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地址:作文评讲作者:河的第三条岸
作文题:
“如果你把所有的错误都关在门外,真理也要被关在门外了。”——泰戈尔
“心灵是自己作主的地方,它能把地狱变成天堂,也能把天堂变成地狱。”——弥尔顿
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任选一句)的?请自选角度,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800字,题目自拟。
“我宁愿和柏拉图一起犯错误,也不愿和这些人一起追求真理。”
“此心安处是吾乡”
先说泰戈尔的那句话。
1、解释其含义:所谓“把错误关在门外”,这是一个形象的说法,它的意思是说,不喜欢错误,不愿意看见错误,不要错误,害怕错误,不愿、不敢正视错误等等。这里又有两种情况,一是对已经犯下的错误不敢面对,不愿承认,不肯反思,而是拒绝、逃避、掩盖;二是因害怕可能会犯错误而畏首畏尾,裹足不前,不敢尝试,固步自封。无论哪种情况,都是与追求真理背道而驰的(“真理也被关在门外了”)。
2、分析其原因:谁也不是生而知之,总是在不断尝试和大胆探索中发现真理,在这个过程中犯错是难免的。错误和真理是相对而言的,错误中包含真理的因素(成分);真理也要不断接受现实(实践)的检验,修正其中不合理的过时的东西。
3、举例:科学史上这类在错误中发现真理,在所谓真理中发现错误的情况很多,无论是个别的发明发现(爱迪生之发明电灯,弗雷明之发现青霉素等),还是理论体系的突破和更新(从亚里斯多德到伽利略到牛顿到爱因斯坦),都是这样,事实上,人类的科学发展史就是一个从错误中寻求真理的过程。自然科学史这样,社会科学领域更是如此,没有终极真理,只有不断地纠错和匡正。
以上是通常的写法,如果能这样写,已经很不错了,但我对这种写法却很不满意。这只是在解释和论证泰戈尔的话。事实上,这句话本身无须论证,重要的是这句话给我们什么启发。我认为议论文作为一种实用文体要解决现实问题,这就要联系实际,针对现实中存在的现象进行分析,帮助人们澄清认识,提高觉悟。基于这个想法,我觉得该文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在对真理和错误之辩证关系的认识上,我们常常犯简单的二分法的机械论错误,要么是错误,要么是真理,一好百好,一错百错,对人和事的评价不客观不公允;
(2)中国人害怕犯错误,不敢尝试,因为输不起。“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缺乏冒险精神和意识,奉行中庸之道。
(3)我们需要对错误有一个全新的认识,错误也是财富,这里有经验和教训,弥足珍贵。
(4)什么叫错误?谁来判断(断定)?判断的依据又是什么?为什么会犯错?犯了错误该怎么办?怎么对待自己的错误,又该如何对待别人的错误?这些问题需要重新思考和梳理。
(5)允许失败,允许犯错,包容错误,鼓励冒险,勇于实践,大胆探索。
(6)就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来说,对待孩子,对待学生,更是如此,如果不允许他们犯错,那实际上就是阻止他们成长。
(7)向错误学习,往往能学到更多的东西。
(8)错误本身的价值。莎士比亚说:“人生就像是一匹用善与恶两种纱线交错织成的布。要不是有过失的鞭挞,我们要得意忘形了;要不是有善行的庇护,我们又要完全绝望了。”托尔斯泰说:“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
(9)就个人的生命历程来说,我们很难设想一个从来没有犯过错误的人,如果真有这样的人,将是一个多么乏味的人啊。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错误的答案丰富多彩。也许这个世界正因为有了错误,才更美丽;人生更是如此。
(10)我宁愿和范跑跑一起犯错误,也不愿跟它们一起永远伟大光荣正确。
弥尔顿的话里涉及到三个概念:心灵、地狱、天堂。这里需要辨析一下。 与前面泰戈尔的话一样,这也是一个形象的说法。所谓“心灵是自己作主的地方”,也就是“自己的人生自己作主”的意思,“心灵”就是内心,就是思想、情感、态度,就是理想、观念、信仰,就是心态、情绪、想法,或者用术语来说,就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顺便说一句,以上这些词汇在西方字母文字里,是用不同的单词表现的,但在汉语里可以统统称之为“心”或“心灵”,而“心”或“心灵”还不止以上那些意思呢。这是汉语表意的模糊性和含混性。这是一种文学性和想象性的语言,但缺乏逻辑性和严密性,很容易产生歧义,在辩论时很容易各说各话。在写议论文时,包括在审题、立意和行文的过程中,写作者要清楚自己所用词语的内涵和外延,并尽量保持它们的一致性和同一性。概念是判断和推理的基础,概念不清还有什么逻辑性可言?但汉语的这样一个特点确实让学生在写议论文时歧义丛生,思维不清,逻辑混乱。把所谓考场优秀作文拿来,你会发现大多数文章完全经不住细读,稍加推敲,漏洞百出。这也是我一直不主张学生写这一类文章的原因。 回到刚才的话,“天堂”和“地狱”是西方宗教概念,我们应该把它们理解成是一个比喻的说法,简单地说,就是“好”和“坏”。这儿的“好”和“坏”主要是就个人的生活、个人的世界而言,也就是说,我可以让自己的生活变得“好”起来——快乐、满意、自在,充满光明、爱和温暖;我也可以让自己的生活变得“坏”起来——糟糕透了、苦恼、烦躁、忧虑、不安,充满失望、愤怒和冷漠。 这儿的“好”和“坏”主要是自己的感觉和心态,它取决于自己对生活和生命的理解,而不是客观环境和外在条件,后者是很难改变的,而且后者的改变永远没有尽头,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善物质条件,但把个人的幸福完全押在物质财富的多寡上,实质上是放弃了自己的命运自己作主的权力。我们说,不要让自己成为环境的牺牲品,成为时尚的应声虫,不要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不要拿时代的局限来束缚自己。你是可以选择的,不要小看自己,不要贬低自己,不管环境的力量多么强大,有一方天地是属于自己的,不应该让别人来糟蹋,让外界来操控,这个地方就是你的内心,你的心灵。 苏轼所谓的“此心安处是吾乡”,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这句话可以转换成:此心安处,他乡亦是吾乡;此心不安,吾乡亦是他乡。而“安”与“不安”,则是由“心”自己作主的。 苏轼本人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屡遭打击,历经磨难,但始终保持着积极乐观的心态,正所谓心态决定状态,态度决定高度,无论是精神和人格,还是文学成就,苏轼成为一座高峰,完全是他自己造就的。 把地狱变天堂,把天堂变地狱,不是改变客观世界(事物),而是改变对世界的看法、观点和态度,所以,这里不存在什么唯物唯心之争。你不能(很难)改变世界,但你能改变世界观。你改变的是人生观而不是人生,人生还是那个人生,人生中有些东西是不能改变的,也是无法改变的,这是由个体的人的脆弱性决定的,但是改变了人生观,从某种意义上讲也就改变了人生,这是人之思想的力量和人之尊严的力量,所以帕斯卡尔说,人是会思想的苇草,人的全部尊严和力量来自于人的思想,所以契诃夫讲,一个人永远不要轻视自己。 然而,我们在生活中看到很多人不把自己当人,贬低人的尊严,甘心为奴,为制度、为时尚、为环境、为物质、为欲望之奴,不仅奴在其身,更是奴在其心,当然这也是他们“心灵”的选择,正所谓“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刚才提到的苏轼的“定风波”词里写到一个叫寓娘的歌妓,这让我想到俄国十二月党人的妻子而大为唏嘘,再看看今天的那些受到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爱戴的歌唱家们和形形色色的社会名流们,什么是高贵,什么是下贱,你会看得很清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