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博物学:令人惊异的科学故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6-15 21:48: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博物学:令人惊异的科学故事


作者:王洪波
文章来源:北京大学科学传播中心
浏览:17 次

提到“科学”二字,一般人首先想到的必定是物理、化学之类,“博物学”一词很难跳进脑海里。这准确反映了博物学已经衰落的现实。近年来一直有人为博物学鸣不平,刘华杰就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位。最近,由他主编的《好的归博物》再次为博物学发出了鼓与呼。

  在这本杂志书(Mook)中,分量最重的是“特稿”栏目中的三篇文章。在其中,刘华杰扼要阐述了他关于博物学编史纲领的主张,认为科学史写作应给予博物学应有的地位。他指出:“naturalist(博物学家)、scientist(科学家)两个词,前者至少在17世纪就存在了,而后者到19世纪才出现。”言外之意,相对数理科学,博物学是更为久远的知识传统。“人类的一切知识成就最终要从人与自然可持续生存的角度来衡量……比如,假如现在的科学史书中给玻尔一页的篇幅,给卡逊一小段的篇幅,那么按博物学编史的方案,情况可能要倒过来。”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刘华杰提出重写科学史,显然是着眼于现实。现代科技高速发展,导致严重问题,尤其是造成了生态破坏,带了来了“致毁知识”(如核科学)的威胁,使得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反思。所以,刘华杰的主张其实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是希望科学发展放慢脚步,第二层是希望人们重拾博物学的传统,懂得欣赏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

  平心而论,刘华杰的主张多少有些“异想天开”。科学发展有巨大的利益驱动,怎么可能自己放慢脚步呢?但大自然的魅力也是人们难以抗拒的,博物学也许无望复兴,博物情怀却是人们与生俱来的。让这种情怀有发抒的空间,在我们寻回与自然和谐共处之道的努力中,依然很有意义。另外,刘华杰主张的博物学编史纲领也并非一无凭依,正像美国科学史家范发迪在《清代在华的英国博物学家:科学、帝国与文化遭遇》中指出的:“最近几年,博物学史俨然成为科学史里的显学。”该书正是这方面的一部杰作。

  “如果我们要认真探索19世纪在华的欧洲科学活动,我们就应该看重博物学,因为从人员参与、活动层面、科学界的重视各方面而言,博物学都是那个时期欧洲人在华最广泛的科学活动。”范发迪说。在书中可以看到,从18世纪后半叶到1911年清朝覆亡为止的百多年间,英国人是如何孜孜矻矻、处心积虑地在华开展博物学活动,其中有许多精彩的故事。最开始英国人不被允许进入内地,广州的农贸市场和花市就成了他们最重要的田野工作场地。19世纪后半叶,他们开始深入到中国腹地最为偏僻艰险的地方开展动植物资源调查,英国领事机关职员、大清海关的英国雇员以及传教士、商人都参与其中,各种相关的中文书籍如本草、园艺图书、花谱、植物志乃至笔记、方志都被他们广泛利用来做研究。通过在华博物学家的渠道,达尔文获得了关于中国历史上驯养金鱼的材料,并把这些内容写入了自己的《人类的由来》和修订版《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等名著中。通过广征中文文献,法国人福威勒发现了动物的一个新种——中国鳄……英国人在华开展博物学活动的热情、广度、深度,实在让人惊异。

  难能可贵的是,范发迪还对英国人在华活动背后的“帝国主义”性质做了批判性的分析,同时也讲述了中国人“抵抗”的故事。每每想到英国人从中国人那里买到种子没能发芽,因而怀疑中国人预先煮熟了种子,愤愤不平,破口大骂,便不禁莞尔。

  与现代博物学一样,古人类学也是首先由西方人在中国开展起来的。美国科学家诺埃尔·T. 博阿兹、拉塞尔·L. 乔昆合著的《龙骨山:冰河时代的直立人传奇》详细讲述了发现北京人的故事。虽然北京人头盖骨的发现是由裴文中、贾兰坡等中国人完成的,但当时他们都不处于决策和领导层,对周口店发掘活动缺乏全面了解,所以后来的记述并不完整。本书两位作者则全面探访了全球范围内的相关史料,发掘出许多中国人根本不知道的情况,包括各种人际的纷争,使该书读来引人入胜。

  以往的教科书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四五十万年前远古人类的生活场景:白天,男人外出狩猎,妇女则在住地周边采集植物的种子和果实:太阳西下,男人肩挑背扛着猎物回家,妇女已点燃营火,准备烧烤食物……这幅图景充满了田园牧歌的色彩,但在本书作者看来,那不真实。最新的研究表明,北京人并没有使用火塘,用火可能只是作为生态武器,是为了吓跑动物。北京人的工具并不足以猎杀大型动物,他们可能是在大型食肉动物杀死猎物之后,从中分得一杯羹。北京人头骨上发现了石器切割的痕迹,表明北京人曾从死去的同伴身上割肉,因而,龙骨山极有可能存在食人之风。这些讲述,相信会让大多数中国读者大吃一惊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3 13:28 , Processed in 0.163188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