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6|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谁来教育我们的家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4-21 15:50: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谁来教育我们的家长?
孙明霞
常常听到这样的口号:“创家长满意的学校,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当学生喜欢的老师”,这也是挂在很多校园里的标语。似乎也没什么不妥,“学生喜欢的老师”是应该的,“亲其师,信其道”嘛,这是最基本的师生关系要求。对于“人民满意”“家长满意”也是很有道理的,人民教育为人民,当然要人民满意,家长满意,大家都不满意的学校肯定不是好学校。但现在,“人民”往往被窄化成了正在上学的学生家长,只要家长满意了,这学校的社会地位、声誉就高,就是好学校,而很多孩子就是顺从家长的选择到此类声誉高的学校,也就有了所谓的“择校热”。
我忍不住想:“家长满意”和“人民满意”的学校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大约在五六年前某位领导说过的话至今还让我耿耿于怀——“家长希望你把他孩子送进一中,送进清华,你能做到,家长就满意”,语塞半天,全市不就一所一中、全国不就一所清华吗?无论教育是怎样的,按照这个标准去衡量,全国其他学校就都不是“人民满意”的学校了。数年过去了,这种观点不仅没有改变,反而愈加强烈。所以,现在“人民满意”“家长满意”的学校和教育其实就是升学率高的学校和教育。至于采用什么方法、手段,都是次要的。当然,体罚肯定不行,家长可以嘴上说“俺孩子交给老师您了,不听话就揍他”或“老师您对俺孩子严厉点,不行随您打骂我都没意见”,但你真的动他一指头,有可能吃不了兜着走,没有那个老师天真到会对“不听话就揍他”信以为真。但是,“家长满意”却真真切切成为众多学校、老师头顶上的一道紧箍咒,千方百计以“家长满意”为办学目标,一旦家长不满意了,那你这学校生存就难了,而老师要是被家长不满意了,这老师轻则会被谈话、训导、限期改正,重则,说不定就被下岗了,谁敢不努力让家长满意?
可是,家长满意的教育就一定是好教育吗?家长满意就真的就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吗?家长满意就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吗?
前几日曾发生了一起某家长到校攻击Z老师的事件。据了解,Z老师在过去担任班主任期间,有一男生因贪玩不学习,每个学期的综合评价成绩都是非常低的(当然每学期都有学生签字、家长签字的评定),倒数第一或第二,最后毕业时的结果当然也被评定为C级。在考高中的时候,虽然没考上重点,非重点还是够分的,但因为综合评定是C级,高中学校招生就要慎重考虑了。该男生家长觉得是老师评价不公造成的,在暑期就找到Z老师家,对其大打出手,并砸坏了Z家的大门。听说还给学校提了一些不合理要求——赔偿什么什么的。不合理的要求学校当然不会答应,但对学生上学一事学校还是做了些努力,孩子顺利上了高中。但就在上周,男生家长竟然在上午10点多又来学校(正好教研室教研员们来视导检查,目睹了其野蛮过程,据说还浑身酒气),找到Z老师大声指责出口伤人,并出手打人,因威胁到老师的安全并搅乱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学校方面立刻拨打了110,他很快被带到派出所,并被处拘留15天的处罚。据说,该家长的行政级别不低,是个什么什么干部。老师们议论:这样的家长能教出怎样的孩子?他这样做不仅对孩子没有任何帮助,有可能会阻碍孩子的正常发展。
也曾遇到一位学生父亲,平时忙于自己的生意很少关心孩子的生活、学习,只是每天给孩子足够的生活费,就以为自己对孩子很负责了,却不知孩子每天生活费节余的钱用来去网吧玩游戏,也不知孩子的学习习惯很糟糕,经常不完成作业,更不主动看书温习。但在孩子考试成绩出来后,当街解开腰带,用腰带抽打儿子;也会在孩子的爷爷奶奶、叔叔、表弟表姐面前罚儿子站、不许吃饭……还得意洋洋的说“我就是要让他没面子、丢面子,这样他才会努力学习。”
有位父亲,女儿学习中等,智力水平不超群也不低下,属正常一般情况,但特别用功,每晚的作业要写到十一二点还没完。父母本是心疼孩子,看孩子学习太晚了会影响休息,就催逼孩子睡觉。孩子觉得作业没写完第二天会遭到老师批评,就坚持要写完。孩子不听话这不是对父母的不敬吗?几番不听话,家长先是语言暴力,再是拳脚相加,结果孩子愈加沉默寡言,学习也越来越差。父亲因听我讲过课,就专门来学校找我,问“孩子不跟自己交流怎么办”,“孩子不听老子话怎么办”,我询问他日常的教育方法,原来“我就是被父亲打出来的”,所以今天他用父亲的教育方式再来对待自己的女儿。
还有位母亲找过我,说“孩子的成绩越来越低了,又退步了”,“看上去是在学习,实际上根本没学进去,怎么办?”“孩子越来越不愿回家,不愿和父母交流,总在外面呆到很晚”,“时常还会把自己小时候的玩具找出来玩,翻看小时候的照片”,我惊讶:为什么会这样,是不是孩子出了什么问题?是不是孩子感情受到过什么伤害?交流才知,孩子现在的父亲是母亲再婚的丈夫。尽管继父对女儿也不错,但毕竟女儿是在自己的亲生父母身边长大,曾经有过一个幸福的家庭和非常疼爱自己的爸爸妈妈,突然有一天,因父亲遭遇了第三者而婚姻解体,母亲重组家庭。在父母只看到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却不曾思考:是自己的行为给孩子带来了伤害……
我曾在一些学校开展家庭教育报告时询问家长:每天孩子上学临走的时候,你会嘱咐孩子什么?孩子每天放学回家后对着你喊“妈妈我回来了”“爸爸我回来了”的时候,你会询问什么呢?结果答案中绝大多数惊人的一致:“上学要好好学习,别捣乱啊”,“上课好好听讲,记下老师讲的重点啊”,“今天老师布置作业了没有?”“赶紧先去完成作业”。家长见到老师的第一句话往往是:“老师啊,我儿子这次考试怎么样?”“我孩子的成绩是退步了还是进步了?在班里排第几?”这种现象不仅在农村学校如此,城市学校更甚,很少会听到那个家长说:“孩子,你今天过的开心吗?”“你今天玩的高兴吗?”那么,面对绝大多数只看重成绩的家长,面对只关注孩子的考试而很少关心孩子健康(尤其是心理是否健康)的家长,能让他们满意的标准是什么?不就是学生的考试成绩、升学率吗?为什么我们现在的教育较之十几年前更加注重“应试”而抛弃了素质,是不是与这种狭隘满足“家长满意”有密切关系?
前段时间跟一位同事交流了解到:有的老师工作非常认真负责,从不对学生大声呵斥,并尽力去帮助每位学生,可其教学成绩并不十分突出。也不知某家长从哪里收集来每个班的考试成绩,看到自己儿子班级的成绩比**班级低五六分,就到校找到老师办公室,对该老师骂声连连,说该老师这等教学水平还当老师,简直是误人子弟,毁了他儿前程。也有年轻老师成绩不够突出遭遇过类似的指责,甚至给校长打罢免电话。仔细想想,也够可悲了——当一个学校每个年级有若干平行班的时候,第一总是只有一个,而其他所有班级都是排在第一之后的,并且一定会有最后一名。能不能说成绩不是第一就是差的?未必。有时几分之差说明不了什么问题,关键是孩子是否乐学、学了是否会应用,是否对未来一生的发展有价值。但家长不看这些,甚至还振振有辞:“考不上高中,怎么能有好的前途?”“考上重点高中、重点大学就是人生幸福的第一步,连门都没进还谈什么未来幸福?”面对此等狭隘的家长,学校教育怎么才能让家长满意?
还有诸多的问题,让我意识到,“家长满意”的前提是家长应该高素质、懂教育的,因为孩子成长的关键因素不是老师而是家长,孩子从出生开始就受着父母的熏陶影响,等到孩子上学了,他的性格、品行等已经基本形成,甚至是不可逆转的。经常听到这句话:“有问题的孩子一定来自有问题的家庭”,而有问题的家庭其根源就是有问题的父母或家庭成员。
我不是抱怨我们的家长素质低,而是我们的整个教育中缺少了对如何做好父母的教育。有人戏称“干什么工作都需要合格证、毕业证,唯有当父母是无证上岗”,年轻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到了婚嫁的年龄,就结婚了,然后就当了爸爸妈妈,似乎他们天生就有当爸爸妈妈的能力,其实不然,当好父母也是需要学习的。古语说“养不教,父之过”,可现今的家庭教育,很多父母只是继承了自己的父母教育孩子的粗暴方式,最终却有可能因简单粗暴的教育把孩子推向我们期望的反面。就包括我们自己在内,很多人都是在并不科学的、甚至是违背教育规律的家庭教育环境中长大的,所以才有那么多的自卑、不自信等特点,直到长大了、接受教育了,才慢慢懂得家庭教育的重要,也只是在有了自己的孩子以后,才慢慢学会当父亲、母亲。假如那些年轻的父母能在在当父母之前就接受良好的教育,懂得怎样才是一个合格的父亲、母亲,他(她)一定会努力朝着“好父亲”“好母亲”的方向发展;假如每个父亲母亲知道该如何跟孩子进行有效地沟通、跟学校老师有效地沟通,懂得如何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懂得关注孩子的心灵比成绩更重要,肯定能及时发现孩子的问题并及时解决,肯定也不会有那么多年轻人上了大学遇到一点挫折就想不开干傻事;假如父母明白闲暇和伙伴间的游戏对于孩子的成长、智力的开发等多么重要,就能给孩子的成长岁月中留下多少美好的回忆和值得一辈子珍藏的东西……
可是,谁来引领我们的家长,告诉他们该怎么样当家长?谁来教育我们的家长,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好父亲、好母亲?

20111217
2#
 楼主| 发表于 2012-4-21 17:04:37 | 只看该作者
家庭教育,总是让许多父母措手不及。其实只要每天都用十分钟用心与他们交流……  




 1、一分钟接触
  父母的手是托举儿女的手,托举的力越大,儿女所处的位置就高。父母要注意摸摸孩子的头、肩膀、握握孩子的手,通过接触来传递父母与子女的亲情,传达给孩子爱和力量。但与儿女发生肢体的接触要注意心情、场合等。
  2、一分钟倾听
  海鸥倾听涛声,才会盘旋;雄鸡倾听黎明,才会唱晓,鲲鹏听九天,才会展翅。不要总是让孩子听,父母可转换一个角度,倾听一下孩子的呼声,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进行心与心的碰撞。注重有效的渊舌与交流,这样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增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信任与情感。在倾听孩子的讲话时,一定要集中精力、精神振作、态度和蔼。
  3、一分钟游戏
 笨拙的孩子在游戏中找乐,聪明的孩子在游戏中找知,杰出的孩子在游戏中增智。游戏可以增进家长与孩子的情感,提高孩子的生活兴趣,调整孩子的精神状态。家长带孩子进行的游戏,必须是健康的、积极的、有趣味的,引领孩子过充实的、向上的、快乐的生活。
  4、一分钟矫正
  风给垂柳以矫正,才会有婆娑;浪给静水以矫正,才会有鱼跃;帆给船舟以矫正,才会有航速。孩子有过错的行为时,家长一定要明确指出正确的行为应该怎样,错误的行为将会带来怎样的危害,矫正孩子的错误行为,不可任其发展,否则积重难返。但面对孩子的错误时,家长首先要弄清是由孩子主观因素还是非主观因素造成的,其严重程度如何。矫正还要注意场合,语言要平缓,态度要温和、不急不躁,要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
  5、一分钟激励
  激励能使人永远充满自信,激励能使人永远充满希望,激励能使人永远感悟幸福。孩子出现过错以后,一定要进行矫正,但在矫正的同时,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多给孩子一些鼓励,激励孩子前进,引导孩子反思,以情动人。家长要有耐心与恒心,要毫不吝惜地拿出激励的武器,激发孩子的生活、学习兴趣,激发孩子的斗志,激发孩子的自信心,不断地促进孩子的发展。
  6、一分钟赞美
  阳光赞美一番花朵,花朵就会灿烂;雨露赞美一番禾苗,禾苗就会茁壮;大地赞美一番山川,山川就会锦绣。孩了的身上总会有它独特的优点,有他闪光的地方,作为父母要注意发现孩子生活、学习中的优秀表现,抓住最佳时机,进行赞美。在赞美的过程中,要注意方式、地点、语调、时机、程度等。
  7、一分钟参与
  参与能体现民主、平等、人格的尊重;参与能体现友爱、融洽、和谐的氛围;参与能凝聚智慧与力量;参与能促进人的主体发展。在一个家庭中,父母应尊重孩子的主体地位,家里办大事时(如买房、买车、添置电器设备等),应该了解孩子的意见,让孩子参与家庭大事的管理,尽可能形成共识,这将有利于家庭良好氛围的形成。在孩子参与的过程中,要注意参与的度,尊重与引导相结合,不要什么都顺从孩子。参与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孩子思考问题的习惯,促进孩子能力的提升,而不是一味的满足孩子的要求。
  8、一分钟惩戒
  孩子出现非常严重的过失行为,如在校出现违纪行为,在社会上出现不文明行为等,一定要进行惩戒,否则孩子就有可能走向错误之路。因此,父母要表明自己的态度,可以用较为严厉的言词旗帜鲜明地进行批评,指出错误的性质,责令其改正错误,但决不可动手伤害孩子,要有理智,控制自己清绪上的冲动,避免产生对立的情绪。要掌握惩戒孩子的最佳时机,在孩子自责时、有他人在场时、孩子特烦躁时不要惩戒孩子。
  9、一分钟示爱
  秋水爱长天,才共一色;落霞爱孤鹭,才共一飞;山峰爱山梁,才共一脉。家长要让孩子懂得:你是父母最心疼的人,即使在你出现严重问题时,父母对你进行惩戒,也是父母在履行爱的责任。今天你不高兴,甚至流泪了,父母会更不高兴,会流更多的泪水。父母向孩子示爱必须具有一定的艺术与技巧。
  10、一分钟期盼
  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是祖国的未来。孩子在父母的期盼中成长。父母对孩子的期盼应当让孩子知道。比如,父母可以在恰当的时机跟孩子谈谈自己成长的心路历程,让孩子知道父母不希望孩子遭遇同样的挫折;可以和孩子一起共同描绘发展的蓝图、畅谈美好的人生理想;可以用鼓励的语言培养孩子勤劳、勇敢的精神。但家长对孩子的期盼应该是理性的、实事求是的、发展的。
3#
 楼主| 发表于 2012-4-22 09:17:38 | 只看该作者
家长如何与老师沟通  






  有些家长想多了解学校、多了解老师、多了解孩子在校的情况,却又往往找不到合适的机会。每每家长会后,是里三层外三层的围着老师问长问短。有些老师想和家长多交流、多协商,却也找不到合适的时机,往往在孩子犯了大错以后,才“请”家长。为了孩子地健康成长,怎样架起家长与老师的沟通桥梁呢?
一、注意平时的交流
1、利用现代通讯工具交流
很多老师在接班以后,都会把自己的电话、邮箱留给学生。如果没有,家长或者孩子向老师问,老师也会告诉的。家长们不妨在烦忙工作之余打个电话询问一下。有些家长怕影响了老师的休息时间,孩子没出事打扰什么老师呢?其实不然,大多数老师都是有着强烈责任心与职业道德的人。她们会认真地在电话中、在电子邮件中交流孩子情况的,不错过鼓励孩子的良机。
2、利用书信交流
把孩子在家的情况或者孩子学习生活上出现的一些疑问,写成纸条或者书信让孩子带到学校里。这也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3、常到学校去看看
有些家长从开学那天把孩子送到学校以后,老师就再也没见过他,直到学期结束时和老师的短暂见面,这显然是不够的。家长每月到学校去一到两次为适宜的。
但家长到学校去也要注意几个问题:
A.去前,先查看一下孩子的课程表,看看老师一般什么时间没有课。
B.如果班主任老师暂时没有时间,你可以先到其他科目的老师那里进行交流。有必要的话,互留电话,方便联系。
C.在合适地时间把孩子叫来,一同对孩子做出鼓励与要求,效果会更好。


D.谈话时间的长短上,家长也要有掌握。针对孩子出现的重要问题或者重要阶段的辅助方法多谈。以免影响老师备课、批作业的时间。
二、沟通中避免出现的错误认识
1、有些家长在和老师谈话中,总是会说到:自己工作忙,孩子就全交给老师了,该打就打之类的话。教育孩子不仅仅是只需要学校教育就行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2、有些家长认为被孩子请到学校去以后,肯定会面对老师的一番“训斥”,所以推脱不去。其实这只是个别老师的一些不良做法。有些学校对老师叫家长的行为做出了严格地规定。除非特殊情况,老师是不能把家长请到学校里的。所以,家长不要出现这样的误会。






有些家长想多了解学校、多了解老师、多了解孩子在校的情况,却又往往找不到合适的机会。每每家长会后,是里三层外三层的围着老师问长问短。有些老师想和家长多交流、多协商,却也找不到合适的时机,往往在孩子犯了大错以后,才“请”家长。为了孩子地健康成长,怎样架起家长与老师的沟通桥梁呢?
一、注意平时的交流
1、利用现代通讯工具交流
很多老师在接班以后,都会把自己的电话、邮箱留给学生。如果没有,家长或者孩子向老师问,老师也会告诉的。家长们不妨在烦忙工作之余打个电话询问一下。有些家长怕影响了老师的休息时间,孩子没出事打扰什么老师呢?其实不然,大多数老师都是有着强烈责任心与职业道德的人。她们会认真地在电话中、在电子邮件中交流孩子情况的,不错过鼓励孩子的良机。
2、利用书信交流
把孩子在家的情况或者孩子学习生活上出现的一些疑问,写成纸条或者书信让孩子带到学校里。这也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3、常到学校去看看
有些家长从开学那天把孩子送到学校以后,老师就再也没见过他,直到学期结束时和老师的短暂见面,这显然是不够的。家长每月到学校去一到两次为适宜的。
但家长到学校去也要注意几个问题:
A.去前,先查看一下孩子的课程表,看看老师一般什么时间没有课。
B.如果班主任老师暂时没有时间,你可以先到其他科目的老师那里进行交流。有必要的话,互留电话,方便联系。
C.在合适地时间把孩子叫来,一同对孩子做出鼓励与要求,效果会更好。


D.谈话时间的长短上,家长也要有掌握。针对孩子出现的重要问题或者重要阶段的辅助方法多谈。以免影响老师备课、批作业的时间。
二、沟通中避免出现的错误认识
1、有些家长在和老师谈话中,总是会说到:自己工作忙,孩子就全交给老师了,该打就打之类的话。教育孩子不仅仅是只需要学校教育就行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2、有些家长认为被孩子请到学校去以后,肯定会面对老师的一番“训斥”,所以推脱不去。其实这只是个别老师的一些不良做法。有些学校对老师叫家长的行为做出了严格地规定。除非特殊情况,老师是不能把家长请到学校里的。所以,家长不要出现这样的误会。
4#
 楼主| 发表于 2012-4-22 09:53:48 | 只看该作者
不同版本的教辅书让人眼花缭乱
购教辅要少而精
    随着新学期的开始,各类参考书、辅导书又开始畅销起来。昨日,一图书批发市场店主告诉记者:这一向没有什么书的销售比得上参考书。严女士的儿子高严开学读初二,见到其他家长都在给孩子买教辅书,她也到书店转了一趟,但又有些茫然。各种教辅书多得让人眼花缭乱,内容却有许多相同之处。“H版”、“S版”、“N版”、“新世纪版”、“最新版”,究竟哪一本才是最合适的教辅书?只能胡乱购买一通。
    各大书店、图书市场里,各种不同版本、题型的教辅书都被摆到了显眼位置,以吸引顾客的眼球。一位家长告诉记者,他和女儿在书店里转悠了好长时间,但还没买全教辅书。“我压根就不知道该买哪些书,于是电话联系了好几位同事,但是心里还是没底。”该家长说,她发现一些教辅书的样子看起来类似,有的书名仅一两字之差,或者出版社不同,但内容有些雷同。他打算多买一些,用着哪本算哪本,只要能管点儿用就行。一名提着一兜教辅书的小学生郑海怡说:“每天晚上做完老师布置的作业,还要做这上面的题,困死了。”
    对教辅书热销现象,一位老师认为,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家长和学生不应一味地将眼光盯在教辅书上。因为这类书很多是教材的翻版,对于提高学生的成绩没有多大帮助。教育部门相关人士指出,如今教辅读物种类繁多,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通过拼凑而成的,质量欠佳,给学生和家长的选择带来很大困难,致使一些家长只能胡乱购买。而实际上,一些辅导书里的题目和教科书内容大相径庭,这样的教辅书不仅不能提高成绩,反而浪费了学生的时间和精力。因此,提醒家长购买教辅书最好先通过老师了解孩子学习情况,要选择和教材匹配的,不能影响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效果,薄弱的科目可以适当多选择一些,优势科目就不必选择太多,以免浪费过多的精力。切不可盲目购书。(文/图 记者 张 珏)
5#
 楼主| 发表于 2012-4-26 15:47:30 | 只看该作者
家庭教育的35条名言


1. 良好的个性胜于卓越的才智  

2. 婴儿的情绪,是认识世界的反映  

3. 没有体谅和信任,便没有友谊  

4. 父母是孩子认识世界、获取知识的第一所学校  

5. 对孩子来说,生活就是一所学校,一草一木都可以成为研究、探索的对象  

6. 教育上操之过急和缓慢滞后,都会摧残孩子正常的心理发育  

7. 任何行业中,走向成功的第一步是对它产生兴趣,幼儿学习更是如此  

8. 教育必须从心理上探索儿童的兴趣和习惯开始  

9.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也在进行自我教育  

10. 父母是天然的教师,他们对儿童,特别是幼儿的影响最大  

11. 激发幼儿的求知和学习的欲望,远比教会有限的知识有意义得多  

12. 父母要逐渐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并由此树立孩子的信心  

13. 教导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做的事变成一种游戏的  

14. 一个人的成功=1%IQ(智商)+99%EQ(情商)  

15. 孩子在幼儿其间,蕴藏着无限的可能性,需要父母加以挖掘和引导  

16. 孩子的幽默是最自然、最坦率的人类语言,需要父母用心去发现和体会

17. 只要教师和家长协调一致,才能形成教育的合力  

18. 父母不可能陪伴孩子一辈子,所以必须从小培养孩子的社会意识和独立的意识  

19. 在达到理智的年龄之前,孩子不能接受观念,而只能接受形象  

20. 父母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自身不断感悟和学习的过程  

21.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22. 教育幼儿除了要有耐心之外,还要讲究方法和技巧  

23. 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赏和鼓励  

24. 孩子的理性是不断成长的,不要喂养他们,而要引导他们  

25. 只要家长善于利用,生活中的每个细节都可以用来教育孩子

26. 教育幼儿除了要有耐心之外,还要讲究方法和技巧

27. 父母是孩子认识世界、获取知识的第一所学校

28. 如果你真的爱孩子,就该送他“出海经风浪”  

29. 想象与显示不分使孩子很容易融入到故事情景中,并从中受到教育  

30. 适时引导孩子讲故事,这是保持他们思想活跃的绝妙方法  

31. 结合童话寓意,引导孩子去思考、探索,比单纯说理要深刻  

32. 简单、凝练的童话往往蕴涵着丰富的知识和深刻的道理  

33. 丰富的想象力比书本知识更重要  

34. 在孩子的世界里,一切东西跟人一样,都是有思想、有感情的  

35. 孩子自己动手制作小玩具,虽然粗糙,但远比得来现成的精美玩具快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5 03:36 , Processed in 0.101909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