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至简学语文
宜昌金东方小学 张辉玲
教了17年数学的我,终于如愿以偿地改教语文了(我们的郑红山校长也真是胆大,居然答应了)。没有一点语文教学经验的我,仅凭自己对语文的那份热爱,开始摸着石头过河。
一节课学四首诗?——同事们满怀疑惑 开学没几天,学校领导要听新老师和我这样转岗老师的课。我是这样开场的:“孩子们,我一直教你们数学,现在改教语文。刚教没几天,领导就要来听我们的课,这叫赶鸭子上架,不过你们不怕,我就不会怕。”那一节课40分钟我们把四年级下册教材中的四首诗一下子学完了。课前没让学生预习,上课前五分钟才选了四个字写得好的同学把四首诗抄在黑板上,我把“古诗二首”改成“古诗四首”作为标题写上去。前十分钟是听录音读准字音,学生自读,请学生领读,后二十分钟是根据老师的问题读,如:李白在哪儿送他的好朋友,好朋友要到哪儿去?学生答:“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我再问:“李白和老朋友在什么季节什么地方分别?”学生答:“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有学生问“孟浩然到底是去广陵还是去扬州?”老师略作解释,决不继续纠缠。就这样一问一答读一遍诗后,再用五分钟出示变序译文,把四首诗的译文打乱顺序出现,让学生根据译文找原诗。最后五分钟用来背诵,背诵不是越熟越好,而是谁背得越有韵味越好,所以后面5分钟就全是学生在那儿摇头晃脑地背诵。学习古诗我一不让学生记忆作者的名、号、出生年月;二不让学生单独记背字词的意思。只是让学生整体感悟并背诵。这一节课上下来,同行说“你真行,一节课上四首诗,我们是四节课上四首诗”。我知道“你真行”或许应该是句反话罢。还有的同行说:“又要培养一批死记硬背的学生了!”我吓得不行,所以我们的背诵行为一律不对外张扬,只在教室偷偷地背,我自称是“静悄悄地革命”。
小学四年级的孩子学习《琵琶行》,背诵《长恨歌》?——孩子们迎难前行 后来我们一直用这种方法学习了唐诗宋词元曲等等100首诗歌。我们从一节课学习四首到六首,最多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九首宋词。这样的学习对学生的记忆力是一个大的挑战,大量的记诵也让部分学生产生畏难情绪,我从学习五言到七言逐渐增多,后来干脆把《琵琶行》和《长恨歌》拿来学习。学生看到印的满满的A4纸,顿时吓趴桌上一大片,并用狐疑的眼神问我:“张老师,这也要背?”我不置可否地笑笑不作答,因为这诗我也不会背,但学校另有一名老师会背,按我们事先商量的计划,这位老师就背着手,踱着步,“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摇头晃脑地吟诵着来到我们教室,吟诵完毕,孩子们一脸地惊羡自发地鼓起掌来。“有谁敢在一周内和我挑战背诵?”甩下一句话后飘然而去了。这个激将法显然撩起了孩子们的斗志,我们马上趁热打铁学习了这首《琵琶行》,没想到第二天早上一来,我班陈扬铭同学就去找这位老师应战去了。一人会背,其他人也不甘落后,不到三天,全班同学都会背《琵琶行》了。再来冲关《长恨歌》着实遇到了一些困难,为此,我们采用了分段背诵的方法,一天一段,早上来全组开火车背诵过关。那天早读时曾晨却在那儿哭得稀里哗啦,我猜想是因为不能背而哭,所以,我故意对全班同学说:“今天曾晨的早读读得最好,因为今天要背诵的段落就是杨贵妃死后唐玄宗对他无尽的幽幽思念,你们看,曾晨为杨贵妃的死,为唐玄宗的思念之苦而泪如雨下。”呵,这样一说,泪人儿抹开眼泪笑了。
后来,我们又以《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为题写日记,孩子们35分钟写出了400多字的文从字顺的文章,唐玄宗和杨玉环的悲凄爱情故事在孩子们的日记中历历再现。
到了《长恨歌》背诵的最后冲刺阶段,如果你来到我们教室,常能看到六人一个背诵小组正在比比划划地背诵着,因为背诵就像是在做游戏,火车开到谁那儿开不动了,小组成员会做动作提醒,突然遗忘又被突然想起,那是一种怎样的惊喜!六人闯过背诵关后的欢呼声感染激励着每一个人!那声音时而像琵琶声一样铮铮切切,时而又像在歌唱绵绵长恨。我常常陶醉在这天籁之音中。
试想,攀越过珠穆朗玛峰的人还怕小丘小壑么?诵过《琵琶行》,背过《长恨歌》的人,对语言的感悟和对学习语文的信心,已经写到骨子里了!
一学期来,我们学习了30首古诗,15首宋词,10首古曲,8首古谜。从冬至那天开始,我们开始进行24节气的诗歌之旅,这项旅程将持续一年的时间。 我的古典文学修养没有“童子功”,现在乐得每天晚上就到处查找适合学生读的书然后自己买了先读,白天就和学生一起学习,遇到拿不准的字音,开始是学生等我教他们答案,我就一脸无辜:“望我干什么?我也不知道读啥!”我的弟子们面面相觑后就心领神会地查字典,现在一有不会读的字,就只听“唰”地一声全班开始查字典,然后争论争论把字的正确读音搞定,我落得一身轻松。
最有趣的还是孩子们像模像样地开始作诗了!杨璇烨以《火烧云》为主题写的诗:暮色渐远渐无穷,几片红云正上空。马狗狮子忽相见,揉眼沉静便下天;曾泓杰的《蝶恋花 怀吴钒恺》同窗知己已别离。人影孤独,愁思不可数。月影茫茫照柳树,常靠窗旁把友祝。随父移居住成都。人心思念,欲求三峡去。但恨天公不相助,怀念绵绵无绝处。《十二月十八登磨基山》山明水秀江对面,崇山峻岭耸南边,小道蜿蜒不见尾,偶见轻舟游水间。陈扬铭的《一剪梅 忆吴铮鹏》同窗旧友迁蓉城,一时离别,何时相见?大江之水向东流,思念如水,永不断流。千里险滩今泛舟,无尽风光,可成乡愁?他乡笑语伴兄长,如钩新月,更忆旧友。
两个月上完一本语文教材?——朋友们替我捏一把汗 我相信有很多人诧异:一学期只教一本教材都觉得时间紧,哪来的时间读这些呢?我们学教材只用了二个月的时间,对于课文,我一是严格要求正确朗诵,不添字不漏字并能读出语气;二是背诵每篇课文里面的优美段落;三是基础字词采用看拼音写词语、编写字谜儿歌等方法贯穿到每日习字中。课文朗诵我还让学生录音,然后拿到班上放给大家听,让学生找“范读”的感觉,有的学生在家录音了十几篇课文后才选定一篇拿到班上来放,听自己的声音从大音箱里放出来的感觉真是爽极了。我通常一节课都是上二至三篇课文,不做那些练习题,节省的时间全部拿来读、诵、背。而且学习园地中的习作平时不练习,只是要求学生每天至少写5分钟的日记,句子写通顺即可,若有特别有文采的片断定会拿到全班欣赏。如果突然天降大雪或班级发生了一件大事等等,就会专门用一节课来练笔,用5分钟讲要求,其余35分钟作文。更多时候,我安排学生写学以致用的文章。比如,用课文中的词语写一段话,用刚学到的成语、俗语、诗词写话等等。我是外行,开始看学生的作文,没一篇是我满意的,后来看到同事批改作文大部分打100分,学生就乐此不疲地狂写,我也就不挑剔了,经常和大家品好文章,相互欣赏,后来孩子们也不怕写作文了。
我在书店找到一种成语接龙的歌唱版,上课时我放唱碟学生学唱,学生真是些天然的音乐家,一盘碟子放个两三遍,他们就能学会。一到上课,他们就开始唱,一下子记住了几百条成语。我再把班级书柜里的一本成语故事书拆成开,装成36本小册子,大约五六个成语故事一册,全班轮流看,这样二百多个成语故事又装进了学生脑中。学生觉得又好玩又轻松。
儿歌是让学生理解记忆谚语、俗语、成语、歇后语的最好办法。儿歌有趣好读又好理解。我们一共读了400首,还写了几百篇学以致用的小文章。很多家长还说,现在孩子动不动就搬几个典故出来,道理说得一套一套的,我们都常常感觉理屈词穷啦!
期末考试前一天的语文课,我们还在学习对联的有关知识,让学生给自己的书房取名,并拟一副对联。初学对联,有的同学到网上到处查找筛选一个合适的占为已有;也有的同学把人家的作品改头换面后使用;有的同学干脆自己整了一个书房名:观雨轩:千古文章书卷里;百花消息雨声中(我班的乖乖女谭斯喆);迷蝶斋:迷蝶灵聚春风蜜,万紫千红花盛开(我班的浪漫女孩谭诗茗);见书轩:书藏满房无数卷,人出半阁数一流(大脑常“死机”的向雁东);求索斋:路漫漫真知求索,天茫茫永恒追寻(我班的“小博士”曾泓杰)……《小学对课》的学习作为我们的寒假作业,一天一课,自学自读自背。学校发的寒假作业让孩子们作为课外阅读本阅读。
平时告别习题远离考试——懵懂中焖了一锅好饭 我们平时从不进行单元考试,语文学习就像焖饭,常常揭锅盖看,肯定是一锅夹生饭。学期中途,学校教务处要检查教学质量,安排年级统一进行单元考试,备课组长提前告诉我考试时间,可我不想为了迎接考试而打乱我们的读书计划去复习,结果一考试,成绩不仅是最后第一,而且还离平行班相差甚远。学生急了,我一看试卷乐了,因为凡是学习园地中的字词和积累学生都全军覆没,修改常见病句的题目学生没训练也有80%做对了。于是我偷偷地把试卷藏了起来,没搞战后反思,依旧天天悠然自得地读古诗,学生看我不着急,也就不再追问。但期末考试的前两周,我们还是进行了分单元的突击复习。可喜的是,今年期末统一考试题目一改往年的出题风格,重在检查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课外积累,即使课文填空也得将内容灵活处理后再填,这样的题目似乎更适合我的这帮孩子,他们喜欢将学到的东西变换成自己的语气来回答,特别是将学到的名句、谚语等等学以致用更是他们的强项,所以我们班的均分破天荒地从几年来的倒数第一颠倒乾坤跑到正数第一了。
有人说“误尽天下苍生是语文”,也有人戏谑“你教啥也不要教语文”,但半年教语文的经历,我觉得自己是“入对了行,嫁对了郎”,我和我的学生每时每刻都在语文学习中自得其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