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岸合编词典:鲜为人知的故事 2012年04月06日 作者:孙立极 来源:人民日报 两岸合作编纂中华语文工具书大陆编委会与台湾中华文化总会,日前分别在北京、台北宣布,经数百位两岸专家学者700多个日夜的奋斗拼搏,第一本小型词典《两岸常用词典》已付梓,两本科技词语词典也取得阶段性成果……实际上,在消除海峡两岸词语差异的路上,有识人士已经走了将近20年。
误会,“程式规划”非“城市规划”
1994年1月,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周光召收到了一封来自台湾的信。新竹清华大学教授徐统在信中写道:1993年11月在台北举行的两岸电子显微镜研讨会上,两岸专家是用台湾“国语”、大陆普通话和英语交替使用的。因为两岸在汉语名词上有差异,不得不借助英语来判断。
无独有偶,2003年1月26日,台商春节返乡包机首次起飞。回台后,执行首飞的“中华航空”机长张以松说,飞机刚进入大陆领空,从空中传来航管人员一声国语“你好”,立刻有回家的感觉。不过,当记者问,这段空中对话后来如何,张以松却坦承,因为两岸航空术语不同,安全起见,他们改用英语交谈了。
“两岸同根同源同文化,现在却要用英文辅助交流,这是多么尴尬的事啊!”《两岸常用词典》大陆编辑组专家王铁琨说。尴尬是难以回避的现实。分隔60多年,海峡两岸不少字词出现形、音、义的差异,尤以科技词语为多。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简称“科技名词委”)副主任刘青介绍,两岸分隔的半个世纪,正是现代科技快速发展的阶段,由于互不沟通,各自定名,一些新兴学科,比如计算机科学技术名词两岸完全相同的只有58%,相对较好的基础学科如物理学,也有约20%不一致。
“你知道‘行’和‘列’在两岸的概念不同吗?”刘青说,两岸专家谈到矩阵、行列式等数学概念时,总觉得哪不对劲儿,后来才发现,“行”和“列”在两岸正好是相反的,“在会场上,我们说让第一行的人站起来。结果,他们坐在第一列的人全站起来了!”
在两岸开启交流大门后,这些差异导致过不少误会。刘青讲了一个真实故事。10年前,一个台湾专家团到大陆访问。他们自我介绍,主要工作是“软体开发和程式规划”。大陆专家听后,询问他们是如何与交通、水电、通信、建筑部门合作的。台湾专家听了面面相觑,他们低声交谈后,一位先生开口解释:“我们的工作是 software development and program design(意为软件开发和程序设计)。”大陆专家哄堂大笑,原来台湾称“程序设计”为“程式规划”,让大陆专家误会成“城市规划”了。
词语差异不仅带来误会,书写合同、协议、备忘录时,还增加了很多繁琐和不便。刘青说,他们曾经签过的协议中有这样一段:双方愿意在计算机(电脑)名词审定方面进行合作,甲方负责完成程序设计(程式规划),建立术语数据库(资料库),最后将磁盘(磁碟)交给乙方。短短一句话竟加了4个注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