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叶澜教授:《教育研究方法论初探》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6-11 15:06: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叶澜教授:《教育研究方法论初探》
日期: 2005-9-4

作者: 新闻来源:
作者姓名:叶澜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
出版单位:上海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19996
学科门类:教育学
获奖情况:教育部全国高校第三届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教育研究方法论初探》是由叶澜主持的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八·五"规划国家级重点课题"教育学科元研究"的成果之一,是从方法论层面对教育研究作出的反思和重建性的探究。
全书由前言、上篇和下篇三大部分构成。前言重点对"教育研究方法论"本身作分析,回答究竟什么是"方法论""教育研究方法论的构成、任务与研究价值"是什么等两个基本问题,并由此而确定了全书的基本框架。上篇是从发生学的角度探讨了教育研究作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的产生和演变的过程,揭示了教育研究方法论意识的渊源、萌生和演化的路线,归结到对教育研究方法论的中国式的提出,并从历史走向了现实。下篇是从体系的角度,以当代多学科的视角,对教育研究方法论的建构进行了综合内化式的探讨。全书的最后一章汇聚到"教育研究方法论特殊性"这一核心问题的阐述上。
该书的特点是批评性的反思与探索性的重建紧密结合,作者在教育研究方法论这一主题的深化和视野的拓展上下了功夫,表现出相当的思维力度,提出了以下一系列相关的新观点。
1、通过对"方法论"已有的各种不同界定的辨析与反思,打破了"方法论"一元化理解的框架,指出了把"方法论"泛化与窄化的两种倾向,区别了方法论与理论、方法论与方法,在"方法论"这一上位概念上有了突破,对"教育研究方法论"研究框架的构建也产生了重大变化,使该著作成为与其他有关教育研究方法论著作有很大不同的一部专著。
2、对西方"教育研究"从上述"方法论"界定的角度作了发生学探讨,按教育学科的形成、发展划分了历史时期,从教育研究的视角、问题域、突破性进展、贡献与问题、特征等角度概要地勾勒了新的"教育研究"发展史。
3、对中国近代"教育研究"的发展作了深入剖析,指出了20纪上半叶"教育研究"具有从"国外引进"的先天不足,梳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教育研究"发展的曲折过程,尖锐指出了教育研究方法论的"中国式"问题。呈现出该研究的历史穿透力和本土现实性。
4、按方法论体系的层次结构,逐章分析了教育研究方法论与哲学、横断科学、专门科学的关系。在专门科学层的研究中,作者以知识自身发展的逻辑为前提,研究了自然科学研究范式与社会科学研究范式的区别,尤其研究了"社会科学"研究从模仿"自然科学"研究范式,到寻找自己特性的独立意识之苏醒和独特研究逻辑的发现的转化过程,并获得对教育研究方法论特殊性认识重要性的启示和思路。
5、在上述全部研究的基础上,作者综合提炼了教育研究的一系列特征:对象的范围、结构与本源性对象--教育活动性存在的特殊性;教育研究的性质与方法体系的特殊性,最后进一步概括出了教育研究主体、主体与对象关系的特殊性和教育研究的逻辑特性。
该著作的重要价值不只是在提出了一系列富于启发性的新观点,而是在于重新开发了一个问题域,一个曾经被认为已十分明晰的问题域"教育研究方法论";形成了一种新的立场和视域,即元研究的立场和不局限于学科内的视域;呈现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一种不同于传统的、简单的、线性的思维方式。该著作在教育学科元研究方面独树一帜,从长远来看,对我国教育研究的方法论变革会产生积极的推进,在培养新一代教育学专业人员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并因此而可能有助于教育科研的发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5-2-20 10:45 , Processed in 0.080876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