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张洁在呼唤什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5-1 09:36: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程少堂:张洁在《挖荠菜》中呼唤什么?

  
原题:张洁在呼唤什么?  

原载:上海《语文学习》2003年第1期)

在散文《挖荠菜》中,张洁究竟在呼唤什么?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语文》(试用修订本)第二册课前“预习提示”指出:“时代不同,人们对生活的感受也会不同。作者细致地叙写自己对小小的荠菜的感情,并不是单纯地为了渲染自己童年生活的苦难,告诫后人应该如何如何,而是试图借此达到两代人的沟通和理解。”人教社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也认为,这篇文章“最后一段点明了主旨。无论童年怎样,是吃荠菜长大还是喝牛奶吃面包长大,人类得到幸福的途径是相同的,哪就是‘珍爱生活’。对‘我’而言‘珍爱荠菜’,对孩子而言‘珍爱牛奶面包’,珍爱生活才能得到幸福,而不珍爱生活就永远不会满足永远贪嗔不已。”

上述观点,由于它反映的是文学评论界的有关研究成果,特别是作为中学语文教材编者的观点的特殊性,因而影响极大。但是,我认为,这种理解是一种肤浅的理解。特别应该指出的是,在中学语文教学界,不少教师根据教材上的课文题注“选自1979516日《人民日报》”(说明该文写于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不久),认定《挖荠菜》的主题是“忆苦思甜”,进而认定该文受到文革左倾思潮的影响。

我认为,上述理解都是一种矮化、浅化张洁的理解。照我看来,《挖荠菜》的主旨果真如此,那这个张洁就不是那个写《爱,是不能忘记的》、《从森林里来的孩子》的张洁了。

如何理解《挖荠菜》的主旨,即如何把握张洁在《挖荠菜》中呼唤什么,关键是准确理解以下问题:(1)题目是《挖荠菜》,但为什么前半部分要花差不多一半的篇幅写小时生活的苦难与恐惧?(2)题目是《挖荠菜》,但全文只有一小段写挖荠菜,是否离题?这两个问题实际上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我的阅读感受告诉我,给张洁留下噩梦般印象的,与其说是童年的苦难生活,不如说是童年苦难生活中的恐惧。那大棒的凶神恶煞与“毫不留情”,那追赶“我”的人的“残酷笑声”,在“我”幼小的心灵中引起的实际上是一种生命的恐惧,也是对人性中同情与善良消失的恐惧。这种恐惧与挖荠菜时的“享受”形成鲜明的对照。“经过一个没有什么吃食可以寻觅、因而显更加饥饿的冬天,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的日子重新来临了!田野里长满了各种野菜:雪蒿、马齿苋、灰灰菜、野葱……最好吃的是荠菜。把它下在玉米糊糊里,再放上点盐花,真是无上的美味啊!而挖荠菜时的那种坦然的心情,更可以称得上是一种享受:提着篮子,迈着轻捷的步子,向广阔无垠的田野里奔去。嫩生生的荠菜,在微风中挥动着他们绿色的手掌,招呼我,欢迎我。我再也不必担心有谁会拿着大棒子凶神恶煞似的追赶我,我甚至可以不时地抬头看看天上吱吱喳喳飞过的小鸟,树上绽开的花儿和蓝天上白色的云朵。那时,我的心里便会不由地升起一个热切的愿望:巴不得这个世界上的一切,都像荠菜一样是属于我们的。”


你看张洁把挖荠菜写得多么美啊!品读这段如诗如画的抒情文字,我们不是可以感受到作者发自灵魂的愉悦和欢欣么?那一片片白云,那一缕缕阳光,那一阵阵春风,还有那一根根小草和那一朵朵蓓蕾,都在为生命的尊严而欢呼,为生命的平等而欣喜,为生命的自由而舒展。这里没有大棒子凶神恶煞的追赶时死的恐惧,没有黄昏时在田野里游荡时生的忧伤,以及对生命的几近绝望时的孤独与无助,有的是大自然给人的温情和厚爱,有的是挖荠菜时的欢乐和自由,以及由此而感受到的生命的平等和尊严。如果说饥饿特别是恐惧的日子,是一种有悖于人性的、非人的、让人丧失尊严的日子,那么,挖荠菜的时节,则是回归人性的、让人感受到生命的平等和尊严,感受到生命中的善和美的日子。因此,这段文字之所以打动我们,主要不是由于它的文字之美,而是张洁描绘的那种意境之美,那种“天人合一”的人生状态之美:心灵的欢乐与自由,生命的平等与尊严。于是,在与曾经经历的恐惧形成的对比中,我们才能破译张洁讴歌挖荠菜之迷,那就是:在张洁看来,没有恐惧的生活是最幸福的生活,有尊严的生活是最幸福的生活,精神上绝对自由的生活是最幸福的生活。而我们生活在恐惧之中,生活在没有尊严之中、生活在心灵不自由之中的日子还少吗?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在现实中。就是在那文化大革命刚刚结束,左倾思潮还在不断泛滥成灾的时候,张洁,作为一位伟大的人道主义者和启蒙者,就已经通过《挖荠菜》,呼唤着一种“天人合一”的、最人性化的生存环境。这实际上是对文化大革命和左倾思潮的反动。

需要强调的是,这种对最人性化的生存环境的呼唤,是张洁作品的总主题。把握了这一点,也就是把握了破译张洁作品之谜的总钥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2 16:42 , Processed in 0.099935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