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2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饶翔:网络之轻与生命之重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4-27 17:14: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饶翔:网络之轻与生命之重
2012-04-19    饶翔    光明日报   




纽约第五大道(油画) 黄来铎



“我有抑郁症,所以就去死一死,没什么重要的原因,大家不必在意我的离开。拜拜啦。”318上午,一个名为“走饭”的南京网友发出了一条微博。如此平静的言辞,倒像是一个网络上的玩笑。319南京江宁公安在线发布微博证实,该女生已经于317晚间自杀身亡。走饭的遗言是她在自杀前通过一种微博延时发送装置“皮皮时光机”发送的。许多人在走饭生前便是她的微博“粉丝”,然而更多的人像我一样,在她走后逐一阅读了她留下的微博。从多达1896篇的微博中,我们在某种程度上触摸到了她的灵魂——她的才情,她的聪慧,她的骄傲与自卑、敏感与脆弱、爱与憎,她调侃自我与他人时的幽默,以及她刻骨的孤独。大家都在思考:究竟是什么导致一位花季女大学生亲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心理咨询师金颖在她一篇名为《真的是抑郁症杀死的“走饭”们?》的博客中,就抑郁症的深层社会原因发表了看法:“是现代节奏过快但心智力量过弱、是物质富裕而精神缺乏、是重视身体发育而忽视灵魂成长、是分数评高低而忽略人格教育等才导致越来越多的人抑郁,越来越多的人无法做出正确的选择和言行。”由此,她呼吁道:“现在,真的是应该重视生命的时候了。是应该敬重灵魂的时候了。是应该为‘无论发生什么,我们都要携手选择好好活下去而承诺生命’的时候了!”



“走饭事件”让我们关注起另一个话题,即网络时代年轻人的生存状态与精神危机。网络将改变世界,这曾是一个预言,如今在很大程度上已成为事实。更为确切的说法或许是,网络创造了一个虚拟的新世界,于这个虚拟世界中,一种新的文化与人际交往方式正在确立。作为一名“90后”,走饭以及更多的走饭们受网络的影响尤其深。这种影响的利与弊,以及它将塑造怎样的一代“新人”,是尚需观察与明辨的。



然而,网络终究是一个虚拟空间,它取代不了真实世界。“走饭事件”之所以引发广泛关注,不是因为她在网络上发表了微博遗言,而是因为这是一出与网络有关的现实悲剧。她轻飘飘的网络书写所连接的是她沉甸甸的生命,人们痛惜的是一个真实生命的消逝。如果将走饭的微博视为一种文学创作,走饭已表现出了她不俗的语言感觉与写作才华。可是,细读走饭的微博不难发现,她所反复书写、津津乐道的生活其实很狭窄:饿与吃、失眠与睡觉、看书与考试、看恐怖片,以及她这个年纪所常有的对于情感的幻想与幻灭。对未来的茫然、对生命意义的解构、对外部世界的恐惧,还有自说自话的孤独,这些或许只是一个人的“病中呓语”,但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否也代表了网络时代年轻人的某些症候——孤独、自闭、缺少交际。



有网友说:“尽管微博上充满了打情骂俏,各种信息浮光掠影,但是最有沉淀价值的却是那些表达现实关怀的内容,大到国家大事,小到嘘寒问暖,人们越来越依靠网线建立人际关系。于这样的社会中,尤其需要关切周围的陌生人。”走饭恰恰是更多地活在一个虚拟的世界中,缺少现实生活的沟通和交际,据说,直到她去世之后,与她同处近4年的室友才知道原来身边的这个女孩有个网名叫做“走饭”。



网络时代的年轻一代基本是独生子女,他们的依赖、敏感、孤僻等性格特征容易导致情绪的抑郁;他们的成长又恰逢数字化时代,很多人沉迷网络而现实沟通能力降低,信仰缺失、精神沙漠化。所以一旦遇上生活中的不如意,都可能导致“走饭事件”的发生。这一事件也再次给社会敲响了警钟:在“网络书写”之外,如何“书写”我们的现实人生,这道难题摆在网络时代的年轻人面前,同时也考验着成人世界的责任与良知。



(作者为北京大学文学博士、《文艺报》评论部编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4 16:18 , Processed in 0.063097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