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的课题研究之旅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5-19 17:19: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的课题研究之旅


黄建华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的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2003年10月8日,桥边小学向省教研室申报了课题《考评方式多样化实验研究》。当时,我任桥边小学教科室主任,负责学校教科研工作。为了进一步推进课改,落实学校工作计划,我和教务处主任陈启红、政教处主任闫红艳对照《湖北省基础教育研究课题项目目录》(以下简称为目录)认真阅读,筛选紧跟时代,又适应桥边小学校情的课题。我们一人一份目录,各人推荐一个课题,一个小时过去了。我们不约而同地在目录的第一部分中选择了课题《考评方式多样化实验研究》,随后我请示校长召集部分校委会成员及教研组长组成的课题申报论证会。在会上,大家各抒己见,从各方面进行论证,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论证,多数与会人员同意申报这个课题。会议结束了,天色已晚,但我们没有下班的意思。我和教务处主任陈启红、政教处主任闫红艳一起制定课题实验方案、填写课题申报表。闫红艳的家距校有8公里多,陈启红的小孩也没有人照顾,为了制定方案填写申请表,我们忘记了一切,直到晚上九点多钟,初稿终于完成了。桥边集镇上的街灯早已熄了,我骑着车在黑暗中乘着夜风边走边想:“以前,校本教研只是常规而传统的听课、评课、说课、“四优评比”。缺乏校本教研的脊梁;而今天,有了课题研究,有利于凝聚教师科研合力,有利于集中教师精力推进课改,更有利于师生共同发展,为形成一所学校的教科研特色。”我到家了,妻子和女儿早已入睡了,只有母亲在灯下等着我回家。
  课题研究方案由区教研室的教研员胡松交到了省教研室。我焦急地等待着课题立项的批复。一天天过去了,一个月过去了,真是度日如度年。2003年12月10日,我收到了省教研室的课题立项批复。别说我们有多高兴,我们差一点呼唤起来。在等待的日子里,我们按照方案,对教师进行培训,讨论实验中的各个细节,策划评价工具。
  课题研究对我们这样一所农村小学来说是一件天方夜潭的事。我们总是认为:基础教育工作者,理论水平有限,研究环境也受限制。课题研究应该是在实验室里的由实验员来完成的,是在试验田里进行的。退一步讲也应该教育条件和环境好的学校来承担。而我们这样一所既偏僻,又师资力量十分老化,到目前连网络世界都没有进入,能行吗?
虽然我们有过县级课题研究的经历,但是那毕竟是学科课题、县级课题;可是今天,我们申报的是省级课题、综合性课题。涉及的范围是十分宽广,环节也十分复杂。我的底气不足,像是在夜中航行的失去了方向的一艘海轮,幸亏有爱研究的同事给我打气,校长的支持。我才决心把课题研究进行到底。
  理论培训是课题研究的关键。这是我主管近八年学校教学研究的切身体会。每周一次集中培训,我必须先阅读有关资料,并做好笔记,还要联系实际写好讲稿,有时为了弄明白一个概念要查一大堆资料,然后召集课改年级的实验教师培训。他们都十分认真学习“学科课程标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简明课本》、《走进新课程》等书籍杂志。有的老师还把随教材发放的学科教学光碟带回家悉心揣摩其中的细节,有的教师干脆摹仿光碟中有些细节在课堂教学中再现。有的教师的业务笔记像一本百科全书,密密麻麻地记载着业务学习中摘抄的精彩片断或教学中问题和反思。看到实验教师们这样认真学习,我的底气十足,我深深地体会到他们对我工作的支持。
  一堂堂体现课改基本理念的课;在说课、评课、论文中的一句句新课改术语,打动着我的心。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师的发展: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行为不见了,题海战术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师生的平等对话,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特别是用那些激励的评价点亮着每个学生心中求知的明灯。要教师做到的,我必须先做到。在我的语文教学中,我最成功的是组织学生设计问题,解决问题,评价问题。每节课学生评价我的语文课已成了常规。学生自我评价月小结,我已坚持了三年。三年级以上的90%的学生能写出300字以上的评价小结,这种评价工具曾受到市督导室方正明主任的充分肯定。现在我正在编写一本《开启心扉的365问》的小册子,制作了学生听、说、读、写的评价工具。
在课题研究中,最重要的是怎样评价学生,也就是评价工具,这是我个人研究中的又一体会。为了较好地开展好这个课题实验研究,我采取“解剖麻雀”的方法。2003-2004年度是实验的第一个阶段,万事开头难,我围绕“语、数、英”三个学科,在三、四、五、六年级中任选一个实验班,摸着“石头过河”的方法,建立学生学科素质发展状况评价工具。在众多的评价工具中我选用了这种评价工具:由评价领域、评价标准、评价主体、评价等级四部分组成。评价领域由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部分组成。教师依据实验进程、实验内容在评价标准中设计评价标准。评价主体包括学生、小组、教师、家长四个评价主体,评价等级分A、B、C、D四个等级。除评价表外,还有作品评价工具,作品由任课教师统一要求格式,内容与评价表内容同步,但是作品应该是学生诸多作品中最典型的作品。
  一年的课题实验研究,我们把表册+作品评价工具固定下来,实验教师操作起来也十分方便,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日益凸现出来。我没有一丝微笑,虽然其中凝聚着我和实验教师记不清的日日夜夜的思考,但是我深深的知道这种评价工具距新课改理论要求还相差甚远。
  2004-2005年度是课题实验第二个实验的阶段,我把表册+作品的评价工具推到音乐、美术、体育等学科的同时,对评价工具又作了一些改进。这是在召开了课题研究“诸葛亮会”后的决定。在评价表中加入学生综合自我评价和教师综合等级评价。起初有许多实验教师对学生的自我评价持怀疑态度,我就拿出了前几年学生自我评价的月小结。其实这种评价工具已受到市督导室方正明主任的充分肯定。他们看了不再有疑惑,只有实验的激情。一张张表册+评语+作品的评价工具生成了。学生的“自我评价、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意识得到了强化。一个个学生成长记录袋生成了。
  现在实验班级的学生都能自主地操作表册+评语+作品评价工具。学生能全面地认识自我,提升底气。实验班学生的家长也走进了课改,改变了他们分数论英雄的评价观。全面、发展的评价观在学生、教师、家长的思想中正在成熟。
为了学生的不断发展我们依然任重道远。在课题实验中,两大困惑一直困扰着我。
  首先是评价学生的结果的社会认可。我一直在思考,我们实验研究出来的评价学生结果是否有社会价值。家长能否接受,学生能否接受,教师能否接受,高一级学校能否接受,教育主管部门能否接受。在我心中是一个结,如果只是学校认可,那么实验结果的价值,不是太低弱了吗?目前,我们需要的是社会对学生评价结果的认可,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评价学生结果的认可,也就是对我们实验的整个结果的认可。
其次是新课改与学生评价异步发展。新课改有学科课程标准、新教材、教育主管部门作保障推进。但是对于学生的学业评价、情感评价、价值观的评价,在课程标准中只有一些建议,而这些建议也是一个方向性的提示,并没有具体化,所以广大教师仍然用旧的评价方式来评价学生,而且集中在学生学业评价上,至于学生的情感、价值的评价,涉足较少,几乎是盲区。唯有实验班级才能较全面的评价。而且就是本校实验出来的“表册+评语+作品”的实验成果也不是所有教师都接受,认为太麻烦,没有旧的评价工具好操作。
  近两年的课题研究,我一直担任《考评方式多样化实验研究》课题组长,有喜有忧,有花有果,既需实践又长见识,这就是我课题研究的乐趣。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任重而道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4 19:32 , Processed in 0.080398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