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西部教育现状的解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6-9 14:48: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关于西部教育现状的解析发布: 2008-7-01
作者: 网络转载

“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是由共青团中央、教育部等从1999年开始联合组织实施的项目。自项目开展以来,全国各地的大学生志愿者带着热情与活力,来到西部,为西部当地百姓带来了新知识、新技术和新观念。计划的成功实施使研究生支教团的活动受到了更广泛的社会关注,得到了公众的认可,也激励了更多的有志青年投身于西部教育。

    大学生志愿者,深入基层的志愿服务,不但磨练了意志,培养了才干,更开始思索如何发展西部地区的教育事业
    首先,观念落后是制约西部教育发展的重要原因。西部地区教育理念大多仍以应试教育为主,学生也不知道自己为何而学,学了有什么用,仅仅把教育看作是“跳农门”或“跳出贫困地区”的手段。这种落后的观念与意识在西部存在着普遍性,不改变这种落后的观念,就改变不了西部教育落后的局面。

    其次,西部教育在人才使用上充斥着人才缺少与人才浪费的矛盾。西部教育落后的原因之一是缺少人才,尤其是能够发挥作用的优秀人才、顶尖人才。由于经济原因,西部原有的优秀教育人才大量流入发达地区,西部输送到内地高校的毕业生也不愿意回来,这就使西部教育人才总体素质偏低,教师新老交替出现问题。但另一方面,西部人才在某种程度上又严重“过剩”,出现了浪费现象。西部很多学校普遍有注重引进外部人才而忽视本地人才的现象。因此,西部不少大中专院校的毕业生进不了当地学校,或是勉强找到了工作也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没有机会“人尽其能”。这个问题在西部有一定的共性,造成西部地区一方面人才紧缺,另一方面又人才浪费和“过剩”。因此,在西部教育发展中,如何充分利用外部和本地人才,“两条腿走路”,值得深思。

    第三,西部教育与农业、科技等实际结合不够。由于很多当地人认为如果升不上大学,只读了初中、高中,所学知识一到社会上就没有用处了,也浪费钱财。于是,很多升学无望的学生对学习几乎不关心,在学校基本是混时间或早早辍学去打工。他们从来不认为可以考上大学,也不认为书本上这些枯燥的知识与自己将来去打工、种地或做生意有什么关系,所以他们对学习毫无兴趣。教育目的落后、内容陈旧和教育与社会实际的脱节是西部教育落后的一个直接原因。

   第四,西部教育结构仍不合理,基础教育(包括少数民族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不能协调发展,城乡教育不能协调发展。西部基础教育靠国家专款与地方教育经费支持,虽已实行了“两免一补”,大大减轻了家庭的经济负担,但由于“学而无用”的观念,群众求学积极性不高;职业教育基本由地方创办,但存在着专业设置不合实际,重学历,培训时间长等问题,使之与地方经济发展脱节,发展举步维艰;高等教育近年来发展较快,但西部地区地方院校力量薄弱,水平有限,对本地经济的辐射作用不明显;城乡教育严重失衡,由于西部地广人稀,农村条件差,农村和乡镇学校发展困难重重,教育水平与城市相比存在着较大差距,这些不合理结构是制约西部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

   第五,西部地区对农村人口、贫困人口和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教育相对落后。我国的贫困人口和农村人口大多集中在西部地区,虽然国家对西部教育的支持力度较大,实行“两免一补”和众多的扶贫开发项目,但由于经济原因和观念落后,对这部分人的教育相对落后。笔者接触到许多来自边远农牧区的孩子,由于贫困,他们在心理、学习等方面始终处于弱势地位,学习虽然用功,但进步不大。另外就是残疾人,由于自然及人为原因,西部地区残疾人口较多,适龄教育青少年中还有不少人没有受教育的机会,因此也就几乎失去了摆脱贫困与弱势地位的机会。其他弱势群体还包括长期失业者及其子女、民族贫困人口、女童等,他们在西部人口中的比例很大,对他们教育的落后是西部人口素质不高的重要原因,还制约了西部经济社会的发展,也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这需要国家和社会对他们投以更多的关注。

    另外,西部教育还存在着师资匮乏、乡村教师素质不高、部分教师学历不达标、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教育内容与西部经济社会脱节等问题。这些问题是西部教育前天和昨天积累的问题,是西部大开发今天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后的明天要消灭的问题。

    如果在今后有更多大学生志愿者加入,再加上当地人的努力,以及国家的支持,西部教育发展面临的一切问题将会解决。西部的教育也会在不久的将来得到振兴与发展,为西部经济社会的发展与和谐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与智力支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2 02:01 , Processed in 0.070480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