学设计模式。
图3完整教学设计过程的基本环节[3]
主要环节的涵义如下:
1.陈述目标。尽量用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术语陈述学生预期要获得的学习结果。
2.分析任务。分析从学生的原有水平到实现教学目标之间所需的从属知识和技能,并确定这些知识和技能之间的层次关系。
3.确定学生原有水平。根据学生的原有基础,确定达到教学目标的起点能力。
4.课堂教学活动设计。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任务分析选择教学内容,安排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活动方式。
5.教学。即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信息传播与反馈的过程,它是课堂教学活动设计的实施或执行。
6.评定。对照教师原先确定的教学目标,测量、诊断与评价每一位学生是否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
(四)盛群力的系统设计教学的基本模式
如图4所示,这一模式将教学设计理念、操作程序和教师的基本工作(备课、上课、评课、说课)等联系起来,使其成为改进教学的有力武器。这一模式有三个实心框:备课、上课、评课。备课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预先计划和准备的过程;上课是教师灵活地执行计划,实际展开教学活动的过程;评课是教师本人或其他评课人员对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度及其教学活动作出价值判断和改进决策的过程。三个实心框之间的互动反映着教学效果的优劣。三个实心框周围用虚线围起来的是说课,这表明说课是教师对备课、上课乃至评课等方面进行口头或书面呈现、阐释及自我监控的过程,说课不应该仅仅是有感而发的经验体会,而应该对教学设计的依据作出合理的阐释。
教学设计模式是在教学设计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的,“那种认为存在一种唯一的最佳教学设计模型(即教学设计模式——作者注)的想法是不正确的。事实上,有多少设计者与设计情境,就有多少设计模型。”[5]然而仍然有一些所有教学设计模式都必须涉及的基本要素,一般有以下四点。
1.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结果,应该尽量用具体、可测量的术语来精确地陈述。
2.进行任务分析。任务分析是确定从学生的现有水平到教学目标之间所获得的能力和子能力及其层次关系。
3.选择教学方法。这里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同义,包括教与学的形式、活动、资源等方面的选择和设计。
4.开展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就是了解教学目标是否达到,其目的是修正教学设计过程,以实现更有效的教学。
上述四个基本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一个逻辑循环过程,而并非一个线性排列的顺序关系,任何教学设计都是在这四个基本要素的架构上建立起来的。
二、课程纲要与单元计划
教学设计可以在多种层级上进行:科目或课程的教学设计,称“课程纲要”或“课程计划”;单元的教学设计,称“单元计划”;课时的教学设计,称“课时计划”,即教案。
(一)课程纲要
1.课程纲要的基本要素
课程纲要,是教师依据课程标准或指南和相关教材撰写的、体现某门/种课程的各种元素的计划大纲。课程纲要的基本要素[6]:
(1)一般项目:学校名称、科目名称、课程类型、设计教师、日期、适用年级、课时;
(2)课程元素: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
(3)所需条件:为顺利实施该课程所需要的条件。
设计课程计划的关键环节,是处理好课程的四个要素:
(1)制定课程目标的依据是对课程标准的分解、对学生的研究,及对教材和其他现场资源的分析。具体的撰写要求有:全面、恰当、清晰;一般用4-6点来描述;目标涉及三个维度,特别是认知要求。
(2)课程内容是指依据课程目标对教材内容及相关资源进行选择和组织,要求教师从总体上把握教材内容的重点、难点等,并要求教师明确所需相关学习资源是否具备。
(3)课程实施是指如何更好地实施上述内容,以便于实现预期的课程目标,它涉及学习活动的课时安排、学与教的方式等。
(4)课程评价是指如何确定上述的目标已经或正在得到实现,采用什么样的评价任务才能获得准确的信息,什么样的评价方式才能使学生表现更好。
2.基于课程标准的课程纲要格式
基于课程标准的课程纲要,是按照“学习目标——评价任务——学习活动”来设计的,将课程内容与实施整合在一起作为“学习活动”来呈现。下面是一个样例[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