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8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浙江绍兴400多套家谱重修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5-1 15:05: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tr][/tr]
浙江绍兴400多套家谱重修
2010-12-22
王晓宏 汤仲国 绍兴晚报

        自家的先辈是谁?家族中曾出过哪些名人或丰功伟绩?家族成员又向哪些地方迁徙……现在的绍兴民间,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这些问题有兴趣了,民间修家谱的热情也越来越高。

  12月18日,随着绍兴市家谱协会挂牌成立,到会的家谱编修者有91位之多。

  现在修家谱需要哪些条件?修家谱的资料又是从何而来?目前绍兴家谱热的背后潜藏着哪些问题?“新闻深呼吸”栏目组的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绍兴家谱协会成立,91名爱好者集聚一堂

  18日8点多,丁怀新早早从新昌赶到绍兴市档案馆会议室,参加绍兴市家谱协会成立大会。

  今年58岁的丁怀新以前在当地一家印刷厂做厂长。前些年,一些重修家谱的人找他印刷家谱,渐渐地,丁怀新迷上了家谱,成了谱牒爱好者。

  如今丁怀新不仅动手编修自己家族的《彩烟丁氏宗谱》,还受聘于绍兴各地,担任顾问,帮助一些家族编修家谱。

  在当天的成立仪式上,绍兴市家谱协会的会员达到91人,他们有农民、教师、工人和企业家,还有具备文史知识的专业人士。

  绍兴市家谱协会秘书长郭欢裕说,其实在民间还有更多谱牒爱好者,他们默默地为编修家谱而努力着,而且有些人的水平很高。比如绍兴县平水镇的孟迈老人,他本是一家纺织厂退休职工,但近10年来,他一直以手抄形式编撰《孟氏南支简谱》,且被国家档案馆收藏(本报“新闻深呼吸”今年5月12日曾有详细报道)。  当天,不少与会的谱牒爱好者都表示,这些年,绍兴各地兴起了一股重修家谱的热潮,但由于续谱年代间隔久远,民间谱牒知识肤浅,老谱查询困难,这给民间续谱带来诸多不便。如果大家一起商量,共享资料,能为今后的工作带来很多方便,绍兴市家谱协会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成立的。

  绍兴已重修300多套家谱,还有100多套正在编修

  绍兴图书馆地方文献室工作人员戴晓红说,他们馆原本有古籍线装家谱117种,后来由于历史原因,续谱工作一度停滞。这些年,续谱在民间热闹起来,不少谱牒爱好者到图书馆查阅家谱资料,由于资料不全,最后失望而归。于是图书馆公开向社会征集收藏家谱,近5年来,该馆共征集到70多套家谱,其中今年收到的家谱有10本。在这些家谱中,诸暨市最多,占到三分之一,其次是绍兴县,也有上海等地一些谱牒爱好者送来的家谱。

  “图书馆里收集的并不全面,绍兴民间各地还有大量重修的家谱。”戴晓红说。上虞家谱研究者、上虞乡贤研究会会长陈秋强说,上虞民间已兴起新修家谱的热潮,这两年当地已有近30个家族重修家谱。

  “这些年,新昌地区重修的家谱有60多套,且越分越细,比如吕氏中又分10多支(宗),如今各支纷纷修订或新编家谱,形成一股热潮。”丁怀新说。

  郭欢裕说,这些年来,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人们重修家谱的意识越来越强,从目前掌握的情况看,绍兴地区重修的家谱有300多套,目前还有100多套正在修编当中。

  30万元修套家谱,最大的困难是查找资料

  戴晓红说,以前的家谱装帧形式均为线装,随着时代的变化,如今新修编的家谱装帧越来越多样化,简装、平装和“无线胶钉”都有,封面制作也更加精美。

  相比外观的变化,新修编家谱内容更加丰富。

  每种家谱中最重要的内容是世系表,按照目前流行的家谱中,有欧式、苏式、宝塔式和牒记式4种记述格式,但每个格式中都有大量的插图(包括书法和绘画)。

  如今重修家谱的费用并不低。“除了人工费用,还有排版、校对和印刷的环节,目前修套家谱至少要10万元以上,一般在30万元左右。”陈秋强说。绍兴谱牒爱好者杨伟春说,有些地方的家族为了续谱,甚至花去百万元。

  陈秋强说,重修家谱是一项系统工程,从目前续谱的情况看,一般是家族里热心人士牵头,有提供资金赞助的,有四处寻找资料的。在修谱过程中,首先是把最近的家谱找出来,如果家谱不完整,得去图书馆、档案馆或博物馆寻找下落;再一个就是聘请编写人员,有的家族还会聘请顾问,让他们提供专业上的指导;从目前情况看,绝大部分家族的家谱有近百年没有重修,家族成员迁徙各地,要重新“连接”起来,这一过程繁琐、复杂。
  每个家族的家谱中,首先介绍家族所能追溯到的最远的老祖宗的来历,比如是何时从哪里迁到某地定居,其次是本族中曾经有过突出业绩、官职的人的生平介绍;最后就是家谱的主体,即传承关系(世系表)。

  住在市区快阁苑小区的陶先生是位退休教师,从2006年起,他和村里的一群老年人,默默地为修谱而努力着。“100多年了,我们的家谱没修过,要把一代代人寻找出来工作量很大。”陶先生说,现在最大的困难就是现存可查资料太少。

  寻根溯源、教育后代,家谱具有多重价值

  家谱是记载同宗共祖的血亲集团世系、人物、事迹的历史图籍,它与国史、地志构成历史文化的三大支柱,具有多重价值。

  按修谱传统,有“三十年一小修,六十年一大修”的说法。由于一些特殊历史原因,近百年来,各地家谱修编工作几乎荒废。这些年,随着经济发展以及文化改革深入,修编家谱在民间渐渐盛行,涌现了一批批谱牒爱好者。“重修家谱方兴未艾,大家热情很高。”陈秋强如是说。

  陈秋强说,从表象看,家谱是人们寻根溯源的一个重要依据,但绝大部分家谱里记载着大量风土人情、人物事迹、历史掌故、碑文墓葬、诗词书法等,这些都具有文史价值。

  更重要一点,家谱对年轻一代有着很好的教育意义。比如上虞名人范寿康堂弟范福康在续修《范氏宗谱》时,把范仲淹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作为家训;上虞《姚氏家谱》规定“孝父母、尊师长、崇勤俭、戒***”等内容,其实也有利于教育后代。

  勿过度颂扬、“乱傍名人”

  重修家谱应讲究科学性

  毋庸置疑,重修家谱具有现实和历史意义,但在修订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

  “过重描述好人好事、丰功伟绩,对一些负面的人物和事件,则一笔带过或者只字不提。”在诸多家谱中,这是戴晓红发现的最为常见的共性。在戴晓红看来,家谱应该是真实记录家族里的人和事,人们的思想应该随着时代变化而改变,因此重修家谱应客观些。
  上虞家谱研究者、上虞乡贤研究会会长陈秋强说,一些重修的家谱中,存在“攀龙附凤”的“显摆”心态,有的家族拉名人作祖先,并把他们记录在家谱中,但这样做并不科学,我国姓氏的来源异常复杂,大量的赐姓、改姓,还有姓氏避讳等原因,造成今天使用同一姓氏的人,历史上不一定同宗同姓。

  在不少民间编修的家谱上,有些家谱把近现代的一些名人联系在一起,有些家族“傍名人”之后,便就地搞起旅游开发。正因此,民间“修谱师”日渐走俏,他们打着“顾问”的旗号,游走在乡间或城市。

  郭欢裕说,重修家谱过程中,的确存在混乱、不严肃等现象,如今家谱协会已成立,他们将为重修家谱提供资料和知识上的帮助,同时进一步规范重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同时,我市文化界一位人士说,重修家谱弘扬民间特色文化、发扬族人优良传统、增进彼此交流等有积极意义,但过度修订,就会失之于庸俗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3 07:28 , Processed in 0.080643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