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部农村教育资源的共享对策
优质的教育资源,应该让更多的传播者和学习者去应用、去共享。教育资源同其他资源一样,不交流、不使用就会失去活化的土壤,其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导致价值流失。
适合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教学的资源仍显不足,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快资源建设,整合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来开发教育资源,促进资源建设和应用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将好的教育资源称之为优质资源。一般资源只能解决“有无”,解决眼前利益,解决教学上的“温饱”问题,若缺少或没有,则会影响到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而优质教育资源,由于其本身质量的优越,决定着其功能的扩大。它不仅能解决“温饱”,更重要的是可以解决提高的问题,有时候虽然量少,但它很精,质量高,能发挥一般教学资源数倍、数十倍的效能,起到“延年益寿”提高质量、提高素质、提高效益与效率的功能与作用。因此,好的、优良的教育资源应该积极推广,使更多的人获得效益。
相比较而言,西部地区与东中部地区教育资源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差距甚远。在农村教育信息化进程中,既要解决教育资源“温饱”和“有无”的问题,又要解决教育资源质量提高的问题。在信息化环境初具条件的情况下,为能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步伐,寻求解决教育资源缺乏的最好办法,就要走资源共享的途径。
优质的教育资源,应该让更多的传播者和学习者去应用、去共享。教育资源同其他资源一样,不交流、不使用就会失去活化的土壤,其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导致价值流失。如果一个优质教育资源只传播到一个人、一所学校,那么它的效益比是1:1,如果传播到100个人、100所学校,它的效益比就是1:100。为了充分发挥优质资源的作用,我们提出以下适合西部农村教育信息化进程中资源共享的途径与方法:
1.天对地途径
国务院2003年召开的农村教育工作会议,特别提出要精心部署,扎实工作,确保西部地区“两基”攻坚目标完成,反对形式主义,提高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率。所以,在中西部县级以下的中小学建立远程教育地面卫星接收站,接收来自卫星传播的优秀教学节目和数字化教育资源,这一途径特别适合边远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对共享资源的需要,且能在一定条件下消除孤岛现象。
2.点对点途径
笔者有一次在甘南藏族自治州的一所藏族中学看到,该校教师正在计算机网络教室接收北京一所重点中学的实况教学节目。据该校校长介绍,该校是北京这所重点中学的对口远程教学支援学校,每周在规定时间内,通过卫星接收他们的实况教学节目和其他教学资源。这一点对点的形式,不只他们一所学校采用,甘南的很多所学校都在采用,形成了以北京这所重点中学为中心点,辐射西部地区许多接收点的局面。这种一点对多点的形式,是一种优质资源共享的好方法和好途径。
3.人对网途径
网络资源的丰富多彩能给学习者带来广泛的学习机会,资源库能为学习者提供极为丰富的学习资源,学习者和教师只要掌握一定的信息获取技能,就可以通过各种网上检索功能,获取自己所需要的资源。这一途径的关键在于学习者对获取网上资源方法与技术的掌握。
4.建光盘播放点的途径
教育教学软件资源包括教育、教学信息的盘(光盘)片、带(录音带、录像带)等。对于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边远地区和贫困地区,应该因地制宜,切忌“拔苗助长”,有什么条件就开展什么样的工作,一切以优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益为目的。如学校建立VCD、DVD光盘播放点,也是很好的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的方法与途径。一个光盘、一盘录像带就是一个丰富的优质资源库,不但可长期保存,且方便使用。
5.协作交流途径
建立地域性教学媒体设计、开发、交流协作组织是资源共享的好途径。将同一学科的系列教材开发任务分散到协作组的各所学校,各所学校完成后集中组合、资源共有,从而改变各自为阵、各自开发、重复制作、互不交流,造成人力、财力、物力极大浪费的资源设计和开发方式。通过这种协作交流的方式能够在短时间内,开发和建设共同需要的教育资源,为资源共享提供了新的途径。(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 杨改学)
【背景】存在问题阻碍信息化发展
1.投入上的不平衡。随着教育信息化和信息化教育在西部农村基础教育中的开展,各级政府都给予极大的重视,数字化环境建设分层次、分类别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目前存在的问题是硬件投入与软件投入失调,注重实现技术而放松应用技术。某一项环境建设完成后,从技术指标、实现功能上都达到了设计要求,但如何在教学上应用,它的软件支持如何保障,学校和教师对此重视程度不够,少数民族语种的教育资源更是缺乏,这些问题影响了西部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发展速度。
2.使用上的不平衡。在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中,最能体现教育信息化效果的,就是信息技术是否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充分的使用。目前存在的问题是,投入与产出成反比。许多学校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建成了数字化的环境,由于没有良好的教学软件的支持,一间投入10万元的多媒体教室,只能做字幕幻灯片映示,或只能做单媒体使用(有些教室VCD、录相机、展示台一年多没用过一次),和普通教室没有什么分别。10万元的投入换来的只是这些普通教室的功能与作用,这是极大的浪费。
3.孤岛现象。随着我国教育科研网带宽的不断升级,校内各服务站点的数据以及应用程序、资源共享、校际间的教育合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然而,分散孤立的现代远程教育点、校园网、局域网以及各自为阵的多媒体资源等已经成为阻碍现代远程教育、网络教育、信息化教育系统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这种信息孤岛和资源孤岛的形成成为目前阻碍发展的重要问题。如何消除孤岛现象,使各个信息站点能够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克服各校各地在开发资源时,从“家传秘方”中解放出来,避免重复开发,节省人力、财力,更是摆在我们面前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链接】拓宽渠道开发捐助资源
2004年,配合全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等相关工程项目的教育软件资源建设取得了明显进展。
教育部面向社会征集、遴选、审核了34家出版单位选送的1116个条目、5272盘片的教学光盘;教育部—李嘉诚基金会西部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已经建成了总容量达148GB的教学资源库,这个资源库与试点工作所征集的资源整合后,通过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卫星数字专用频道,免费向全国农村中小学开放;人民教育出版社已经制作完成了与教材配套、适合农村小学使用的小班教学光盘;中国教育电视台每天安排11个半小时的“空中课堂”电视节目和教育部网站信息广播节目,所有建卫星教学收视点的中小学都可以收看;中央电教馆现代远程教育资源服务部以平均每周4G的数量,通过卫星IP广播向全国农村中小学免费提供教学资源,内容包括面向学生学习、面向教师教学及教师专业再培训等方面。另外,教育部与文化部已经商定共同推动“全国文化信息共享工程”资源进校园。
尽管如此,适合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教学的资源仍显不足。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快资源建设,整合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来开发教育资源,促进资源建设和应用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教育资源建设,支持国家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拓宽教育资源建设的渠道,扩大资源建设规模,满足全国农村中小学共享优质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今年教育部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教育资源自愿捐助活动,并把教育资源的捐赠作为基础教育资源建设的一项长期和经常性的工作。所有捐助的资源经过评审、整合后,通过卫星数据广播传送到农村学校,同时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网站和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发布,供广大教师和学生使用。
来源:中国教育报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