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1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从教师的论文水平看网络之魅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5-9 00:17: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原文地址:
从教师的论文水平看网络之魅力作者:邹建军
许锡良  
连续整整一个月的时间,广东省中小学教师年度论文评选活动终于结束了。手头上近千份来自中小学一线教师的论文,常常看得我头昏眼花。这些论文大多其实是不值得看的,读着常常感觉味同嚼蜡,仅仅因为这是工作的需要,才硬着头皮来阅读评审的。但是,也有一些不但写出了水平,而且还写得使我很有点启发。根据论文的主题与论述的内容,基本上可以将这些教师分成两类。一类是几乎从不上网或者极少上网的;一类是经常活跃在网络上的。
怎么分出这两类教师呢?
一是看他们的论文标题。论文标题显然具有浓厚的社论色彩。比如“与时俱进,提高教师素质”、“关心下一代,培养祖国的未来”、“适应新课程改革,提高教师素质”、“关爱学生,振兴中华”等等,一看标题,就感觉空洞乏味,接着看内容,也是大话连篇,不讲人话。这是几乎从来不上网的教师,甚至也没有自己的书籍阅读的教师。如果上网的教师或者经常阅读经典著作的教师,他们的论文标题会有两个特点:一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比如,“数字土著”、“数字化一代”、“网络社会与学习内涵的变革”、“以人为本与教育方式的变化”、“什么是人性化教学”等等,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的论题。另一个是具有强烈的主体意识与主动意识与自觉意识。常常将自己的教学、生活作为一个人独立的人的生命感受与体验,融入自己的知识系统与教学活动中。比如“我是如何帮助后进生的”,“我对新课程的认识”,“我如何开启学生的思想智慧”,“唯有快乐才是真正的赢家”。这些人有强烈的自主意识,有强烈的生命觉醒感。这只有经常活跃在网络上的教师,才容易有这种自主意识与自觉意识,才会有这种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的语言。
二是看他们使用的语言,如果干巴巴,一副革命腔与党八股模样,从标题到内容,都是一副不容置疑的社论模样,不用说,这类教师是基本上不上网的。他们所引用的资料,基本上都是学校沿着行政管理渠道派发给他们的一些文件与御用书籍。或者是上级硬行摊派的报刊杂志。在这样的语言里,既没有生动的教学案例,也没有属于自己的语言,开篇就引用某领导人的讲话,而且这些讲话大多是多少年前的,领导人早已经退休,或者去世,但是职位称呼竟然没有一点改变。有明显的权威崇拜与名师崇拜情结。有时为了引用某名师的话,为引用而引用,一句淡而无味无味的话,只是因为某名师说过,就加以引用,既不考虑引用在自己的文章中不伦不类,也不考虑是否有说服力。这类教师显然是不上网,或者极少上网的。他们所利用的写作资料基本上来自于手边的按照行政管理发给的一些书籍报刊杂志。缺乏深度,也缺乏新意,没有生命活力。从教师的论文常常可以发现他们的思维方式、知识结构与教育教学观念。
而经常上网的教师,他们使用的语言常常具有时代气息。所举出的案例也是比较近发生的,并且在网络上形成了热点话题的案例。
三是看论文的内容。不上网的教师,所论述的内容,常常过时陈旧,无论是引用的名言,还是所列举的案例,都明显过时。比如,对差生的观点,显然仍然用分数与纪律来划分。而对互联网背景下的分数与纪律缺乏更深一层的认识。对现行的教育教学传统深信不疑,只是一味地规训好学生。缺乏怀疑精神与独立思考的能力与习惯,是非常明显的一个特征。同时也缺乏论理的能力,罗列事实而不会分析研究案例。堆积名人名言,而不善于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所叙述的事物中,缺乏真实性与个体的生命情怀。
而上网的教师则不同,他们所论述的内容不但是是当下的问题,而且也是活生生的个案,这些个案或者是自己真实地发生过的,或者是网络公开流行过的。上网的教师即使引用名人名言,也是自然而然地融入在自己的文章结构里,而且浑然一体,不感觉别扭。是主题、内容与语言的自然融合。他们开始写自己的话,尽力避免大而空的那些套话,重复的话,而写出富有自己生命个性的话。
那么,从文章中又是怎样辨别出哪些是上网的教师,哪些是不上网或者很少上网的教师呢?有一个很显然的标志就是,他们在引用资料时会在后面注明网络资料地址,经常上网的人一看就容易查找到这些资料。有一种动态的生成感。其实网络时代的语言看似随意,其实是最具有生命活力的。因为网络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交流对话的平台。
当然,即使上网的教师又有不同的形态。比如有一些人上网仅仅是浏览网络新闻,缺乏深度的网络学习。极少人有上网深度学习的。网上深度学习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经常有意识地主动收集有价值的网络资料,同时经常在网上找有较深厚的知识视野与思想功底及文字功底的人交流探讨。还经常开设自己的博客,有空就会撰写一点学习心得,与阅读心得之类的文字。而且天长日久,自然而然地成为自己学习、生活与工作不可分离的一部分。
因为工作的关系,也曾经与一些较有思想的特级教师与较有思想的校长接触,感觉这些人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非常善于利用网络资源,这些网络资源包括学术资源、网络学习资料与相关的学习伙伴,交朋识友,引以为伴。因此,他们关注的问题也相对较为前沿,使自己的大脑始终处于研究状态。有一次,我应邀在南通二甲中学作演讲,会议期间遇到来自上海南汇区的著名特级教师黄建初先生,与之交流深感这是一位出色的特级教师。他一见我,就送了我一本他自己编辑的《教师人文通俗读本》,翻开一看,居然从网络上收录了我好几篇文章,而且确实是我自己感觉写得比较满意的文章。他带领他的年轻教师们一起经常在网络上学习、交流,并且及时地把那些确实写得精彩的文章收集下来,装订成册,成为年轻教师分享的思想营养,黄建初先生也是将近60岁的年龄了。可见,网络学习并不完全看年龄,而主要是看心态,看其生命的活力与心胸的开放程度。这样的老先生相比那些看似年轻,其实在心理上早已经是老态龙钟的愤青教师实在是有天壤云泥之别。今年年届八旬的袁伟时老先生也是上网的好手,可见,只要上网,年龄不是问题,心态才是关键。
最后一点就是网络其实也是社会现实的百态的反映。社会有多复杂,网络其实也就有多复杂。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那些脑袋瓜子已经被毒害残废了的,即使在网上也不会有更好的表现。

2010年10月27日星期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6 02:47 , Processed in 0.074373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