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火星文”“新词汇”考验教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5-14 22:10: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火星文”“新词汇”考验教育
                      熊丙奇
   
      ●“火星文”的产生,是“90后”对“大人权威”的挑战,因为这些孩子不希望大人们干扰他们的生活。孩子们需要一套独特的“江湖口令”来行走社会,这除了他们年龄特点使然,还在于当前整个教育中,大人们——包括教师和家长——缺乏与孩子们很好的沟通
   
    ●很多人在佩服“新生代”的语言创造力的同时,大呼汉语的纯洁性正受到严重挑战。那么,眼下教育部官方收集各种新生词汇的做法,以及部分地区在教材中以“注重时代感,贴近学生”为目的选择新内容的尝试,是不是在尝试改变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关系,从而增强彼此的了解与沟通呢?
   
    ●“火星文”的出现,以及网络语言进教材,反映的其实是同一个问题,即在当前情况下教育如何发展。首先,必须改变当前的师生关系、家长与孩子的关系,要注重学生个性发展,要和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家庭关系;其次,必须根据教育规律对课程、教材进行改革,而不能为改革而改革,要知道合理的取舍
   
    你知道“1切斗4幻j,↓b倒挖d!”、“莓崀想埝祢”、“莪还湜崀唻啲莪”、“3Q得orz”是什么意思吗?
   
    这些由韩文、日文、简体中文、繁体中文、生僻字、符号等组合起来,同时夹杂外来用语、方言以及注音不选字、类似“天书”的文字,眼下正风靡于网络,被众多人好像在“看”火星人说话一样,于是得名“火星文”。你得借助网络提供的“火星文”翻译字典或者教材,才可能看懂“天书”——以上这几句分别代表“一切都是幻觉,吓不到我的”、“每天想念你”、“我还是原来的我”、“感谢得五体投地”……
   
    很多人在佩服“新生代”的语言创造力的同时,大呼汉语的纯洁性正受到严重挑战。但是,依笔者估计,这些“火星语”中,有一些“词条”,可能会入选下一年度的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而且,还有些“火星语”,说不定会进入某些地方的语文教材之中。
   
    这不是没有现实依据的——前不久,教育部在其官方网站发布了《2006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列出了171条汉语新词语选目,其中就收集了近年来流行的各种新生词汇,包括白奴、垄奴、奔奔族、丁宠家庭、灰色技能、海绵路、裸考、乐活族、跑酷、7时代、擒人节、晒客等等,这些新生词汇,若不经解释,肯定有很多人也看得一头雾水。而据媒体报道,新版北京高中语文教材内容大换血,金庸武侠小说《雪山飞狐》替掉了《阿Q正传》,许多古文名篇被拿掉。让人注意的是,在这套教材的推荐选修课部分,收入了一篇《新鲜的网络语言》。
   
    不少评论分析,以前的新生词汇,大多有现实社会问题、新闻事件等为依据,或由网络“创造”、或由媒体“总结”,都有一些“根据”。比如“裸考”这个词,指的是什么加分都没有完全靠实力参加考试的人,创造“裸考”词汇的依据是高考中加分过于泛滥影响教育公平问题。再比如,乐活族,是LOHAS的音译,Lifestyles of Health and Sustainability的缩写,意为健康及自给自足的生活。而目前的“火星文”,虽然有少数反映出创造者富有创造力,比如“orz”,就很像一个人跪在地上,但更多的“火星文”则毫无规则可言。“火星文”的产生,是“90后”对“大人权威”的挑战,因为这些孩子不希望大人们干扰他们的生活,因此,创造出一种让大人们无法看懂的文字,即便大人们从他们的抽屉里偷看日记本,想办法获得网络聊天记录,看到的也是一本“天书”。
   
    孩子们需要一套独特的“江湖口令”来行走社会,这除了他们年龄特点使然,还在于当前整个教育中,大人们——包括教师和家长——缺乏与孩子们很好的沟通,大人们对孩子的要求与孩子内心的成长渴望很不一致,一旦孩子有偏离老师、父母为他们设计的成长路径的一点点想法或者行动,往往就会招来批评和呵斥,严重的甚至会有体罚,有的老师、家长还不惜采取一切手段,去了解孩子的隐秘世界,这就使得孩子们有心事不愿而且不敢向老师、家长诉说,当着老师、父母的面说“好学生”的话,背后却开始说起“火星话”。
   
    那么,眼下教育部官方收集各种新生词汇的做法,以及部分地区在教材中以“注重时代感,贴近学生”为目的选择新内容的尝试,是不是在尝试改变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关系,从而增强彼此的了解与沟通呢?
   
    笔者认为,也许这样的效果难以达到。拿语文教材来说,近年来,关于语文教材及其读物的改编,引起了广泛讨论,这些讨论,一方面反映出人们对语文教学改革的关注,而另一方面,却也暴露出教材内容选择和编写中存在的问题。有的地方的教材,似乎为了突出“时代感”,“为变而变”,把改编教材、推出新教材,也作为是一种“教改业绩”,变化幅度之大、变化之频繁令人咋舌。前一本教材使用的时间还不到两年,具体使用效果如何还没来得及反馈,新的教材又开始推出,让教师和学生难以适从。有的地方的教材,几乎就是几个参加编写的人说了算,哪些内容可以进入教材,根本不进行广泛的论证,听取广泛的意见,就凭个人偏好或者依据某些领导的意志,仓促行事。
   
    事实上,这种“创新教材风”,不但在语文课本编写中存在,还在其他学科教材编写中存在;不但在中小学存在,还刮到了大学校园。有学者曾经指出,目前大学新编的教材,很大部分是为编而编,重复、抄袭的现象十分严重。真正经典的教材,其实用不着大修大改,倒是要求上课教师,在上课时补充更多的前沿信息,结合更多的实际。比如,物理、数学教材,讲的原理、定理是几百年来积淀下来的精华,难道一定要推倒重来用上最近几年的新发现、新理论吗?
   
    “火星文”的出现,以及网络语言进教材,反映的其实是同一个问题,即在当前情况下教育如何发展。如果教育者不关注受教育者的变化,默守着以分数为纽带的师生关系、家庭关系,始终套用一个成才模式,那么,就无法了解受教育者的真实内心;如果教育者认为“尊重”了受教育者的语言习惯,在教材中体现了“时代感”,就是在推进教育的进步,那么,则可能丧失教育者的立场和自信。
   
    教育要发展,首先,必须改变当前的师生关系、家长与孩子的关系,要注重学生个性发展,要和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家庭关系,只有当学生能把自己的心事、想法真实地告诉老师、父母,而不会由此受到莫名其妙的处罚时,教育才能针对人本身的发展,才不至于让孩子大面积地热衷“火星”语言。这当然需要整体教育体制改革,打破升学教育模式。
   
    其次,必须根据教育规律对课程、教材进行改革,而不能为改革而改革,要知道合理的取舍。早在几年前,华中科技大学在大学生中开了门课《老子道德经》,虽然有一些争议说为何不选其他经典而选《道德经》,但其从经典原著中教育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和传统价值观念,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认可,如果在中学教材中一味抛弃经典,跟风时尚,最终必然导致中学生的人文素质退步、人文底蕴不足,需要大学重新为中学补课的局面。
   
    (作者为上海高校校报研究会理事长、教授)
转自文汇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3 10:48 , Processed in 0.087211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