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享受语文:基于宽容精神的语文教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5-11 04:44: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享受语文:基于宽容精神的语文教学

上海市平凉路第三小学 杨红

学习语文是一种享受。让学生享受语文,就是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主动的学习氛围,最大限度地满足儿童的好奇心、在问题导向下,投入高度的智力活动,在生成知识的过程中,充满童真童稚的智慧火花。
反观传统的语文教学,经过长期的演变,已经形成了一种权威、专制、封闭和僵化的教学格局,只教学生苦读去得到语文,课堂中学生不同的意见被排除,学生自己的情感被压抑,学生的错误被教师不耐烦的更正,学生的弱点被其他同学取笑……在“不宽容”的课堂教学中,教与学常常等同于“教师讲,学生听”或“教师问,学生答”这么一种单调的形式,教师教的东西对学生来说就是理所当然的“真理”。这样,学生学习的形式和空间变得十分狭窄,课堂中知识与智慧的自由传播也受到极大的限制,学生的厌学情绪弥漫,学习能力的下降。
要改变这种语文教学的格局,需要给予宽容。宽容的本质是对学生差异的尊重,对个性的理解,宽容教育需要宽容的师生关系。宽容教育的理念应渗透在教育内容和方法中,可以表现在教育的弹性设计和动态生成上。宽容学生,尊重差异是快乐学习,享受语文的前提条件。语文教学要给人以享受,就迫切呼唤宽容精神走进课堂教学,成为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依据和方向,成为语文课堂中师生共同遵循的准则。
从尊重个性理解,培养个性思维,倡导个性差异,促进个性张扬等方面让孩子真切“享受语文”,在宽容的语文课堂中幸福成长,最终成为拥有丰富精神世界与创造力的人。
一、淡化教师权威,鼓励多样化的见解
在学科知识的占有方面,教师是优势群体,学生是弱势群体;再加上教师是教育者,学生是被教育者;教师是管理者,学生是被管理者……这样一来,教师成了知识的代言人,成了知识的权威。在语文教学中,这种现象尤其表现如此,“凡是教师所讲、所写、所出示的知识都是正确的”成了学生们的一种“集体无意识”。教师的知识权威助长了“同一”的追求,助长了教学目标、教学评价中的“一致性”,当然,也助长了不宽容的教育氛围,导致了对学生多样化的见解的压制,对学生鲜明个性的无视。
1.还给学生话语权
宽容一方面扩大了学生行为的自由度,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和看法,有利于学生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使学生得以轻松、愉快地学习生活;另一方面,教师既不会对学生武断和专横,把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强加给学生,也不会丧失自己的专业自主,让学生放任自流,而是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帮助学生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师生双方都能以一种更宽容的态度来看待对方,并由此建立起一种愉悦融洽的关系。
例:
这一教学行为恰恰是对学习主体尊重的表现,宽容教育的策略之一就是理解学生的内心感受、营造支持、接纳的教育氛围,如果教师对学生“话语权”的剥夺,恰恰意味着学习不再是一个充满生命发展意义的过程,学生不再具有思维发展的自由,他们只能是成为按我的教案规定过程铸造出来的“标准件”,而非一个充满自由和灵性的具有创造精神的活的灵魂。
2.允许学生异想天开    韩愈说:“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疑是探索新知的开始,也是探索新知的动力。让学生学会并乐于疑、善于疑,是提高学生营造宽松和谐、主动学习的语文课堂的前提。
一篇篇看似浅近的语文教材,其中往往蕴含着许多有价值的问题和丰富的内涵。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从教材中发现问题,主动、大胆地围绕课题、文中重点句子及精彩片断、课文插图、文中空白、课文结尾等内容进行质疑,并且引导学生针对质疑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深入探究,而不能一味地按照教师德设定模式,让学生往陷阱里跳。 
例:
因此,宽松的学习氛围是宽容的结果,宽容则是宽松的学习氛围的保障,没有宽容也就毫无以自由、民主、平等为特征的宽松的学习氛围可言。教师若不能宽容学生的“异想天开”,学生就不会有表达自己想法的自由,整个课堂教学必然是缺乏生机与活力的死气沉沉的世界。而与此相反,宽容却鼓励个性,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样,学生绝不会认为学习语文是一种沉重的负担,他们将感到是一种无限的快乐,学习兴趣陡增,课堂也将会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
3.留给学生创造空间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课堂上,千万别让你的“告诉”扼杀了属于孩子的一切!宽容教育的策略之一是“欣赏学生具有个性的声音”
课堂上,教师只要留给孩子机会,只要告诉他们表达意见是他们的权利,只要说明很多问题是没有标准答案、许多领域是未知的有待探索的,只要热情地鼓励孩子,真正地赏识孩子,就能看到孩子敞开的心灵之窗,就能听到孩子发出内心深处的声音。
如果教师只相信自己的知识、任何途径提供的标准答案是唯一正确的知识的时候,是学生必须全盘接受的时候,那么学生的进步就受到限制,学生的创新精神将被无形中扼杀。因此,教师必须弱化自己自觉或不自觉构建而成的知识权威,鼓励学生提出不同于教师的见解。要使这样的教育理念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尽力了解自身文化与学生文化之间的差异,并在一定情况下适应这种差异,利用这种差异,而不是无视这种差异,排斥这种差异,压抑这种差异。只有宽容学生的差异,鼓励学生的差异,学生才会愿意追求有个性的见解,才会敢于展现自己真实的想法,才会有可能在真理面前与教师平等,才会有可能为了真理而不惜向老师“叫板”。换言之,学生才会从“知识的奴隶”转化为“知识的主人”,学生的创造力才能得以保护和发挥。
一旦教师有意识地不以知识权威的口吻,“好心”地告诉学生“是什么”和“应该是什么”,并且创设一种宽容的课堂教学气氛,那么,学生主动性就能很好地被调动起来,学生就会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想法。在这种情景之下,学生智慧的火花也会迸发出来,主体(学生)获得更大的自由,客体(课文内容)才获得更真实、更深刻的本质体现,从而在主客体的相互作用中,双方取得和谐的关系,学生在这种快乐享受中得到心灵的解放,人格的升华,人生态度的完善。
二、关注课堂动态生成,把选择权还给学生
我国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书本知识主宰的世界,是一个抽象的世界,是一个远离学生日常生活经验的世界,是一个“冷冰冰”的世界。与之相对应的儿童世界,“是一个具有他们个人兴趣的人的世界,而不是一个事实和规律的世界。儿童世界的主要特征,不是什么与外界事物相符合这个意义上的真理,而是感情和同情。”
1.关注教学内容的动态生成
在课程与教学和学生经验对立的情况之下,教师再以成人的经验世界和以逻辑为中心来组织课堂教学,不允许学生将生活世界的感受和经验带入课堂教学。于是,在学生的生活世界与课堂教学之间,形成了一道难以跨越的鸿沟;学生鲜活、具体的生活世界的经验与枯燥、抽象的课堂教学被人为地割裂开来,并无形中倾向于对立。专制式的语文课堂,将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置于可有可无的地位。于是,学生原本活跃的思维受到了钳制,学生必须无条件地接受教师固有的观念与做法,从而导致教师下意识地忽视学生的心理感受,甚至导致课堂中的师生交往的天平严重地倾向于教师。
“一旦教师将生活中的教育资源与书本知识两相融通起来,学生就有可能会感受到书本知识学习的意义与作用,就有可能会深深意识到自己学习的责任与价值,就有可能会增强自己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学习就有可能不再是一项枯燥无法必须要完成的义务,而是一种乐在其中的有趣的活动了。”在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容方面,教师越是鼓励、引导学生将课外、校外的生活经验带入课堂,参与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就越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和师生的生活质量。
2.把生活经验引入课堂
语文教学的过程是师生的生活过程,语文学习学生个体生命历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学生的校内外生活是语文课程开发的重要资源。语文教学必须建设于学生的生活,在享受语文的过程中,把学习的选择权与生活密切契合,努力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同时认真实践语文,从现实生活中提炼语文,让语文超越生活。
三、包容学生的错误,关注困难学生的内心世界
在学生们的潜意识里,老师说的、老师教的知识是唯一正确的。这种现象在课堂教学中似乎是见多不怪的,似乎是可以泰然接受的,至多教师再更正一下,象征性地强调一下:“同学们,以求“同”、限制个性的文化形式只能营造一种不宽容的文化氛围。这种文化氛围反映到教育领域,教师后要敢于指出老师的错误。然而,从宽容精神的角度来看,以学生“独立之人格,自由之精神”的发挥程度来衡量,这件看似平淡无奇的教学现象,却有着触目惊心的一面。]
在专制式的课堂管理氛围之下,学生在学业上“错误”更是没有容身之处。当教师牵引着学生朝着“标准答案”努力的过程中,学生就会演出逐渐形成只认“标准答案”的学习方式。而且,许多学生在思想上都怕与老师不一致,与标准答案不一致,更不用说在言语和行为上了。从表面上看,学生的错误似乎减少了,但真正的问题却浮现出来,即学生们逐渐丧失了主动思考和批判创新的能力。
在宽容精神的指引之下,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正发生质的变化。
1. 善于倾听错误
新课程的理念要求教师充分保护学生的自尊和自信,课堂上,要保护出错学生的人格和自尊,需要教师乐于倾听他们的错误,这样才能找到“病原“  ,对症下药给他们一个恰当的帮助和指导。学生的心灵是最坦荡的,在阅读过程中他们对文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取向都会毫无保留地表现自己的一言一行当中。当学生的见解、行为出现错误时,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错误”,从学生的内心深处捕捉到他们情感体验、知识和能力的细微变化。
例:
2.包容地评价错误
如:一位教师在教学《    》时,让学生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朗读时,这位学生将平翘舌音给混淆了,其他同学都笑了起来,他变得满脸通红,当老师再让他读一读,结果还是不能纠正过来。老师一直认真地听着他的朗读,从他有点发抖的朗读声中感受到他内心的紧张,以及同学们的笑声给他带来的压力。这时,老师没有让他坐下,静默了片刻,摸摸
他的头说:“你的声音真好听,让老师和你一起读读这句话,好吗?”后来,他把句子读对了,而且在后来的朗读中表现不错。
3.利用错误中的积极因素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做到了宽容的管理,也就更加愿意倾听学生的心声,在了解学生错误的前提下包容学生的错误,甚至有可能利用学生的错误,特别是认知方面的错误,为课堂教学服务。这是因为,学生在认知方面的错误回答、错误见解、错误观点等,都是经过一定的思考之后提出来的,可以说,“犯错误”是学生主动、自主参与课堂教学的表现之一,这要比不假思索地接收教师提供的“正确答案”更加可取。即使从表面上看,学生出现的错误似乎打乱了教师原先设定的课堂教学进程,但是,这不能作为教师反对宽容学生错误的理由。因为教师不是照本宣科、按照课堂教学的设计教案而亦步亦趋实施的工匠,而是把握课堂教学流动而不断对教学作出调整的艺术师。
四、提倡个性的语文课堂
语文课堂教学的变革要求模式化、程式化和机械化的教学,让位于个性化的教学,而在课堂教学中注入宽容精神将会推动个性化教学的实现。我们对传统的语文课堂重新进行审视、认识,对课堂进行全面的彻底的革新,教育需要将宽容精神融入其中,架构一种在儿童文化视野下的“宽容新课堂”。为此,语文教学要营造一种宽容自主的氛围,还孩子快乐与自由,在语文课堂中解放孩子们的个性。
1.尊重个性理解
每个人都有着独特的个性,在学校的学习与生活中,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要允许每个学生表达不同的声音、不同的意见,要包容学生某些与众不同的行为。这样做是出于承认世界多样性和人性差异性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激发学生创造力的需要。”  这就要求教育者要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多一些与学生内心达成的认同,少一些“狭路相逢”的干涉,让学生无论在物质环境方面,还是在心理环境方面部能拥有如沫浴春风般的感觉。
2.培养个性思维
“儿童文化的核心是一种游戏精神。游戏精神是一种自由创造的精神,平等的精神,非功利的精神,一种合作精神。游戏追求的是一种过程的快乐,它成为儿童快乐的本质。所以玩的过程往往能启迪智慧,释放活力,也是儿童发展的最重要的基础。”(摘自《杭州日报》)这种平等的游戏来自于宽容课堂的架构,有了宽容,才有了平等,才有了个性的解放。
3.倡导个性差异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和内在感受,有着不同于他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相信宽容可以促进人的个性全面发展;相信宽容可以使社会更和谐、更富生气。实际上也是如此,有效的学习方式都是个性化的,没有放之四海皆有效的统一方式。这意味着我们的教学,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和具体生活,为每个学生富有个性的发展创造空间。将学生的视线引向广阔的空间,为学生打开更多的认识世界的窗户。
4、促进个性张扬
有人称语文的世界是一个瑰丽的世界,语文课本中蕴藏着丰富的美学内容,因此语文的教育既要通过听、说、读、写等训练,培养学生正确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同时又要进行人文教育,让学生获得阅历,获得智慧,获得哲理,获得情趣,获得美。作为语文教师,要善于挖掘课本和课堂教学中的美,打动孩子的心灵,让他们在课堂上留下美丽的笑和流下自然而然的泪,获得美的熏陶和人格的升华。诗化心灵就是将文学艺术的珍贵雨露浸润到学生心灵的至深处,使他们对语言文字日趋敏感,情思和语言日趋丰妙。
课堂要让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同样少不了宽容的教学理念。每个孩子观察的角度不同,生活积累不同,表达的语言也就五彩缤纷,反映了他们个体经验的差异性,正是我们认识到了“教育宽容”的重要性,为学生构建了开放、发散、鲜活的思维形势,提供了这种个性差异性的自由展示机会,使得课堂交流和交流语言走向了多样化,为学生今后语言发展的丰富性作好了铺垫。借助于像儿歌、古诗、散文类的优秀作品,孩子的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张扬,成就感滋润了童心,丰实了孩子的精神底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28 10:01 , Processed in 0.174191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