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基础教育”研究引发的若干思考》(摘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6-11 14:52: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新基础教育”研究引发的若干思考》(摘录)
华东师大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  叶澜
(摘自《人民教育》2006年第7期)
http://blog.cbe21.com/user1/784/archives/2006/7282.shtml
应该说,变革中的中国社会,其时代精神具有“重视未来、强调发展、立足变革”的特征;同时,开放变革带来了“注重选择”、“呼唤人的主体精神”的内在需要。因此,我们要改变教育中对人的生命存在与发展的形而上学的认识,不要把学生当物,不要割裂式地对待学生,要把增进人的生命主体意识看作是时代对教育功能的重要规定。(按:这就是叶澜教授的“生命教育”理念。文中的“注重选择”指的是要给学生提供发展其个性的多样化、可选择性的环境和教育方式方法。文中的“主体精神”决不应只限于智育领域,在德育领域同样应该如此——而这正是当前没有重视、没有做到的一件事。文中的黑体字在原文中就已经是黑体了,下同。)

学校内部改革试验选择了三个方面:一是教学方面,开展以课堂教学为基础的试验改革,初中主要以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学科,小学以语文、数学和思想品德课为主要课程;二是班级建设新模式的研究;三是学校管理模式的改革。(按:这种研究布局涉及到了学校宏观管理、班级管理,涉及到德智各育。)

……一线的那些具有拼升学率实力的校长和教师,则牢牢地守住传统教育思想最集中的阵地——主修课的课堂教学,把传统方法(包括加班加点、题海战术、高难度考试等“绝招”),当作换取升学率的法宝,而且认为这是对学生负责,是为他们的长远利益着想
束缚于自己作的“茧”的校长和教师们无法设想:丢了这些“传家宝”,怎么能保证升学率呢?于是,他们只能把埋怨推向升学考试,推向社会,推向要面子的领导。……要实现这些变化(指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的变化),只能通过学校内部的变革来逐步完成。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决定把“新基础教育”中教学改革的学科,确定在必考的语文、数学、外语这三门主修课上,想走出一条在不否定和不回避升学考试的前提下,改变教师传统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的教学改革之路。不再简单地做“加减法”(按:指加文化课时、减其他课时),不把学生的主动发展、全面素质教育与考试成绩对立起来。
我们的信念是:学生的素质真正有了提高,考试不再以出偏题、怪题、超大纲为高明,那么,学生的考试成绩不至于掉落。我们希望,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会像用传统“绝招”训练出来的学生那样痛苦,不需要付出那样惨重的代价,也不会对学习感到无奈,甚至厌恶。更重要的是,学生不是为应试而生而长的,基础教育要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定基础。……是学生的发展决定考试的状态,而不是相反。

……我们选择课堂教学和班级建设作为两大试验任务,还基于这样的认识:人是由自己的生命实践铸成的。一个人怎样活,就会成为怎样的人。日常生活的质量是生命质量的保证。(按:意为:学生是在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成长的,没有自主地、探究式的、创造式的、民主的学习和生活过程,是不可能形成自主探究、民主法制、实践创造等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的。)我们如若要培养出理想新人,就要从改变学校的日常生活实践着手,而不只是一个方法、一个方面。而组成教师和学生最基本的活动空间是课堂,最主要的活动是课堂教学与班级生活,包括日常的班级生活和以班级为单位举办的各种活动。因此,从课堂教学和班级建设入手,正有利于实现师生在校生存状态的改变,有利于新型教师和学生的养成。
另外,班级建设改革还有课堂教学改革不能代替的方面,那就是丰富学生的社会角色体验,学习做自己所处群体的主人,在班级民主管理中养成未来社会主义民主所需的公民素质,改变以往以同一性为特征的班集体建设,形成能为每个学生个性发展提供舞台的、具有内在凝聚力和群体个性的、由学生自主管理的、生动活泼的班级集体。(叶澜强烈主张“班级自主管理”!所谓“具有内在凝聚力”是指凝聚力来源于学生们自己的需要与习惯,而不是班主任或学校行政官员们外在强加的;所谓“群体个性”是指各班班级文化及班级管理制度的“班级之间的差异”。)

进行“新基础教育”研究还使我深感教育行政领导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工作作风与能力以及人格魅力的差异,会带来十分不同的工作效果,也会带出一批很不一样的队伍。依我看,改革现有官员选拔制度和任用制度,建立实绩评价制和问责制等是人事制度改革的当务之急。(按:说得太对了!比我们穷、比我们大学少的多、比我们就业难得多、比我们更急需高级人才的国家很多,为什么他们都历史上和现如今都没有应试教育?为什么应试教育只在中国、日本、台湾这些地方猖獗?把应试教育归罪于“就业难”、“高考难”等等是没抓到根本。应试教育猖獗最根本的原因是:自身教育和政治二个传统的恶性纠结。儒家文化圈二千年来盛行的教育,是一种“学而优则仕”培养官吏的教育,再加科举制的配合,教育与政治、学生的学习与从政相互纠结在一起。而政治传统又是一种封建专制的传统,家族主义盛行,“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引导着人们或靠人际关系升迁,或靠苦学“成材”改变人际关系条件后再获升迁。当今中国远没有消除这种传统的流毒,有的方面可能还愈演愈烈:学者、专家、校长甚至商人、企业老板、和尚、道士都在步入“官本位”,学历甚至可以“谋”到!所以,只要官员选拔、任用、考核、奖惩的制度不变,旧体制下的官员们就肯定会为应试教育摇旗呐喊、推波助澜,并运用手中的权利,不管中央怎么说,依旧拼力推行应试教育。为什么在近几年中,高校拼命扩招、高考努力改革、就业形势有所好转,应试教育却还是猖獗到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程度?原因就在于掌权的一大批地方官员在“短平快追求教育政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5 10:59 , Processed in 0.058923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