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师的末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5-9 07:57: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url=]大师的末日[/url]梁文道
    曾幾何時,我們都以為說個好聽的故事就足夠了。
    那天,我還聽到一位創意產業專家告訴大家,一瓶頂級法國葡萄酒與一瓶土炮的分別,就在於前者背後有一個凝煉數百年的傳統故事,而後者只有平白粗簡的生產,於是造成了百倍千倍的價格差異。又如i-pod與一般mp3的差異,在於設計的手腳帶來了形象和感官體驗上的巨大鴻溝。也就是說,在這個美學經濟,創意經濟(又或者體驗經濟等任何你喜歡的叫法)的時代裏頭。最重要的價值皆來自于消費者主觀的感受,情緒上的反應,與抽象思維上的認知,多於產品本身的素質。
    即便是手工上好的傳統工藝,也需要華美的形象包裝並突出那精良手工的形象,否則消費者就沒有能力準確感受那個皮製品裏頭的一針一線,那個玻璃器皿背後的老師傅身上幾十年來的經驗及技巧。也就是說,如果沒有刻意的形象營造,不經設計的操作,再好的產品都是無意義的。
    自從創意產業的概念興起以來,這類說法就開始蔓延滋生。一開始大家談的還只是音樂、電影、服裝和建築等等傳統上的創意產業。但是漸漸地,一個接著一個領域被模糊,一種接著一種產業被征服,幾乎經濟領域裏的所有行當都被創意征服了。
    可是你若仔細追問下去,便會發現所謂創意竟然是一團無法界定、玄之又玄的話語迷霧。為甚麼“無印良品”受到歡迎?為甚麼“Nobu”能夠吸引那麼多食客?為甚麼東京這麼好玩?答案的關鍵竟然全在創意。
    由於創意太難說得清楚,所以我們只好去舉出無數的故事,而那些故事又總是涉及到一些傳奇的人物,通常不是設計師就是建築師。沒錯,設計師和建築師是這個年代的英雄,他們第一次得到明星般的待遇,登上雜誌的封面,環球飛行演講,無論在哪里都受到大家的膜拜。和他們有關的書是暢銷書,介紹大家欣賞建築與設計的書同樣是暢銷書。且看臺灣書市,十多年前最有創意和創作欲望的年輕人都會以寫作入門,如今最有創意最想創作的年輕人則想設計一把椅子甚至一座房子。
    這是創意產業的故事,這是美學經濟的故事,說了十年,越說越好聽,越說越可信。然後,金融海嘯來了,由遠而近,你可曾見故事的背景漸漸夾雜了一些噪雜的浪聲嗎?它們洶湧強悍,嘶啞低沉,逐步逼近……
    就拿北京的“七九八”來說吧,香港特首去年才專門探訪取經,想看看有沒有值得香港參考模仿的地方。但上個月我去那裏工作,就已經目睹到一片哀敗景象,許多原本高在枝頭的藝廊如今門庭深鎖,街上如過江之鯽的外國經紀也被三兩好奇的背囊客取代了。諷刺的是,一周後我卻在臺北看見一本日本作家談“七九八”的新書,筆調興高采烈,渾然不知在中譯本面世的此刻,他說的那個創意中心早已搖搖欲墜。
    仔細想想,紐約和倫敦那創意文化之都的地位,其實與它們是世界金融中心的身份是分不開的。恰如近世的威尼斯和阿姆斯特丹,藝術還不是它們得以繁華的原因,而是結果。
    建築大師的居家設計,造形奇特的椅子與喇叭,就是我們這個時代的油畫和大理石像,安藤忠雄和MarcNewsono就是我們這個時代的倫林布蘭與米開朗基羅。他們的名聲廣為人知,他們的作品深受崇拜,然而,他們卻不是大部分人能親近的。
    誰能請得起庫哈斯為自己設計房子?誰能把雜誌上推介的傢俱一一抱回來?當然,我們也許可以去LV的旗艦店親身體會大師空間魔術,也可以收集那些精美的傢俱模型(甚至只是它們的圖片)。
    難道就沒有人想過,為甚麼全球貧富差距在過去10年間不斷拉大,但流行刊物卻越來越熱衷於高級旅遊消費的資訊?從《Wallpaper》到《Monocle》,我們不斷看到嶄新的精品酒店在世界各地落成,但有誰能花上一晚300美金的價格去享受那種“充滿生活品味”的旅遊方式呢?以前我們以為只有衣服才談得上時尚潮流,有換季的必要,如今我們卻發現,關於米蘭傢俱展的報導快要追得上巴黎時裝秀了,難道我家客廳的沙發也開始要換季了嗎?
    答案其實很簡單,這一片創意繁榮的景像其實來自金融資本主義的贏家,以及他們的附庸。沒有那些趕搭飛機“高來高去”的銀行家和專業人士,設計大師與品味達人就不可能水漲船高,在媒體裏贏得巨星的地位。我無意否認“蘋果”的跨階級成功,也不會反對許多報告的樂觀預期(Nesta近日就指出創意產業是未來數年英國經濟增長的發動機」)。可是,我們必需搞清楚踏踏實實地開發軟體和製作影音信息,與虛無飄渺的創意時尚的分別。後者不是實質的經濟動力,它只是金融資本主義自戀的鏡子。
    曾幾何時,人人膜拜傳說中的CEO,使得與CEO對談成了最受歡迎的電視節目。現在,那批曾經坐擁千萬花紅,人人稱羨的精英突然變成難堪的過街老鼠。身為這批精英鏡像的大師們還風光得下去?
    社會本來就很不公平,只是嘗到甜頭的人不知他人口中的苦味。如果連原有的既得利益者也要開始精打細算地過日子,你還會只憑一段好聽的故事和動人的包裝去買一塊工本不到5塊錢的肥皂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4 05:50 , Processed in 0.150643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