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乌篷船头听江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5-2 20:05: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乌篷船头听江南
——记全国“中学鲁迅作品教育论坛”

周  燕

    11月,已是秋日气象,绍兴古城依然小桥流水,杨柳青青,乌蓬船安静地停泊在人家屋后的水面上。在鲁迅的故乡,在“未庄”、“鲁镇”,在这座中国鲁迅文化研究和活动的标志性城市举行“中学鲁迅作品教育论坛”,实在是最合适不过。
    此次全国“中学鲁迅作品教育论坛”由中共绍兴市委宣传部、绍兴市文物管理局、绍兴市教育局、上海教育出版社联合举办,由绍兴市教育教学研究院、绍兴鲁迅纪念馆和《语文学习》编辑部承办,自2007年11月9日至11日,跨时三天。这个论坛是承接“全国中学语文教师鲁迅作品教与学”征文大赛而来的。经过6个月的征稿和评选,颁奖大会在此时举行。
    开幕式上,绍兴市教育局副局长陈纪钢、绍兴鲁迅纪念馆副馆长徐东波、绍兴一中校长查品洋、绍兴市教育教学研究院院长沈江峰、绍兴市教育教学研究院书记方关军等致词向来自全国各地的500多名专家、老师表示热烈的欢迎。陈纪钢副局长介绍了近年来绍兴在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发展,强调了此次论坛在绍兴举行的重要意义。上海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语文学习》杂志主持人温泽远先生在发言中说明了举办这次活动的两个目的:一是加深对鲁迅作品内涵的解读和艺术性的分析,认识鲁迅对中国文化的意义;二是通过教学实录、教学案例的评选,教学的现场展示,从语文课程内容建构的角度,对鲁迅作品予以探讨。他说:“鲁迅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该选取哪些?是不是所有的课文都要将内容重点放到‘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封建礼教吃人’的主题上?”对鲁迅作品内涵的深入挖掘与多元解读、对鲁迅作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选用与处理,是目前中学鲁迅作品教学的两个难点。
    开幕式后的第一个活动是专家报告。福建师大孙绍振教授、南京师大附中特级教师、著名杂文家王栋生老师和复旦大学郜元宝教授分别作了“鲁迅作品的微观分析:还原法的操作性问题”、“谈语文教学中鲁迅作品的人文教育价值”、“心中要有完整的鲁迅”的报告。孙教授认为中学语文教学不应该是重复已知的过程,语文教师应该有一种自觉,要把重心放在那些“学生认为懂,实际上却不懂”的内容上。他建议教师用“还原法”来解读鲁迅作品,即分析矛盾,分析内在差异特别是生活的差异。他指出,语文教学中把“丰富复杂的语言现象抽象成几个简单的修辞方式”的做法是不妥当的,应当对文本语言作深度分析。王栋生老师认为,鲁迅作品仍然是当前中学语文教材中极富人文教育价值的作品。鲁迅教会我们怀疑,教会我们批判,教会我们爱。鲁迅作品中对文明和真善美的追求、关注民生的情怀恰恰说明了它具有丰富的人文教育价值。“学海无涯,人文为帆”。他呼吁:“学习鲁迅,让鲁迅作品承载起培养人文精神的重任!”郜教授以《狂人日记》为突破口,梳理了鲁迅思想的发展线索。他提醒我们“心中要有完整的鲁迅”。鲁迅既是热烈的,也是冷峻的。他的冷峻来源于他的学识,更来源于他对自己的审视。从鲁迅早期的杂文看,鲁迅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慷慨党”;不断地审视、警惕自己,使他慢慢地趋于冷峻,变成了一个时时提醒、警惕自己的冷峻的思想者。鲁迅一方面痛恨无人振臂一呼,但一旦有人出来振臂一呼,往往就成了狂人。鲁迅的热烈与冷峻融为一体。专家的报告在与会教师中引起了反响,为老师们深入解读鲁迅作品提供了新的观点、新的视角、新的方法、新的材料。
    为了让广大教师与专家有更多的交流机会,承办单位还在当天晚上安排了座谈会。会上,老师们提出了“少不看鲁迅、老不看胡适”、“怎么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走近鲁迅”、“过早地让学生担负起探索真理的重任是否会增加孩子压力”等问题。专家建议:不要纠缠于鲁迅作品中的细枝末节,而要整体把握;不要担心读了鲁迅会加重孩子心理负担,而应该增强孩子的承受力,等等。《语文学习》也同时安排了编读恳谈会,深入了解老师们对杂志的意见、建议和要求。
    “中学鲁迅作品教育论坛”的第二个内容是“鲁迅作品课堂教学展示”。11月10日,南京师大附属中学的孙富中老师、绍兴一中的谢澹老师、广西师大外国语学校的张华峰老师和上海杨浦高级中学的邹一斌老师分别执教了《铸剑》、《药》、《孔乙己》和《〈呐喊〉自序》。课后,浙江省语文教研员胡勤老师针对孙富中和谢澹的课,重庆市教科院中学语文教研员钱金涛老师针对张华峰和邹一斌的课,分别作了点评。胡勤认为,上课老师能够关注学生的思考并重视学生的感受,在教学方法上有拓展和创新,能抓住课文里的重要细节,把学生引向课文的情境之中,引导学生深层阅读。此外,他还就文本定位、资料的有效呈现等问题作了建议。钱金涛在点评中提到,虽然“借班教学”存在着难处,执教者对于学生不了解,很难因材施教,但真正的活跃应是思维的活跃,“内动”的沉默要比表面的热闹更有价值。
    11月11日,“鲁迅作品教与学”主题征文颁奖大会在鲁迅纪念馆举行。绍兴市人大副主任车晓端、市政协副主席李露儿等领导出席了大会。此次征文比赛共收到1000多份关于鲁迅作品教学的论文、课堂实录、教学案例和教学随笔,200名教师从中脱颖而出,分获一、二、三等奖。颁奖大会上,高中组一等奖获得者、上海松江二中司保锋老师代表获奖老师发表了感言。
    短短几天的活动很快就结束了,但它在推动中学鲁迅作品教学前进的道路上所迈出的一步却具有重要的意义。对鲁迅作品内涵的不断挖掘和多元解读,对中学鲁迅作品教与学的不断探索,不仅仅是这次“中学鲁迅作品教育论坛”的主题,也是今后语文教育界需要长期关注、共同努力的课题。
    离开绍兴前的一个傍晚,与会者三五成群坐在游船上,看着28座古桥一座一座地从眼前掠过。船尾水声潺潺,两岸灯影蒙眬,令人想起《社戏》中的迅哥儿和他的小伙伴们,那晚听完戏文,是否也在这同一条河流上慢慢摇着船向平桥村驶去?只是,今夜的岸上不知还有六一公公的罗汉豆没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3 04:27 , Processed in 0.104239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