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视力残疾儿童的美育教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5-4 17:50: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视力残疾儿童的美育教育

来源:网络


  
    美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对视力残疾儿童进行正确的审美观点、健康的审美情趣、高尚的审美理想的教育,培养视力残疾儿童具有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艺术教育是美育的主要手段之一,美育比艺术教育有更广泛的含义和更丰富的内容。
     长期以来,由于对视力残疾儿童的低期望、对特殊教育的低期望,很多人认为美育在特殊教育中是一种奢侈,残疾儿童能够自食其力就是最高目标,以职业技术教育为核心,辅以能够支撑职业技术的文化课,是很多特殊教育学校办学实际中体现出的教育理念。这种观点没有看到美育对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技术教育的促进作用。
一、视力残疾儿童美育的意义
    (一)青少年全面发展需要美育
     美育能够陶冶视力残疾儿童的情操,净化其心灵,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美育以美感人、以情动人,以鲜明的形象性和情感性潜移默化地影响人、感染人,使青少年在美的享受中受到教育。这正好与德育以理服人、以准则规范人形成互补。有时,美育对人的道德培养比直接的说理更有效果。
    美育能够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促进智育。青少年认识客观世界,即需要科学的方法,也需要艺术的手段,二者相互补充,不能相互替代。通过美育开发青少年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他们的情感,激发学习情趣和热情。在美的情景下,以美的心情,追求真理,再累也不觉得累,学习量大也不是负担。审美过程能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直觉、灵感、顿悟能力,智育在培养逻辑思维方面是强项,人生同样需要的非逻辑思维的培养,这正好是美育的强项。
    美育重在“心”的塑造,体育重在“身”的锻炼。美育与体育结合是美与健的结合,使人感到美的力量和力量的美。美育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运动节奏,增强体育活动的韵律,使视力残疾儿童在体育活动中体现线条、比例、色彩等形式美。过去,一直把舞蹈这种“美”与“体”结合的艺术视为视力残疾儿童的禁区。目前,已经有不少尝试,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盲人节目《看春天》受到普遍好评。美育与体育相结合,使视力残疾儿童在艰苦的体育锻炼中得到美的享受,能够调节人的心情,增进心理健康,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美育能够促进劳动技术教育。劳动本身就是美的,劳动创造了美。随着社会的进步,文明的发展,对生产劳动中“美”的因素要求越来越高。劳动的成果不仅要有技术含量,也要有美的含量,要兼顾经济价值、使用价值、审美价值。我们曾经因为对商品包装美的忽视影响外国人对中国商品的欢迎,又因发展到过度包装(如“月饼”)而受到批评,这些都是对美的把握不到位。美育与劳动技术教育相结合,不仅使学生获得生产知识与技能,还可以养成良好的劳动态度和习惯,并且体验到劳动创造之美,培养在劳动中创造美的能力。
    美育是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相对独立的组成部分。美育融化在德育之中,更增添了高尚之美;美育融化在智育之中,更增添了理性之美;美育融化在体育之中,更增添了健壮之美;美育融化在劳动技术教育之中,更增添了灵巧、创造之美。把美育同其他各育结合起来,可以使真善美在一个人的身上得到完满的体现。美育对青少年(包括视力残疾青少年)的全面发展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社会的和谐发展需要美育
    美育能够使受教育者爱美、珍惜美、创造美。只懂得发展经济,不知道珍惜大自然之美,不能发展和谐社会。只知道追求数量效益,把大楼建成“火柴盒”,把城市“摊成大饼”,既没有结构布局之美,又造成交通拥堵,反过来,也会影响经济效益。只有经济发展的社会不是美的和谐社会。
    美育能够使人懂得美丑,从美弃恶,人才能与人和谐。这美历来与德相联系,之所谓“美德”。只有人人都以谦让和善为美、以争名夺利为丑,人与人之间才能和谐。只有人人都以扶危济贫为美、以见死不救为丑,社会大家庭才有和谐之美。强者同情和关心弱者,社会才能和谐。有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对慈善事业的冷漠,不能不说是一种美的缺失。

二、视力残疾儿童美育的任务
    (一)培养视力残疾儿童审美的能力
    培养视力残疾儿童利用剩余视力和其他感官对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感受能力是美育的基本任务。自然美是客观的,它以外在的形式美取悦于人。视力残疾儿童在感受自然美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有特殊的困难。视力残疾儿童部分或者全部丧失了最大众化的美感——色彩,不能感受万紫千红的美,要培养他们感受鸟语花香的美。通过听觉、触觉、嗅觉等感受自然美是视力残疾儿童美育的特殊任务。在感受社会美方面视力残疾儿童没有特殊性,因为社会美重在内容,对内在的社会美的感受视觉并不是至关重要的。在培养视力残疾儿童艺术美的感受方面,要侧重艺术美的情感性,特别是文学作品中美的情感。视力残疾儿童对平面艺术美感受性的局限可以通过立体艺术美感得到一定的补偿。
    (二)培养视力残疾儿童表达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在感受美和鉴赏美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按照美的规律,在学习、生活中表达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是视力残疾儿童美育更重要的任务。对美的表达和创造要侧重社会美,言语美、行为美胜过仪表美,美育在视力残疾儿童刻板行为的矫正中应该起到积极作用,将美的因素融进枯燥的训练中,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美的表达不局限于艺术美的形式。人类不能创造自然美,但是在保护自然美方面是可以有所作为的。
    普通教育中,对艺术美的表达和创造存在一些误区,把社会大众都当作艺术家要求,除了少数人成功的成为艺术家外,其他人都成了“不懂”艺术的失败者。在视力残疾儿童艺术教育方面也存在一些误区,一个极端是认为盲人有音乐天才,另一个极端是认为美术是肓人的禁区。第一个误区在盲教育专业领域内基本上被清除,第二个误区还很少有人认识到是误区。视力残疾儿童立体艺术美的表达和创造能力没有人怀疑,对视力残疾儿童在雕塑、编织方面表达美、创造美的培养有可能促进劳动技术教育和职业领域的拓展。

三、视力残疾儿童美育的特殊性
    在普通人的审美活动中,视觉是最活跃的因素,视觉美的内容最丰富。不能期望视力残疾儿童欣赏视觉的艺术或模仿眼明人的艺术表现。教师不能把视觉艺术当作一种表现意义的题材来展示给视力残疾儿童,而应该用讲故事的办法来描述某一情形或情景,使视力残疾儿童了解有关视觉艺术品的结构内容及其背景。只有这种活动完成以后,视力残疾儿童才可能对视觉艺术品有真正的了解。
    视力残疾儿童不要以他人为中心进行审美活动,错误地信仰教师和明眼人朋友,那样会影响他们对美的欣赏。不要为了迎合他人,低估自己的审美经验的价值,而且尽最大可能地复述空虚的视觉审美经验。当肓人被迫与明眼人谈视觉艺术时,他们所说的,正如留声机所播唱的音乐一样地缺乏诚实与真实感。
    听觉美是视力残疾儿童美育的主要形式。视力残疾儿童的听觉注意力更集中,对声音的分析更细致,听觉记忆更发达。因此,对视力残疾儿童实施美育,音乐起着重要的作用。一首优美欢快的歌曲,能使视力残疾儿童得到美的享受,受到美的陶冶和感染。如乐曲《小河边》,学生仿佛听到了山涧小溪潺潺的流水,仿佛听到了小鸟在林中欢乐的歌唱。
    触觉美是视力残疾儿童美育另一种主要形式。但是,触觉美与主流的视觉美有时候有冲突,在美育活动中教师是明眼人时,要特别注意教师的视觉美不能凌驾于学生的触觉美之上。触觉的整体性差,必须逐个部分感知,然后在心理上有意识地组成整体,漏掉一个部分也会形成片面的认识。视觉的整体性强,视觉感知的部分在无意识之下就能够自动形成整体表象,个别部分没有看到并没有很大影响。艺术品的视觉动态也不存在于触觉之中。对于视觉而言,离了弓的箭悬浮于天空,表示此箭正在飞行,但对触觉而言,动态的概念完全丧失,它是一支休止的箭。明眼教师要尽量避免将自己的视觉经验投射到视力残疾儿童的触觉经验中,即使对最简单的几何图形或最单纯的空间范围,视力残疾儿童手指触摸到的和明眼老师看到的都有所不同。在运用触觉进行审美教育时,除进行触觉技巧训练外,还要重视触摸动机的培养,鼓励视力残疾儿童经常有意识地利用自己的触觉,去发现美、欣赏美、进而创造美。
    音乐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能有效地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想象等方面的健康成长,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音乐作为一门听觉艺术,必须通过听觉的感知才能实现其存在的价值,对视力残疾儿童来说,听觉是他们获得信息的重要手段。音乐可以发展其听觉功能,补偿视觉缺陷,树立其自信心;帮助他们在音乐活动中了解社会,认识社会;拓展文化视野,培养乐观向上的人生观;促进身心健康,使他们得到全面发展。因此音乐在盲校的美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盲校的音乐教学应以普通学校音乐学科标准为基础,结合盲生的实际,把握教学目标,适当增减内容,提高教学的实效性。采取扬长不避短的办法,注意贯彻素质教育新理念,课内外、校内外相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进行缺陷补偿,充分发展学生的音乐才能和特长。
四、视力残疾儿童美育的内容
    充分利用盲人的听觉优势,从欣赏人手,培养兴趣,提高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
    小学低年级音乐课应以唱游为主。很多人认为,视力残疾儿童不适合唱游,音乐课只能安静地坐着,尽量少让他们动。事实上这样会使视力残疾儿童内在好动的天性受到压制,音乐课的愉悦功能被削弱。从视力残疾儿童入学第一节音乐课开始,就应该鼓励、帮助学生随音乐而动(手舞足蹈),边歌唱边游戏,一方面可以锻炼身体协调性,另一方面也加强了对音乐的内在感受能力的培养。
    小学中高年级加强律动训练,矫正刻板行为。结合节拍节奏等音乐知识的学习,根据乐曲内容,师生共同编排律动操,训练身体协调性。可以采取分层要求的办法,对刻板行为较重的学生侧重表情训练、头部姿势训练和行走训练,对协调性较好的同学可以加强手部动作和舞蹈步伐的训练,还可以采取低视和盲生结合的方式编排音乐小品,发展视力残疾儿童的听觉和运动觉。
    “美术”在盲校是被删除的课程,被取而代之的是“美工”,这实际是一个很大的误解。“工”与“术”一字之差,层次差别很大,特别是其中的美育要素更得不到重视。目前,大部分盲校开设立体美术课程(被称为美工),认为平面美术是盲人的禁区。实际上,呼和浩特市特殊教育学校早在上世纪就开设平面美术课程,并在北京“金钥匙中心”举行过视力残疾儿童画展,其中不乏全盲儿童,并在希腊举行的国际画展上获得鼓励奖。目前,国外有盲人职业画家,并开设了专门的网站。
    美术在视力残疾儿童教育中还是未开垦的处女地,其中的美育因素也需要大力挖掘,值得进行大力探索。
    美育不仅仅是音乐、美术的任务,任何文化学科课、非文化学科课都包含丰富的美育因素。每一位教师都应用美的眼光引导视力残疾儿童去发现美、创造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5 15:47 , Processed in 0.090043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