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教育报编辑部举办教育评论写作系列讲座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5-22 05:10: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怎样写好教育时评——中国教育报编辑部举办教育评论写作系列讲座发布日期:2011-08-04    7月19日上午,中国教育报编辑部举办教育评论写作讲座,报刊社常务副社长、党委副书记李曜升,中国教育报副总编辑翟博、报刊社纪委书记林奇青出席,报刊社20余名编辑记者参加研讨。活动由中国教育报言论小组承办。    今年以来,教育报编辑部为加强言论报道、提高舆论引导力打出“组合拳”,从机制、队伍、内容、形式等方面采取了有力措施,约请社内外专家、名评论员开设评论写作系列讲座是其中举措之一。
    首期讲座主讲人是教育报资深记者陈宝泉,他以“怎样写好教育时评”为题,结合多年来的采编经验,与大家分享自己从事言论写作的心得。他认为,教育评论写作的关键是价值判断,价值判断是否正确决定新闻评论作品的成败。研究、把握报道领域的总体状态和若干方面具体问题的沿革,形成自己独特的、经得住推敲的核心观点,这是新闻工作者的真功夫。他说,言论写作重在知识和经验的积累,作为教育记者,首先要掌握党的教育方针,有关教育的重要法律政策,政府制定的教育改革发展规划,不同阶段的工作重心。言论作者还要时刻关注时局发展,关注突发事件,提出新话题。陈宝泉还谈到了言论写作的具体方法,第一,仔细研究材料,洞悉内在联系,不要急于下笔。第二,写作前与有关领域学者、一线教育工作者多沟通,激发思维、碰撞火花。第三,把握尺度,准确取舍。写教育评论不能只图痛快,要讲究以理服人。第四,言论的语言要力求规范、洗练、生动,逻辑严密,不使读者产生歧义。第五,言论精彩之处在于思辨。从新闻中挑出线索,深入研究,给出超乎常人的辨析,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便是言论的亮点。
    会上,报刊社各部门同志、年轻编辑记者就言论写作和讲座内容进行了研讨。大家一致认为,言论是报纸的拳头“产品”,发挥着舆论引导和专业引领的主阵地作用。在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应紧扣热点难点撰写新闻评论,及时发出教育主流媒体的声音。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言说时代,应选择独到角度,表达新颖观点。很多同志也提出了加强言论报道的意见。有的同志认为应加强言论的时效性;有的同志认为应鼓励资深记者写作言论;有的同志认为言论要形成独特的语言风格,改进文风;有的同志认为,年轻编辑记者应向老同志学习,向兄弟媒体学习,扩充视野,增长知识。
    李曜升在讲话中表示,新闻评论贵在新和生动,写评论要坚持独立思考,善说真话。言论作者需要综合性的积累,需要广阔的国际视野。
    翟博在最后的总结中指出,今年以来,在编辑部各位同仁的共同努力下,言论建设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反响。加强言论关键是加强队伍建设,言论写作需要建立一支强而过硬的作者队伍,有一批能写、会写、善写言论的评论员。下一步,教育报编辑部将加强社外作者队伍建设,同时提升全编辑部同志的言论写作水平。
(王 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5-2-20 05:38 , Processed in 0.066797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